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3 位作者 路文涛 韩清芳 侯贤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7-783,共7页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小麦秸秆按3000 kg/hm2(L)、6000 kg/hm2(M)、,9000 kg/hm2(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小麦秸秆按3000 kg/hm2(L)、6000 kg/hm2(M)、,9000 kg/hm2(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 kg/hm2(L)、9000 kg/hm2(M)、13500 kg/hm2(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秸秆被粉碎机打碎成5cm左右的小段,人工均匀翻埋至25cm左右深度的土层。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量(高、中、低)下,播前各处理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较CK(对照)有显著提高,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量是30.17—32.83 mm,不同还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玉米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和对照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还田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12:00—15:00持续出现高值,高、中、低3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高出对照6.52、3.74、3.20μmol.m-.2s-1(P<0.05),蒸腾速率分别高于对照2.08、1.63、0.72μmol.m-.2s-1。随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高、中、低3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8.3%、36.7%和5.4%,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较CK分别提高38.5%、31%和0.9%。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和蓄水能力,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使作物增产。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土壤水分亏缺对干旱地区作物光合作用来说将是最大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光合效率 玉米生产力 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下载PDF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2
2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和13:00,分别为33...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和13:00,分别为33.55和27.88μmol CO2.m-2.s-1,第1峰值大于第2峰值;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1:00和14:00,比光合速率滞后1小时;相关分析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3**、0.8223**),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5**);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气温和空气湿度4个环境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田间CO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光合速率 日变化 环境因子 气孔导度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2
3
作者 刘婷 贾志宽 +6 位作者 张睿 郑甲成 任世春 聂俊峰 刘艳红 王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6,共9页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10.0%和8.0%,较CK分别提高了19.2%,12.9%和8.8%;全程覆盖方式和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盖量为3000kg/hm2处理最大,其中全程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31.5%(P<0.05),生育期覆盖方式下2年平均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12.8%(P<0.05);不同覆盖量在全程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41.1%~65.7%(P<0.05),在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了27.1%~30.2%(P<0.05)。【结论】同一秸秆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而同一覆盖量下以全程覆盖方式的增产效果较优;覆盖量为3000kg/hm2时,2种覆盖方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秸秆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渭北旱塬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4 位作者 孟蕾 郭芳倩 黄耀威 任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了3个水平的秸秆覆盖量(4500、9000和13500kg/hm2)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2a结果表明,3个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较C...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了3个水平的秸秆覆盖量(4500、9000和13500kg/hm2)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2a结果表明,3个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较CK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16.52、25.52和34.04mm(P<0.05);播后0~60d,农田蒸散量较CK分别减少4.43、8.23(P<0.05)和6.96mm(P<0.05);9000kg/hm2处理2年平均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优,较CK分别提高11.03%(P<0.05)和9.25%(P<0.05),13500kg/hm2处理次之,4500kg/hm2处理最差。本研究表明,渭北旱塬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蓄水保墒及增产效应明显,且以9000kg/hm2覆盖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秸秆 覆盖量 渭北旱塬 春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57
5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5 位作者 黄耀威 黄会娟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8,74,共7页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区 秸秆覆盖量 生态效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清耕和生草梨园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54
6
