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型、粘型和易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3
1
作者 张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调查了10种不同山羊草(Aegilops)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 Chris 与1B /1R 小黑麦易位系77(2)杂交 F_1及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在同核背景下,山羊草不同种的细胞质在对77(2)的育性反应上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特定的质核组配,能... 调查了10种不同山羊草(Aegilops)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 Chris 与1B /1R 小黑麦易位系77(2)杂交 F_1及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在同核背景下,山羊草不同种的细胞质在对77(2)的育性反应上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特定的质核组配,能得到更宜于培育杂种小麦的新型不育系;2.不同的不育胞质在同核背景下虽都能产生雄性不育,但其易恢复性不同;3.本试验选育出的三种不育类型,偏型、粘型和易型相互比较,偏型不育系比粘型和易型不育系,不但比较容易保持,而且更易恢复;更重要的是偏型不育性稳定,恢复度高,生长发育良好,不育系和 F_1、F_2种子饱满,对发芽等其它农艺性状没有不良的母性影响,为生产应用杂种小麦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下载PDF
利用粘果山羊草细胞质1B/1R易位系诱导小麦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庆法 张改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3-69,共7页
用具有粘果山羊草(Ae. kotschyi)细胞质的1B/1R易位系转育成的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基本材料,通过随体数目和C—显带技术鉴定了不育系、恢复系及其亲本的染色体组成,以中国春重双端体2t″1B和缺—四体1B°1D~Ⅳ与其杂交,观察了F_1减... 用具有粘果山羊草(Ae. kotschyi)细胞质的1B/1R易位系转育成的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基本材料,通过随体数目和C—显带技术鉴定了不育系、恢复系及其亲本的染色体组成,以中国春重双端体2t″1B和缺—四体1B°1D~Ⅳ与其杂交,观察了F_1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和C—显带特征。调查了有代表性的10个k型不育系及其中三个不育系与中国春重双端体2t″1B或缺—四体1B°1D~Ⅳ杂交F_1的单倍体诱导频率。结果表明,多数k型1B/1R不育系均可产生较高频率的单倍体,但不育系间差异很大,个别k型1B/1R不育系不产生单倍体,说明单倍体的产生除受1R短臂上的诱导单倍体基因作用外,还受其他基因的影响,同时也受父本基因型和染色体结构的影响,试验证明,1B染色体缺失或端体等非整倍体作为父本可以大大提高诱导单倍体的频率(接近70%),这种方法诱导产生的是单倍体种子,一般发芽正常,发育良好,在异质小麦育种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由于这种单倍体均为孤雌生殖所致,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何应用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山羊草 单位体 雄性不育
下载PDF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应用问题研究——Ⅰ.细胞质效应和诱导单倍体问题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庆法 +1 位作者 柴守诚 张改生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共3页
K型小麦1B/1R 易位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从生长势等10个性状看,有好有坏,但苗期生长普遍较弱;产生单倍体频率平均6.7%,但不育系 K—6901A 和 K—E5—1A 未发现单倍体,说明从现有品种中可以筛选出不产生单倍体的保持系。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K型胞质 单倍体
下载PDF
杂种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益民 张国权 +1 位作者 欧阳韶晖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6-29,共4页
研究了3种新型不育系选配的6个强优势组合的部分品质性状,并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为对照,分析了杂种小麦的品质状况。结果表明,杂种小麦(组合)的品质性状因组合而异。6个杂种小麦的籽粒性状的平均值与对照纯系品... 研究了3种新型不育系选配的6个强优势组合的部分品质性状,并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为对照,分析了杂种小麦的品质状况。结果表明,杂种小麦(组合)的品质性状因组合而异。6个杂种小麦的籽粒性状的平均值与对照纯系品种的平均值接近,有的杂种组合的容重略低于对照优质纯系品种。就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而言,有的组合接近或超过了对照优质小麦品种的平均值。面包烘烤实验的结果也表明,有的杂种小麦如Ven型杂交种92F8328的品质性状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性状 杂种小麦 小麦
下载PDF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应用问题研究——Ⅱ.恢复性和杂种优势问题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庆法 +1 位作者 柴守诚 张改生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共3页
用89个品种(品系)对 K 型不育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44个品种没有恢复力;45个品种大都<60%,只有3个>80%.但 K-80(6)/T-6-3等3个组合按国际法计算恢复度均在130%以上,最高达147%。对自交系 K-E12A,K-8222A 和 K-149A 杂种优势的... 用89个品种(品系)对 K 型不育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44个品种没有恢复力;45个品种大都<60%,只有3个>80%.但 K-80(6)/T-6-3等3个组合按国际法计算恢复度均在130%以上,最高达147%。对自交系 K-E12A,K-8222A 和 K-149A 杂种优势的观察结果,超中亲优势分别为24.6%、57.9%和24.5%;超高亲优势分别为20.6%、37.6%和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恢复性 杂交优势
