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Co_3O_4粉体 被引量:38
1
作者 庄稼 迟燕华 +3 位作者 王曦 王清成 贾殿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03-1206,共4页
以硝酸钻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首先制备出前驱物碱式碳酸钴,然后将前驱物在250℃分解3h,得到纳米四氧化三钴.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及有关性质进行了表征.结... 以硝酸钻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首先制备出前驱物碱式碳酸钴,然后将前驱物在250℃分解3h,得到纳米四氧化三钴.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及有关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获得了平均粒径在13nm、分布均匀、无团聚的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室温固相反应 纳米粉体 制备 催化剂 表征
下载PDF
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兴 黎泓波 +2 位作者 胡亚敏 费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苏木素(HE)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苏木素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nHE∶nDNA=3∶1,22℃时苏木素与DNA的结合常数K=5.96×104L/mol.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和温度等对苏木... 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苏木素(HE)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苏木素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nHE∶nDNA=3∶1,22℃时苏木素与DNA的结合常数K=5.96×104L/mol.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和温度等对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确定了苏木素与鲱鱼精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素 吖啶橙 DNA 作用方式
下载PDF
室温固相反应前驱体法合成稀土磷酸盐绿色荧光粉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达川 +2 位作者 戴亚堂 庄稼 涂铭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38,共3页
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前驱体法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a,Ce,Tb)PO4 绿色荧光粉。利用热重-差示热分析(TG-DTA)、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技术,研究了荧光粉的形成过程,并对粉体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 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前驱体法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a,Ce,Tb)PO4 绿色荧光粉。利用热重-差示热分析(TG-DTA)、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技术,研究了荧光粉的形成过程,并对粉体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前驱体在900℃煅烧后,产物为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的正磷酸盐。粉末为亚微米级的球形颗粒。在272 nm 紫外线激发下发绿色荧光,发射主峰在548 nm。同时表明: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前驱体法合成的(La,Ce,Tb)PO4是1 种性能优良的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室温固相反应 磷酸盐 发光材料
下载PDF
固相反应两步法制备纳米CeO_2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庄稼 迟燕华 +3 位作者 吴修贤 朱达川 涂铭旌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采用H2C2O4·2H2O和Ce(NO3)3·6H2O进行了低热固相反应。第一步合成前驱物Ce2(C2O4)3·10H2O,第二步加入模板剂NaCl,于800℃进行热分解反应。对分解产物进行了XRD测定和SEM,TEM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表面形貌为短节状、粒... 采用H2C2O4·2H2O和Ce(NO3)3·6H2O进行了低热固相反应。第一步合成前驱物Ce2(C2O4)3·10H2O,第二步加入模板剂NaCl,于800℃进行热分解反应。对分解产物进行了XRD测定和SEM,TEM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表面形貌为短节状、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在90nm左右的纳米粉体,同时对制备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纳米氧化铈 前驱物 模板剂 反应机制 稀土
下载PDF
多聚磷酸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清成 张欢 +3 位作者 石荣铭 吴志刚 宋海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48,共3页
用多聚磷酸与十六醇为原料制备出烷基磷酸酯。结果表明:当磷酸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为7998%,十六醇与磷酸摩尔比为090,温度为75℃的条件下反应6h,单酯收率可达934%,酯总收率为945%。
关键词 多聚磷酸 磷酸酯 烷基磷酸酯 合成
下载PDF
掺杂Co^(2+)和Sm^(3+)对纳米ZnFe_2O_4铁氧体的电磁损耗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庄稼 陈学平 +1 位作者 迟燕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采用NaHCO3与FeCl3?6H2O,ZnSO4?7H2O,Co(NO3)2?6H2O和Sm(NO3)3?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碱式碳酸盐和氢氧化铁混合前驱物,先微波加热,再热分解分别制得复合氧化物ZnFe2O4,Co0.5Zn0.5Fe2O4和Co0.5Zn0.5Fe1.95-Sm0.05O4.由激光粒度分析仪... 采用NaHCO3与FeCl3?6H2O,ZnSO4?7H2O,Co(NO3)2?6H2O和Sm(NO3)3?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碱式碳酸盐和氢氧化铁混合前驱物,先微波加热,再热分解分别制得复合氧化物ZnFe2O4,Co0.5Zn0.5Fe2O4和Co0.5Zn0.5Fe1.95-Sm0.05O4.由激光粒度分析仪、XRD和SEM表征:获得了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度为62nm左右的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铁氧体粉体.并测试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研究了它们的电磁损耗特性.结果表明:在ZnFe2O4中,掺入Co2+,Sm3+元素可以在100~1800MHz测试频率范围内不同程度提高材料的电磁损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氧体 稀土掺杂 固相合成 电磁损耗
下载PDF