作者 徐凌飞 韩清芳 +3 位作者 吴中营 魏鹏 聂俊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977-4982,共6页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耕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在生草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表现出在水平方向活性变化。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表现出在垂直方向活性变化。清耕和生草梨园株行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cm土层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行间表现出0—20cm和20—40cm土层高于40—60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20—40cm土层低于0—20cm和40—60cm土层。生草栽培除40—60cm土层的蔗糖酶活性低于清耕栽培外,3种酶活性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生草高于清耕,提高了梨园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高出清耕梨园22.94%、4.75%和21.12%。【结论】在清耕和生草两种栽培模式下,3种酶活性存在空间变化,生草提高了3种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耕 生草 梨园 酶活性 空间变化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4 位作者 黄耀威 黄会娟 孟蕾 李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8-243,共6页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009)平均土壤贮水量,与CK相比,冬闲末分别高13.9、22.6和33.5mm;播种~拔节期分别高20.2、32.6和42.1mm;收获期分别高15.6、19.1和21.0mm。不同覆盖处理延缓了春玉米前期的生长,但加快了中后期的生长速度。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增产7.65%、16.19%和17.84%,增幅均达显著水平(P【0.05),2009年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相似,但前者整体低于后者。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2年平均纯收益分别增加6.53%、16.89%和15.95%,同等产量节水率分别提高5.14%、8.35%和7.44%,节水效益分别增长50.07、81.31和72.30元/hm2。本研究表明,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9000kg/hm2秸秆覆盖量综合表现较优,是渭北旱原及同类生态区适宜的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秸秆 覆盖量 春玉米 产量 节水效益 渭北旱原
下载PDF
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7
8
作者 蔡太义 黄会娟 +3 位作者 黄耀威 路文涛 贾志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4-974,共11页
为探明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定位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处理:4 500 kg/hm2(S1)、9 000 kg/h... 为探明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定位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处理:4 500 kg/hm2(S1)、9 000 kg/hm2(S2)和13 500 kg/hm2(S3)。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与CK相比,S1、S2和S3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08%、14.12%和28.03%(P<0.05);活性有机碳(LOC)分别显著提高19.20%、44.02%和23.50%(P<0.05);碳库管理指数(CMI)分别显著提高20.94%、46.86%和50.21%(P<0.05)。春玉米产量分别与LOC和CMI显著相关(P<0.05),而与TOC则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LOC和CMI较TOC更能灵敏、客观地反映渭北旱塬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碳库质量的影响,且秸秆覆盖量以9 0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覆盖还田 覆盖量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春玉米 渭北旱塬
原文传递
不同年限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蔡太义 黄耀威 +4 位作者 黄会娟 贾志宽 李立科 韩思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62-1968,共7页
为探明渭北旱塬免耕秸秆覆盖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明确该区免耕覆盖的适宜年限,于2001—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设置了不同年限处理:1年(S1)、3年(S3)、5年(S5)、8年(S8)和10... 为探明渭北旱塬免耕秸秆覆盖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明确该区免耕覆盖的适宜年限,于2001—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设置了不同年限处理:1年(S1)、3年(S3)、5年(S5)、8年(S8)和10年(S10)的免耕秸秆覆盖定位试验,以常规耕作(CK)和10年免耕不覆盖(CK0)为对照。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S3、S5、S8和S10处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分别提高7.6%、13.5%、25.4%、48.6%和79.0%;LOC分别提高40.1%、51.5%、102.4%、78.4%和75.3%;CMI分别提高49.4%、61.2%、126.8%、85.4%和75.3%。春玉米产量、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分别与LOC和CMI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与TOC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LOC和CMI较TOC更能快速准确地反映不同年限免耕覆盖对土壤碳库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作为渭北旱塬免耕秸秆覆盖生态效应的评价指标,且该区覆盖年限以5~8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 覆盖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春玉米
原文传递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闫丹丹 梁如 +24 位作者 邓兵 毛美娇 杜廷海 李彬 于研 张虹 张世姝 毛静远 王贤良 徐强 张蕾 宋光明 田莉 王丽 高杉 李琳 高树明 徐一兰 潘晔 蔡雪朦 李晓枫 艾乐 边育红 于春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0-633,65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的变化,评价丹蒌片对痰瘀互结证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方法:采用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气阴两虚证... 目的:通过对比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的变化,评价丹蒌片对痰瘀互结证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方法:采用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丹蒌片和通脉养心丸治疗,疗程共8周,观察时点为第0、4、8周,第12周随访,采用SAQ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程度。结果:2组SAQ评分与第0周比较,第4周、第8周不同维度评分均升高,症状明显改善;第12周与第8周比较,痰瘀互结组各维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组躯体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SAQ指标在入组时心绞痛疾病认识程度症状差异明显,经治疗后症状均改善,SAQ评分可以为临床评价痰瘀互结证患者心绞痛改善程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气阴两虚证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水分恢复 被引量:40
