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高岩辉 杨晴青 +1 位作者 梁璐 赵永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0-719,共10页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①西安市零售业呈"中心-外围"结构,以钟楼为中心连片集聚分布,在距离钟楼16 km范围内为零售业分布核心区,在阎良、高陵、临潼、鄠邑4个郊区呈"孤岛"状集聚。②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业更倾向于在内城分布,而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业,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集中在租金低但交通方便的城市中心外围。③集聚效应、人口分布与路网影响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零售行业如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等在空间上集聚以接近消费者,分享消费市场和空间场地,而耐用品零售行业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销售业,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等倾向于自身集聚,以共享品牌效应。交通干线尤其是城市二级道路明显影响零售网点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 POI数据 核密度 空间自相关 西安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杨晴青 陈佳 +1 位作者 李伯华 朱媛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从生态、居住、公共服务、休闲环境等人居环境核心系统出发,综合运用AHP、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时空演变过程、核心驱动力、驱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格局呈现出西北部相对... 从生态、居住、公共服务、休闲环境等人居环境核心系统出发,综合运用AHP、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时空演变过程、核心驱动力、驱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格局呈现出西北部相对下降,东南部逐渐提升的过程,优质的人居环境逐步向环鄱阳湖地区及京广线沿线集中分布;(2)生态环境质量格局逐渐呈现以襄阳-吉安连线为界,东侧质量显著优于西侧的格局。京广线沿线城市的居住、公共服务质量始终优于江西片区浙赣线沿线城市,但休闲环境质量则逐渐劣于江西片区浙赣沿线;(3)城市人居环境演变驱动力作用对象、程度、方向各异。其中经济发展、政府投入为城市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动力,社会群体收支为其内部关键动力,而土地供给与建设投资为现阶段次要动力,此外,城市规模通过集聚、催化作用推动城市人居环境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地理探测器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秦巴山区乡村交通环境脆弱性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洛南县为例 被引量:47
3
作者 杨晴青 刘倩 +3 位作者 尹莎 张戬 杨新军 高岩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6-1251,共16页
山区乡村长期处于地形地貌制约、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胁迫之下,乡村交通系统网络化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交通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以秦巴山区洛南县为例,基于人地关系脆弱性的暴露、敏感、应对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涵盖风险事件、地理特征、... 山区乡村长期处于地形地貌制约、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胁迫之下,乡村交通系统网络化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交通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以秦巴山区洛南县为例,基于人地关系脆弱性的暴露、敏感、应对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涵盖风险事件、地理特征、关键出行路径、路网结构、交通工具、家庭资本等要素的乡村交通环境脆弱性基本构成框架,并针对性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依托ArcGIS和GeoDa软件解析了洛南县交通环境脆弱性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自相关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寻了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风险应对能力的影响及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交通环境脆弱性以县城及城郊为中心向外递增形成圈层结构,且垂直差异显著;暴露度、敏感性均与应对能力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脆弱性局部'热点'区域广泛分布于北部中山地带,且陷入了高暴露、高敏感、低应对能力的窘境。'冷点'区域多为城郊或邻近镇区的村庄,敏感性低,应对能力高;地形条件、产业分布、人口结构与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交通风险应对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性质及强度存在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环境脆弱性 风险应对能力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1980年以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时序演变——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晴青 杨新军 高岩辉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6-771,共16页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切入,遵循"演变轨迹刻画-阶段情景描绘-演化路径与机理剖析"的逻辑轴线,结合"ground-truthing"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1980年以来以陕西省佳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历程...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切入,遵循"演变轨迹刻画-阶段情景描绘-演化路径与机理剖析"的逻辑轴线,结合"ground-truthing"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1980年以来以陕西省佳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历程与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定量测度了1980-2016年佳县乡村人居环境综合系统及子系统脆弱度值。其中,自然系统脆弱性由干旱主导转向雨涝灾害主导;21世纪以来,居住系统脆弱性全面减轻,支撑系统脆弱性反弹加剧;近10 a,社会系统脆弱性逐渐减轻,人类系统已走向重度脆弱等级,综合脆弱性停滞于中度脆弱等级。②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情景转化阈值规则,界定了顽固脆弱、不受控制的脆弱、可控的脆弱、稳定健康、易变的系统等5类脆弱性情景。案例区脆弱性演变经历4个阶段,但徘徊于顽固脆弱的系统与不受控制的脆弱性系统情景之间。③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动力机制,梳理了5大子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路径,提炼了涉及气候变化、城市化扰动、市场变化、政策干预及农户行为适应等5大驱动因素的20件关键影响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 “ground-truthing”质性分析 演化路径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农户生计恢复力及其生计建设路径——以陕北佳县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孔森 杨晴青 +2 位作者 叶文丽 杨新军 何艳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0,共7页
