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豫英 +5 位作者 陈楠 郑广芬 辛尧胜 聂金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5~9月可利用降水 REOF分析 空间分布模态及时间系数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现况调查及对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的借鉴 被引量:43
2
作者 汤春红 韩昌绍 +12 位作者 王纲 刘军 郑文韬 徐绮 刘亮 章璞 陆颖 范凯 诸春燕 王玉 徐宜 张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况,并借鉴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QOF)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方法选择2011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英中卫生创新伙伴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的12名全科医生所在的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社...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况,并借鉴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QOF)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方法选择2011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英中卫生创新伙伴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的12名全科医生所在的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社区糖尿病管理基本情况、管理模式、考核标准、绩效拨付方式和存在问题。结果参与调查的12家社区均已开展糖尿病管理,平均管理人数达1 707例。12家社区中,有8家(66.7%)社区建立了以全科医生或内科医生为主体,护士和防保医生共同参与的全科管理团队;有2家(16.7%)社区目前糖尿病管理主要由护士、防保医生参与管理。12家社区中,以门诊随访为主的有9家(占66.7%),以上门随访为主的有2家(占16.7%),还有1家以电话随访为主(占8.3%)。12家社区中,有7家(占58.3%)社区全部实现了糖尿病信息化管理,5家(占41.7%)社区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12家社区糖尿病管理质量考核指标中,只有2家(16.7%)社区将质量考核指标全部列出。12家社区均将患者血糖控制率列为主要评价指标,平均为63.8%;4家(33.3%)社区将血糖检测频次符合率列为评价指标,平均为92.3%;3家(25.0%)社区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列为评价指标,平均为44.8%;4家(33.3%)社区将规范管理率列为评价指标,平均为90.9%。调查的12家社区中,2家(16.7%)社区已实现糖尿病管理专项经费拨付,且以季度下拨经费;其余10家(83.3%)社区未完全实现按专项拨付,主要以预防保健项目综合经费打包形式下拨,以月、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形式发放。结论上海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主要为以全科医生或内科医生为主,护士和防保医生共同参与的全科团队管理模式;主要质量考核指标为血糖控制率。结合英国QOF中糖尿病的质量管理指标,上海需建立统一的质量考核、效果评价指标,实施按项目经费拨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管理模式 问卷调查 上海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SST海盆模态的“充电/放电”作用--对夏季南亚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秦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9,共8页
根据观测资料和海气耦合模式初值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热带太平洋SST主模态(ENSO模)和热带印度洋SST主模态(海盆模)对夏季南亚高压的影响,揭示了印度洋海盆模的“充电/放电”作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首先对印度洋进行“充电”... 根据观测资料和海气耦合模式初值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热带太平洋SST主模态(ENSO模)和热带印度洋SST主模态(海盆模)对夏季南亚高压的影响,揭示了印度洋海盆模的“充电/放电”作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首先对印度洋进行“充电”,形成热带印度洋SST对太平洋EN-SO的响应模态——海盆模。该模态在ENSO发生翌年春季达到峰值位相,而且有很好的持续性,可以从春季持续到夏季,该暖(冷)模态可以引起大气的“Matsuno-Gill pattern”响应,并通过亚洲夏季平均西南季风的异常水汽输送等使得夏季南亚高压偏强(弱),即为“放电”过程。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夏季南亚高压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并指出了夏季南亚高压和超前3-12个月Ni o3指数之间高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只是一个表象,并不是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亚高压的直接影响结果,而是通过印度洋海盆模态的“充电/放电”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盆模态 充电/放电 南亚高压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热量资源及冷冻害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素艳 郑广芬 +4 位作者 李欣 张晓煜 李剑萍 马力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76-3786,共11页
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各地1981年以来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酿酒葡萄生育关键期主要热量资源和冷冻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育期4—9月各地各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 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各地1981年以来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酿酒葡萄生育关键期主要热量资源和冷冻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育期4—9月各地各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部分年份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其中放条萌芽期4月平均气温上升显著,但月内波动幅度增大,酿酒葡萄遭受霜冻或强降温危害的风险增加;7—8月浆果生长和成熟期低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气候变暖使活动积温显著增加,中晚熟品种积温保证率达100%,4—9月3300℃(成熟度高,葡萄酒质量好的临界积温)的积温保证率明显提高;无霜期延长,晚熟品种的保证率提高,部分年份活动积温和无霜期满足极晚熟品需求;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冻害相关要素变化趋势都不显著,其中出现持续低于-17℃(冬季受冻临界气温)日数减少,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但仍然低于-17℃,惠农、贺兰、平罗、银川20 cm深度-4℃以下日数减少;春季适宜放条期后出现霜冻的年份和日数增多,霜冻过程的最低气温明显降低,出现伴随霜冻的中等及以上强度冷空气频率和次数增加,强度增强。气候变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产有利有弊,不同品种酿酒葡萄对气候的适用性不同,因此在酿酒葡萄生育各关键期,仍需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减轻或避免气候条件变化对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宁夏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热量资源 冷冻害 影响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郑广芬 王素艳 +4 位作者 李剑萍 张晓煜 马力文 李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35-3343,共9页
