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ammatory reac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ouse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知秋 陈衔城 +1 位作者 周良辅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6-591,共6页
Background In response to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circulating leukocytes aggregate and adhere to the endothelial cells and eventually pervade into tissues, resulting in cell damage.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in... Background In response to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circulating leukocytes aggregate and adhere to the endothelial cells and eventually pervade into tissues, resulting in cell damage.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in mous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ir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schemic basal ganglia and surrounding cortex.Methods Mice were subjected to permanent occlusion of the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O) by introducing a suture for 2 to 120 hours. The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and Mac-1 was deter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of the ischemic regions was measured.Results Four hours after MCAO, the number of ICAM-1 positive vessels in the ischemic basal ganglia increased (9.2±2.8 per mm 2), peaked at 48 hours (29.6±4.8 per mm 2), and decreased after 72 hours. In the ischemic cortex, the number increased rapidly 4 hours after MCAO (19.4±6.1 per mm 2), peaked at 48 hours (44.4±16.8 per mm 2), and declined after 72 hours. Mac-1 positive cells were seen in the ischemic basal ganglia (3.4±1.2 per mm 2) 12 hours after MCAO, peaked after 48 hours (20.2±6.3 per mm 2), and decreased after 72 hours. In the ischemic cortex, however, the number increased 4 hours after MCAO (4.3±1.7 per mm 2), peaked after 48 hours (20.9±8.4 per mm 2), and remained high at 120 hours. The MPO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ischemic basal ganglia 12 hours after MCAO (0.111±0.023 U/g), peaked after 24 hours (0.194±0.059 U/g), and decreased after 72 hours. In the ischemic cortex, the MPO activity increased 12 hours after MCAO (0.110±0.032 U/g), peaked after 24 hours (0.210±0.067 U/g), and remained elevated at 120 hours.Conclusions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CAM-1 in the ischemic brain of mouse in the early phase of MCAO followed by the over-expression of Mac-1 and the increased MPO activity suggests that focal ischemia leads to early onset of inflammatio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 more persistent and in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regional blood flow INFLAMMATION ENDOTHELIUM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leukocytes MYELOPEROXIDASE MICE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o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知秋 陈衔城 +3 位作者 周良辅 吴笃初 车晓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497-1503,共7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1/2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Methods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undergon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ylon su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1/2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Methods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undergon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ylon suture to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70 male adult CD-1 mice. ERK 1/2 phosphorylation was detected using Western blot analysis,and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 ERK pathway inhibitor,1,4-diamino-2,3-dicyano-1,4-bis[2-amino-phenylthio] butadiene (U0126),wa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20 minutes before MCAO,an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levels and the infarct volumes were measured 24 hours after MCAO.Results Phosphorylated ERK 1/2 (pERK 1/2) activity increased after 30 minutes of MCAO and peaked at 2 hour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displayed a large number of pERK 1/2 positive cells in the ischemic basal ganglion and surrounding cortex. Double-labeled fluorescent staining identified the pERK1/2 positive cells as neurons or astrocytes. In U0126 treated mice which had undergone 24 hours of MCAO,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levels and the infarct volumes were 44.6% and 45.8% respectively,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mice.Conclusions E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inhibition of the ERK pathway can help protect against ischemic brain injury,which may provide a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cerebr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a brai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脑内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先文 陈生弟 +2 位作者 刘军 刘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 (PD)的保护作用。 