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背景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概述与探索 被引量:14
1
作者 武文斌 杨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时代,在延展人类经济生活触角、共享社会和科学资讯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它在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上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奠定了网络高速发展和普及的基础,而由此产生的多种副作用也渐露倪端,特别是针对网络本身的... 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时代,在延展人类经济生活触角、共享社会和科学资讯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它在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上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奠定了网络高速发展和普及的基础,而由此产生的多种副作用也渐露倪端,特别是针对网络本身的种种攻击和威胁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等,严重干扰和破坏了互联网信息交互架构,甚至影响到国家机器的安全运转,故网络安全防范问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 计算机病毒 信息时代 经济生活 信息存储 信息交互
下载PDF
基于专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师转化学习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奉越 杨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51-54,76,共5页
转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新的环境中,通过质疑、批判性反思、检验等多种方式形成新的意义观点和意义体系,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学习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转化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 转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新的环境中,通过质疑、批判性反思、检验等多种方式形成新的意义观点和意义体系,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学习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转化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自觉性、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反思,而且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训练的重要途径。为提高转化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职业教育教师应采取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合理运用经验、注重批判性反思、加强合作、运用多元化的学习策略等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发展 职业教育教师 转化学习 适切性 策略
下载PDF
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奇 杨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57,共2页
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之后不久建立的新中国基层政权传承了民主基因,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一、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 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之后不久建立的新中国基层政权传承了民主基因,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一、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实践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民主选举遵循了“普遍、平等、直接”的基本原则,为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参政权利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建设 西柏坡时期 当代价值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政权建设 基层民主选举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体验教育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58,共2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一代代具有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后人为之努力、奋斗,所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梦想的实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一代代具有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后人为之努力、奋斗,所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梦想的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使我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基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教育 道德品质培养 青少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思想道德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持续稳定发展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更新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彭建勤 林成芳 +4 位作者 洪慧滨 林伟盛 熊德成 杨智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015-8024,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磷(P)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有效性,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采育场黄坑工区,选择天然林采伐后采取不同更新方式的多种森林,以米槠天然林为对照,研究森林不同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可溶性有机磷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磷(P)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有效性,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采育场黄坑工区,选择天然林采伐后采取不同更新方式的多种森林,以米槠天然林为对照,研究森林不同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可溶性有机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00 cm土层,(1)土壤全磷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米槠天然林(NF)(0.49±0.09)g/kg,米槠轻度干扰人促更新林(LAR)(0.35±0.04)g/kg,米槠强度干扰人促更新林(HAR)(0.34±0.03)g/kg,马尾松人工林(PIM)(0.32±0.02)g/kg,杉木人工林(CUL)(0.3±0.03)g/kg,人促更新林比人工林高,NF显著高于其它的林分(P<0.05);(2)土壤有效磷(Na HCO3提取)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NF(0.41±0.39)mg/kg,LAR(0.26±0.2)mg/kg,HAR(0.23±0.16)mg/kg,PIM(0.17±0.05)mg/kg,CUL(0.13±0.06)mg/kg,NF显著高于其它林分,LAR显著比人工林高(P<0.05)。(3)在0—10 cm土层,各林分可溶性有机磷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其重要因子之一;同一季节,人促更新林比人工林高,NF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结果表明,全磷、有效磷和可溶性有机磷含量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呈降低趋势,其与年凋落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全磷和有效磷在土壤剖面呈表聚性特征。相比于人工林经营,采取人促天然更新的方式,更有利于中亚热带森林养分的贮存和转化,有利于森林的长期经营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方式 天然林 全磷 有效磷 可溶性有机磷
