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pH对镉存在形态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杨忠 陈岳龙 +2 位作者 钱鑂 郭莉 诸惠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260,共9页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土壤pH对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碱性条件下,水溶态Cd质量分数比值小于3%,但pH<6.5时,水溶态Cd含量随着pH 减小迅速增加...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土壤pH对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碱性条件下,水溶态Cd质量分数比值小于3%,但pH<6.5时,水溶态Cd含量随着pH 减小迅速增加, pH 为4. 57 时,水稻土水溶态Cd 质量分数比值最高达48 39%;可交换态Cd含量在碱性条件下,随着土壤pH值增大迅速下降,在酸性区域内,可交换态Cd含量随pH增加呈上升趋势;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Cd含量随土壤pH增大而增加;有机结合态Cd含量随土壤pH增加而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对Cd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时,控制土壤pH大于6.5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是减少Cd对生态系统危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研究 存在形态 CD含量 碱性条件 质量分数 土壤pH值 水溶态 交换态 上升趋势 变化幅度 CD污染 生态系统 水稻土 碳酸盐 氧化态 结合态 紫色土 残渣态 增大 有机肥 铁锰 比值 黄壤 增施
下载PDF
海南岛农田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2
2
作者 杨忠 余涛 +3 位作者 侯青叶 杨奕 傅杨荣 赵相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7-849,共13页
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研究土壤中Se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和生物有效性控制因素意义重大。系统总结了海南岛27 426 km2范围内土壤Se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69.98%土地面积为足硒和富硒土... 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研究土壤中Se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和生物有效性控制因素意义重大。系统总结了海南岛27 426 km2范围内土壤Se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69.98%土地面积为足硒和富硒土壤,表层土壤Se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土母岩(或深层土壤)Se含量,但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Se含量富集贫化趋势不同。进一步研究显示,土壤中Se含量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和CIA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粘土矿物、有机碳、铁锰氧化物及风化淋溶程度对Se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指标又是影响土壤Se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参数。土壤有机碳、粘粒、CEC等含量或指标越高,Se的生物有效性越低。研究区土壤pH>6.5时,土壤Se含量较低;土壤pH<6.5时,土壤Se含量随pH下降而增加;当土壤pH为5.5~7.5时,土壤Se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但要依据土壤总Se含量,还必须考虑土壤pH、TOC、CEC、粘粒等指标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Se含量 生物有效性 地球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海南岛
下载PDF
土壤质量评价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1
3
作者 黄勇 杨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土壤质量涉及到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将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土壤质量评价,了...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土壤质量涉及到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将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土壤质量评价,了解土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为土壤质量的改善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国外近10年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3个方面的指标。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应用较广,包括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相对土壤质量法等。掌握和了解国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对于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土地的分等定级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土壤质量指数
下载PDF
长江水系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的化学成因 被引量:91
4
作者 王亚平 王岚 +5 位作者 许春雪 杨忠 季俊峰 夏学齐 安子怡 袁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6-456,共11页
在分析长江流域76个位点的水化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吉布斯(Gibbs)图、三角图、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对长江水系河水中离子化学特征的影响和流域的主要风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水系的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其中碳酸盐... 在分析长江流域76个位点的水化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吉布斯(Gibbs)图、三角图、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岩性对长江水系河水中离子化学特征的影响和流域的主要风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水系的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其中碳酸盐和蒸发岩矿物对干流水系溶质的贡献率分别为43.6%和37.9%,而对支流水系溶质的贡献率分别为33.1%和39.1%。干流流域内主要的风化反应以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为主,而支流流域内Cl-/(Na++K+)接近1:1,体现出蒸发岩风化的显著特性。Si/K比值较低,表明长江流域内的风化反应是在表生环境中进行的,且产物是富含阳离子的次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Gibbs图 主成分分析 化学风化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被引量:85
5
作者 杨忠 成杭新 +1 位作者 奚小环 刘爱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7-693,共7页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研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研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研究主线,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基本单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分配、成因及来源,研究它们在地球表层各大层圈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它们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应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预测预警,并提出治理建议,为国家区域性经济战略调整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异常元素 预测预警
