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阵超声内镜联合CT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前TN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晓云 周立霞 +2 位作者 李冬斌 石亮 川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LEUS)和全腹部CT检查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价二者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活检或内镜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确诊的胃癌患者73例,术前行...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LEUS)和全腹部CT检查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价二者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活检或内镜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确诊的胃癌患者73例,术前行LEUS检查及全腹CT检查诊断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期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LELUS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0%、77.3%、71.4%、60.0%;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T1、T2、T3、T4的准确率分别为60.0%、63.6%、76.2%、66.7%。LEUS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N0、N1、N2、N3的准确率分别为86.7%,76.5%、45.5%、63.2%;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N0、N1、N2、N3的准确率分别为80.0%、70.6%、63.6%、94.7%,LEUS联合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T1、T2、T3、T4的灵敏度分别为80.0%、77.3%、76.2%、66.7%,特异度为98.3%、90.2%,82.7%、94.8%,准确率为94.5%、86.3%、80.8%,89.0%。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26),ROC曲线下面积(AU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58)。LEUS联合CT与术后组织病理比较,诊断N0、N1、N2、N3灵敏度分别为86.7%、76.5%、63.6%、94.7%,特异度为98.3%、92.9%、92.2%、88.9%,准确率为95.9%、89.0%、83.6%、90.4%.,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25),ROC曲线下面积(AU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72)。结论 LEUS和CT联合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度、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术前判断胃癌TN分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胃癌 TN分期
下载PDF
RA33/36抗原的提取、半纯化及相应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川杰 于孟学 +2 位作者 宋琴芳 王立冬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 提取、半纯化RA33/ 36抗原 ,探讨RA33/ 36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以Ehrlich腹水癌细胞核提取物作粗抗原 ,采用肝素 琼脂糖凝胶CL - 6B层析柱对此粗抗原进行分离半纯化。分别用粗抗原和半纯化抗原作... 目的 提取、半纯化RA33/ 36抗原 ,探讨RA33/ 36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以Ehrlich腹水癌细胞核提取物作粗抗原 ,采用肝素 琼脂糖凝胶CL - 6B层析柱对此粗抗原进行分离半纯化。分别用粗抗原和半纯化抗原作抗原 ,免疫印迹法检测 12 0例RA患者、40例红斑狼疮 (SLE)患者、35例干燥综合征 (SS)患者、2 5例系统性硬化症 (SSc)患者、10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RA33/ 36抗体。结果 ①SDS -PAGE示 2种抗原在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33× 10 3 和 36× 10 3 处均可见条带 ,半纯化抗原杂带较粗抗原明显减少。②与粗抗原相比 ,半纯化抗原免疫印迹反应条带明显减少 ,且特别清晰 ,但阴性和阳性结果相同。③RA36抗体并不总是与RA33抗体以 2条带的形式同时出现。④RA33抗体和RA36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而特异性RA36抗体优于RA33抗体。⑤RA36抗体与RF、APF、ESR、关节相X线分期、关节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半纯化抗原可直接用于检测RA33/ 36抗体 ,或用其作质量控制 ;RA36抗体可能是RA的一种可作为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应对此抗体进行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RA33/36抗原 RA33/36抗体 检测
原文传递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 被引量:9
3
作者 冯志杰 姚希贤 川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肝性胸水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胸腔穿刺 肝移植
下载PDF
IER5基因对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秀楠 李莉 +10 位作者 川杰 郝淳 乔茶 周平坤 王佩 袁增强 李延玲 鲁玮媛 张为远 丁库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7-853,共7页
为寻找放射敏感性基因,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辐射可诱导表达mRNA上调的基因,其中就有IER5.为探索IE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IER5基因表达抑制的质粒载体并构建IER5-siRNA-HeLa细胞系.对该细... 为寻找放射敏感性基因,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辐射可诱导表达mRNA上调的基因,其中就有IER5.为探索IE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IER5基因表达抑制的质粒载体并构建IER5-siRNA-HeLa细胞系.对该细胞系与HeLa细胞进行辐射,旨在了解IER5-siRNA-HeLa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等实验参数的变化,揭示了IER5基因在辐射诱导中的生物学功能.实验发现,IER5基因表达抑制可提高细胞分裂进入S期与G2-M期的比例,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生长,提高细胞对辐射的拮抗性,同时发现IER5-siRNA-HeLa细胞在尺寸上大于HeLa细胞.研究表明,IER5基因表达抑制可促使细胞受辐射后发生S期与G2-M期的阻滞,IER5参与辐射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临床宫颈癌放疗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R5 早期反应基因 HELA细胞 辐射敏感性 宫颈癌
