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34
1
作者 李建平 卢新政 +10 位作者 霍勇 李南方 宋雷 孙英贤 施仲伟 王滨燕 新春 谢良地 赵连友 雷寒 孙宁玲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开展的上海老... 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开展的上海老龄人群硝苯地平研究(Shanghai trial of nifedipine in the elderly,STONE)、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China,Syst-CHINA),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事件的比值分别为13.0和6.6[2],在日本进行的NICS研究(national intervention cooperative study)的比值为5.0,而在其他欧美国家进行的研究比值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诊断 HYPERTENSION NIFEDIPINE 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心脑血管病 专家 治疗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 被引量:269
2
作者 黄从新 马长生 +11 位作者 延宗 黄德嘉 张澍 江洪 新春 吴书林 马坚 刘少稳 李莉 曹克将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97,共31页
前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 前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建议 临床意义 60岁以上 发病率 心律失常 研究报告 年龄增长 人类健康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被引量:237
3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9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杰孚 新春 延宗 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1-384,共64页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口服抗凝药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 被引量:208
4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7 位作者 马长生 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华伟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吴立群 廖德宁 黄鹤 李述峰 吴钢 蒋晨阳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6-289,共44页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CardiovascularSociety,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心电生理 心血管病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 被引量:198
5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8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李莉 刘少稳 刘旭 刘兴鹏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杰孚 新春 延宗 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5期377-434,共58页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91
6
作者 曹克将 陈明龙 +8 位作者 江洪 姚焰 王祖禄 吴书林 新春 薛玉梅 李学斌 洪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4期283-325,共43页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脏病患者 专家 中国 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被引量:154
7
作者 陈新 张澍 +13 位作者 胡大一 马长生 黄从新 王方正 延宗 张奎俊 李莉 新春 曹克将 马坚 江洪 吴书林 华伟 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9-94,共26页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 ,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 ,产生明显症状 ,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大多数房颤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发...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 ,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 ,产生明显症状 ,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大多数房颤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发生在无可察觉的心血管病和其它病因的孤立性房颤也不少见 ,约占 30 %。除了病因治疗外 ,房颤的处理有 3个策略 ,包括 (1)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2 )控制心室率 ;和 (3)预防栓塞性事件 ,尤其脑卒中。有些患者需要 1个以上的治疗策略。尽管有一些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有助于临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 ,但只有抗凝治疗能裨益患者有较多的证据。但是 ,由于种族差异 ,在白种人群中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所获得的资料是否适合中国人尚难定论。本文就房颤的目前认识和治疗方法提出建议 ,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包括 (1)控制心室率的病例选择及具体方法 ;(2 )药物和非药物方法转复窦性心律 ;(3)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 ;(4)经胸和心内直流电转复心律 ;(5 )心脏起搏预防房颤复发 ;(6 ) Cox迷宫手术预防房颤复发 ;和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非药物干预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40
8
作者 曹克将 +18 位作者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华伟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新春 艳敏 姚焰 张凤祥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3期189-253,共65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指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22
9
作者 曹克将 +17 位作者 黄德嘉 张澍 黄从新 陈柯萍 陈明龙 华伟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新春 艳敏 姚焰 张凤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8-258,共71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 被引量:97
10
作者 刘文玲 胡大一 +8 位作者 郭继鸿 马长生 陈红 浦介麟 张海澄 蒋文平 李毅刚 新春 白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6-925,共10页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占急诊科患者的0.9% ~1.7%[1],住院患者的1% ~3%[2].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占急诊科患者的0.9% ~1.7%[1],住院患者的1% ~3%[2].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2006年发布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来,在晕厥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修订了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发布了晕厥诊断的标准方案.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晕厥的相关研究较前有所丰富,包括流行病学[3]、临床特征[4-5]、诊断方法[6-7]及有关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的预后分析89],但数据仍然有限,无论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手段方面,均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儿童晕厥的研究略显优势,在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使得我们对中国儿童人群的晕厥有了进一步了解[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专家 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1
11
作者 新春 徐立 +7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丁枭伟 王文君 邹阳春 李惟铭 刘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3~73(60.2±19.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住院期间随访情况,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 TIMI 计帧数和心肌 Blush 分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TIMI 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96%和88%,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的 TIMI 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2.8±8.9帧和30.9±3.4帧,P <0.05);而 Blush 3级获得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和32.0%,P<0.01)。同时,替罗非班组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1862.9±301.0)IU/L 和(2302.3±582.6)IU/L,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 ST 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63.2±13.3)%和(40.9±12.9)%,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 PCI 术中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 PCI 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流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 被引量:93