下载PDF
湖南洞庭湖区土壤酸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6
作者 余涛 杨忠 +5 位作者 唐金荣 宗思锋 朱翠娟 张娇 张建新 申志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4,共7页
酸雨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湖南洞庭湖地区是中国土壤酸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土壤的酸化,Cd和Pb等有害元素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含量上升,特别是土壤在碱性至弱酸性范围内,Cd的生物活性急剧提高,给农作物... 酸雨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湖南洞庭湖地区是中国土壤酸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土壤的酸化,Cd和Pb等有害元素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含量上升,特别是土壤在碱性至弱酸性范围内,Cd的生物活性急剧提高,给农作物安全生产带来了危害。土壤酸化还造成K、Na、Ca、Mg等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也急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下降。针对土壤酸化带来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建议: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改进施肥结构;适量施用石灰、白云石粉,调整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土壤质量 农业安全生产
下载PDF
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3
7
作者 王锐 余涛 +1 位作者 曾庆良 杨忠 《生物技术进展》 2017年第5期359-366,共8页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于动植物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依托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查阅的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硒方面的研究论...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于动植物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依托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查阅的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硒方面的研究论文,系统分析了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217 mg/kg,中南地区为高硒分布区;富硒土壤的分布受煤系、黑色地层、土壤有机质、沉积作用、母岩等各类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分布特征 来源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d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余涛 杨忠 +1 位作者 钟坚 程新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3,共7页
通过研究湖南洞庭湖地区水稻土中Pb、Cd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d、Pb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可明显降低Cd和Pb的离子态和可交换态含量。(2)随着粘粒含量增加,Pb和Cd离子可交... 通过研究湖南洞庭湖地区水稻土中Pb、Cd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d、Pb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可明显降低Cd和Pb的离子态和可交换态含量。(2)随着粘粒含量增加,Pb和Cd离子可交换态占全量的比值略有增加,这说明粘粒表面吸附的Pb和Cd容易进入植物体中,对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危害的组分。(3)Cd离子交换态与土壤pH值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Cd的离子交换态比例上升,可直接导致农作物中Cd含量增加,防止土壤酸化是控制Cd对生态系统危害的有效途径;Pb的离子交换态与全量的比值与pH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Pb污染严重的土壤,保持土壤p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防止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可以降低Pb危害。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等是控制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有机质 粘粒 土壤PH值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被引量:64
9
作者 杨忠 奚小环 +9 位作者 成杭新 周国华 陈德友 张建新 袁晓军 冯海艳 陈家玮 刘爱华 汤奇峰 余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异常元素追踪 生态效应评价 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问题与讨论 被引量:63
10
作者 成杭新 杨忠 +5 位作者 赵传冬 庄广民 刘英汉 赵更新 陈国光 陈德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07-615,共9页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时 ,战略上应以跨生态系统的江河流域为重点 ,尤其对沿长江流域分布的镉异常 ,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 ,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镉异常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战术上 ,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充分考虑大气生物水土等层圈各项预警指标的协调一致。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不但有可能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 预警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下载PDF
湖南洞庭湖地区土壤酸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4
11
