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则”字用法探微二则 被引量:2
1
作者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1,共2页
文章分析了连词“则”未引起注意的几种用法 ,并且对一般论著所讲的两个“则”字在平行的句法结构中相呼应的用法 ,提出了补充意见。
关键词 “则”字 用法 句法结构 连词 对举 并举 对比 列举 虚词 时间关系 古代汉语 语法
原文传递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8-89,共2页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 意动用法 词的使动用法 宾语 两种用法 “美” 动作行为 或事物 兼语句
下载PDF
关于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思考
3
作者 冯自变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8-30,共3页
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 ,并不是简单的词类活用 ,而是述宾组合后表示的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 ,是句法结构问题 ,因而应将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改为使动句、意动句等 ,纳入句法结构中 。
关键词 使动 意动 为动 用法 句法结构 汉语语法
原文传递
古汉语共宾关系语义特点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0-51,共2页
主要分析古汉语共宾关系在语义表达方面的几个特点 ,并指出其中一些特点现在看来是违背语言规范的 ,但在上古时代却是一种被认可了的语言表达方式 。
关键词 共宾关系 语义表达 特点 古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关于事件化自指用法中“之”的特殊用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6,101,共3页
本文指出了作为"事件化的自指"标志的结构助词"之"的两处很少被提及的使用环境:一是用于分句间,一是用于状谓间。其作用同用于主谓间一样,标志着在具体语境中,这种分句与分句的关系、状语与谓语的关系已是一个不能... 本文指出了作为"事件化的自指"标志的结构助词"之"的两处很少被提及的使用环境:一是用于分句间,一是用于状谓间。其作用同用于主谓间一样,标志着在具体语境中,这种分句与分句的关系、状语与谓语的关系已是一个不能拆分的体词性语言单位,充当句子的一种成分(包括分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化的自指 结构助词 “之字短语”
下载PDF
《说文·示部》字的语义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付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6-59,共4页
《说文.示部》共67个字,依据词性分类为:与祭祀有关的动作概念,与祭祀有关的名物概念,与祭祀有关的性质或状态概念。"示"部字蕴含了丰富的祭祀文化:祭祀的目的,祭祀的主体和对象,祭祀的物品,祭祀的时间和处所,祭祀的方式。我... 《说文.示部》共67个字,依据词性分类为:与祭祀有关的动作概念,与祭祀有关的名物概念,与祭祀有关的性质或状态概念。"示"部字蕴含了丰富的祭祀文化:祭祀的目的,祭祀的主体和对象,祭祀的物品,祭祀的时间和处所,祭祀的方式。我国古代祭祀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示”部字 语义 文化
下载PDF
谈古汉语述宾关系的特点
7
作者 刘清亭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8-31,共4页
汉语的述宾关系,古今位置所以不同,是因为汉语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个较长的相对不稳定时期,这样就形成了古汉语述宾位置可前可后的特征。而古汉语述宾语义的多样性,多缘于当时述语可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但却不同于词类活用... 汉语的述宾关系,古今位置所以不同,是因为汉语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个较长的相对不稳定时期,这样就形成了古汉语述宾位置可前可后的特征。而古汉语述宾语义的多样性,多缘于当时述语可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但却不同于词类活用,这是一个句法问题。还缘于以表达简单意思的原有句式来反映复杂思想,使一种句式具有多重表意功能。一句话,语法发展的稳定性和思想发展的复杂性的矛盾,是造成古今汉语述斌关系不同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宾关系 句法 词法 多义性 灵活性
下载PDF
判断句中“非”字的词义及词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2期33-34,共2页
虚词“非”字常见用法之一,是用在判断句主谓之间,使整个句子表示一种否定的判断。例如: 管仲非仁者与? 《论语·宪问》 回也,非助我者也。 《论语·先进》 是非君子之言也。 《礼记·檀公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虚词“非”字常见用法之一,是用在判断句主谓之间,使整个句子表示一种否定的判断。例如: 管仲非仁者与? 《论语·宪问》 回也,非助我者也。 《论语·先进》 是非君子之言也。 《礼记·檀公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这种“非”字,在词性方面,有否定副词说和系词说,否定副词说者以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系词说者认为它“是否定性的系词,是实词,不是虚词”(见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意义方面,有“不是”和“不”两种解释,而均以后者为极少数。翻译则一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句 否定副词 词汇意义 “不” 肯定判断 结构意义 词义 系词“是” 现代汉语 基本结构形式
下载PDF
语词强化背后的时代记忆——大同作家曹乃谦小说语言艺术分析
9
作者 《艺术评论》 CSSCI 2008年第4期77-80,共4页
大同作家曹乃谦的短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198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后,引起国内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当年的新人新作一等奖。1991年,他在《山西文学》发表系列小说5篇,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先... 大同作家曹乃谦的短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198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后,引起国内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当年的新人新作一等奖。1991年,他在《山西文学》发表系列小说5篇,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先生看到后大为震动,认为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分析 小说语言 作家 大同 《北京文学》 记忆 语词 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传递
“字变”幽默艺术谈
10
作者 刘增寿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21-23,共3页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有笔画和偏旁两级构造单位,利用拆散、离合汉字的构造单位或利用汉字的独特形体等变异形式,跟特定的语境、特定的艺术形象、特定的情感巧妙融合起来.可以获得机巧别致的幽默语言艺术效果。