以陕北佳县为例,从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贡献度模型识别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对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的生计建设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自组织能力最强,... 以陕北佳县为例,从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贡献度模型识别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对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的生计建设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自组织能力最强,缓冲能力次之,学习能力最弱;2)除自组织能力外,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以及学习能力、缓冲能力差异明显;3)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具有趋同性,劳动力规模、健康状况、自然资本、金融支持度等11项主要指标分别从不同维度促进了生计恢复力的形成;4)农户生计应遵循"明确资源优势、强化生计支撑、降低路径依赖,促进生计重组"的建设路径,进而促进生计恢复力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恢复力 贡献因子 生计建设路径 佳县
原文传递
水土流失风险扰动下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佳 吴孔森 +1 位作者 尹莎 杨晴青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88-1701,共14页
适应性概念为可持续性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维。论文在总结、梳理适应性内涵,整合相关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险扰动的适应性分析框架,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将系统适应性分解为风险干扰和... 适应性概念为可持续性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维。论文在总结、梳理适应性内涵,整合相关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险扰动的适应性分析框架,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将系统适应性分解为风险干扰和适应能力(包括生态、经济、社会能力3个参数)两个维度,从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出发,构建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与适应性函数模型,分析榆林市水土流失风险以及人地系统适应能力时空演化特征,在系统适应性水平评估基础上,揭示榆林市不同时期人地系统适应性演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1年榆林市水土流失风险显著下降,但时空演化明显,到2011年高流失区转移分布于西南部、长城沿线等县域;2)12 a间榆林市系统适应性水平整体呈增高趋势,但空间上出现两极分化,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其中北部县区1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能力上明显高于南部,但南部县域适应性水平提升较北部更为明显;3)人地系统适应性演化驱动力由社会经济发展转化为生态环境修复、经济能力增强和社会保障提升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能力 风险 水土流失 榆林市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测度及时空分异——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晴青 高岩辉 +1 位作者 杨新军 吴孔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1381,共11页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着眼,基于65个样本点,451份入户调查问卷,65份村庄专题问卷,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等方法探索了佳县1980-2017年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异过程。结论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均值已由0.66下降至0....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着眼,基于65个样本点,451份入户调查问卷,65份村庄专题问卷,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等方法探索了佳县1980-2017年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异过程。结论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均值已由0.66下降至0.45,空间差异度由3.99%大幅扩大至15.31%,呈现由空间重度脆弱的均衡状态分化至中低脆弱为主体,24.62%的村庄仍处于高脆弱状态的格局。(2)居住、自然、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显著减轻,均值分别下降至0.38、0.42、0.47,居住子系统仅余1.54%的高脆弱村庄。支撑、人类系统脆弱性均值保持或上升至0.54以上的高位,高脆弱村庄比重均超过2/3。(3)居住、自然、社会子系统由高脆弱样本村全局覆盖演化至低脆弱样本村广泛分布,而人类系统呈现由低中脆弱样本村相间分布演化至高度脆弱样本村全局覆盖的时空格局。支撑系统空间格局动荡,低脆弱等级仅集中分布于交通干线沿线、行政中心驻地样本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 时空格局 TOPSIS模型 佳县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整合研究——演化特征、路径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晴青 高岩辉 杨新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27,共19页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设施与服务系统范畴形成了7组典型脆弱性-恢复力演化路径。其中,地形与生态、气候变化与灾害、农业农村市场、人口发展等范畴为演化路径中的扰动来源,政策与工程、家庭行为范畴为应对扰动的行动策略,每条路径表现出相应的脆弱性、恢复力演变特征。②聚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现实困境,政府与家庭两大利益主体做出了减轻脆弱性、建立恢复力的响应行动。家庭响应聚焦于生计及公共服务领域,缺乏应对生态风险、人口空心化与文化淡化的行动。政府层面侧重于响应经济与生计困境、生态风险,而在建立文化恢复力与应对公共服务供给脆弱性的广泛行动较为缺乏。③提出了“三足式”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理论模型。“三足”分指扰动、行动、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结果,三足之间交互耦合,且行动内部政府层与家庭层相互适应。最后,文章基于热点范畴、脆弱性与恢复力联合、家庭行为方面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恢复力 演化模型 扎根理论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评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媛媛 杨晴青 +2 位作者 曾菊新 金鑫 李星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62,共7页
