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障碍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1
作者 侯慧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 董艳 汤利 郑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发生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障碍发生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分析,缺乏对不同因子内在相互关系和本质的了解,未能深入揭示连作障碍发生的真正原因。深入认识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各要素间的互作关系是防控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生长、缓解连作障碍、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基础。本文从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恶化、植物生理抗性下降和连作自毒作用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分析了连作障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寻找安全、环保和有效的缓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自毒作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杨智 汤利 +2 位作者 郑毅 董坤 董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品种小麦[云麦42(YM42),云麦47(YM47)和绵阳29(MY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作处理(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品种小麦[云麦42(YM42),云麦47(YM47)和绵阳29(MY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作处理(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处理(YM47//B)使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7.6%和33.3%,而绵阳29与蚕豆间作处理(MY29//B)对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无显著影响。与蚕豆单作相比,YM42//B和YM47//B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了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强度,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且YM42//B处理的影响大于YM47//B;而MY29//B处理对碳源利用强度、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YM42//B处理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比YM47//B处理多,同时YM42//B和YM47//B处理利用的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种类完全不同。表明云麦42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通过增加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根际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利用更多的碳源,同时云麦42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抑制了氨基酸和总糖的分泌,而最终控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表明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系统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是影响蚕豆枯萎病抗性的重要原因。小麦与蚕豆间作控病效果受小麦品种的影响,以云麦42与蚕豆间作效果最好,其次为云麦47与蚕豆间作,而绵阳29与蚕豆间作无显著控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麦品种 蚕豆枯萎病 根系分泌物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49
3
作者 董艳 董坤 +5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杨智 肖靖秀 赵平 胡国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445-7454,共10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使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显著降低20%和30.4%。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蚕豆和小麦根际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使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显著降低20%和30.4%。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蚕豆和小麦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其中间作蚕豆的AWCD值最高,比单作增加82.7%,单作蚕豆最低。间作蚕豆和间作小麦根际微生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使蚕豆和小麦的丰富度指数分别增加29.2%和30.3%。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强度百分比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最高,分别为41.96%,19.80%和18.13%。主成分分析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相关分析表明,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区分单间作处理差异的主要碳源,其中氨基酸类碳源是最敏感的碳源。小麦与蚕豆间作增加了根际微生物活性,提高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改变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抑制蚕豆枯萎病的有效措施为阐明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在间作体系病害控制中的作用与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蚕豆枯萎病 BIOLOG ECO板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连作障碍中化感自毒效应及间作缓解机理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玲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 董艳 汤利 郑毅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91-98,共8页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生理过程而抑制作物生长;同时自毒物质还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病原菌增殖,加剧土传病害发生而导致连作障碍危害加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而采用的间作模式,可为克服作物连作自毒物质引发的土传病害发生提供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笔者从营养和生理角度分析间作提高作物的抗性,从根际微生物-自毒物质-病原菌互作角度阐明间作缓解连作自毒效应的机理,为理解间作系统地下部根际生态过程与连作障碍缓解及制定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揭示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互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自毒作用 间作
下载PDF
间套作控制作物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朱锦惠 董坤 +1 位作者 杨智 董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7-1126,共10页
合理间套作是抑制植物病害流行的天然屏障,利用间套作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间套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作物搭配模式、光热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病害控制效果及产量优势等方面。然而,有关间套作控病机... 合理间套作是抑制植物病害流行的天然屏障,利用间套作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间套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作物搭配模式、光热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病害控制效果及产量优势等方面。然而,有关间套作控病机理尚缺乏系统总结。本文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对气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控制效果;其次,从寄主作物抗性、病原菌和环境(土壤及田间小气候)三方面阐述间套作控制病害的机理,主要为:(1)合理间套作促进养分吸收利用,改善寄主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而提高寄主作物的抗病性;(2)间套作一方面增加地上部作物多样性,形成物理屏障阻挡病原菌的传播,另一方面增加地下部根系分泌物的多样性,对病原菌进行化感抑制,降低病原菌的存活与侵染;(3)间套作改变田间小气候(田间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及土壤微生态环境(微生物区系、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而增强间套作的控病效果。最后,讨论了当前间套作与病害控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间套作控制病害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病害控射 寄主抗性 田间小气候 根际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原文传递
