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054
1
作者 马杰民 +1 位作者 刘娜 周灵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目的 描述 2 0 0 2年中国人群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判断烟草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 在 14 5个疾病监测点中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使用调查表入户调查 ,完成调查 16 4 0 7人 ,其... 目的 描述 2 0 0 2年中国人群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判断烟草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 在 14 5个疾病监测点中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使用调查表入户调查 ,完成调查 16 4 0 7人 ,其中有 16 0 5 6人合格记录用于分析。采用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吸烟花费、戒烟率等指标 ,根据 2 0 0 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结果 男性吸烟率为 6 6 .0 % ,女性吸烟率为 3.0 8% ,与 1996年结果比较 ,人群吸烟率下降 1.8% ,15~ 2 4岁人群吸烟率上升 ,15岁以上吸烟者达到 3.5亿人 ,较 1996年增加 30 0 0万人。男性吸烟者水平大致相等 ,女性吸烟的地区差别更明显 ,东北、华北等地女性吸烟率依然很高。戒烟率增加 ,从 1996年的 9.4 2 %上升到现在的 11.5 % ,意味着增加了 10 0 0万戒烟者 ,但不打算戒烟者依然占了绝大多数 ,达到 74 %。人均吸烟量基本不变 ,为 14 .8支 日 ,吸烟者平均每日花费 2 .73元 ,但不同人群差异很大 ,最高和最低者相差 15倍。被动吸烟暴露并没有大的改善 ,1996年和 2 0 0 2年两次调查结果几乎相等 ,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水平分别为 5 3%和 5 2 %。人们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增加 ,但西部地区人们的知识贫乏。 6 0 %以上的人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率 被动吸烟 吸烟者 中国人群 戒烟率 吸烟量 流行 现状调查 水平 结论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354
2
作者 黄正京 陈爱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笔者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描述了中国人群意外伤害的流行变化趋势,指出中国人群伤害所致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以及伤害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各种伤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中国人群的自杀死亡率非常高,经漏... 笔者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描述了中国人群意外伤害的流行变化趋势,指出中国人群伤害所致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以及伤害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各种伤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中国人群的自杀死亡率非常高,经漏报调整后的死亡率达19.58/10万;并且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20~34岁女性,占女性自杀死亡的46.70%;6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者,占总人群的29.72%。车祸的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9.82/10万(943人死亡)上升到1995年的14.32/10万(1492人死亡),平均每年以9.89%的速度上升。0~14岁的儿童,淹死是其主要死因,淹死人数占总淹死人数的56.58%,其中46.48%是1~4岁的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自杀 车祸 溺水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 被引量:240
3
作者 周脉耕 +1 位作者 黄正京 王黎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 1991~2000年伤害死亡基本维持在恒定水平,经漏报率调整后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66.56/10万,男性为81.41/10万,女性为51.17/10万。城市和农村人群的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68/10万和74.63/10万。西部农村伤害的死亡率为81.02/10万,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率之比为1:1.14:1.21。伤害是儿童和青年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意外坠落是伤害的主要死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至2000年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2132年/10万,导致的工作减寿年数为1587年/10万,分别占总死亡减寿年数的24.56%和26.51%。结论 伤害带来的疾病负担是严重的,由于“早死”,使伤害死亡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特别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上升应该引起更多重视,不同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1991-2000年 伤害死亡 流行趋势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 被引量:169
4
作者 黄正京 +1 位作者 谭健 陈爱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5年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失能调整的损失健康生命年(DALY),对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感染性疾病死亡下降而导致慢性病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以及某些危...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5年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失能调整的损失健康生命年(DALY),对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感染性疾病死亡下降而导致慢性病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以及某些危险因素上升,致使肺癌等疾病呈上升趋势,从而我国的疾病模式不同于50年代的模式,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虽然感染性疾病有所下降,构成比降低,但并未得到根本控制。同时,慢性病、意外伤害所导致的卫生问题上升,形成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监测 疾病模式
原文传递
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158
5
作者 志伟 张兴录 +3 位作者 张建 曾光 王克安 《中国计划免疫》 1998年第1期14-18,共5页
我国自1965年应用麻疹疫苗以来,尤其是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4.84/10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发病高峰仍是冬春季节;病例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地理分布广泛... 我国自1965年应用麻疹疫苗以来,尤其是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4.84/10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发病高峰仍是冬春季节;病例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地理分布广泛,农村为主要流行地区,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共存。各省发病强度和病例的年龄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进展不平衡。建议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加速控制麻疹规划,采取相应免疫策略,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减少暴发或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中国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被引量:135
6
作者 张梅 王丽敏 +7 位作者 李镒冲 李晓燕 姜勇 胡楠 肖琳 李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调查2010年我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共调查了18岁以上居民98712名,用于吸烟与戒炯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9... 目的调查2010年我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共调查了18岁以上居民98712名,用于吸烟与戒炯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98526名。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成年人吸烟和戒烟情况。结果调查对象现在吸烟率为26.4%(26047/98526)。经过复杂加权后,我国18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8.3%(95%CI:27.2%-29.4%),男性现在吸烟率(53.3%,95%CI:51.4%-55.2%)远高于女性(2.5%,95%CI:1.9%-3.0%)(P〈0.05);88.3%(95%CI:87.3%-89.3%)的男性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其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炯)为(17.8±9.3)支。男性吸烟者戒烟率为14.8%(95%CI:13.8%-15.8%),成功戒烟率为10.7%(95%CI:9.9%-11.5%)。男性现在吸烟者中仅有38,8%(95%CI:36.9%-40.8%)的人有戒炯打算。18-24岁年龄组男性打算戒炯率最高(50.5%,95%CI:46.1%-54.8%),但其戒烟率最低(7.1%,95%CI:5.2%-8.9%)(P〈0.05)。结论中国成年人吸烟率较高,且戒烟者比例较低,尤其成年男性吸烟水平较高,戒烟意识不强,戒烟率仍处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炯 戒烟 危险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28