在界定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人居文化资源、人居文化要素、人居文化产业、人居文化发展、人居文化认同等方面,构建城市人居文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本分析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 在界定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人居文化资源、人居文化要素、人居文化产业、人居文化发展、人居文化认同等方面,构建城市人居文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本分析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发现其同源同脉,且有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底蕴的积淀。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托GIS空间分析功能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持续改善,但区域内部的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距拉大。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株洲、衡阳、九江等地的人居文化环境均十分优异,其他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则相对缓慢。拟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序推进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保持地域特色人居文化环境;强化政府文化服务职能,以完善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旨在提高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人居环境 人居文化 楚文化 水文化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医疗机构分级可达性与空间公正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岩辉 杨晴青 李继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医疗机构可达性是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均衡的可达性水平是实现空间公正的基础。利用医疗机构、居住点POI数据以及腾讯点位数据,采用基于空间格网的最近设施点法分析,探索了西安市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公正格局... 医疗机构可达性是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均衡的可达性水平是实现空间公正的基础。利用医疗机构、居住点POI数据以及腾讯点位数据,采用基于空间格网的最近设施点法分析,探索了西安市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公正格局。结果表明:西安市医疗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其中,三级医院的15 min圈层分布于主城区;一、二级医院的可达性格局相似,30 min圈层覆盖率超过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5 min圈层覆盖率达到71.02%,仅有2.04%的居住点未被覆盖。医疗资源空间公正形成了4类区域:综合医疗空间公正区范围覆盖90.88%的居住点,48.13%的城市空间;高等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位于城郊地带;基本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范围狭窄,仅于行政区交界处分布;整体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部和东部的秦岭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可达性 空间公正 西安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态退化的空间关系——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11
作者 叶文丽 王银 +3 位作者 杨晴青 石育中 唐红林 杨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77-7588,共12页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复杂反馈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探究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佳县为例,在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和生态退化度进行动态评估的基础上...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复杂反馈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探究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佳县为例,在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和生态退化度进行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结论如下:(1)1990—2020年佳县户生计脆弱性和生境退化度呈现持续降低态势,这与农户生计方式转型密切相关;(2)从耦合协调类型上看,衰退失调型和濒临失调型村庄占比均持续降低,基本协调型和高度协调型占比均波动增加。从耦合差异类型上看,生计脆弱突出型和共损型占比均波动降低,生态退化突出型和同步型占比均增加;(3)农户是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行为主体,生态环境为农户提供资源和生存空间,农户作为乡村主要管理主体,其生计活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正向或负向影响。不同生计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引导农户生计非农多样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脆弱性 生境退化 耦合协调模型 农户生计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传统农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及关键因素研究——以陕北佳县为例
12
作者 杨晴青 孙馨蕊 +2 位作者 张惠卿 高岩辉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8,共18页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高原佳县62个样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GIS空间分析、障碍度与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开展了恢复力评估、关键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空间差异较小,恢复力值低于0.5的村庄占比达61.29%。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普遍高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的空间差异最大,自然生态系统最小。(2)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的关键贡献维度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缓冲能力。具有变革意义的转型与创新能力极低,空间差异极大,是85%以上村庄社会经济系统、支撑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障碍维度。(3)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中,贡献者为生态服务体验、社区感、邻里友好与社区管理服务,障碍者为农业文化景观、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文化传承支持与物流寄递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恢复力 空间分异 障碍因子 贡献因子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及影响机制--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被引量:86
13
作者 曾菊新 杨晴青 +2 位作者 刘亚晶 赵纯凤 李伯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8,共8页
