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强度和秸秆还田对淮河流域褐土非点源氮输出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海洋 袁远 +3 位作者 王江彦 申冲 吴明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2,共8页
【目的】研究降雨强度和秸秆还田对氮输出的影响,为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等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褐土)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mm/min降雨强度下径流、泥沙、氮输出负荷。【结果... 【目的】研究降雨强度和秸秆还田对氮输出的影响,为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等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褐土)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mm/min降雨强度下径流、泥沙、氮输出负荷。【结果】降雨强度越大,相同时间段内的累积径流量、泥沙量、全氮输出量以及三者的产生速率均较大;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在降雨初期的20 min内变化较大,具有初期冲刷效应,随后波动但最终趋于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平均质量浓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以2.0 mm/min时最大,其次为3.0 mm/min,掺混秸秆时以1.5 mm/min时最大;未掺混秸秆时氮通过泥沙输出的量占总输出量的92.8%以上,掺混秸秆时其比例降低至59.7%。秸秆还田后,低降雨强度下可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量,高降雨强度下增加泥沙流失量;径流中全氮质量浓度比未掺混秸秆的高,增加了氮的累积输出量。【结论】降雨强度与秸秆还田均对径流、泥沙、全氮输出等产生影响,可能存在引起全氮输出量明显变化的降雨强度,未掺混秸秆时约为1.0 mm/min,掺混秸秆时为1.5 mm/min;减少农田非点源氮输出负荷的重要途径包括控制产流初期氮流失与泥沙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氮输出 人工降雨 径流 泥沙 秸秆还田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油松生长释放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永忠 +2 位作者 袁志良 潘娜 王婷 《河南科学》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利用采自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一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树轮样芯,根据树木年轮学的基本方法测量油松样芯的年轮宽度并交叉定年,通过生长变化率的大小对生长释放事件进行了判定.结果显示77.78%的油松有过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事... 利用采自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一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树轮样芯,根据树木年轮学的基本方法测量油松样芯的年轮宽度并交叉定年,通过生长变化率的大小对生长释放事件进行了判定.结果显示77.78%的油松有过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事件,平均每棵油松的释放次数为4.6次;随着油松年龄的增长,林窗逐渐开放,油松生长释放次数逐渐增多,不同年龄段31~40 a、41~50 a、51~60 a、>60 a的油松,平均每株释放次数分别为1.6、3.6、4.6、11.3次;不同年龄的油松在1969和1999年左右出现了较大的生长释放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生长释放 油松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人工降雨模拟河南淮河流域潮土非点源氮输出 被引量:2
3
作者 袁远 海洋 +3 位作者 王江彦 申冲 吴明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1,共9页
为研究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输出、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潮土)及其是否秸秆还田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 mm·min^(-1)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泥沙和氮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降雨强度... 为研究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输出、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潮土)及其是否秸秆还田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 mm·min^(-1)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泥沙和氮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相同时间段内的累积径流量、累积泥沙量、氮输出量以及三者的产出速率均越大;径流中氮元素的浓度在降雨初期的20 min内变化较大,具初期冲刷效应,随后波动并趋于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其平均浓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以2.0 mm·min^(-1)降雨强度时最大,其次为3.0mm·min^(-1),掺混秸秆后以1.5 mm·min^(-1)时最大;未掺混秸秆时氮元素泥沙输出量占总输出量的98.25%以上,但掺混秸秆后输出量有所降低(最低值为65.12%)。秸秆还田后,分别可在<1.0 mm·min^(-1)与<1.5 mm·min^(-1)的低降雨强度下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量,高降雨强度下则增加泥沙流失量;径流氮元素浓度比未掺混秸秆的高,增加了氮元素的累积输出量。累积径流量与累积泥沙量间及两者分别与氮元素输出量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00以上。研究表明,降雨强度、秸秆还田均对径流、泥沙、氮输出等产生影响,引起氮输出明显变化的降雨强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为1.0 mm·min^(-1),在掺混秸秆时为1.5mm·min^(-1);减少农田非点源氮输出负荷的重要途径包括控制产流初期氮流失与泥沙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氮输出 人工降雨 秸秆还田 淮河流域
下载PDF
重庆市某镇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杰云 +1 位作者 余薇薇 万巧玲 《市政技术》 2017年第3期136-138,共3页
以重庆市某镇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为例,在不增加用地的基础上,通过对预处理部分的优化、好氧区曝气方式的调整、化学除磷系统的增设、污泥脱水系统的改造等措施,使得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厂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单... 以重庆市某镇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为例,在不增加用地的基础上,通过对预处理部分的优化、好氧区曝气方式的调整、化学除磷系统的增设、污泥脱水系统的改造等措施,使得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厂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单位能耗降低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级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 效果分析
下载PDF
预处理对稻秸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5
作者 郭萃萍 刘圣勇 +1 位作者 王艳玲 《河南科学》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稻秸为研究对象,将多种预处理方法结合在一起,选取其中影响稻秸发酵的关键因素———碱剂量(熟石灰的用量)、含水率和接种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稻秸厌氧发酵预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碱... 以稻秸为研究对象,将多种预处理方法结合在一起,选取其中影响稻秸发酵的关键因素———碱剂量(熟石灰的用量)、含水率和接种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稻秸厌氧发酵预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碱剂量为6%,含水率为80%,接种时间为4 d.其中含水率对稻秸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碱剂量,再次是接种时间.并对正交试验中最优预处理条件下试验的日产气量进行分析,表明在优化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下,稻秸厌氧发酵启动较快,系统稳定,周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稻秸 厌氧发酵 沼气 含水率 碱剂量 接种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