下载PDF
内皮素-1对肝硬化大鼠不同病期离体肝脏及血管环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姚冬梅 姚希贤 +3 位作者 川杰 冯志杰 房红梅 高军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内皮素 1(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离体肝脏及血管环调节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在造模 9周末和 14周末采用离体肝灌注和离体血管环技术研究不同浓度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内皮素 1(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离体肝脏及血管环调节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在造模 9周末和 14周末采用离体肝灌注和离体血管环技术研究不同浓度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肝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环的调节作用。结果 晚期组 (n =8)肝硬化大鼠基础状态门静脉压 (Ppv) (2 36± 0 2 9)高于早期组 [1 5 4± 0 2 1,(n =8)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1 18± 0 13,(n =8) ],各组间Phv差异无显著意义。给予ET 1后 ,门静脉灌注压 (PVP)随ET 1浓度增加而升高 ,晚期组较早期组升高更为明显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离体血管环对不同浓度ET 1的浓度累积反应曲线随病期进展而右移 ,同一病期血管环随ET 1浓度增加而收缩性增强 ,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0 1nmol/LET 1对晚期组有轻度扩血管作用。结论 ET 1可明显增加肝循环阻力 ,在肝硬化大鼠此种阻力增加作用强于正常大鼠 ,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增强 ,而外周血管对ET 1的反应性随病期进展而下降 ,表明ET 1在门脉高压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脏 血管环 内皮素-1 肝硬化 门脉高压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肝硬化不同病期ET-1,NO对离体肝脏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冬梅 姚希贤 +3 位作者 川杰 冯志杰 房红梅 高军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在肝硬化(LC)形成的不同病期、离体状态下动态研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对肝循环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的变化规律。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乙醇代饮水,制备大鼠LC模型。根据造模不同时间,结合肝组织病理改变及有... 目的:在肝硬化(LC)形成的不同病期、离体状态下动态研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对肝循环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的变化规律。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乙醇代饮水,制备大鼠LC模型。根据造模不同时间,结合肝组织病理改变及有无腹水对LC进行分期,将造模第9周末定为LC早期(E-LC),14wk末定为LC晚期(L-LC),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动态研究ET-1,NO对肝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门脉灌注L-NAME,L-LC组、E-LC组和对照组PP和Phv均无明显改变(P>0.05),门脉灌注ET-1可明显增加大鼠的PP(P<0.01),L-LC组PP增加幅度大于E-LC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给予L-NAME+ET-1与单独给予ET-1相比,PP进一步升高(P<0.05),LC大鼠PP增加幅度大于正常大鼠(P<0.01),但L-LC组与E-LC组PP增加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T-1是导致肝内血流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ET-1可促进NO合成,此作用在LC时增强,NO代偿不足,且随着LC病情发展NO代偿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ET-1、NO间作用失衡是引起LC门脉压增高的重要原因,在本病的治疗上可考虑应用ET受体拮抗剂或NO供体增加肝内NO合成,来抑制ET-1的作用,降低肝内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期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ET-1 NO 离体肝脏 血流动力学 调节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志杰 姚希贤 川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早期反应基因Ier5启动子区辐射敏感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巍 尹玲玲 +8 位作者 董凌月 李莉 刘志成 李延玲 安威 刘晓丹 川杰 周平坤 丁库克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早期反应基因5(Ier5)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运用缺失体构建、定点突变、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确定宫颈癌HeLa细胞中Ier5基因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结果发现Ier5基因...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早期反应基因5(Ier5)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运用缺失体构建、定点突变、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确定宫颈癌HeLa细胞中Ier5基因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结果发现Ier5基因的启动子区可能在缺失体Ier5—8所包含的范围(-408~-238bp)内。Ier5基因具有2个转录因子,分别为GCF、NFI,其中GCF的结合位点在Ier5基因启动子-388~-382bp和-274~-270bp处,NFI的结合位点在Ier5基因启动子-362~-357bp处。GCF抑制Ier5基因的表达,抑制作用随1射线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弱,NFI促进Ier5基因的表达。结论Ier5基因启动子最可能的区域为-408-238bp,该区域存在2个辐射敏感的转录因子GCF和NFI的结合位点。GCF对let5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起负调节作用,而NFI起正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反应基因5 辐射敏感性 转录
