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的螺旋CT诊断与术前评估 被引量:28
1
作者 严志汉 闵鹏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8,共6页
胰腺癌临床表现隐慝 ,临床诊断困难。随着CT技术的发展 ,螺旋CT、多层螺旋CT的运用 ,多期扫描、血管重建等功能的实现 ,使CT成为胰腺癌诊断及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术前分期及其手术切除的... 胰腺癌临床表现隐慝 ,临床诊断困难。随着CT技术的发展 ,螺旋CT、多层螺旋CT的运用 ,多期扫描、血管重建等功能的实现 ,使CT成为胰腺癌诊断及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术前分期及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螺旋CT 诊断 术前评估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增强表现及其解剖分布 被引量:25
2
作者 志刚 闵鹏秋 +3 位作者 廖正银 何之彦 周翔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27-731,共5页
目的:明确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增强表现特点及解剖分布,以提高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对41例恶性淋巴瘤,包括Hodgkin病(HD)15例及非Hodgkin淋巴瘤(NHL)26例,采用CT增强扫... 目的:明确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增强表现特点及解剖分布,以提高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对41例恶性淋巴瘤,包括Hodgkin病(HD)15例及非Hodgkin淋巴瘤(NHL)26例,采用CT增强扫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及解剖分布。结果:增大淋巴结的CT增强密度,HD中,86.7%为均匀密度,13.3%为均匀与不均匀密度并存;NHL中,73.1%为均匀密度,26.9%为均匀与不均匀密度并存。HD及NHL均优势累及腹主动脉周围、肾旁前间隙及肝十二指肠、肝胃韧带淋巴结。常同时使2个部位以上的淋巴结受累。结论:CT增强扫描可一定程度地显示恶性淋巴瘤的大体病理特点,存在2种强化类型,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淋巴瘤 CT 病理解剖学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侵及胃裸区的CT表现 被引量:26
3
作者 闵鹏秋 廖正银 +3 位作者 宋彬 周翔平 谢晓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3,222,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15 8例AP患者行螺旋CT增强或平扫 ,观察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和受累发生率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结果 :胃裸区受累发生率...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15 8例AP患者行螺旋CT增强或平扫 ,观察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和受累发生率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结果 :胃裸区受累发生率为 75 .9% ,表现为小点条状、小斑片状到片团状软组织密度影或伴积液。胃裸区内病变向下直接与肾旁前间隙内的胰腺周围间隙相连续 ;向左、向上与左膈下潜在脂肪间隙相连续。结论 :AP时胃裸区易受累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胃裸区向下直接与肾旁前间隙内的胰腺周围间隙相通连 ;向左、向上与左膈下潜在脂肪间隙相通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胃裸区 CT表现 脂肪密度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左膈下脂肪浸润:急性胰腺炎一种有价值的CT征象 被引量:18
4
作者 闵鹏秋 +3 位作者 宋彬 伍兵 志刚 开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 探索左膈下脂肪浸润 (leftsubphrenicfatinfiltration ,LSFI)是否为急性胰腺炎的 1种CT表现及其形态学特征和出现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8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 ,观察LSFI的密度、厚度及其CT表现特征。同时对照观察... 目的 探索左膈下脂肪浸润 (leftsubphrenicfatinfiltration ,LSFI)是否为急性胰腺炎的 1种CT表现及其形态学特征和出现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8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 ,观察LSFI的密度、厚度及其CT表现特征。同时对照观察了正常腹部 50例及胸、腹腔积液各 30例左膈下区域的CT表现。结果 LSFI出现率为 40 .96 %。表现为左侧肾上腺上方、左膈肌下表面前方呈软组织密度浸润或局限性的新月形水肿、浸润带 ,其前方存在或不存在 1层正常脂肪组织投影 ;LSFI的厚度为 3~ 50mm ,中位数厚度为 8mm。本组资料对照组 1 1 0例中 ,仅 1例出现相似征象。结论 LSFI是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中的 1个新征象 ,随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转归而变化。大部分最终可以吸收消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脂肪组织 CT 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被引量:18