方法 实验SD大鼠分重组GDNF腺病毒 (Ad GDNF)实验组、LacZ腺病毒 (Ad LacZ)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 (PBS)对照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 (PD)的保护作用。 方法 实验SD大鼠分重组GDNF腺病毒 (Ad GDNF)实验组、LacZ腺病毒 (Ad LacZ)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 (PBS)对照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 ,1周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诱发多巴胺 (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 电化学仪 (HPLC 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 ;通过RT PCR、ELISA检测Ad GDNF在脑内的表达情况。 结果 Ad GDNF组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明显低于 2个对照组 ;Ad GDNF组约 70 %的黑质DA能神经元得以保存 ,而Ad LacZ及PBS对照组仅有 30 %左右 ;Ad GDNF组纹状体DA含量也显著高于Ad LacZ及PBS对照组 ;Ad GDNF在脑内可有效表达 ,注射后 5周黑质附近GDNF含量达 1ng/ 10mg脑组织湿重 ,是对照组的16~ 2 0倍。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可阻止 6 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 ,提示这一手段在PD保护性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腺病毒 基因 帕金森病 保护作用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ICAM-1、Mac-1和MPO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知秋 陈衔城 +1 位作者 周良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7,F002,共5页
目的 研究缺血脑组织内的炎症反应过程及其在缺血基底节及其周围皮质的不同特征。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栓塞模型(pMCAO),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ICAM-1和白细胞Mac-1的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 目的 研究缺血脑组织内的炎症反应过程及其在缺血基底节及其周围皮质的不同特征。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栓塞模型(pMCAO),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ICAM-1和白细胞Mac-1的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MCAO后4 h,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开始增加,24~48 h达高峰,72 h后减少;各时段缺血皮质区的阳性血管数均多于基底节。MCAO后24 h缺血基底节Mac-1阳性细胞明显增加,48 h到达顶峰,72 h后缓慢减少;而在缺血皮质,MCAO后4 h,Mac-1阳性白细胞已开始增加,48 h达到顶峰,72 h后仍保持较高的数量,各时段缺血皮质区的Mac-1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基底节区。MCAO后12 h缺血基底节MPO活性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72 h后逐步下降;在缺血皮质,MCAO后12 hMPO活性小幅升高,24 h后达到顶峰,并维持较高水平至120 h。结论 小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栓塞早期,缺血脑组织ICAM-1、Mac-1表达和MPO活性平行升高,提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存在缺血性损伤诱导的主动性炎症反应,与缺血基底节区相比,周围皮质的炎症反应更为持久而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ICAM-1 MAC-1 MPO 免疫组化法 线栓法 小鼠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损害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毛颖 周良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的小鼠脑缺血模型,了解永久性和暂时性阻断血管后的脑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C D1 小鼠,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监测脑血流,测量梗塞体积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结果 小鼠均出现成熟缺血核心区和半暗区。不...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的小鼠脑缺血模型,了解永久性和暂时性阻断血管后的脑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C D1 小鼠,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监测脑血流,测量梗塞体积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结果 小鼠均出现成熟缺血核心区和半暗区。不同缺血/ 再灌注时间产生不同缺血损害和血脑屏障破坏,但有时限。结论 建立了一种可靠、复制性强的小鼠局灶性缺血模型。血脑屏障破坏在缺血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短时间缺血后的再灌注能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MEK抑制剂阻断小鼠脑缺血后ERK通路的激活和IL-1β mRNA合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知秋 陈衔城 +1 位作者 周良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3,F002,共6页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s)在脑缺血中的作用以及U0 12 6对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颈内静脉注射U0 12 6 ;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pMEK、pERK1/2和 pElk 1;核糖...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s)在脑缺血中的作用以及U0 12 6对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颈内静脉注射U0 12 6 ;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pMEK、pERK1/2和 pElk 1;核糖核酸酶保护测定法检测IL 1βmRNA含量。 结果 注射U0 12 6后的MCAO小鼠 pMEK活性降低 ,其降低幅度与U0 12 6有剂量依赖的关系 ,并在缺血前给药有效 ;U0 12 6注射后pERK1/2和 pElk 1也表现出相似的下降变化。小鼠MCAO后 1到 2hIL 1βmRNA水平上升 ;而注射U0 12 6后IL 1βmRNA在MCAO后 1至 4h内下降。 结论 ERK在小鼠脑缺血中发挥重要作用。静脉注射MEK抑制剂U0 12 6可阻断脑缺血引起的pMEK、pERK1/2和 pElk 1的活性增加。