原文传递
内皮素-1对活化肝星状细胞增殖及钙离子影响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希贤 姚冬梅 +5 位作者 房红梅 川杰 张晓岚 刘丽 苏素文 王川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 -1)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ERK1)表达、细胞周期及细胞内Ca2 + 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不同浓度ET -1对HSCsERK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ET -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借助激光共聚...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 -1)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ERK1)表达、细胞周期及细胞内Ca2 + 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不同浓度ET -1对HSCsERK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ET -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ET- 1对HSCsCa2 +浓度变化和细胞面积的影响。结果 ET -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sERK1的表达,最高浓度ET -1可显著抑制ERK1表达,同对照组相比下降(10 .91±3.36 ) % (P <0 .0 5 ) ,还可抑制HSCsDNA合成,使增殖指数由(32 .6 3±0 .36 ) %下降至(2 4 .72±0 .12 ) % (P <0 .0 1) ,同时ET- 1可引起HSCs [Ca2 + ]i的升高及细胞面积的减少(P <0 .0 5 )。结论 ET- 1对HSCs发挥着促进HSCs收缩与抑制其增殖的双重作用,所以应用药物治疗慢性肝病既要注意抑制ET的收缩效应同时又要兼顾对其本身具有的抑制增殖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HSC ERK 表达 观察 抑制 肝星状细胞增殖 调控机制 细胞内CA^2+ 钙离子
原文传递
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IER5-SiRNA-Hela细胞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莉 赵焕英 +6 位作者 川杰 鲁苇媛 郝淳 乔茶 周平坤 徐勤芝 丁库克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转染Hela细胞后,对IER5基因抑制效果,筛选出高效的siRNA转染质粒。方法利用siRNA设计软件,将设计好的RNA片断插入到siRNA表达质粒载体PsilencerTM 3.1-H1 hygro中,测序正确后转染至Hela细胞中。利用Real-time ...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转染Hela细胞后,对IER5基因抑制效果,筛选出高效的siRNA转染质粒。方法利用siRNA设计软件,将设计好的RNA片断插入到siRNA表达质粒载体PsilencerTM 3.1-H1 hygro中,测序正确后转染至Hela细胞中。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 ,测定siRNA对Hela细胞中IRE5的抑制效果。结果在mRNA水平及Western blot测试,IER5-siRNA-Hela细胞的IER5基因mRNA表达抑制效果明显。从细胞形态上讲,IER5-siRNA-Hela细胞与正常Hela细胞相比,IER5-siRNA-Hela细胞比Hela细胞体积大。结论本实验成功的获得了特异性抑制IER5基因的IER5-siRNA-Hela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PCR IER5基因 早期反应基因
下载PDF
TRX及TXNIP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婕琳 冯丽英 +3 位作者 赵东强 川杰 刘丽 姜慧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532-3537,共6页
目的:检测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RX及TXNIP的表达,分析这两种氧化应激因子与UC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UC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9例UC患者(病例组)及25例正常人(对照组/C组)的外周静脉血和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按照Sut... 目的:检测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RX及TXNIP的表达,分析这两种氧化应激因子与UC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UC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9例UC患者(病例组)及25例正常人(对照组/C组)的外周静脉血和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按照Sutherland DAI评分标准予以患者评分后,分为轻中度活动组(A组=17例)、重度活动组(B组=12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RX及TXNIP的表达.根据检测结果,对TRX、TXNIP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显示:TRX和TXNIP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为:C组<A组<B组,A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余各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RX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为:C组<A组<B组;TXNIP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为:C组>A组>B组.各组间的表达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血清中TRX及TXNIP的表达与UC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421,P<0.01;r=0.439,P<0.01);结肠组织中TRX和TXNIP的表达与UC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40,P<0.01;r=-0.940,P<0.01).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中及结肠组织中TRX与TXNIP的表达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UC的发病,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硫氧还蛋白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氧化应激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酶联免疫检测