11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1 位作者 韩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5-1051,共7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cm土层出现...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超过8a,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延至500cm土层以下。苜蓿生长超过18a,0-200cm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年均恢复1.49%;但在200-1000cm土壤深层,18、26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含水量仅为10.20%,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水分恢复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朱碧岩 吴永常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3-27,共5页
对8个水稻品种的多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米糊化温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环境温度;日辐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而间接起作用的;其他气候因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且品种间反应不一致;抽穗后20... 对8个水稻品种的多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米糊化温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环境温度;日辐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而间接起作用的;其他气候因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且品种间反应不一致;抽穗后20d内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较大,抽穗前10d和抽穗20d后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糊化温度 环境温度 温度
下载PDF
宁南旱区有机培肥对土壤水分和作物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苏秦 贾志宽 +3 位作者 韩清芳 李永 王俊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66-1469,共4页
通过对宁南旱区连续两年的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下有机培肥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为高、中、低处理下,第1年种胡麻,成熟期0—100 cm土层的贮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3%、10%和0.9%,胡麻产量分别比... 通过对宁南旱区连续两年的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下有机培肥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为高、中、低处理下,第1年种胡麻,成熟期0—100 cm土层的贮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3%、10%和0.9%,胡麻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1%、10%和5%,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处理高30%、29%和11%;在第2年种冬小麦,成熟期的贮水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6%、14%和7%,冬小麦产量比对照处理高18%、25%和13%,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4%、15%和6%。由两年结果看出,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利于土壤的扩蓄增容,且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区 有机培肥 水分动态 作物生产力
下载PDF
有机肥对宁夏南部旱农区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1 位作者 韩清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110,共6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对半干旱农作区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粒径>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贮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峰26"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南部旱农区通过3年(2007-2009年)田间定位试验,以... 【目的】研究有机肥对半干旱农作区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粒径>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贮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峰26"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南部旱农区通过3年(2007-2009年)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有机肥为对照,探讨不同有机肥施用量(H:90t/hm2,M:60t/hm2,L:30t/hm2)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蓄水性和持水能力。与2007年土壤(0~60cm土层)相比,2009年H、M、L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平均降幅分别为5.3%,4.6%和3.4%。无论采用干筛法还是湿筛法,与试验开始前土壤相比,粒径>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湿筛法0~40cm土层H、M、L施肥处理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平均增幅依次为21%,28%和29%。在小麦返青期,H、M、L处理0~6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75,15.77和13.68mm;在小麦灌浆期,有机肥处理0~2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H处理增幅达17%。H、M、L处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了38%,38%,23%,其中H、M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施用有机肥能提高供试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土壤结构的优化,进而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高施用量有机肥处理作物的产量最高,土壤物理结构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农区 有机肥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小样品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简易测定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程方民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通过对多个NaOH浓度、糊化时间等不同处理参数的筛选 ,提出用 0 .6~ 0 .8mol·L-1的冷碱液直接糊化脱糙后的精米 ,然后于 37℃糊化 2 1h ,继而煮沸 10min测定小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实验方法 ,具有前处理简便、重复间误差小、用样量... 