U0 12 6通过阻断ERK通路进而降低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K抑制剂 小鼠 脑缺血 ERK通路 激活 IL-1Β MRNA 合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小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毛颖 周良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小鼠线栓模型中 ,基因转染过度表达的IL 1ra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CD 1小鼠 ,右侧脑室内注射腺病毒载体 (编码人类重组IL 1ra或LacZ基因 )或生理盐水。 5d后 ,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 1h ,再... 目的 探讨在小鼠线栓模型中 ,基因转染过度表达的IL 1ra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CD 1小鼠 ,右侧脑室内注射腺病毒载体 (编码人类重组IL 1ra或LacZ基因 )或生理盐水。 5d后 ,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 1h ,再灌注 2 3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LDF)监测脑表面血流 ,HE染色脑切片计算脑梗死体积 ,内源性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血脑屏障破坏程度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数脑内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阳性血管。结果 IL 1ra基因转染小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LacZ基因转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36 .0mm3± 5 .3mm3,6 0 .0mm3± 6 .2mm3 和 6 9.5mm3± 6 .3mm3,P <0 .0 5 )。IL 1ra基因转染组小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也明显轻于LacZ基因转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同时缺血皮质区和基底节区ICAM 1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LacZ基因转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证实IL 1ra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转基因表达的IL 1ra能减少缺血区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丰富环境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社交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姜敏 王继先 +2 位作者 余波 陈文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长期丰富环境对促进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社交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16只,复制大脑中动脉永久性栓塞模型。术后第1天将小鼠分为丰富环境组(n=8)和标准环境组(n=8)。术后7 d、14 d、21 d、28 d对小鼠进行改良... 目的研究长期丰富环境对促进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社交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16只,复制大脑中动脉永久性栓塞模型。术后第1天将小鼠分为丰富环境组(n=8)和标准环境组(n=8)。术后7 d、14 d、21 d、28 d对小鼠进行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 NSS),进行疲劳转棒仪、聪明笼子检测。结果术后28 d,丰富环境组m NSS评分与转棒疲劳试验结果优于标准环境组(t>2.927,P<0.05)。一般运动试验中,术后14~28 d,丰富环境组在聪明笼子中间区域出现的时间长于标准环境组(t>2.480,P<0.05);社交行为试验中,术后7~28 d,丰富环境组比标准环境组表现出对陌生小鼠更感兴趣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28 d,丰富环境组出现在中间区域的时间明显长于标准环境组(t>3.472,P<0.01);术后14 d在聪明笼子中的移动速度高于标准环境组(P<0.05)。结论丰富环境有助于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并可能促进其社交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丰富环境 运动 社交 行为 小鼠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毛颖 周良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的测定方法,以及与缺血性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新型小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检测不同缺血时间组梗塞体积及MPO活性。结果 缺血1 h 后再灌注23 h 组(tMCA...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 活性的测定方法,以及与缺血性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新型小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检测不同缺血时间组梗塞体积及MPO活性。结果 缺血1 h 后再灌注23 h 组(tMCAO)缺血灶体积明显小于缺血24 h 组(pMCAO);MPO活性在各缺血组缺血侧明显高于对照侧和对照组( P< 0-05),pMCAO 组缺血侧基底节区MPO 活性显著高于tMCAO 组( P< 0-05) ,而两组缺血皮质区MPO 活性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的MPO活性测定方法,证明MPO活性与缺血损伤间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髓过氧化物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地铁车站跨基坑大管径污水管悬吊保护施工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家俊 刘坤 +1 位作者 陈云 《云南水力发电》 2020年第9期153-155,共3页
以昆明地铁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七标滇池学院站附属工程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地铁车站跨基坑大管径污水管的悬吊保护施工技术,解决了跨基坑大管径的各种雨水管,污水管和自来水管等管线保护的难点,有效降低管线保护的风险和费用。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大管径污水管 跨基坑 悬吊保护
下载PDF
城镇区域复杂多样化条件地下管线探测难点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新涛 王强 +2 位作者 申海洋 边俊超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12期206-209,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区域的地下管线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复杂多样化条件下的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存在有近距离平行管线、非金属管线和大埋深管线的探测难点。文章分析了3种探测工况探测困难的原因,梳理了能够解决地下管线探测难点的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区域的地下管线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复杂多样化条件下的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存在有近距离平行管线、非金属管线和大埋深管线的探测难点。文章分析了3种探测工况探测困难的原因,梳理了能够解决地下管线探测难点的部分对策和研究,总结了应对日渐复杂的城镇区域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思路,即探索针对性的探测技巧和探测策略,更新对目标特征信号的处理方法,采用针对性的探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探测 探测难点 电磁感应 探地雷达 探测技术发展
下载PDF