下载PDF
普通小麦种内的一种细胞质变异 被引量:11
6
作者 《作物学报》 CAS 1983年第4期217-223,共7页
根据对小麦育种试验中25个正反杂交后代的调查,发现一些组合的正反杂交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陕农17和矮丰三号正反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显著不同。因此,用陕农17和矮丰三号及其同质近亲品系重复进行了正反杂交遗传试验。当以陕农17做... 根据对小麦育种试验中25个正反杂交后代的调查,发现一些组合的正反杂交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陕农17和矮丰三号正反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显著不同。因此,用陕农17和矮丰三号及其同质近亲品系重复进行了正反杂交遗传试验。当以陕农17做母本与矮丰三号及其近亲品系杂交时,F_2代无雄性不育植株出现,然而,以矮丰三号等做母本、以陕农17做父本杂交时,F_2代则不同程度地分离出雄性不育植株。以这种具矮丰三号细胞质的雄性不育植株与其反交后代中所选的可育植株杂交时,部分组合后代全部可育,部分组合后代继续分离,部分组合后代全部雄性不育(即其雄性不育性全部得以保持)。另外,用具粗山羊草(Ae.squarrosa)细胞质的核质杂种品种——(sq)格涅斯分别与陕农17和矮丰三号进行的正反杂交试验证实了上述结果。试验表明:1)在普通小麦(T.aestivum L.)种内一定的品种或变种间,可能存在有细胞质变异;2)这种细胞质变异只有用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组成才能被鉴别出来;3)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具有矮丰三号细胞质的雄性不育性可以稳定地保持下来,那么就有可能建立一种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 核质杂种 雄性不育性 胞浆 雄性不育 矮丰 麦类作物 小麦 不育株 植株 小麦品种 正反杂交 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 杂种组合 杂交组合 育性表现
下载PDF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晓科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中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3-17,共5页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染色体 育种
下载PDF
两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mt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牛芝霞 柴守诚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对T型和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RAPD扩增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不育系和其保持系间mtDNA的RAPD扩增产物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两种保持系间的扩增产物则无明显不同,说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可能与mtDN... 对T型和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RAPD扩增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不育系和其保持系间mtDNA的RAPD扩增产物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两种保持系间的扩增产物则无明显不同,说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可能与mtDNA的变异有关;同时,在两种不育体系的RAPD扩增产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暗示这两种不育体系产生不育的机理可能不尽完全相同,而各具其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MTDNA RAPD
下载PDF
V型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宏伟 马学锋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6-11,共6页
对6个V型小麦不育系和两个恢复系进行了杂种小麦制种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柱头生活力延续时间、花期相遇情况、行比及人工辅助授粉方式等问题。结果表明,一些优良组合制种产量可达3000~4500kg/hm^2以上;母本群体柱... 对6个V型小麦不育系和两个恢复系进行了杂种小麦制种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柱头生活力延续时间、花期相遇情况、行比及人工辅助授粉方式等问题。结果表明,一些优良组合制种产量可达3000~4500kg/hm^2以上;母本群体柱头生活力可延续15d左右,大约可分为初、盛、后、末4个阶段;父本盛花期相遇于母本盛花后期较好;父母本行比以1:2(6行:12行)最佳;人工辅助授粉对花期相遇不好的组合有明显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系 杂种 小麦 制种 技术
下载PDF
外源细胞质诱导小麦单倍体的机理与应用研究——Ⅰ.影响Ptg基因表达的核遗传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庆法 +1 位作者 张晓琴 张文俊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7-22,共6页
运用具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对影响Ptg基因表达的遗传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与Ptg基因互作产生单倍体是受雌配子体基因型控制的,只要雌配子体带有Ptg基因即有发育成单倍体的潜力;父母本基因型与单倍体... 运用具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对影响Ptg基因表达的遗传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与Ptg基因互作产生单倍体是受雌配子体基因型控制的,只要雌配子体带有Ptg基因即有发育成单倍体的潜力;父母本基因型与单倍体频率有密切关系,但父本是否具有Ptg基因与诱导频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细胞质 单倍体 遗传