关键词 字形 拆散 离合 增损 借用 幽默
下载PDF
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举隅
11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本文列举了一些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般论著很少或没有提及的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用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意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双宾语句、短语充当谓语构成的使动关系句和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者字短... 本文列举了一些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般论著很少或没有提及的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用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意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双宾语句、短语充当谓语构成的使动关系句和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者字短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前置 判断句 双宾语句 使动关系句 特殊的者字短语
下载PDF
研究词的同一性问题的意义
12
作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词的同一性问题是由于词义的演变孳生而产生的。目前,对词的同一性问题的标准的研究,较一致的地方是,在判断两个语言形式是否为同一个词时,学者们都注意到了读音、语法功能、词义以及词的书写形式的参考作用等方面的因素。但存在宽严不... 词的同一性问题是由于词义的演变孳生而产生的。目前,对词的同一性问题的标准的研究,较一致的地方是,在判断两个语言形式是否为同一个词时,学者们都注意到了读音、语法功能、词义以及词的书写形式的参考作用等方面的因素。但存在宽严不同的分歧问题。而这些分歧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完全有赖于标准问题能否统一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假借 汉字性质 同源词 兼类词 词类活用
下载PDF
关于“所”字的代词用法
13
作者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8-80,共3页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本文探讨了虚词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关于“所”字的代词用法:“所”字是一个泛指性的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处所等,表示行为的对象或与行为有关的原因方式处所等。
关键词 “所” 代词 前置宾语
下载PDF
古汉语共宾关系的语义表达特点
14
作者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0-11,共2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古汉语共宾关系在语义表达方面的几个特点,其中一些特点现在看来是违背语言规范的,但在上古时代却是一种被认可了的语言表达方式,说明当时语言规范程度还不很高。
关键词 共宾关系 语义表达 特点 语言规范 古汉语
下载PDF
古汉语语法现象异解三则
15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7-70,共4页
本文对古汉语虚词"而""已"和习惯说法"若是(如彼、如此)其……"作了与传统不同的解释,连词"而"字用在主谓之间纯粹表示逆接;陈述语气词"已"字用在陈述句句尾,主要表示肯定论断;"... 本文对古汉语虚词"而""已"和习惯说法"若是(如彼、如此)其……"作了与传统不同的解释,连词"而"字用在主谓之间纯粹表示逆接;陈述语气词"已"字用在陈述句句尾,主要表示肯定论断;"若是(如彼、如此)其……"等并不是"其……若是"、"其……如彼"的倒装,应该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间的“而”字 陈述语气词“已”字 “若是(如彼、如此)其……”
下载PDF
也谈古汉语句子成分的共用
16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古汉语中句子成分共用的定义、共用的实质和分类以及共用和省略的界限等问题。
关键词 句子成分的共用 定义 共用现象的本质 省略
下载PDF
虚词“者”字的句尾语气词用法及其形成过程
17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6-68,72,共4页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qu...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尾语气词“者” 结构助词“者” 语气 虚化
下载PDF
古代汉语“微”字用法新解
18
作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6,共2页
象“微禹,吾其鱼乎!”中的“微”,一般虚词论着都解释为虚词,该文结合过去工具书的释义,把“微”字放在句法结构中去考察它的词性及词义,得出“微”是实词中的动词,作谓语,而非虚词的结论;并且分析了一般论著解释致误的原因在于受现代... 象“微禹,吾其鱼乎!”中的“微”,一般虚词论着都解释为虚词,该文结合过去工具书的释义,把“微”字放在句法结构中去考察它的词性及词义,得出“微”是实词中的动词,作谓语,而非虚词的结论;并且分析了一般论著解释致误的原因在于受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一般都要使用成套的关联词语的影响,忽视了古汉语复句多意合的特点,把分句间意合出来的“假如……”的结构意义强加到“微”的词汇意义“没有”或“不是”之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名词性词组 假设复句 假设分句 词汇意义 句法结构 关联词语 现代汉语 意合 结构意义
下载PDF
汉字用法及性质管见
19
作者 边晓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7-49,共3页
本文联系汉字用字实际,从归纳汉字记录语词时的具体用法入手,分析动态中汉字的性质,得出汉字在记录汉语时有本用和借用即假借两种用法:记录本义时是本用,记录借义时属借用;相应的汉字也具有表意表音两重性质:记录本义时属表意文... 本文联系汉字用字实际,从归纳汉字记录语词时的具体用法入手,分析动态中汉字的性质,得出汉字在记录汉语时有本用和借用即假借两种用法:记录本义时是本用,记录借义时属借用;相应的汉字也具有表意表音两重性质:记录本义时属表意文字,记录引申义假借义时属表音文字。同时还指出过去汉字性质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申义 汉字的二重性质 假借义 汉字性质 书面交际 一词多义 依声托事 表意文字 意音文字 词义引申
下载PDF
“何以……为”类习惯说法的来源及其异同
20
作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3-66,共4页
"何以……为"类说法曾因所用虚词用法被误解而发生过结构的变异,由"宾.介.宾.动"式变异为"状.动.宾.语气词"式。变异前后表示的意思大致接近,但有区别。"奚以……为"、"何以为""... "何以……为"类说法曾因所用虚词用法被误解而发生过结构的变异,由"宾.介.宾.动"式变异为"状.动.宾.语气词"式。变异前后表示的意思大致接近,但有区别。"奚以……为"、"何以为""奚以为"等是由变异前的"何以……为"通过虚词替换或成分省略而形成的。"恶用……为"、"安以……为""何……为"等则是由变异后的"何以……为"通过虚词替换或成分省略而形成的。所以"何以……为"类习惯说法其来源及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以……为”类习惯说法 来源 异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