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及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丁绍兰 杨乔媚 +3 位作者 赵串串 王湜 杨宁 董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3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并以荒山荒坡作为对照样地研究其表层土壤物理性质与持水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平均蓄积量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而平均最大持水量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 研究了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3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并以荒山荒坡作为对照样地研究其表层土壤物理性质与持水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平均蓄积量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而平均最大持水量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和平均有效持水量呈现相同规律,为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其土壤表层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与枯落物层平均蓄积量呈现相同规律,且有林地土壤有效持水量是对照样地荒山荒坡的2.47-4.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物层 持水能力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型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31
2
作者 丁绍兰 杨宁 +3 位作者 赵串串 杨乔媚 王湜 董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以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植被和林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氮、磷、钾)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状况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土壤容重的平均值最小... 以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植被和林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氮、磷、钾)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状况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土壤容重的平均值最小,而林下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平均值最大,说明混交林林下土壤表层疏松多孔,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荒山荒坡,不同林分类型中华北落叶松林下土壤的氮元素含量最高,而磷钾含量相对偏少,青杨林林下土壤的磷元素含量最高,而氮钾含量相对偏少,白桦—糙皮桦—祁连圆柏—云杉混交林(5∶2∶2∶1)林下土壤的钾元素含量最高,而氮磷含量相对偏少。综合比较而言,混交林能很好地促进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增加,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水源涵养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试析煤矿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宁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12期246-247,共2页
虽然煤矿事业带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煤矿环保问题也愈发严重,成为现阶段煤矿企业的首要关注问题。本文以山西省乡宁县天润煤矿整合工程为例,在简要分析我国煤矿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煤矿开发、运输以及利用这三个方面着手,重点... 虽然煤矿事业带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煤矿环保问题也愈发严重,成为现阶段煤矿企业的首要关注问题。本文以山西省乡宁县天润煤矿整合工程为例,在简要分析我国煤矿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煤矿开发、运输以及利用这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分析当前煤矿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处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环保工作 问题 解决方法
下载PDF
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蚀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根行 王湜 +3 位作者 赵串串 杨乔媚 杨宁 董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2-1406,共5页
以青海乐都县峰堆乡小流域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用钢钎法测定了年侵蚀模数,根据土壤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求算可蚀性K值,进行年侵蚀模数与植被盖度、坡度、K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处理,来确定相对贡献率,探讨了... 以青海乐都县峰堆乡小流域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用钢钎法测定了年侵蚀模数,根据土壤砂粒、粉粒、粘粒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求算可蚀性K值,进行年侵蚀模数与植被盖度、坡度、K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标准化处理,来确定相对贡献率,探讨了3个指标对侵蚀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盖度增加侵蚀沟年侵蚀模数明显降低,沟蚀量对植被盖度的敏感度有随盖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沟蚀量有随坡度和可蚀性K值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植被盖度、坡度和K值变化对峰堆小流域沟蚀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6.97%、7.12%和25.91%,可见沟蚀量受植被盖度的影响要大于坡度和K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蚀 植被盖度 坡度 可蚀性K值
下载PDF
松花江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景丽洁 常树英 +1 位作者 窦国军 杨宁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研究了双酚A在松花江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底泥对双酚A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碱性条件下影响不明显;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量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沉积物量的增大而增大;沉积物有... 研究了双酚A在松花江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底泥对双酚A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碱性条件下影响不明显;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量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沉积物量的增大而增大;沉积物有机质对双酚A的吸附作用在溶质的整个溶解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入江口沉积物和九站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 ir方程,白旗采样点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 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双酚A 吸附
下载PDF
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林地沙棘林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串串 杨宁 +2 位作者 陆琦 董旭 辛文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基于标准株全收获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地沙棘林生物量研究表明:生物量变幅在1895.94~17219.54kg/hm2,地上部分占56.20%~79.25%、地下部分占20.75%~43.80%。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比例也不同,其顺序是根>枝>干&... 基于标准株全收获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地沙棘林生物量研究表明:生物量变幅在1895.94~17219.54kg/hm2,地上部分占56.20%~79.25%、地下部分占20.75%~43.80%。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比例也不同,其顺序是根>枝>干>叶。生物量与树高、地径、冠幅具有协同现象。生物量随树龄的增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8a沙棘生长最快、经济系数最大,应适时间种或平茬等措施抚育林分。不同立地条件生物量亦存在较大差异,平坡>陡坡>斜坡>缓坡,半阴坡>阴坡>半阳坡>阳坡,下坡>脊部>中坡>上坡,黑钙土>棕钙土>栗钙土,盖度密>中>疏。降雨量、土壤水分含量与生物量变化一致,水分有效性高的种群,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单轴型个体多,觅养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水分有效性低的种群,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合轴型个体多,觅养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流域 退耕还林 沙棘 标准株 生物量
下载PDF
改性花生壳处理模拟制革废水中氨态氮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丁绍兰 屈振宇 +1 位作者 杨宁 郑长乐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7,12,共4页
针对原有制革废水处理工程出水COD不能稳定达标和出水氨氮不能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的问题,试验研究了几种改性花生壳对制革废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溶液的pH值、NH4-N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以及改性花生壳的用量等因素,对NH4-... 针对原有制革废水处理工程出水COD不能稳定达标和出水氨氮不能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的问题,试验研究了几种改性花生壳对制革废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溶液的pH值、NH4-N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以及改性花生壳的用量等因素,对NH4-N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改性花生壳对NH4-N都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中当改性花生壳1.0g,浓度为100mg·L-1的NH4-N溶液100mL,温度35℃,溶液pH值为8,振荡时间40min的条件下,用磷酸改性的花生壳对NH4-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7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花生壳 制革废水 氨氮
下载PDF
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魏薇 韩英子 +3 位作者 李丹丹 虞静 杨宁 王建刚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4-28,共5页
研究了松花江3个不同采样点沉积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及水体pH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同时用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说明其吸... 研究了松花江3个不同采样点沉积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及水体pH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同时用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说明其吸附行为比较复杂.吸附量随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随沉积物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水体pH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苯酚 吸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VOCs的成因及治理方法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宁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11期16-17,共2页
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VOCs量越来越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危害。本文通过介绍VOCs危害及其形成原因,探讨治理VOCs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VOCS 成因 治理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