作者 杨忠 余涛 +5 位作者 唐金荣 朱翠娟 宗思锋 张娇 张建新 申志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是中国酸雨沉降和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酸雨沉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酸雨沉降与土壤酸化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性,但土壤酸化的程度还取决于土壤中盐基离子的含量。在土壤酸化较严重的地区,垂向上,土壤酸化... 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是中国酸雨沉降和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酸雨沉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酸雨沉降与土壤酸化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性,但土壤酸化的程度还取决于土壤中盐基离子的含量。在土壤酸化较严重的地区,垂向上,土壤酸化深度已达50cm左右,土壤酸化伴随着大量的可溶性铝的溶出。在土壤pH值与盐基离子、氮和硫含量的关系曲线上,存在着pH值突变的临界点(临界点pH值为8),在碱性范围内,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的水解使大量盐基离子溶出,中和了因SO42-和NO3-的输入而造成的土壤酸化,但当pH值下降到小于7·25的中酸性范围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组成的土壤缓冲体系失去缓冲作用,酸性物质略有增加,就会导致土壤迅速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盐基离子 缓冲作用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中国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奚小环 杨忠 +1 位作者 夏学齐 李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土壤碳储量问题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这一基本参数的计算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高密度和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土壤碳库的高精度计算提供了... 土壤碳储量问题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这一基本参数的计算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高密度和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土壤碳库的高精度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文中重点探讨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土壤碳储量的方法。首先提出针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单位土壤碳量(USCA)"概念,用以代表调查数据基本面积单元(4km2)的碳储量,并作为区域和全国尺度土壤碳储量计算的基本单位。在收集分析14个省市414条的土壤剖面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土壤有机碳(TOC)的垂直分布与无机碳和其他元素不同,存在指数分布规律,运用面积积分运算方法发现利用直线模型计算土壤有机碳库的误差(+20%~+100%)远大于指数模型的误差(-10%~+20%)。因此,文中建议"有机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OC)"需使用指数模型拟合后积分求算,而"无机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IC)"则使用直线模型,"全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C)"采用两者加和计算。文中还分析了其他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提出氮储量计算需采用与有机碳类似的方法,其他51种元素(氧化物)储量采用与无机碳类似的方案,按照直线模型计算单位土壤元素量和单位土壤氧化物量(U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剖面 指数模型 单位土壤碳量
下载PDF
成都经济区As等元素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汤奇峰 杨忠 +2 位作者 张本仁 冯海艳 王洪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德阳等6万km2的农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样品采集,共采集干、湿沉降样品28件,分别测试干、湿沉降中B、Mo、Mn、Zn、As、Cd、Hg、Pb、K、Ca、Na和Mg元素含量,计算获得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其中4种... 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德阳等6万km2的农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样品采集,共采集干、湿沉降样品28件,分别测试干、湿沉降中B、Mo、Mn、Zn、As、Cd、Hg、Pb、K、Ca、Na和Mg元素含量,计算获得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其中4种有害元素年沉降通量平均值分别为As2.77mg.m-2.a-1、Cd1.77mg.m-2.a-1、Hg0.10mg.m-2.a-1、Pb45.95mg.m-2.a-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进行区分,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其中第一主成分为Hg、Pb、Zn、Cd、Mo和As;第二主成分为K、Mg、Na、Mn和B;第三主成分为Ca。主成分对原始变量解释度达到94.88%,第一主成分说明Hg、Pb、Zn、Cd、Mo和As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各干湿沉降接收点元素沉降通量与相应点位土壤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b、Hg在两种介质中相关性显著,说明土壤中Pb、Hg积累与大气干湿沉降具有密切关系,其他元素来源则更为复杂。通过不同地区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的比较发现,各地区元素沉降通量差异明显,其中成都和德阳两地As、Cd、Hg、Pb沉降量显著较高,说明沉降中污染元素来源与不同地区工矿企业类型和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干湿沉降 金属元素 沉降通量 来源 成都经济区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的勘查地球化学:对生态地球化学的展望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杨忠 成杭新 +4 位作者 陈岳龙 冯海艳 陈德友 陈国光 赵更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00-605,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地球化学填图进展的简要回顾 ,认为生态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填图的必然产物。根据中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工作部署和研究需求 ,初步提出了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同时指出 。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展望
下载PDF
大兴安岭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7
15
作者 戴慧敏 代雅键 +3 位作者 马振东 杨忠 宫传东 孙中任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3-1050,共8页
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和衬值累乘法,圈定综合异常以消除地质背景对异常圈定的影响。重要综合异常区主要发育在变质岩及其与酸性侵入体接触部位。综合异常具有沿着NE和NNE向断裂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综合异常特征和地质信息圈定出3个成矿... 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和衬值累乘法,圈定综合异常以消除地质背景对异常圈定的影响。重要综合异常区主要发育在变质岩及其与酸性侵入体接触部位。综合异常具有沿着NE和NNE向断裂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综合异常特征和地质信息圈定出3个成矿远景区。查巴奇小东沟屯和平顶山是本区寻找石英脉型和破碎带型金铜矿的有利区段;新兴屯—德胜屯是寻找热液型(斑岩型)矿床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异常 水系沉积物 找矿方向 查巴奇地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元素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 被引量:53
16
作者 丛源 陈岳龙 +2 位作者 杨忠 侯青叶 王洪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4,共8页