下载PDF
利用醇溶蛋白和同工酶鉴别小麦亲本三系及杂种种子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红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71-876,共6页
用改良的酸性电泳方法对 L 型杂种小麦及亲本三系的种子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醇溶蛋白的酸性电泳可鉴别出杂种与父本及常规种之间的差异 ,而不能鉴别出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之间的明显差异。用酯酶、过氧化物酶、ATP酶的同工... 用改良的酸性电泳方法对 L 型杂种小麦及亲本三系的种子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醇溶蛋白的酸性电泳可鉴别出杂种与父本及常规种之间的差异 ,而不能鉴别出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之间的明显差异。用酯酶、过氧化物酶、ATP酶的同工酶对供试材料幼苗做进一步检测 ,发现只有 ATP酶同工酶能将 L型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鉴别出来。单用同工酶法或醇溶蛋白电泳法都不能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同工酶 鉴别 小麦 亲本 三系 杂种种子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在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柴守诚 柴守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88-293,共6页
利用化学杂交剂生产杂种小麦,程序较简单,目前已有一些较理想的化学杂交剂可供选用。为提高制种效益,化学杂交剂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父母本的合理选用、亲本制种性状的调节和人工辅助授粉等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小麦 杂交
下载PDF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善英 刘晚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 从细胞学方面研究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结果表明,在延迟授粉子房的胚囊中,助细胞之一首先体积增大,细胞质变浓,核及核仁也增大,接着进入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二细胞原胚,发育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球形胚;球形胚再发育为梨形胚;梨形胚再发育为分化期胚,最后形成成熟胚,卵细胞孤雄生殖频率很低,过程与助细胞无配子生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细胞 无配子生殖 小麦 三系配套
下载PDF
VE161小麦的外源染色体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学峰 +3 位作者 张文俊 春雷 侯文胜 别绒利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27-531,共5页
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RFLP分析和染色体重双端体分析,对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VE161小麦不育异代换系及其附加系进行了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VE161小麦代换的或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为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E染色体,... 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RFLP分析和染色体重双端体分析,对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VE161小麦不育异代换系及其附加系进行了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VE161小麦代换的或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为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E染色体,被代换的小麦染色体为4B。过去曾鉴定为7B,可能是由于VE161早代染色体易位较多所致。同时发现,VE161小麦在5B,7B和1D所在的3个部分同源群中仍有染色体相互易位存在,为进一步研究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机制、不育的机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161小麦 外源染色体 鉴定 品种选育
下载PDF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单倍体胚的胚胎学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善英 刘晚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8-25,共8页
从胚胎学方面研究了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K83(21)35A与保持系83(21)35B杂交的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特点,以及单倍体胚和孪生胚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与普通小麦自交相似。n型单倍体胚来自... 从胚胎学方面研究了粘果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K83(21)35A与保持系83(21)35B杂交的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特点,以及单倍体胚和孪生胚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与普通小麦自交相似。n型单倍体胚来自助细胞的孤雌生殖;n-n型双胚来自助细胞和卵细胞的孤雌生殖;2n-n型双胚中的单倍体胚来自助细胞,二倍体胚来自受精卵。适当延迟授粉,能提高单倍体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K型 三系配套 单倍体 胚胎学