基于“三维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文远 钟国清 +2 位作者 蒋琪英 张欢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2期50-55,共6页
通过教材与自建慕课平台互补的立体课程体系,提供拓展式学习渠道;通过内容导学和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成效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计;通过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关联,强... 通过教材与自建慕课平台互补的立体课程体系,提供拓展式学习渠道;通过内容导学和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学习成效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计;通过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关联,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利用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通过调控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创新 无机及分析化学 策略
下载PDF
不同晶形超细碳酸钡粒子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树信 霍冀川 +3 位作者 王海滨 雷永林 贾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1-535,共5页
本文分别采用均相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钡粒子。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合成了线状、柱状和球状等不同晶形的碳酸钡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晶形碳酸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碳酸钡 晶形控制 均相沉淀 共沉淀 合成 机理
下载PDF
固相反应制备纳米CeO_2粉体 被引量:6
9
作者 庄稼 朱达川 +2 位作者 迟燕华 涂铭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9-840,共2页
A precursor of Ce2(C2O4)3·10H2O 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chemical reaction with Ce2(NO3)3·6H2Oand H2C2O4·2H2O at low heating temperature.After the precursor determined by TG-DTA,a yellow oxide wa... A precursor of Ce2(C2O4)3·10H2O 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chemical reaction with Ce2(NO3)3·6H2Oand H2C2O4·2H2O at low heating temperature.After the precursor determined by TG-DTA,a yellow oxide was obtained by decomposed the precursor about 2 hour at 380℃.The oxid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SEM,TEM and laser size instrument.A flake CeO2 nanometer powder about 20nm was obtained and its structure is the cub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化学反应 氧化铈 纳米粉体
下载PDF
添加剂对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艳 何平 +3 位作者 于婷婷 蒋琪英 戴亚堂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由V2O5制备了V(Ⅳ)、V(Ⅲ)离子硫酸溶液,结合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多种添加剂对钒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种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中钒离子浓度有所增... 采用化学还原法由V2O5制备了V(Ⅳ)、V(Ⅲ)离子硫酸溶液,结合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多种添加剂对钒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多种添加剂加入后电解液中钒离子浓度有所增加,但对钒离子硫酸溶液的电化学可逆性以及溶液电导率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氧化铈 被引量:4
11
作者 庄稼 朱达川 +2 位作者 迟燕华 涂铭旌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5-77,共3页
采用氯化铈和草酸在低热条件下进行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制备出前驱体草酸铈Ce2(C2O4)3·10H2O,通过热重和差热分析后,在400℃下分解该前驱体2h;分解产物经XRD,SEM和TEM分析测试,确认获得了粒度在80nm以下、表面形貌为球形、结构为... 采用氯化铈和草酸在低热条件下进行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制备出前驱体草酸铈Ce2(C2O4)3·10H2O,通过热重和差热分析后,在400℃下分解该前驱体2h;分解产物经XRD,SEM和TEM分析测试,确认获得了粒度在80nm以下、表面形貌为球形、结构为立方晶系的黄色CeO2。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CeO2纳米粉体,具有简单、易行、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 氧化铈 纳米粉体
下载PDF
SrCeO_3:Sm^(3+)红色发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魏乐 +2 位作者 胡文远 胡亚敏 廖其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84,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CeO3∶Sm3+红色荧光粉,用XRD、SEM、FL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助熔剂H3BO3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为具有正交晶系结构的SrCeO3晶型,呈椭球型结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CeO3∶Sm3+红色荧光粉,用XRD、SEM、FL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助熔剂H3BO3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为具有正交晶系结构的SrCeO3晶型,呈椭球型结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掺杂的SrCeO3在紫外波段有两个吸收带,一是峰值位于320 nm左右的宽吸收带,归属于Ce4+→O2-的电荷迁移带,另一个为峰值位于408 nm的锐线吸收带,对应于Sm3+的6H5/2→4L13/2跃迁吸收;在波长408 nm的激发下,样品发红光,发射主峰位于601 nm,对应于Sm3+的4G5/2→6H7/2跃迁。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Sm3+和助熔剂H3BO3加入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Sm3+的掺杂量为3mol%,H3BO3加入量为0.5 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rCeO3∶Sm3+ 红色荧光粉 荧光性能
下载PDF