间作减轻蚕豆枯萎病的微生物和生理机制 被引量:34
6
作者 董艳 董坤 +2 位作者 杨智 郑毅 汤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84-1992,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根际镰刀菌数量、蚕豆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Biolog ECO板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多样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蚕豆根际土壤...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根际镰刀菌数量、蚕豆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Biolog ECO板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多样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蚕豆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与蚕豆间作有降低蚕豆枯萎病发病率的趋势;发病盛期和发病末期,间作使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比单作显著降低15.8%和22.8%,明显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活性(AWCD值),根际微生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4.4%和5.3%,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19.4%和37.1%.主成分分析表明,发病盛期和发病末期,间作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蚕豆根际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53.8%和33.1%;并显著降低了蚕豆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苯甲酸和肉桂酸的含量.发病盛期和发病末期,间作蚕豆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0.0%、31.3%和38.5%、66.7%,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36.3%和46.3%;发病初期间作对蚕豆根系的POD、CAT酶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影响.小麦与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蚕豆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和膜质过氧化程度,减少了土壤镰刀菌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蚕豆对枯萎病的抗性,降低了枯萎病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与蚕豆间作 枯萎病 微生物多样性 酚酸 生理抗性
原文传递
施氮水平对蚕豆枯萎病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董艳 杨智 +3 位作者 董坤 汤利 郑毅 胡国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108,共8页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关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微平板分析法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N0(0kg·hm-2)、N1(56.25kg·hm-2)、N2(112.5kg·hm-2)和N3(168.75kg·hm-2...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关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微平板分析法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N0(0kg·hm-2)、N1(56.25kg·hm-2)、N2(112.5kg·hm-2)和N3(168.75kg·hm-2)对蚕豆枯萎病危害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N1、N2、N3)处理显著降低了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和根际镰刀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的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其中N2处理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和镰刀菌数量最低,而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最高.与N0处理相比,N1、N2、N3处理均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但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施氮水平下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施氮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区分施氮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施氮抑制了根际微生物对部分糖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而提高了对氨基酸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这可能是施氮减轻蚕豆枯萎病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适量施氮能增加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改变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病原菌数量,是抑制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蚕豆枯萎病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 被引量:25
8
作者 董艳 董坤 +2 位作者 郑毅 汤利 杨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79-1987,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了3个品种小麦(云麦42、云麦47和绵阳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地上部生物量、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分析了3个不同小麦品种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组分(糖...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了3个品种小麦(云麦42、云麦47和绵阳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地上部生物量、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分析了3个不同小麦品种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组分(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作(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YM47/B)使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6.6%和13.4%,使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7.6%和23.3%,绵阳29与蚕豆间作(MY29/B)对蚕豆地上部生物量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作蚕豆相比,YM42/B和YM47/B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及对碳源的总利用强度和Biolog ECO板中各种碳源的利用,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显著降低了蚕豆根际的尖孢镰刀菌数量;MY29/B处理对AWCD值、碳源总利用强度和Biolog ECO板中各种碳源的利用及蚕豆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也未明显改变蚕豆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3个小麦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有机酸总量均表现为MY29>YM47>YM42.MY29根系分泌物中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YM42和YM47;精氨酸为YM42、YM47所特有,而亮氨酸为MY29所特有.MY29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检出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顺乌头酸6种有机酸,而YM42根系分泌物中检出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延胡索酸4种有机酸,且MY29和YM47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YM42.小麦与蚕豆间作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和碳源利用强度,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了蚕豆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促进了蚕豆生长,抑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但小麦与蚕豆间作控病效果受小麦品种的影响,表明间作系统中非寄主作物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麦品种 蚕豆枯萎病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根系分泌物