5
作者 闵鹏秋 严志汉 +5 位作者 刘再毅 宋彬 伍兵 张谨 刘荣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受累的CT形态看,发生率为:A级53%(46/87),B级24%(21/87),C级23%(20/87)。从PPS受累的纵向范围看,发生率为:0级53%(46/87),Ⅰ级22%(19/87),Ⅱ级25%(22/87)。PPS内出现的积液直接与同侧肾旁前间隙或肾后筋膜间的积液相连。随访中,3例PPS内的假性囊肿在肾圆锥下方与肾旁前间隙内假性囊肿相通。结论AP累及PPS时,轻者CT表现为PPS内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产生的肾旁前间隙积液可沿3条路径进入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表现 肾旁后间隙 解剖基础 急性胰腺炎(AP) 肾旁前间隙 PPS 肾后筋膜 增强表现 回顾分析 转归情况 CT特征 蜂窝织炎 发生率 积液 假性
原文传递
螺旋CT动态扫描胰腺实质强化时相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方方 周翔平 +3 位作者 陈宪 刘荣波 徐建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 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胰腺病变而行上腹部CT检查者 40例。选择胰腺实质显示最完整一层作动态增强扫描 ,扫描周期为 4s(其中扫描时间 1s ,间隔 3s) ,团注对... 目的 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胰腺病变而行上腹部CT检查者 40例。选择胰腺实质显示最完整一层作动态增强扫描 ,扫描周期为 4s(其中扫描时间 1s ,间隔 3s) ,团注对比剂后 ,延迟时间 15s ,持续扫描至 71s ,共作 15层动态扫描。结果  40例正常胰腺实质高峰时相的分布为 :36例 ( 90 % )在 39~ 5 1s之间 ,1例 ( 2 .5 % )小于 39s ,3例 ( 7.5 % )大于 5 1s。腹主动脉 38例 ( 95 % )在 33~ 47s之间达到高峰 ,2例 ( 5 % )小于 33s。结论 经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当采用 2ml/kg体重对比剂剂量 ,注射速度为 3ml/s时 ,正常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为 39~ 5 1s ,即胰腺实质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最佳强化时相为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质 动态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左膈下脂肪浸润与临床、影像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闵鹏秋 +2 位作者 宋彬 刘荣波 开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8-891,共4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 ( 394 70 2 2 1)目的 探究左膈下脂肪浸润 (leftsubphrenicfatinfiltration ,LSFI)与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能用Ranson、Balthazar标准进行分级的连续性A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 ( 394 70 2 2 1)目的 探究左膈下脂肪浸润 (leftsubphrenicfatinfiltration ,LSFI)与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能用Ranson、Balthazar标准进行分级的连续性AP病例 (分别为 1 4 4例、1 88例 )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 ,对每例进行分级 ,并观测记录各病例的LSFI厚度 ,将 3mm以内的定为LSFI阴性 ,厚度记为 0。然后分别作每一例LSFI厚度与Ranson及Balthazar分级的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结果 Ranson临床分级 1~ 3级中LSFI出现率分别为 30 86 % ,54 90 %及75 0 0 % ,LSFI厚度与Ranson分级的等级相关系数为 0 41 79,P <0 0 1 ;BalthazarCT分级A~E级中LSFI出现率分别为 0 ,0 ,31 52 % ,71 0 5 %及 80 76 % ,LSFI厚度与Balthazar分级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 630 1 ,P <0 0 1。结论 LSFI厚度与Ranson评分及Balthazar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分级 相关性研究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脂肪组织 CT
原文传递
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志汉 周翔平 +5 位作者 宋彬 喻俊林 黄娟 伍兵 张方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4-856,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 (准直 5mm ,重建间距 3mm)图像 ,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 (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 (准直 5mm ,重建间距 3mm)图像 ,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 (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和直接供血动脉 (胰背、胰横、胰大、胰尾、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的显示率。