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目的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两组均注入15 m L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心率和非侵入性血压(NIBP)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升高,术后24 h下降至麻醉前水平[心率:(74±5)次/min,(89±5)次/min,(92±6)次/min,(75±5)次/min;NIBP:(122±8)mm Hg(1 mm Hg=0.133 k Pa),(139±9)mm Hg,(141±9)mm Hg,(121±8)mm Hg];观察组心率、NIBP切皮时、骨折复位时降低,术后24 h升高至麻醉前水平[心率:(75±5)次/min,(72±5)次/min,(71±4)次/min,(74±5)次/min;NIBP:(120±8)mm Hg,(113±8)mm Hg,(110±9)mm Hg,(121±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2±1.2)分,(4.2±1.2)分,(3.0±1.0)分,(3.0±1.0)分;对照组:(6.8±1.2)分,(6.2±1.3)分,(5.2±1.2)分,(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比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应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可更好地稳定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麻醉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情况,减少喉返神经阻滞和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神经损伤程度较小,麻醉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术前行膝关节CT平扫,3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 3D组手术时间[(127.3±11.7)min]较常规组[(167.4±15.8)min]短,术中出血量[(211.7±18.7)mL]较常规组[(291.6±25.3)mL]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55%)较常规组(26.08%)低,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15.2±1.9)、(84.3±11.2)分]较常规组[(9.9±2.1)、(71.0±5.7)分]高(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文摘目的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两组均注入15 m L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心率和非侵入性血压(NIBP)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升高,术后24 h下降至麻醉前水平[心率:(74±5)次/min,(89±5)次/min,(92±6)次/min,(75±5)次/min;NIBP:(122±8)mm Hg(1 mm Hg=0.133 k Pa),(139±9)mm Hg,(141±9)mm Hg,(121±8)mm Hg];观察组心率、NIBP切皮时、骨折复位时降低,术后24 h升高至麻醉前水平[心率:(75±5)次/min,(72±5)次/min,(71±4)次/min,(74±5)次/min;NIBP:(120±8)mm Hg,(113±8)mm Hg,(110±9)mm Hg,(121±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2±1.2)分,(4.2±1.2)分,(3.0±1.0)分,(3.0±1.0)分;对照组:(6.8±1.2)分,(6.2±1.3)分,(5.2±1.2)分,(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比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应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可更好地稳定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麻醉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情况,减少喉返神经阻滞和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神经损伤程度较小,麻醉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术前行膝关节CT平扫,3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 3D组手术时间[(127.3±11.7)min]较常规组[(167.4±15.8)min]短,术中出血量[(211.7±18.7)mL]较常规组[(291.6±25.3)mL]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55%)较常规组(26.08%)低,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15.2±1.9)、(84.3±11.2)分]较常规组[(9.9±2.1)、(71.0±5.7)分]高(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