原文传递
不同抗性蚕豆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董艳 董坤 +3 位作者 郑毅 杨智 汤利 肖靖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9,共8页
蚕豆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其发生与蚕豆根系分泌物有密切关系。本文以3个枯萎病不同抗性蚕豆品种——‘89-147’(高抗)、‘8363’(中抗)和‘云豆324’(感病)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收集根系分泌物,测定根系分泌物对镰刀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蚕豆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其发生与蚕豆根系分泌物有密切关系。本文以3个枯萎病不同抗性蚕豆品种——‘89-147’(高抗)、‘8363’(中抗)和‘云豆324’(感病)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收集根系分泌物,测定根系分泌物对镰刀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分析对枯萎病表现出不同抗性的蚕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含量,分离鉴定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的组分。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根系分泌物抑制了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加入5 mL中抗品种根系分泌物时,显著促进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但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在加入1 mL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时,就能显著促进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不同抗性蚕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和总糖含量随抗性的降低而升高,有机酸分泌总量则随蚕豆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增加而升高。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中检出15种氨基酸,而高抗品种中检出14种,组氨酸只存在于中抗品种中,脯氨酸仅在感病品种中检出,3个蚕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均未检出精氨酸。蚕豆根系分泌物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亮氨酸含量高,可能会促进枯萎病的发生,而蛋氨酸、赖氨酸和丝氨酸含量高可能抑制枯萎病发生。酒石酸仅在抗病品种中存在,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种类丰富,有助于提高蚕豆对枯萎病的抗性。蚕豆对枯萎病的抗性不同,根分泌物对镰刀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也不同,而这种抗病性差异与蚕豆根系分泌物中糖、氨基酸、有机酸的含量和组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枯萎病 抗病性 根系分泌物组分 氨基酸 有机酸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一鸣 杨智 董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7-995,共9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间作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了探究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蚕豆与小麦间作对蚕豆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0(0 mmol·L... 连作障碍是限制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间作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了探究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蚕豆与小麦间作对蚕豆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0(0 mmol·L^(-1))、C1(0.36 mmol·L^(-1))、C2(0.72 mmol·L^(-1))和C3(1.45 mmol·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下,小麦与蚕豆间作蚕豆生长、枯萎病发生、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程度(MDA含量)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缓解对羟基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提高,蚕豆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1和C2提高了蚕豆根系POD和CAT活性,降低了镰刀菌的数量,减轻了枯萎病的发生;C3降低了根系POD和CAT活性,增加了镰刀菌的数量,促进了枯萎病发生;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证实了对羟基苯甲酸是导致蚕豆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自毒物质。与单作相比,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间作显著提高了根系POD活性(4.17%~22.22%)和CAT活性(10.53%~11.11%),显著降低了MDA含量(11.20%~52.80%);镰刀菌数量降低4.63%~23.65%,病情指数降低13.33%~50.00%,蚕豆干重显著增加15.73%~20.63%。综上,小麦与蚕豆间作通过提高蚕豆的生理抗性而减轻对羟基苯甲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蚕豆生长,是缓解对羟基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为间作缓解连作障碍中的自毒效应提供了理论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间作 枯萎病 对羟基苯甲酸 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AM真菌控制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董艳 董坤 +2 位作者 杨智 汤利 郑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29-4038,共10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尖孢镰刀菌蚕豆专化型和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m、扭形球囊霉Gt、根内球囊霉Gi及幼套球囊霉Ge)对灭菌连作土壤中蚕豆幼苗生长、枯萎病发生、根际镰刀菌数量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尖孢镰刀菌蚕豆专化型和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m、扭形球囊霉Gt、根内球囊霉Gi及幼套球囊霉Ge)对灭菌连作土壤中蚕豆幼苗生长、枯萎病发生、根际镰刀菌数量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显著增加蚕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接种Gm、Gt、Gi和Ge真菌使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94.0%、60.0%、64.0%和94.0%,使蚕豆根际镰刀菌数量分别显著降低98.6%、74.3%、77.8%和90.4%,以Gm和Ge真菌对蚕豆枯萎病的抑制效应最好.接种Gm、Gt和Ge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糖类(CH)、氨基酸类(AA)、羧酸类(CA)和酚酸类(PA)碳源的利用,使蚕豆根际微生物的AWCD值分别显著提高34.4%、31.5%和50.8%;而接种Gi对AA、CA、PA类碳源利用和AWCD值均无显著影响,使微生物对CH类碳源的利用显著降低59.3%.