通过对多个NaOH浓度、糊化时间等不同处理参数的筛选 ,提出用 0 .6~ 0 .8mol·L-1的冷碱液直接糊化脱糙后的精米 ,然后于 37℃糊化 2 1h ,继而煮沸 10min测定小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实验方法 ,具有前处理简便、重复间误差小、用样量少等优点 ,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经t检验 ,与常规法 (NY147 88)差异不显著。该方法适用于分离群体或人工气候箱处理等小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 ,同时可作为普通实验室对众多育种材料及杂交后代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测定方法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氮素消耗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万素梅 韩清芳 +2 位作者 胡守林 贾志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4 a、6 a、10 a、12 a、18 a及26 a苜蓿草地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全氮及碱解氮含量...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4 a、6 a、10 a、12 a、18 a及26 a苜蓿草地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下降,350 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在0—200 cm土层,26 a苜蓿草地全氮、碱解氮含量低于4 a、6 a苜蓿草地,高于10 a、12 a苜蓿草地;在200—100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在不同生长年限之间差异不大,表明苜蓿生长超过一定年限,土壤氮素有一定恢复,但受土壤氮素累计消耗的影响,只能使土壤上层的氮素逐步得到恢复,而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苜蓿草地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及C∶N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苜蓿生长6 a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以维持苜蓿草地的氮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碱解氮 苜蓿草地 半湿润区
下载PDF
玉米幼芽提取物对家蚕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黎 欧阳五庆 +3 位作者 胡颖 白克明 李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8-462,共5页
研究了两种玉米幼芽提取物对家蚕抵抗氧化损伤过程中相应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用玉米幼芽提取液添食的各组家蚕与损伤对照组相比,血液中的T-SOD活力显著升高,细胞病变程度减轻,胞内质膜附近有大量钙离... 研究了两种玉米幼芽提取物对家蚕抵抗氧化损伤过程中相应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用玉米幼芽提取液添食的各组家蚕与损伤对照组相比,血液中的T-SOD活力显著升高,细胞病变程度减轻,胞内质膜附近有大量钙离子分布。初步认为,两种玉米幼芽提取物在家蚕抵抗氧化损伤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护细胞结构,增强细胞抗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幼芽提取物 家蚕 氧化损伤 生理保护
下载PDF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Ⅱ.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作物生理效应及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太义 黄会娟 +5 位作者 黄耀威 贾志宽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作物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归纳了该领域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生理效应 旱作农区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量表与生化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慧愚 王朔 +25 位作者 邓兵 毛美娇 杜廷海 李彬 于研 张虹 张世姝 毛静远 王贤良 徐强 张蕾 宋光明 田莉 王丽 边育红 闫丹丹 高杉 李琳 潘晔 蔡雪朦 步怀恩 高树明 李先涛 徐一兰 于春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对严格筛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究中医证候与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采用了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研究方法收集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对患者0... 目的:对严格筛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究中医证候与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采用了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研究方法收集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对患者0、8、12周中医证候以及各时点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因子分析结果:第0周主成分一以脂代谢相关指标为主,主成分二、三、四以炎性因子为主,主成分五以凝血功能为主,主成分六到十以临床症状和部分炎性因子为主。经过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中医证候逐渐以血瘀和炎性因子为主,痰浊症状及脂代谢相关指标逐渐减少。②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聚类结果:第0周聚为10类,其中第一、二类以炎性因子为主,第三、四类以脂代谢相关为主,第五类以凝血功能为主,第六至十类以中医证候为主。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主要症状以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舌有瘀斑瘀点、身重和口黏腻为主,主要表现在炎性因子、血脂、凝血功能三方面,其中痰和瘀的相互作用可能与炎性因子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痰瘀互结证 相关性研究 多中心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欧阳五庆 +1 位作者 吴旭锦 胡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3,共4页
制备白藜芦醇纳米乳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处方,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白藜芦醇纳米乳,检测纳米乳的形态及粒度分布,并考察其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有效成... 制备白藜芦醇纳米乳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处方,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白藜芦醇纳米乳,检测纳米乳的形态及粒度分布,并考察其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纳米乳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形,平均粒径为16.5±1.5 nm,分布在10-40 nm。白藜芦醇纳米乳保存3个月仍澄清透明,未见分层或絮凝,其稳定温度范围为-4-60℃。纳米乳中白藜芦醇含量为6.184±0.110 mg/L,回收率为95.8%。白藜芦醇纳米乳外观透明、热力学稳定、药物含量高、回收率高,纳米乳基质能明显防止白藜芦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纳米乳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