腋后入路内固定治疗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3例报道
12
作者 刘辉华 +1 位作者 汤发强 游开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9期996-997,共2页
肩胛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占肩关节骨折的5%,肩胛盂骨折仅占肩胛骨骨折的1%,而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更是少见[1]。对于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的治疗选择,传统手术大多选择作前路大切口,从胸大肌和三角肌入路切开肩胛下肌从而显露... 肩胛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占肩关节骨折的5%,肩胛盂骨折仅占肩胛骨骨折的1%,而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更是少见[1]。对于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的治疗选择,传统手术大多选择作前路大切口,从胸大肌和三角肌入路切开肩胛下肌从而显露肩胛盂[2-3],该入路手术创伤大,而且容易损伤腋神经及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盂骨折 腋后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脑白质病变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介立 木志浩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5期308-312,共5页
大量研究证实脑白质病变不是一种无害的影像学表现,其不仅增加卒中的危险性,而且与认知、运动、情感等功能障碍相关。现已将脑白质病变列入了脑小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表现之一。本文就近年影像技术的发展.探讨白质病变及其影像在临床... 大量研究证实脑白质病变不是一种无害的影像学表现,其不仅增加卒中的危险性,而且与认知、运动、情感等功能障碍相关。现已将脑白质病变列入了脑小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表现之一。本文就近年影像技术的发展.探讨白质病变及其影像在临床上的表现.阐述脑白质病变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 影像学 卒中 血管性疾病
原文传递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知秋 陈衔城 +3 位作者 周良辅 吴笃初 车晓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ERK1/2的活性特征。静脉内应用ERK通路阻滞剂U0126,测定缺血小鼠的神经系统损...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ERK1/2的活性特征。静脉内应用ERK通路阻滞剂U0126,测定缺血小鼠的神经系统损害和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 MCAO后30min,磷酸化ERK1/2在局灶缺血小鼠脑组织中显著升高,2h达到最高峰,6h恢复。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磷酸化ERK1/2阳性细胞在梗死基底节和周围皮质大量出现。荧光双染提示磷酸化ERK1/2阳性的细胞为神经元和星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注射U0126的脑缺血小鼠神经损伤评分降低44.6%,梗死体积降低54.4%。结论 ERK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ERK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可能成为脑缺血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局灶性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栓塞 神经系统损害 小鼠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转移体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先文 陈生弟 +2 位作者 刘振 汤荟冬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 为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转移治疗帕金森病 (PD)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 ELISA定量分析观察人 GDNF腺病毒 (Ad-GDNF)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 PC1 2细胞的表达 ,通过观察病毒直... 目的 为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转移治疗帕金森病 (PD)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 ELISA定量分析观察人 GDNF腺病毒 (Ad-GDNF)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 PC1 2细胞的表达 ,通过观察病毒直接感染及病毒感染的 PC1 2细胞上清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中的 TH阳性细胞 (DA能神经元 )生存能力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Ad-GDNF在星形胶质细胞、PC1 2细胞及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均可有效表达 ,其表达产物对中脑 DA能神经元的生存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 GDNF基因转移可在体外有效表达 ,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提示该手段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腺病毒 基因转移 帕金森病 病理
下载PDF
四川省实习护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瑞晨 雷铖 +6 位作者 周霜 何丹 曾田勇 孙建东 邓文雪 张代英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4,共6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实习护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问卷、逆境商量表、实习护生识别患者风险能力自评问... 目的:调查四川省实习护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测评问卷、逆境商量表、实习护生识别患者风险能力自评问卷,对四川省7所三甲医院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975名实习护生,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总分为(135.24±18.55)分。学历、实习期间是否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在校期间学习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技能频率、逆境商、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是实习护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实习护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关注低学历、实习期间没有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以及在校期间从不学习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技能的实习护生,注重其逆境商和识别患者风险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工作场所暴力 管理能力 实习护生 逆境商 风险识别 四川
下载PDF