要: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从农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产品供给以及生态安全等人居环境核心领域出发,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对1998—2012年间利川市乡村人居环境做了评价,剖析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变化特... 要: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从农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产品供给以及生态安全等人居环境核心领域出发,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对1998—2012年间利川市乡村人居环境做了评价,剖析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时序演变历经传统发展、过渡发展、生态化建设三个阶段,人居环境系统及影响因子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盆地、城镇集聚,城乡收入差距增大,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改善,高山区生态脆弱性增强;3农户行为受政策调控作用由无序、扭曲化向规范化变迁,政策调控与农户行为互动作用促使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演变特征 行为变迁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原文传递
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 被引量:32
14
作者 赵纯凤 杨晴青 +2 位作者 朱媛媛 曾菊新 涂蕾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60,67,共9页
通过引力模型的修正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湖南100个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具有以下特征:湖南省经济整体网络密度偏小,经济联系总量差距大;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较... 通过引力模型的修正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湖南100个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具有以下特征:湖南省经济整体网络密度偏小,经济联系总量差距大;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较大;区域经济联系不平衡,经济联系等级明显;省际相邻区域经济联系程度不均。进一步对空间组织结构进行圈层分析,根据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进行经济区划,结合湖南主要经济联系通道确定主要、次要发展轴,从而得到完整的空间结构,最后对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的研究对湖南优化空间经济结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空间组织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湖南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格局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晴青 朱媛媛 +2 位作者 陈佳 高岩辉 李伯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50,共9页
从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生态、居住、生产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运用AHP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解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依... 从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生态、居住、生产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运用AHP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解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依托Arcgis平台,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基于人居环境竞争力特征进行区域归类,并借助箱型图,对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领域及区域类别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1)竞争力分布中,浙赣线江西段沿线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京广线沿线城市的居住、公共服务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居住、公共服务竞争力空间格局具有高度相似性。区域中心及副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环境竞争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2)综合竞争力二级以上等级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环鄱阳湖地区,包括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南昌,以及省会城市武汉、长沙。(3)四类空间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优劣格局十分清晰。第1类区域围绕省会等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分布,生态环境具有最优竞争力,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最劣;第2类区域多为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强势竞争力集中于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领域,而休闲环境为最劣势;第3类区域多为临山型城市,具有最优异的休闲环境竞争力;第4类区域以老工业城市居多,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拥有相对优异的竞争力。最后,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出发点,基于格局、类别特征等提出了涵盖现实特征、发展定位、重点措施等内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提升路径选择。其中,第1类区域定位为生态优异的山水园林城市;第2类应以营造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为重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慧转型,打造为智慧高效的综合都市;第3类区域建议以良好的休闲环境作为特色人居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竞争力 格局 聚类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意象视角下的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晴青 李伯华 +2 位作者 赵纯凤 曾菊新 杨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9期1080-1086,共7页
根据城市环境的可意象性和可识别性,借助认知地图法、图片再认对衡阳市城市意象框架及元素进行提炼。结合问卷调查,以衡阳市39个典型意象元素为研究对象,解析了人居环境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衡阳市的城市识别度较高,解放大... 根据城市环境的可意象性和可识别性,借助认知地图法、图片再认对衡阳市城市意象框架及元素进行提炼。结合问卷调查,以衡阳市39个典型意象元素为研究对象,解析了人居环境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衡阳市的城市识别度较高,解放大道和湘江沿岸意象要素居多;人口集聚、商业服务场所可意象性较高,人居环境满意度低,而休闲娱乐与文体场所人居环境满意度高,但可意象性低;城市意象元素的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从主城区至边缘区依次形成了四个圈层,每个圈层均具备"同质满意度"、"同质感知"强度两种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城市意象 认知地图 衡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