利用1981年以来宁夏贺兰山东麓气象资料,结合前人研究得出的优质酿酒葡萄气候资源阈值,重点研究了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降水、气温日较差、水热系数、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源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资源变化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 利用1981年以来宁夏贺兰山东麓气象资料,结合前人研究得出的优质酿酒葡萄气候资源阈值,重点研究了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降水、气温日较差、水热系数、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源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资源变化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5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主要气候资源发生显著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生突变,突变后降水增多88%,各地9月降水量≥30mm的出现几率达44%-71%,为突变前的2.8-4.2倍;9月上旬降水量≥10mm出现几率为47%-65%,是突变前的1.4-1.7倍;各地降水日数增多55%-76%,持续3天以上的阴雨过程增多,持续时间增长;气温日较差减小1.4oC,各地气温日较差≤7.6℃的天气出现几率为17%-22%,是突变前的1.6-2.2倍;水热系数增加了0.26-0.37,增幅达60%-100%,水热系数≥0.57和〉10.63的出现几率分别是突变前的2.1-4.2倍、2.7-4.2倍;日照时数减少16%,日照时数〈6.5h的日数增加了3.9-5.3d,增幅达53%-78%。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成熟采收期阴雨寡照日数增多,气温日较差减少,水热配置不佳,可能导致酿酒葡萄糖分减少,含酸量增加,糖酸比下降,丹宁含量降低,也为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采收期 气候资源 品质
原文传递
宁夏春季沙尘暴与北极海冰之间的遥相关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何金海 赵光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6-307,共12页
根据宁夏沙尘暴发生次数资料、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 NCEP/ NCAR再分析 5 0 0 h Pa、85 0 h Pa高度场、风场资料 ,得出了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北极海冰面积之间的年代际和年际相关关系 ,发现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 根据宁夏沙尘暴发生次数资料、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 NCEP/ NCAR再分析 5 0 0 h Pa、85 0 h Pa高度场、风场资料 ,得出了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北极海冰面积之间的年代际和年际相关关系 ,发现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与欧亚大陆北部的喀拉海、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冰面积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年代际、年际相关关系。通过合成和相关分析知 ,宁夏春季沙尘暴偏多、偏少状况有明显不同的环流背景场 ,秋季格陵兰海冰异常变化通过影响其后一段时间的大气环流背景场 ,从而对宁夏沙尘暴产生影响。初步得出当格陵兰海秋季海冰面积增大 (减小 ) ,次年春季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 5 0 0 h Pa、85 0 h Pa高压场降低 (升高 ) ,风场有明显的气旋性 (反气旋性 )特点 ,在宁夏至新疆一带西风明显偏强 (偏弱 ) ,说明冷空气活动次数偏多(少 ) ,对应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偏多 (少 )。通过海冰将全球气候变暖和宁夏 (我国北方 )沙尘暴总减少趋势联系起来 ,初次提出在环境总体恶化情况下 ,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总体趋于减少 ,很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春季 沙尘暴 北极海冰 发生次数 变化规律 气候
下载PDF
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质量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丽敏 +2 位作者 王丽君 王海明 王瑭鹃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3家医院2016年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缺陷。方法 3家医院共抽查病历300份,对病案首页数据错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诊断、其他诊断填写正确率分别为74%、71%,主要手术操作、其他手术操作填写正确率分别为87%、58%,主...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3家医院2016年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缺陷。方法 3家医院共抽查病历300份,对病案首页数据错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诊断、其他诊断填写正确率分别为74%、71%,主要手术操作、其他手术操作填写正确率分别为87%、58%,主要诊断、其他诊断编码正确率分别为94%、89%;主要手术操作、其他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分别为85%、53%。结论通过分析病案首页数据错误,持续改进病案首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S 病案首页 质量 分析 编码
下载PDF