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11月,采用被动方式同时采集了北京市平原区10个地点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共计39件。分析干、湿沉降样品中K、Na、Ca、Mg、Cd、Hg、Pb、As、B、Mo、Mn、Zn、Cu、Cr、Ni元素的含量,分别计算出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其... 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11月,采用被动方式同时采集了北京市平原区10个地点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共计39件。分析干、湿沉降样品中K、Na、Ca、Mg、Cd、Hg、Pb、As、B、Mo、Mn、Zn、Cu、Cr、Ni元素的含量,分别计算出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其中,有害金属元素Cd、Hg、Pb、As的年沉降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36、0.24、219.95、29.00(g/hm2·a)。对比后发现,研究区大气中Cd和Hg的年输入通量远远低于四川成都经济区,Cd和Hg的大气污染状况相对南方地区较轻,As和Pb的年输入通量相对成都经济区差异较小。研究区元素的大气沉降通量与同点位的土壤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元素的沉降通量并不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大气沉降中的元素主要来自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干湿沉降 沉降通量 金属元素 土壤元素 北京市平原区
下载PDF
辽宁省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对土地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7
作者 余涛 程新彬 +3 位作者 杨忠 段鸿飞 张兵兵 杨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6-154,共9页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b和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u、Mn、As、Cr、Cd。燃煤、燃油和工业污染源等方面可能是造成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文中还对大气颗粒物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控,努力减少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元素 土地质量 辽宁省
下载PDF
热水成矿作用 被引量:44
18
作者 肖荣阁 杨忠 +1 位作者 杨卫东 李朝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40-147,共8页
本文从热水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与矿床地质等方面对热水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热水成矿流体以同生盆地水、表生水包括大洋水为主,在深循环过程中与高温地质体发生作用而获得热量和成矿元素,最后演... 本文从热水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与矿床地质等方面对热水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热水成矿流体以同生盆地水、表生水包括大洋水为主,在深循环过程中与高温地质体发生作用而获得热量和成矿元素,最后演化为成矿流体;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热水喷流孔附近的物理化学梯度带;对于发生在沉积岩中同生盆地水成因的热水成矿作用具有类似油气藏的生成储集模式,在开放型构造中形成渗透浸染状矿化;在封闭构造中,含矿流体首先集中在构造圈闭中,在构造活动期水爆成矿。热水沉积建造及沉积相带划分是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横向上一般划分为硅质岩沉积带、碳酸盐沉积带、硫酸盐沉积带,同时伴随着矿化分带;纵向上分为脉状充填带与喷流沉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 喷流沉积 矿化分带
下载PDF
典型区土壤重金属空间插值方法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48
19
作者 马宏宏 余涛 +3 位作者 杨忠 侯青叶 曾庆良 王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84-4693,共10页
选择最优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和污染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恩施市典型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和Cd为例,选取常用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局部多项式法(LPI)和普通克里格法(OK)进行空间插值... 选择最优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和污染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恩施市典型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和Cd为例,选取常用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局部多项式法(LPI)和普通克里格法(OK)进行空间插值,对比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及结果差异.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指示克里格法(IK)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对于同一种元素的预测误差相差较小,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PI法表现出明显的平滑效应,OK法次之,而IDW法和RBF法极大地保留了元素含量的极值信息,插值结果较详尽.为准确了解局部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状况,应优选IDW法或RBF法进行插值.以湖北省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算术均值作为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结果显示:As和Cd的超标样点分别占5.5%和99.0%,研究区Cd污染程度较高.IK法污染评价显示:Cd中度-强污染以上的高概率污染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应重视土壤Cd污染分布,并对其有效治理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空间插值 交叉验证 插值精度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典型土壤环境中硒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8
20
作者 孙朝 侯青叶 +3 位作者 杨忠 杨晓燕 黄勇 陈恩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60-1768,共9页
硒作为人体健康生长必需微量元素,由于其显著的抗癌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因此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土壤中含硒量不足或过多以及存在的形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含硒量,又进一步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畜的健康,因此... 硒作为人体健康生长必需微量元素,由于其显著的抗癌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因此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土壤中含硒量不足或过多以及存在的形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含硒量,又进一步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畜的健康,因此研究土壤剖面中硒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采集了4条土壤剖面PM2、PM8、PM9、PM11,测试了土壤中全量硒和有效硒的含量,并通过土壤溶液的培养分别获得了土壤溶液及残渣土壤中全量硒、有效硒的含量,由此计算了土壤溶液中硒的分配系数(Ki=Ci残渣土壤/Ci土壤溶液)。结果显示,全量硒和有效硒含量在剖面的表层明显富集;有效硒含量与土壤全量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土壤中硒的分配系数在剖面中均呈现出由深层到表层逐渐富集的规律,且与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Se向植物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受Se全量、土壤pH值、有机质及土壤粘粒影响,且Se随土壤溶液在垂向上的迁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含量砷 有效砷 分配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