主成分和相关分析表明,接种AM真菌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接种Gt真菌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AA类碳源(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酸-γ-内酯、D-甘露醇、N-乙酰基-D-葡萄糖胺、D-纤维二糖)和CA类碳源(D-半乳糖醛酸)的利用,而接种Gi真菌降低了微生物对以上碳源的利用;接种Gm和Ge真菌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L-精氨酸和4-羟基苯甲酸的利用.表明糖类和羧酸类是接种Gt真菌后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氨基酸和酚酸类是接种Gm和Ge后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是AM真菌减轻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同AM真菌减轻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与其改变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蚕豆枯萎病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间作系统根-土互作与连作障碍缓解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侯慧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 董艳 汤利 郑毅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9期105-112,共8页
现代农业大面积单一作物连作种植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日趋简单和脆弱,使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连作障碍严重发生。间作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增产、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 现代农业大面积单一作物连作种植和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日趋简单和脆弱,使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害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连作障碍严重发生。间作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增产、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文章旨在明确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以期为寻求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奠定基础。从寄主营养及生理变化、诱导寄主抗性、养分高效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病原菌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间作缓解连作障碍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明确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机理,同时展望了间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指导中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自毒效应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肉桂酸加剧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艳 董坤 +2 位作者 杨智 汤利 郑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5-1536,共12页
通过盆栽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肉桂酸处理对蚕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蚕豆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处理抑制了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并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加强,对... 通过盆栽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肉桂酸处理对蚕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蚕豆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处理抑制了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并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加强,对叶片数和根系的抑制效应最为显著。肉桂酸低浓度处理时显著促进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而高浓度处理则抑制菌丝生长。肉桂酸在100和200 mg·L-1处理时显著提高了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数量,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AWCD值)、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肉桂酸处理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是区分肉桂酸处理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肉桂酸处理降低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加剧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证实肉桂酸是蚕豆连作障碍中的自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肉桂酸 枯萎病 根际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苯甲酸和肉桂酸促进蚕豆枯萎病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玲 赵骞 +2 位作者 董坤 杨智 董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8-304,共7页
为探讨苯甲酸和肉桂酸胁迫促进蚕豆枯萎病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在接种蚕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abae的条件下,研究了苯甲酸和肉桂酸4个浓度处理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植株抗氧化酶活性、膜质过氧化程度及病程相关蛋白的影响... 为探讨苯甲酸和肉桂酸胁迫促进蚕豆枯萎病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在接种蚕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abae的条件下,研究了苯甲酸和肉桂酸4个浓度处理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植株抗氧化酶活性、膜质过氧化程度及病程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下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25.0%~362.5%;蚕豆根系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降低了15.7%~31.4%和21.3%~38.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降低了37.7%~42.8%和28.4%~44.8%,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提高了28.9%~42.6%和16.4%~45.0%,根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了23.6%~39.4%和17.4%~38.7%。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肉桂酸处理下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37.5%~350.6%,蚕豆根系和叶片中POD活性分别降低了17.1%~48.6%和13.4%~36.0%,CAT活性分别降低了15.6%~61.0%和18.5%~57.9%,MDA含量分别提高了24.5%~51.8%和42.0%~94.1%,根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1%~48.9%和21.3%~40.2%。苯甲酸和肉桂酸浓度高于50 mg/L时显著降低蚕豆抗氧化酶性能,加剧细胞破损程度,抑制病程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自身生理生化抗性,有利于病原菌入侵,促进枯萎病发生,其中肉桂酸的促进效应大于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肉桂酸 蚕豆枯萎病 抗氧化酶 病程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肉桂酸对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间作缓解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艳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 朱锦惠 汤利 郑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3-515,共13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肉桂酸不同浓度(C0(0.0 mg kg^(-1))、C1(14.0 mg kg^(-1))、C2(28.0 mg kg^(-1))和C3(56.0 mg kg^(-1)))处理对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肉桂酸自毒效应的缓解机制。