下载PDF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抗体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孟学 川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1-314,共4页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中的抗hnRNP抗体主要是针对hnRNPA/B蛋白质,其中针...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中的抗hnRNP抗体主要是针对hnRNPA/B蛋白质,其中针对3 种hnRNP蛋白质A2、B1、B2(RA33 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又称抗RA33 抗体,检查抗RA33 抗体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抗hnRNP抗体不仅是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HNRNP 抗体
下载PDF
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秀莲 川杰 +1 位作者 刘锟 韩利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386-4388,4408,共4页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43例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率及感染患者体征、病发相关因素,同时对患者感染血样进...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43例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率及感染患者体征、病发相关因素,同时对患者感染血样进行培养,诊断其病原菌,调查患者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数目及预后情况。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112例,感染率为10.73%,有发热36~38℃29例占27.35%,发热>38℃43例占40.57%,畏寒56例占52.83%。住院次数和曾接受侵袭性操作与血流感染有相关性(P<0.05);培养病原菌共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62.7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1株占37.27%,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14例占13.21%;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比例>0.75有87例占82.08%,白细胞数目(10.96±2.12)×109/L,普通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比例>0.75有123例占13.21%,白细胞数目(7.89±2.38)×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疗效中,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有效59.43%,无效40.56%,死亡率11.32%。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发病率高,预后效果差,且发病特征不明显;减少住院次数和侵袭性操作,保证手术无菌环境有利于预防血流感染;以中性粒、白细胞进行初期检验比血样培养结果耗时短,能尽早进行初期预后,配合血样培养的准确结果,有助于提早诊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血流感染
原文传递
1490名社区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淑萍 王倩 +7 位作者 赫晓慈 齐威 川杰 蒋树林 王艳峰 孙柯聘 武鹏 王荣英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6期533-539,共7页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月16日至11月17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和裕华区抽取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胃癌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对1490名调查...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月16日至11月17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和裕华区抽取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胃癌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对1490名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胃癌风险因素的知晓率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的描述,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男性占35.0%(522名),女性占65.0%(968名)。胃癌风险因素知识得分为5.0(1.0,11.0)分,57.0%(849/1490)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知识得分处于低水平。居民知晓率较高的风险因素包括不规律饮食(47.4%,706/1490),经常吃腌制食物(45.2%,674/1490),经常吃烟熏食物(45.0%,671/1490);居民知晓率较低的风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14.8%,221/1490),男性(17.3%,258/1490),老年(19.5%,291/1490);居民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风险因素的知晓率仅为26.8%(400/14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Z=39.34)、婚姻状况(Z=53.31)、月收入(Z=11.82)、家人或朋友是否患有胃部疾病(H=-2.98)和胃癌家族史(H=-2.34)的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学历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β=0.27,P<0.001;β=0.23,P<0.001;β=0.16,P<0.001);相比于未婚居民,已婚、离异或丧偶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β=0.16,P<0.001;β=0.05,P=0.039;β=0.06,P=0.027);相比于月收入<3000元的居民,月收入5000~10000元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β=0.07,P=0.020);相比于没有胃癌家族史的居民,有胃癌家族史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β=0.06,P=0.029)。