环流及冷空气类型与宁夏沙尘暴落区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光平 陈楠 +1 位作者 李艳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利用台站1970—1997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NCAR(1970—1997年)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按不同分类标准,对同期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及影响系统等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冷空气... 利用台站1970—1997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NCAR(1970—1997年)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按不同分类标准,对同期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及影响系统等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冷空气路径下,由于影响系统的类型、强度、位置等不同,其影响区域会有所差异,且高低层大气的温度距平场及纬向风距平场的不同分布,与沙尘暴的落区也有密切关系。同时,依据诊断分析的结果,简要给出了宁夏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宁夏 沙尘暴落区 冷空气路径
下载PDF
宁夏中南部地区干旱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1 位作者 郑广芬 王素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2-851,共10页
采用国家最新发布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详细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日数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发现宁夏中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与秋季干旱变化趋势基本相反。20世纪60年代至80、90年代,宁夏中南部地区春、... 采用国家最新发布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详细分析了宁夏中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日数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发现宁夏中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与秋季干旱变化趋势基本相反。20世纪60年代至80、90年代,宁夏中南部地区春、夏季干旱总体呈弱减轻趋势,而秋季干旱呈非常显著的加剧趋势,80、90年代秋季干旱强度较60年代增强了两倍多;进入21世纪以来,春、夏季干旱显著加剧,中部干旱带春、夏季干旱、南部山区夏季干旱强度较20世纪90年代平均增加了约1~2倍,而秋季干旱出现了明显减弱的新趋势。随着春、夏季干旱加剧,对农林牧业、生态环境、人畜饮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旱灾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最后提出了应对干旱加剧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干旱 干旱综合指数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1期135-136,共2页
目的介绍一年来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践,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规范管理ADR监测工作,才能够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数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上报的53份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 目的介绍一年来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践,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规范管理ADR监测工作,才能够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数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上报的53份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中药注射剂、微生物制剂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种类;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别;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途径;老年人、男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多发群体。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报告 评析
下载PDF
宁夏沙尘暴天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艳春 赵光平 +3 位作者 陈楠 郑广芬 纳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概括地分析了宁夏沙尘暴天气的地理分布与时空演变特征、形成机理与成灾规律,以及沙尘暴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性地分析了宁夏中北部沙尘暴多发区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与强沙尘暴间的相互关系等,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也介... 概括地分析了宁夏沙尘暴天气的地理分布与时空演变特征、形成机理与成灾规律,以及沙尘暴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性地分析了宁夏中北部沙尘暴多发区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与强沙尘暴间的相互关系等,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多源资料及相关科研成果,建立适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特征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定量化模型等,以期对以后沙尘暴的更深入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沙尘暴天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宁夏春季典型沙尘暴年环流特征量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晓光 赵光平 +3 位作者 郑广芬 纳丽 胡文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0-575,共6页
利用近1960—2000年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及常规气象与环流特征量、海温等资料,首先分析得出了宁夏近41a来沙尘暴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其次通过对宁夏典型沙尘暴多、少年气候特征对比分析,发现沙尘暴多、少年前期气象要素及环流特征量... 利用近1960—2000年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及常规气象与环流特征量、海温等资料,首先分析得出了宁夏近41a来沙尘暴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其次通过对宁夏典型沙尘暴多、少年气候特征对比分析,发现沙尘暴多、少年前期气象要素及环流特征量存在明显差异:沙尘暴少(多)发年前一年夏季及前一年夏季到当年春季累积降水量偏多(少);冬春季冷空气活动次数偏少(多);前期及同期北半球极涡面积偏小(大)、强度偏弱(强);冬季东亚大槽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前一年春季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表现为厄尔尼诺遥相关分布型(反厄尔尼诺遥相关分布型)。依据作用机理,提出了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背景下,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次减少,主要是东亚环流调整、冬季风减弱所致,同时还形成了宁夏春季沙尘暴短期气候趋势预测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环流特征量 海温 宁夏