下载PDF
更新方式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及化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元晓春 林伟盛 +4 位作者 蒲晓婷 杨智 郑蔚 陈岳民 杨玉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45-1852,共8页
采用负压法对福建省三明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米槠次生林(BF)、米槠人促更新林(RF)、米槠人工林(CP)0-15、15-30、30-60 cm土层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及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DOC)浓... 采用负压法对福建省三明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米槠次生林(BF)、米槠人促更新林(RF)、米槠人工林(CP)0-15、15-30、30-60 cm土层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及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整体趋势为RF〉CP〉BF,而可溶性有机氮(DON)则为米槠人工林最高;且DOC和DON在表层(0-15 cm)土壤浓度皆显著高于底层(30-60 cm).芳香化指数大小为RF〉CP〉BF,且整体为表层较高.米槠人工林表层土壤以荧光强度高的短波峰(320 nm)为特征峰,表明其易分解物质含量高,腐殖化程度较低;而米槠人促更新林表层土壤则以宽平的中长波峰(380 nm)为特征峰,说明其腐殖化程度较高,有助于土壤肥力的储存.此外,30-60 cm深层DOM特性几乎不受森林更新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可溶性有机质 荧光光谱 芳香化指数 腐殖化指数
原文传递
杉木幼林土壤垂直剖面CO_2通量对土壤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蒲晓婷 林伟盛 +6 位作者 杨玉盛 杨智 郑蔚 元晓春 刘小飞 熊德成 陈岳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8-297,共10页
研究土壤垂直剖面CO_2通量的分布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亚热带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气井法结合Fick扩散法则和扩散系数模型计算15、30、60 cm各层土壤的CO_2通量,探讨增温对其影响.结果表... 研究土壤垂直剖面CO_2通量的分布是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亚热带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气井法结合Fick扩散法则和扩散系数模型计算15、30、60 cm各层土壤的CO_2通量,探讨增温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土壤增温影响可至60 cm土层,增温显著降低了各层土壤含水量(p<0.05).增温显著增加了杉木幼林土壤CO_2通量(p<0.05),深层尤为显著;增温处理(W)后15、30、60 cm土层的土壤CO_2通量年均值分别为1.35、0.73和0.36μmol·m-2·s-1,比对照(CT)相应增加了36%、180%和192%,并且增温显著影响了土壤基础呼吸速率F10和土壤温度敏感性指数Q10(p<0.05).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能够共同解释各层土壤CO_2通量季节变异的62%~87%,且增温处理后其R2增大.双因子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单因子模型.增温能够增加土壤呼吸,对全球大气CO_2浓度升高具有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通量 模拟增温 垂直剖面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原文传递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溶液DOM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智 林伟盛 +6 位作者 蒲晓婷 郑蔚 元晓春 刘小飞 熊德成 胥超 林廷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据已发表的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的... 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据已发表的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性控制增温实验[4-6],这限制了对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生态系统 控制实验 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温度 文献统计分析 DOM 中高纬度 亚热带地区 样地 矿化速率
下载PDF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深层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伟盛 蒲晓婷 +4 位作者 杨智 熊德成 胥超 林廷武 刘小飞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的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增温实验很少见[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实验 CO2通量 全球平均温度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变暖 中高纬度 全球气候 冻原 亚热带地区 低纬度地区
下载PDF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溶液NO_3^-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伟盛 蒲晓婷 +6 位作者 杨智 郑蔚 元晓春 刘小飞 熊德成 林廷武 林成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全球温度在上个世纪平均增加了大约0.74℃(1906--2005年)。全球气候模式预测这个趋势将延续到本世纪,到2099年,全球气温将增加1.8-4.0℃。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详尽评估这些变化对... 全球温度在上个世纪平均增加了大约0.74℃(1906--2005年)。全球气候模式预测这个趋势将延续到本世纪,到2099年,全球气温将增加1.8-4.0℃。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详尽评估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库及其动态造成的影响。氮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最具限制性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浓度 土壤溶液 杉木幼林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产力 增温 全球温度 模式预测
下载PDF
发挥五个作用 打造省级党建样板支部
11
作者 孙卫星 赵智岗 +1 位作者 杜丞博 杨智 《共产党员(河北)》 2021年第8期28-28,共1页
2019年3月,河北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创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项目。两年来,党支部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班子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打造"党建+"系列品牌,顺利通过验收,积累了丰富的省级党建样板创建... 2019年3月,河北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创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项目。两年来,党支部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班子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打造"党建+"系列品牌,顺利通过验收,积累了丰富的省级党建样板创建经验。发挥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工党支部 党建工作 班子建设 创建经验 河北体育学院 深度融合 样板 体育系
下载PDF
基于专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师转化学习
12
作者 刘奉越 杨智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3年第10期56-56,共1页
转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新的环境中(包括面临新的学习任务、突发事件等),通过质疑、批判性反思、检验等方式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学习任务 职业教育 专业发展 教师 批判性反思 突发事件 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