结果 胰腺的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 ,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背动脉 36例 ( 6 2 % ) ,胰横动脉 2 2例 ( 38% ) ,胰大动脉 6例 ( 10 % )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38例 ( 6 6 % )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15例 ( 2 6 %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2 6例 ( 4 5 % )。结论 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间接供血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动脉 螺旋CT 解剖
下载PDF
肾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金红 陈卫霞 +5 位作者 张秀辉 闵鹏秋 刘荣波 赵小虎 毛新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00-804,共5页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螺旋CT靶平面同层动态扫描,计算动态CT各指标,包括曲线升段斜率(S)、曲线下面...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螺旋CT靶平面同层动态扫描,计算动态CT各指标,包括曲线升段斜率(S)、曲线下面积(AR)、增强后CT增加值(△HU)、组织血管比(TBR)。时间-密度曲线(T-DC)类型按升段斜率由小到大分为A、B、C型。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及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图像分析仪计数“热点”(hot spot)MVD、VEGF蛋白表达量,并观察肾细胞癌微血管分布。结果 (1)癌组织MVD与动态CT指标S、△HU、AR、肿瘤曲线分型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r=0.51、0.56、0.50、0.57,P<0.01),与TBR呈显著相关性(r=0.51,P<0.05)。VEGF蛋白表达量与MVD及动态CT各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30、0.03、0.12、0.08、0.10、0.01,P>0.05)。(2)据T-DC升段斜率不同,所分A、B、C型。RCC间增强CT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84、12.17、24.00,P<0.05)。结论 动态螺旋CT扫描可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螺旋CT 肿瘤血管生成 相关性研究 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9
10
作者 漆锐 周翔平 +5 位作者 宋彬 严志汉 黄娟 李真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栓塞后侧支开放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 随机搜集 5 0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栓塞病例 (其中门脉主干完全栓塞 2 7例 ,不全栓塞 2 3例 ) ,另 5 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栓塞后侧支开放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 随机搜集 5 0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栓塞病例 (其中门脉主干完全栓塞 2 7例 ,不全栓塞 2 3例 ) ,另 5 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12例合并肝癌 ,但未出现门脉栓塞。结果 门脉完全栓塞组中 ,胆囊周围侧支 (胆丛 )开放者 15例 (5 5 .6 %) ,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 2 1例(77.8%) ,胃小弯侧支开放者 2 0例 (74.1%) ;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 5例 (2 1.7%) ,8例 (34.8%)及 11例 (47.8%)。对照组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 36例 (72 %) ,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  (1)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的一组侧支循环途径 ,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脉栓塞后均可出现 ,不具特征性。 (2 )门脉栓塞是形成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 ,阻塞越重 ,发生机会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特征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英辉 闵鹏秋 +3 位作者 谭永淑 宋彬 周翔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表现及其随时间延迟所致的CT征象的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  41例肝细胞癌患者 ,其中 13例经手术病理标本证实 ,其余患者由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采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先作平扫 ,然...