下载PDF
银川地区大气水汽、云液态水含量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田磊 孙艳桥 +5 位作者 胡文东 翟涛 常倬林 舒志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74-1779,共6页
基于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银川地区不同季节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各个时次的降水分布。结果表明,在银川地区,一年观测期内的大气水汽含量逐月变化与多年(1951-2010年)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 基于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银川地区不同季节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各个时次的降水分布。结果表明,在银川地区,一年观测期内的大气水汽含量逐月变化与多年(1951-2010年)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0.94;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中午到傍晚时段,低值区出现在日出前后。春、夏、秋季夜间的云液态水含量大于白天;云液态水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日出前和傍晚,这种情况在夏、秋季尤为明显;云液态水含量和大气水汽两者间的日变化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水汽 云液态水含量 日变化特征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变化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光平 陈楠 +2 位作者 李艳春 吴加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4,i002,共9页
利用TM遥感资料 ,结合 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 ,基本查清了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具有代表性的沙尘暴高发区盐池县 2 0世纪 90年代年际变迁量化特征。分析表明 ,盐池县 90年代初期的生态状况明显好于末期。气候干旱是导致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 利用TM遥感资料 ,结合 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 ,基本查清了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具有代表性的沙尘暴高发区盐池县 2 0世纪 90年代年际变迁量化特征。分析表明 ,盐池县 90年代初期的生态状况明显好于末期。气候干旱是导致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人为活动如大量开垦耕地、过牧及滥挖甘草等也是重要因子。依据沙尘暴的成因 ,通过对近 30年盐池县沙尘暴个例多源资料综合分析 ,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生态现状导致了沙尘暴起暴阈值的明显下降 ,即近 30年来沙尘暴在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发生机率已显著提高。由于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气候、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超载等因素在可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难以得到较大的改善 ,且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易损性、难复性等特点 ,该文通过较全面客观的量化分析 ,初次提出今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机率应处在上升的态势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沙尘暴 演变趋势 遥感资料
下载PDF
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异常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金虎 孙兰东 +1 位作者 林婧婧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1—2012年夏季(5—8月)156个台站逐日降水量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通过定义夏季旱涝急...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1—2012年夏季(5—8月)156个台站逐日降水量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通过定义夏季旱涝急转指数,对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事件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年际差异较小,相比较而言,1992年之前旱涝急转事件频发,而之后少发。在旱转涝年的旱期北极极涡偏东偏弱,乌拉尔山脊偏强,东亚大槽偏西偏深,另外中高纬西风带偏强,阻止了冷空气南下,也没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下沉运动,因此降水偏少。而涝期乌拉尔山阻高偏强,蒙古低压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西北东南部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和蒙古低压底部,有充足的西南暖湿气流,另外中高纬度西风带偏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而且西太平洋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带,能到达西北东南部,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上升运动,因此降水偏多;涝转旱年正好相反。另外,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旱涝急转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旱涝急转 西北东南部
原文传递
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岚 +3 位作者 张金伟 倪慧君 鲍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673-3678,共6页
目的构建一套适宜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实际,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发展和顺利实施。方法在文献、文件分析和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指... 目的构建一套适宜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实际,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发展和顺利实施。方法在文献、文件分析和对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立评估指标体系。结果最终指标共有106项,其中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79项。一级指标投入状况、基本医疗、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发展指标、感受度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0625、0.3750、0.2875、0.1375、0.0750、0.062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真实反映家庭医生制度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状况,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可测量性,比较适合现行家庭医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制度 绩效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下载PDF