高导电的铜碲合金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达川 +1 位作者 涂铭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715,共3页
 将碲加入工业纯铜中,改善了纯铜500℃高温抗氧化性能,这是由于高温氧化时在铜的亚表层生成一种新相,阻碍或减缓空气中的氧在铜基体中的扩散所至;氧化温度低于400℃下的抗氧化能力随碲含量的增加略有降低,这与晶格缺陷增多有关。
关键词 铜碲合金 抗氧化性 纯铜
下载PDF
蓝光激发的Na_2ZnSiO_4: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萍 +1 位作者 何晓林 张蕾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以H3BO3作助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2Zn Si 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H3BO3助熔剂添加量和掺Eu3+量对Na2Zn Si O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属于单斜... 以H3BO3作助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2Zn Si 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H3BO3助熔剂添加量和掺Eu3+量对Na2Zn Si O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属于单斜晶系,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由一系列线状谱峰组成,激发主峰为465 nm,归属于Eu3+的7F0→5D2特征跃迁。在波长为465 nm蓝光激发下发射红光,发射峰分别为578、591、613、653和701 nm,对应于Eu3+的5D0→7FJ(J=0,1,2,3,4)跃迁,发射主峰位于613 nm(5D0→7F2)处。当Eu3+和H3BO3的摩尔掺杂量分别为5%和0.8%时,样品的荧光发光强度最大。Na2Zn Si O4:Eu3+有望成为蓝光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用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铕硅酸锌钠 红色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发光特性
原文传递
碳酸钡粒子粒度与形貌控制研究进展:形貌控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霍冀川 李良庆 +3 位作者 王海滨 刘树信 雷永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9-522,546,共5页
综述了碳酸钡粒子制备方面的进展。详细介绍了自组装法、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微乳液法和Takiyama法等不同方法对碳酸钡粒子形貌控制方面的应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 碳酸钡 形貌控制 制备方法
下载PDF
均相沉淀法制备不同晶形碳酸钡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树信 霍冀川 +3 位作者 王海滨 雷永林 贾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以八水氢氧化钡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碳酸钡粉体。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合成了线状、针状和柱状等不同晶形的碳酸钡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晶形控制剂用量为0. 3% (... 以八水氢氧化钡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碳酸钡粉体。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合成了线状、针状和柱状等不同晶形的碳酸钡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晶形控制剂用量为0. 3% (控制剂与氢氧化钡的质量比)左右时,合成的碳酸钡粉体分散性良好,粒度较小,形貌完整。同时对不同晶形碳酸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钡 氢氧化钡 尿素
下载PDF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研究与性能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兴 《西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研究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 ,选出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nop- 10 ∶ n P2 O5 为2 .3∶ 1 ,反应温度为 70℃ ,反应时间为 4h,单酯收率可达 93.2 8%。性能测定表明 。
关键词 磷酸酯 单酯 表面活性剂 合成
下载PDF
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科研素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娴 叶旭 +2 位作者 陈冬梅 霍冀川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14期154-156,共3页
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运行模式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改革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改革 教学体系 科研素质
下载PDF
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永炬 +2 位作者 刘彬 孙晖 刘学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365-369,共5页
为了研究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问题,以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场地为例,从采空区三带模型出发,对采空区地表变形机理及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煤层可采边界及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使用地表开采沉陷预计系统MSPS对采空区引起的... 为了研究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问题,以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场地为例,从采空区三带模型出发,对采空区地表变形机理及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煤层可采边界及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使用地表开采沉陷预计系统MSPS对采空区引起的地面残余变形程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场地地表移动变形的活跃期已经结束,未来的地表沉降变形将以残余变形为主,并根据残余变形程度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合理分区,进而对工程建设提出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基稳定性 残余变形 沉陷预计
下载PDF
顺2,4,5—三甲氧基苯丙烯的合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兴 王清成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文研究了β—细辛醚的合成,该化合物是一种较新型的昆虫绝育剂,它的合成和应用对类似化合物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β-线辛醚 昆虫绝育剂 三甲氧基苯丙烯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