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表现及其随时间延迟所致的CT征象的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  41例肝细胞癌患者 ,其中 13例经手术病理标本证实 ,其余患者由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采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先作平扫 ,然后在肿瘤靶平面进行动脉期同层面动态扫描 (延迟 14~ 2 1s)、全肝门静脉期扫描 (延迟 80~ 85s)及病变靶平面平衡期扫描 (延迟 170~ 2 85s)。着重观察、分析不同CT扫描时相肝细胞癌CT表现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病理学基础。结果 在CT扫描时间窗优化条件下 ,肝细胞癌可显示以下CT表现特征 :肿瘤供血血管及瘤区异常血管增强 (35 /41,85 .37% ,包括供血血管增多、僵直 ,瘤区异常血管、动静脉瘘等 ) ;大血管癌栓 (2 2 /41,5 3 .6 6 % ) ;肿瘤实质强化 (4 1/41,10 0 % ) ;肿瘤与肝实质界面改变 (境界清楚 2 6 /41,6 3 .40 % ;境界不清 15 /41,36 .6 0 % ) ;肿瘤相关肝段改变 (17/41,41.46 % )等。肿瘤供血动脉及瘤内血管显示最早、最佳及消退时间分别为18.37s、31.5 2s、5 2 .2 5s。肿瘤实质和包膜强化在不同时相也有一定规律。结论 不同CT征象随时间延迟有一定的演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肿瘤 诊断 CT 相关性研究 时间窗
下载PDF
不同病因所致化脓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春燕 闵鹏秋 +4 位作者 陈卫霞 刘再毅 姚晋 金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SPP)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搜集32例有CT检查资料的SP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经腹腔穿刺和/或其他临床综合指标诊断8例。着重观察引起SPP的原发病灶及腹膜炎的CT表现。 结果 3...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SPP)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搜集32例有CT检查资料的SP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经腹腔穿刺和/或其他临床综合指标诊断8例。着重观察引起SPP的原发病灶及腹膜炎的CT表现。 结果 32例除均具有SPP的CT表现外,它们的原发病灶的CT征象显示如下:无腹部手术史的25例腹膜炎中,胃肠道穿孔10例,急性阑尾炎7例,急性胆囊炎3例,腹、盆腔脓肿3例,升结肠炎症伴周围炎症2例;有腹部手术史的7例腹膜炎中,脓肿形成5例,引起腹腔感染2例。 结论 应用 CT扫描诊断SPP,有利于显示SPP原发病灶及腹膜炎CT征象以及二者的解剖关联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因素 化脓性腹膜炎 CT表现 腹腔穿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时间窗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闵鹏秋 葛英辉 +2 位作者 宋彬 周翔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CT征象在不同时相显示的最早时间和最丰富的时间 ,以便提出一个在时间窗上优化的扫描程序。材料与方法  41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病例 ,应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采用 10 0ml对比剂 ,3ml/s注射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CT征象在不同时相显示的最早时间和最丰富的时间 ,以便提出一个在时间窗上优化的扫描程序。材料与方法  41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病例 ,应用SiemensSomatomPlus 4A螺旋CT设备 ,采用 10 0ml对比剂 ,3ml/s注射速度 ,于肿瘤靶平面进行动脉期 (延迟 14~ 2 1s)同层面动态扫描 ,然后行全肝门脉期 (延迟 80~ 85s)扫描和肿瘤靶平面平衡期 (延迟 170~ 2 85s)扫描。研究方法包括同行视 脑评价和数据检测评价。结果 肝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早及最丰富时间平均为 18.62s和42 .2 6s。其峰值时间为 48.4s。结论 肝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早及最丰富时间反映了肝细胞癌以动脉供血为主肝脏双重供血的特点。肝细胞癌肿瘤最大强化值应在包含肝动脉后期和门静脉早期的所谓混合期 ,而不在纯粹的肝动脉期。因此建议对可疑肝细胞癌的患者作同层面 (肿瘤靶平面 )增强动态扫描 ,其扫描时间可采用延迟 18、2 5、3 8和 45s ,然后作门静脉期全肝扫描 ,以便在一次性团注对比剂条件下获取较多的CT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螺旋CT 时间窗优化 诊断
下载PDF