1961—2009年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晓炜 +1 位作者 崔洋 谭志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4-1099,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呈变干趋势,秋季最明显,年降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近10 a,秋季的年代际降水有增加的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宁夏南部与青海东部。各个...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呈变干趋势,秋季最明显,年降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近10 a,秋季的年代际降水有增加的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宁夏南部与青海东部。各个季节及年降水的周期性不一致,存在4 a、8 a和12 a左右的周期。用EOF(经验正交分解法)对年降水进行分析,第一模态全区域呈现一致性;第二模态呈现南北相异;第三模态东西相异明显。结合地面状况,发现地形是影响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地形系统是高原,六盘山、沙漠戈壁(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地形对降水分布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分布 周期性 EOF(经验正交分解法) 地形 西北地区东部
原文传递
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宁夏的本地化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素艳 郑广芬 +3 位作者 李欣 李政林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561-569,共9页
利用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近50 a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累积频率法对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进行了本地化修正。通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指数对干旱的演变反映更为合理,对干旱事件的监测效果更好,适宜在宁夏应用。其应用分析表明:麻黄山... 利用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近50 a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累积频率法对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进行了本地化修正。通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指数对干旱的演变反映更为合理,对干旱事件的监测效果更好,适宜在宁夏应用。其应用分析表明:麻黄山、海原、固原、西吉4地春季、夏季和秋季各季节的干旱日数均增加,强度均增强;秋季所有地区干旱日数增多,强度增强,且大部分地区秋季干旱日数增加幅度最大;固原及以北地区的干旱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南部阴湿地区,且干旱中心向西转移,21世纪以来同心和兴仁变为干旱中心。干旱事件中大部分干旱等级的日数与干旱日数和强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春季大部分地区重旱和特旱日数的增加对其干旱日数的增加贡献率最大;夏季,盐池、麻黄山、固原和泾源特旱日数的变化对干旱日数变化贡献率最大;秋季,大部分地区中旱日数的变化对干旱日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21世纪以来,春夏季大部分地区干旱事件频率达到年代最高或次高值,且中部干旱带频率高于南部山区,大部分地区特旱日数达到年代最大值;秋季干旱事件频率减小,所有地区各干旱等级日数明显少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修正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信息化在家庭医生制度下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金岚 +1 位作者 何梅兰 鲍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09-2411,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在家庭医生制度推进中的支撑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优化服务流程、监管家庭医生诊疗行为、提高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加强各医疗机构间的协作等功能,这使家庭医生均能为...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在家庭医生制度推进中的支撑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优化服务流程、监管家庭医生诊疗行为、提高家庭医生工作效率、加强各医疗机构间的协作等功能,这使家庭医生均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动态、综合、实时的健康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医师 家庭 健康促进 社区卫生服务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海明 陈育忠 +3 位作者 张丽敏 彭向东 曲大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3-875,87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青春期及育龄期功血给予雌...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青春期及育龄期功血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法连续治疗3个周期,绝经过渡期功血在诊断性刮宫排除肿瘤后给予妈富隆口服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合剂(熟地黄、菟丝子、山萸肉、紫河车、旱莲草、五味子、泽泻、生山药、白术、香附、党参、黄芪、当归、白芍、陈皮、荆芥炭)。观察2组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和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出血停止时间为(45.50±13.0)h,对照组为(58.0±15.0)h,治疗组的出血停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9例,对照组复发16例,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值得在妇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肾填精 益气养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