下载PDF
杂种小麦产量性状与群体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柴守诚 +1 位作者 张晓科 乔敏菊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1,共3页
在5种密度下研究了小麦杂交种及亲本的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杂交种对密度的适应能力很强,群体产量都比较稳定。群体产量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单株穗数起了主要的调节作用,然后依次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低密度时杂种小麦的结实率更高,... 在5种密度下研究了小麦杂交种及亲本的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杂交种对密度的适应能力很强,群体产量都比较稳定。群体产量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单株穗数起了主要的调节作用,然后依次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低密度时杂种小麦的结实率更高,建议杂种小麦适当降低播种密度;杂种小麦的高产育种应在杂交种有分蘖潜力的基础土主攻粒大、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小麦 产量 密度 播种
下载PDF
小麦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ATP酶同工酶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红 郭蔼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对普通小麦 L型、V型和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幼苗的 ATP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L型不育系在幼苗照光后出现的独有 ATP酶谱带 A1 0 ,可能是叶绿体和核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 V型不育系在幼苗的任何时期取样 ,都出... 对普通小麦 L型、V型和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幼苗的 ATP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L型不育系在幼苗照光后出现的独有 ATP酶谱带 A1 0 ,可能是叶绿体和核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 V型不育系在幼苗的任何时期取样 ,都出现的一条独有的 ATP酶谱带 A3,可能是线粒体和核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的幼苗 ATP酶表达状况不同 ,不仅反映了一种复杂的核质互作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ATP酶同工酶
下载PDF
小麦药壁表皮细胞与药室内壁细胞超微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雅琴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9-45,共7页
电镜观察研究表明,在大液泡小孢子时期,小麦药壁表皮细胞含有发达的线体和高尔基体,开始产生嗜锇颗粒。药室内壁细胞具活力旺盛的叶绿体和丰富的细胞器。在花粉粒时期,药壁表皮细胞内充满嗜锇颗粒。药室内壁和花粉囊内也有少量与表... 电镜观察研究表明,在大液泡小孢子时期,小麦药壁表皮细胞含有发达的线体和高尔基体,开始产生嗜锇颗粒。药室内壁细胞具活力旺盛的叶绿体和丰富的细胞器。在花粉粒时期,药壁表皮细胞内充满嗜锇颗粒。药室内壁和花粉囊内也有少量与表皮细胞内相同的嗜锇颗粒。此外,在U氏体、绒毡层膜、花粉粒周围有大量的与药壁表皮细胞同质的小嗜锇颗粒。花粉成熟时,这些颗粒又减少。据此推测,药壁表皮、药室内壁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发育后期有提供营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药壁表皮 药室内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三个矮杆小麦的矮生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8-391,共4页
通过与中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0004、7539-2和5746)的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 通过与中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0004、7539-2和5746)的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9-2各受两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矮杆基因 遗传
下载PDF
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科 康海岐 +1 位作者 马学锋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对K、L、Sh、T型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恢复度分析表明:①4类细胞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效应;②不育系易恢复性能为K>L≥Sh>T型;③K型不育系恢复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穗中部小花结实性好;④4类不育系的恢... 对K、L、Sh、T型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恢复度分析表明:①4类细胞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效应;②不育系易恢复性能为K>L≥Sh>T型;③K型不育系恢复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穗中部小花结实性好;④4类不育系的恢复度均与穗粒数有重要相关关系;⑤4种细胞质类型对筛选高恢复度杂种F1具有各自不同的要求;⑥研究K、L、Sh型恢复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性能 双列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