同步辐射微血管成像技术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永靖 陈克敏 +5 位作者 袁法磊 王永亭 任玉琦 肖体乔 凌华威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成像技术,探索并建立有效、直观的活体大鼠脑微血管高分辨率动态成像体系。方法:采用体重为300,350g的SD大鼠.经颈动脉插管,注入2种不同对比剂(碘或硫酸钡对比剂)进行成像,调整成像参数.实现在体及活体...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成像技术,探索并建立有效、直观的活体大鼠脑微血管高分辨率动态成像体系。方法:采用体重为300,350g的SD大鼠.经颈动脉插管,注入2种不同对比剂(碘或硫酸钡对比剂)进行成像,调整成像参数.实现在体及活体观察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大鼠脑部微血管结构,确立成像所需的实验条件。结果:硫酸钡适用于大鼠在体血管的观察.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可用于大鼠活体实时脑血管成像。通过实验,基本确立了大丽活体成像所需参数:采用时间减影法可降低背景及骨骼等对图像的影响。结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适用于活体大宙脑部微血管成像。同步辐射光源是研究活体实验动物脑微血管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将为有效进行活体动物腿部微血管结构观察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血管成像 脑血管 大鼠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勇刚 刘道志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202-203,共2页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脑动脉瘤在脑血管病中,发病率紧次于脑血栓,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全球性的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该研究对脑动脉瘤治...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脑动脉瘤在脑血管病中,发病率紧次于脑血栓,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全球性的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该研究对脑动脉瘤治疗手段尤其是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及相关器械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创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臧敏华 姜萌 +4 位作者 沈敏婕 王永亭 何奔 张彦周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能否诱导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脂多糖或溶媒孵育诱导炎性反应,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 mRNA的表达。予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 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能否诱导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脂多糖或溶媒孵育诱导炎性反应,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 mRNA的表达。予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DAPT孵育16h,再予脂多糖或溶媒刺激观察HES1 mRNA的表达。结果:脂多糖刺激诱导了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的表达。HES1 mRNA的表达在LPS刺激后0.5h达高峰,是对照组的11倍(P<0.01)。随着LPS浓度的增加,HES1 mRNA的表达峰值增加(P<0.01)。给予DAPT后,LPS刺激下HES1 mRNA的表达受抑制(P<0.01)。结论:首次在内皮细胞上证实LPS激活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S1的表达,HES1的诱导表达依赖于经典的Notch信号通路,提示LPS的诱导在内皮细胞炎症中可能涉及Notch信号系统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TOLL样受体 内皮细胞 炎症 NOTCH信号途径
下载PDF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mous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blood flow, brain damage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颖 周良辅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3-78,共6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ouse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hich mimics focal ischemia in humans an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odel Methods CD 1 mice (n=126) had perman...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ouse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hich mimics focal ischemia in humans an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odel Methods CD 1 mice (n=126) had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for 24?h, or temporary occlusion for either one hour followed by 23?h of reperfusion or 2?h of occlusion with 22?h of reperfusio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occluded by insertion of a suture through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Reperfusion was established by suture withdrawal The degree of occlusion and the extent of reperfusi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laser Doppler Infarct volume was measured with 2, 3, 5 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and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was demonstrated using albumin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Blood flow decreased to 14%-19% of baseline in both the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occlusion groups and was restored to 51%-75% of baseline after reperfusion The infarct volume was smaller in the 1?h/23?h temporary occlusion group ( P <0 05) than in either the 24?h permanent occlusion group or the 2?h/22?h temporary occlusion group Blood 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was also smaller in the 1?h/23?h temporary occlusion group than in either the 24?h permanent occlusion or the 2?h/22?h temporary occlusion group ( P <0 05) Conclusion Permanent or tempora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auses reproducible brain injury in the mouse Blood 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infarct volume remain important markers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brain barrier . ISCHEMIA . mice .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 REPERFU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