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5年以来黄河下游碳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丽君 +4 位作者 秦耀辰 张梦梦 田梦男 刘秀芳 仇存蒙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20-33,共14页
定量分析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探寻碳储量驱动因素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InVEST模型与LMDI方法,分析1995-2015年间黄河下游各县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重点关注城镇(人口、土地)快速扩张对碳储量变化的驱动作用... 定量分析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探寻碳储量驱动因素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InVEST模型与LMDI方法,分析1995-2015年间黄河下游各县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重点关注城镇(人口、土地)快速扩张对碳储量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黄河下游地区碳储量呈减少趋势,1995-2015年间减少6.4%.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稀疏和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林区,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市辖区和水域富饶的县域.(2)2000-2015年间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碳储存强度对碳储量的变化具有双向作用,人口城镇化推进对碳储量减少的异向作用最强,碳储存强度下降对碳储量减少的同向作用最强.(3)4种因素作用机制的空间分异较为明显.农业大县的人口规模异向作用最强烈,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围县域人口城镇化异向作用最强烈,而这两大城市群中心城市周边县域土地城镇化异向作用最强烈.碳储存强度的同向作用整体呈现"北强南弱"的格局.(4)碳储量驱动机制不同的县域应该因地制宜地探寻固碳与碳增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InVEST模型 LMDI模型 时空变化 黄河下游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乡镇人口——经济增长与收缩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梦梦 张丽君 +3 位作者 秦耀辰 田梦男 刘秀芳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9-1011,共13页
增长与收缩是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世界性议题,然而其判别标准与驱动机制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论文构建人口、经济增长与收缩的判别标准和理论(驱动力—结果—响应)分析框架,利用统计数据与NPP/VIIRS系列遥感数据,借助ArcGIS可视化分... 增长与收缩是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世界性议题,然而其判别标准与驱动机制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论文构建人口、经济增长与收缩的判别标准和理论(驱动力—结果—响应)分析框架,利用统计数据与NPP/VIIRS系列遥感数据,借助ArcGIS可视化分析工具和广义加性模型探究黄河流域5268个乡镇增长与收缩的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乡镇人口、经济增长与收缩并存,人口收缩乡镇主要集中在“几字湾”地区,经济收缩乡镇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地区,关中、中原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人口—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乡镇增长与收缩可分为持续增长型(6.4%)、转型增长型(5.8%)、缓慢增长型(42.4%)与持续收缩型(45.4%)4种,增长型乡镇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收缩型乡镇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其中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城市的乡镇增长态势明显,资源型城市收缩型乡镇所占比重较大。自然条件的多个阈值表明平原地区、高海拔地区的乡镇均存在增长优势,规模经济与交通区位整体对乡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涓滴效应与外部性会造成乡镇的收缩。不同增长与收缩类型的乡镇应当探索因地制宜的增长与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与收缩 NPP/VIIRS数据 广义加性模型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