肾细胞癌CT表现特征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金红 闵鹏秋 +2 位作者 刘荣波 陈卫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CT表现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方法  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病灶靶平面同层动态CT扫描。由二位副高职称以上腹部影像专业医师共同评价肾细胞癌出现的征象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结果 肾细胞癌CT征象包...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CT表现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方法  18例肾细胞癌患者行病灶靶平面同层动态CT扫描。由二位副高职称以上腹部影像专业医师共同评价肾细胞癌出现的征象及其与时间窗的相关性。结果 肾细胞癌CT征象包括 :瘤区异常血管、肿瘤实质显著性强化、RCC与肾实质交界区形态。肿瘤CT征象显示与时间窗的相关性 :①异常肿瘤血管出现 ,显示最佳及消退时间平均分别为 2 3 .9s ,3 8.2s ,46.3s ;②肿瘤实质强化出现最早时间为 2 8.9s ,最佳时间为显示征象最丰富层面的时间 ,即 70 .2s ;③低密度包膜的演变与肿瘤实质一致。结论 靶平面充分显示了肿瘤的关键的CT征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胰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志汉 陈宪 《现代临床医学》 2007年第A01期104-106,共3页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根据癌灶发生部位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60%-70%,胰体癌占20%-30%,胰尾癌占5%-10%,全胰癌约占5%。胰腺癌预后极差,1年的生存率不到30%...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根据癌灶发生部位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60%-70%,胰体癌占20%-30%,胰尾癌占5%-10%,全胰癌约占5%。胰腺癌预后极差,1年的生存率不到30%,5年生存率仅3%-7%。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30%,因此,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及胰周的解剖结构,动态扫描可以观察胰腺实质的细微结构变化,是目前诊断和术前评估胰腺癌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胰腺癌 CT诊断 5年生存率 影像学检查方法 全身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后 癌发病率 发生部位
下载PDF
胰腺癌的CT诊断
16
作者 严志汉 陈宪 《成都医药》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 CT 诊断 CT扫描技术 CT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对急性胰腺炎胰液积聚的诊断价值探讨
17
作者 王淑玉 姚宏莉 +2 位作者 王海波 李广群 《人民军医》 2001年第11期672-673,共2页
关键词 超声 急性胰腺炎 胰液积聚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肝癌大血管侵犯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葛英辉 +1 位作者 程天明 闵鹏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认识肝癌大血管侵犯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75例肝癌伴大血管侵犯的病例中 ,2 6例前瞻性设计了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加全肝门静脉期扫描的程序 ,选择兼顾病变及门静脉的靶平面 ,并与 31例双期扫描和 18例单纯门静脉期扫描的... 目的 :进一步认识肝癌大血管侵犯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75例肝癌伴大血管侵犯的病例中 ,2 6例前瞻性设计了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加全肝门静脉期扫描的程序 ,选择兼顾病变及门静脉的靶平面 ,并与 31例双期扫描和 18例单纯门静脉期扫描的病例作对照。结果 :动脉期同层面扫描在动 静脉瘘和门静脉早显方面优于双期扫描 ,动脉期对显示大血管侵犯征象有特征性 ,癌栓在动脉期总强化率为 66 67% ( 38/ 5 7例 ) ,单纯门静脉期扫描不能显示动 静脉瘘和癌栓新生血管。结论 :动脉期同层面扫描能显示肿瘤和大血管侵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有助于定性和发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流动力学 门静脉 癌栓 动门脉瘘 CT
下载PDF
胰头静脉弓的CT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9
作者 宋彬 闵鹏秋 +5 位作者 周翔平 徐隽 缪竞陶 廖正银 陈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03-607,共5页
目的:研究胰头静脉弓的CT表现,获得有关血管直径的正常值,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129例连续性无中上腹区域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病例,观察胰头静脉弓各属支走行及CT表现,测定血管直径。结果:... 目的:研究胰头静脉弓的CT表现,获得有关血管直径的正常值,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129例连续性无中上腹区域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病例,观察胰头静脉弓各属支走行及CT表现,测定血管直径。结果:胰头静脉弓属支包括胰十二指肠上后及上前静脉、胃结肠干、结肠右上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等,CT显示率分别为63.7%、77.5%、69.8%、70.5%和34.9%;血管直径均值分别为2.28、2.31、4.85、3.01和3.88mm。结论:正常人中上腹CT增强扫描常可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属支。对此静脉弓的认识有助于胰腺癌的术前分期及正确评估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静脉弓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