1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0 位作者 马长生 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28-369,共42页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 人类健康 人群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83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1 位作者 新春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5-277,共13页
为促进我国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心原性休克救治成功率,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该共识全面阐述了心原性休... 为促进我国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心原性休克救治成功率,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该共识全面阐述了心原性休克定义、诊断标准、发病率、预后、病因、临床表现、药物和机械辅助治疗等。共识复习和解读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对血管活性药物和循环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心原性休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重建策略等临床上存在的争议作了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心原性 诊断 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0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11 位作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范志清 路丹 江巍 沈琳 郭琪 韩业晨 孟晓萍 胡大一 新春 荆志成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2-442,共11页
6 min步行试验(6MWT)已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疗干预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合理地应用6MWT,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 6 min步行试验(6MWT)已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疗干预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合理地应用6MWT,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6MWT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结果分析、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耐量 6 min步行试验 运动处方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3
15
作者 新春 张大鹏 +9 位作者 王乐丰 徐立 葛永贵 王红石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连勇 薛永利 马利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冠状动脉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4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75(58.80±12.57)岁,冠状动脉组在术后心外膜 TIMI 分级、TIMI 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Perfusion,TMP)、心电图 ST 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梢栓塞、以及治疗后5~7天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组,虽然心脏肌钙蛋白 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冠状动脉组 CK-MB 达峰值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院内 MACE 事件发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亦相同,但是30~90(平均57±21)天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组总的 MACE 事件发生显著少于静脉组(7.1%与30.8%,P=0.02)。应用 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肌梗死部位、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后,计算冠状动脉组在平均57天随访期间发生总的 MACE 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0.14(P=0.03)。冠状动脉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这对于在急诊室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原文传递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73
16
作者 李建平 卢新政 +10 位作者 霍勇 李南方 宋雷 孙英贤 施仲伟 王滨燕 新春 谢良地 赵连友 雷寒 孙宁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23-28,6,共6页
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1]。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开展的上... 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1]。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开展的上海老龄人群硝苯地平研究(Shanghai trial of nifedipine in the elderly,STONE)、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China,Syst—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发病 心脑血管病防治 治疗专家 死因调查 缺血性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 老龄人群 脑血管病 马来酸依那普利 叶酸片
下载PDF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7
17
作者 张大鹏 王乐丰 +7 位作者 杜锦权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刘宇 新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为重度血栓负荷的前壁...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为重度血栓负荷的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年龄(59.8±11.5)岁。急诊PCI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A组,30例)、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30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组(c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为(5.5±3.8)h。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的比例c组低于A和B组l10.O%(3/30)比40.0%(12/30)、33.3%(10/30),P分别〈0.01和0.05]。术后5~7d左心室射血分数C组有优于A和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因心力衰竭死亡,B和C组均无死亡事件。术后30d,3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3组患者术后出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水平再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及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硝普钠
原文传递
46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4
18
作者 张建军 新春 +3 位作者 胡大一 商丽华 汪爱虎 陈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56-457,共2页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14例 ;4 6 2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 2 4 1例、双腔起搏器 2 0 7例(包括部分双室起搏 )、三腔起搏器及ICD 14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 (6 .1% )、电极导线脱位 (1.5 % )、囊袋破溃及感染 (1.1% ) ,积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和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有关 ,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固定的、结扎线松开 ,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 ;感染的发生主要在慢性期 ,尤其是更换起搏器的患者 ,考虑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 ,激发无菌性炎症 ,破溃后发生细菌性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并发症 电极导线移位 囊袋内积血
下载PDF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1
19
作者 黄从新 马长生 +15 位作者 张澍 曹克将 黄德嘉 吴书林 江洪 马坚 刘少稳 延宗 新春 张奎俊 李莉 刘旭 丁燕生 商丽华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8-258,共11页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8年国内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迄今已累计完成房颤导管消融近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专家 中国 快速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药物疗效 消融技术
原文传递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4
20
作者 新春 郭军 +7 位作者 王乐丰 程祖亨 葛永贵 王红石 邹阳春 佟子川 李惟铭 徐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造影 PCI AMI 心功能 心肌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