结果表明:(1)蚕豆单作条件下,肉...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肉桂酸不同浓度(C0(0.0 mg kg^(-1))、C1(14.0 mg kg^(-1))、C2(28.0 mg kg^(-1))和C3(56.0 mg kg^(-1)))处理对蚕豆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肉桂酸自毒效应的缓解机制。结果表明:(1)蚕豆单作条件下,肉桂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导致根系脂质过氧化伤害加剧;肉桂酸处理降低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AWCD值)、香农(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并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肉桂酸处理显著增加蚕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数量,提高了枯萎病病情指数并降低根系干重。(2)肉桂酸胁迫下,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与蚕豆间作提高了蚕豆根系的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及根际微生物的H和S,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数量及枯萎病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了蚕豆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一方面提高蚕豆对枯萎病菌的生理抗性,另一方面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从而缓解了肉桂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了蚕豆生长,但间作减轻枯萎病危害的效果受肉桂酸处理浓度的影响。因此,利用非寄主作物小麦的化感效应而采取的间作模式是缓解蚕豆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蚕豆枯萎病 间作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苯甲酸胁迫下间作对蚕豆自毒效应的缓解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玲 董坤 +3 位作者 杨智 董艳 汤利 郑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苯甲酸是引起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自毒物质之一。本文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C0(0 mg?L-1)、C1(50 mg?L-1)、C2(100 mg?L-1)和C3(200 mg?L-1)]处理对与小麦间作的蚕豆幼苗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 苯甲酸是引起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自毒物质之一。本文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C0(0 mg?L-1)、C1(50 mg?L-1)、C2(100 mg?L-1)和C3(200 mg?L-1)]处理对与小麦间作的蚕豆幼苗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对缓解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机制,为合理利用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0处理相比,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蚕豆幼苗的生长,并且随处理浓度升高,抑制效应增强;同时显著提高了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蚕豆根系和叶片的MDA含量显著提高,但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和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随苯甲酸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表明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蚕豆的生长,降低蚕豆的生理抗性而促进枯萎病发生。与单作蚕豆相比,蚕豆与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苯甲酸胁迫下蚕豆的地上部干重(17.0%~47.1%),降低了发病率(11.1%~25.0%)和病情指数(20.0%~42.1%);蚕豆根系和叶片中POD活性分别提高12.9%~16.9%和9.3%~24.9%,CAT活性分别提高10.3%~54.0%和6.6%~20.5%,蚕豆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提高4.7%~13.1%和6.7%~15.8%,MDA含量分别降低19.5%~25.4%和20.5%~29.9%。C2处理下间作提高抗氧化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效果最好,抗病效果最佳。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通过提高蚕豆的生理抗性而减轻苯甲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蚕豆生长,是缓解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蚕豆 连作障碍 间作 抗氧化酶 病程相关蛋白 枯萎病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探索
17
作者 杨智 《云南图书馆》 2023年第2期74-77,共4页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阐述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分析图书馆火灾案例、高校图书馆火灾特点,探讨提高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图书馆全面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消防安全 消防控制室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社会服务研究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智 《云南图书馆》 2022年第2期3-6,共4页
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服务的必要性、面临的困难和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通过社会服务实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促使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高校图书馆开展... 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服务的必要性、面临的困难和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通过社会服务实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促使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特色服务 少数民族 偏远地区
下载PDF
云南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与有关东南亚研究
19
作者 杨智 刘璇 《云南图书馆》 2016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应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有关东南亚研究发表文献.以及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与发表文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关东南亚各国研究发表文献数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新加坡〉东南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应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有关东南亚研究发表文献.以及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与发表文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关东南亚各国研究发表文献数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新加坡〉东南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文莱〉东帝汶。云南大学主要以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区域研究为主。云南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量与发表论文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东南亚 云南大学图书馆 纸质图书
下载PDF
尊重·关怀·引导——谈有效化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负担的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智 《云南教育》 2004年第1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负担 德育工作 中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