结论石家庄市>18岁社区居民的胃癌风险因素认知严重不足;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的认知,采取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知识 问卷调查 认知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血浆microRNA-15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竞 川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590-3591,共2页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探索经济有效、安全简便的筛查方法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的肿瘤标记物对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155(miR-155)为癌基因B细胞整合集簇(BIC)的表达产物,...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探索经济有效、安全简便的筛查方法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的肿瘤标记物对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155(miR-155)为癌基因B细胞整合集簇(BIC)的表达产物,有研究发现其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肿瘤中表达增加,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拟通过检测胃癌及胃炎患者血浆miR-155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 MIR-155 血浆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丹参对内皮素-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冬梅 房澍名 +3 位作者 川杰 修贺明 苏素文 姚希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2488-2492,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降门脉压作用是否与抑制ET-1介导的HSCs[Ca2+]i升高有关.方法:制备丹参浸膏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丹参对ET-1介导HSCs[Ca2+]i升高的影响.结果:含钙细胞培养液(A液)中加入浓度梯度的ET-1后,荧光强度逐渐增加,作... 目的:探讨丹参降门脉压作用是否与抑制ET-1介导的HSCs[Ca2+]i升高有关.方法:制备丹参浸膏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丹参对ET-1介导HSCs[Ca2+]i升高的影响.结果:含钙细胞培养液(A液)中加入浓度梯度的ET-1后,荧光强度逐渐增加,作出累积反应曲线后,EC50值约在1.1×10-9mol/L,此浓度的ET-1作用于A液和B液,钙波持续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65.2±10.1 s vs 91.0±7.2 s, P<0.01),而钙峰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丹参预处理A液后加入ET-1,钙波持续时间同ET-1相比有显著性降低(69.1±12.5 svs165.2±10.1 s,尸<0.01).丹参预处理B液后加入ET-1,同丹参处理A液组相比钙峰值和钙波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预处理后,加入KCl可降低其诱发的[Ca2+]i的升高,钙峰值(78.0%±6.1%→26.3%±1.2%,P<0.01)和钙波持续时间(70.8±10.4 s→15.9±5.1 s,P<0.011均明显下降.结论:丹参可抑制ET-1引发的细胞内钙释放,而与外钙内流关系不大,同时可抑制KCl诱发的钙内流,表明丹参具有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皮素-1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丹参对肝星状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冬梅 房澍名 +1 位作者 川杰 姚希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降门脉压作用是否与促进NOS表达有关.方法:制备丹参浸膏,借助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丹参对一氧化氮合酶(NOS)iNOS和eNOS表达的影响.结果:丹参可促进活化的HSCs iNOS表达,其棕色吸光度值增加,同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 目的:探讨丹参降门脉压作用是否与促进NOS表达有关.方法:制备丹参浸膏,借助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丹参对一氧化氮合酶(NOS)iNOS和eNOS表达的影响.结果:丹参可促进活化的HSCs iNOS表达,其棕色吸光度值增加,同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3±0.002 vs 0.034±0.001,P<0.05),而eNOS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可促进活化的HSCs iNOS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一氧化氮合酶 肝星状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型利钠肽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及肠系膜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
18
作者 川杰 姚冬酶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C型利钠肽 肝硬化 大鼠 肝脏 肠系膜 血流动力学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早期反应基因IER5生物学功能研究
19
作者 丁库克 川杰 +1 位作者 周平坤 李莉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9-160,共2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IER5基因辐射后出现mRNA表达上调。为探索IER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宫颈癌的放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IER5 早期反应基因 HELA 辐射敏感性 宫颈癌
原文传递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抗体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20
作者 于孟学 川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中的抗hnRNP抗体主要是针对hnRNPA/B蛋白质,其中针对3种hnRNP蛋白质A2、B1、B2(RA3复合物)...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中的抗hnRNP抗体主要是针对hnRNPA/B蛋白质,其中针对3种hnRNP蛋白质A2、B1、B2(RA3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又称抗RA33抗体,检查抗RA33抗体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抗hnRNP抗体不仅是有价值的诊断指标,而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