7
作者 施小明 马家奇 +5 位作者 王丽萍 张春曦 郭青 戚晓鹏 郭岩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9期493-496,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个案13 714...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个案13 714例。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4%,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23.64%和21.37%。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丙肝(51.68%)、风疹(47.73%)、流行性感冒(47.06%)、AIDS(39.6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84%)。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9.86%、25.44%和35.7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3.25%、地市级20.24%、县区级26.23%、乡镇级24.12%。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漏报率 网络直报系统 医疗机构
下载PDF
健康模式转变与中国慢性病控制策略 被引量:81
8
作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1年第4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慢性病 流行 危险因素 预防 群体预防 病例管理
下载PDF
影响中国人群疾病死亡因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2
9
作者 王俊芳 +2 位作者 万霞 王黎君 陈爱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目的 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中国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上升和下降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历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及1991年和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分病因死亡率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 目的 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中国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上升和下降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历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及1991年和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分病因死亡率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该人群死亡率变化有多大比例是由人口因素引起的,多大比例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结果 1950-1975年中国人群死亡率快速下降,主要是非人口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特别是“爱国卫生运动”对死亡率下降起了主要作用。1991-2000年期间,肺癌、肝癌、乳腺癌、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交通伤害都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的上升,50%以上都是非人口因素的作用。特别是肺癌,非人口因素的作用达到63%,交通伤害死亡率上升,88%与非人口因素有关。结论 研究表明,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不健康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以及交通违章行为对多种疾病的死亡率上升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降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交通伤害的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人口因素 非人口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2
10
作者 《中国肿瘤》 CAS 1998年第2期3-5,共3页
关键词 吸烟 流行病学 被动吸烟 调查研究
下载PDF
2004-2005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 被引量:85
11
作者 周脉耕 王晓风 +8 位作者 胡建平 李光琳 陈万青 张思维 万霞 王黎君 项春 胡以松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1973—1975年全国全死因回顾调查人年数为2513949310,2004--2005年共调查人年数为142660482。将两次调查数据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观察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1973—1975年全国全死因回顾调查人年数为2513949310,2004--2005年共调查人年数为142660482。将两次调查数据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观察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004--2005年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1973--1975年恶性肿瘤总体死亡1865445例,标化死亡率为99.61/10万;2004--2005年死亡193839例,标化死亡率为123.72/10万,上升了24.20%。2004--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各省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差别较大,黑龙江省最高,为183.34/10万(7443例),云南省最低,为61.03/10万(2454例)。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鼻咽癌、白血病、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河南(3535例,32.95/10万)、甘肃(1333例,59.35/10万)、黑龙江(1640例,38.63/10万)、上海(390例,11.58/10万)、黑龙江(2382例,60.15/10万)、海南(36例,7.04/10万)、天津(161例,5.45/10万)、黑龙江(179例,8.09/10万)、新疆(131例,10.69/10万);上述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低的地区分别为云南(63例,1.59/10万)、北京(235例,5.95/10万)、天津(454例,10.86/10万)、西藏(3例,0.82/10万)、西藏(12例,3.29/10万)、青海(0例,0.00/10万)、西藏(1例,0.28/10万)、西藏(6例,2.88/10万)、重庆(27例,1.02/10万)。结论两次调查相比,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有所上升。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具有较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 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2002年饮食、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76
12
作者 马杰民 +1 位作者 刘娜 陈爱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的饮食行为、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BMI)的流行水平,以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17个问题,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使用不同类别食物的频率、不同类别的烹调油、食...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的饮食行为、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BMI)的流行水平,以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17个问题,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使用不同类别食物的频率、不同类别的烹调油、食用快餐食品的频度、体力活动的强度、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静坐生活方式和BMI的分布。结果调查的中国人群中70%的人几乎每天食用蔬菜,只有40%的人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水果;50%以上的人群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动物肉类食品,豆制品和蛋类次之;只有25%的人群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水产、禽类食品,而40%的人几乎没有食用;食用频率最低的是奶制品,70%的人几乎不食用奶及奶制品。有15%左右的人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甜食以及高脂类食品;近30%的人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熏制食品。每类食品的食用频率受地理区域、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11.7%的人主要使用动物油进行烹调,33%的学生有上快餐店的经历。人群中有11.7%、20.5%、44.7%和23.0%的调查对象分别从事非常轻、轻、中等和重体力劳动的工作。18.04%的人参加体育活动,不同性别、职业、教育水平和地区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不同。工作中体力强度越大,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越低。8.3%的人BMI<18.5,68.0%的人BMI18.5~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2年 中国人群 体力活动 体重指数 现状调查 体育活动 教育水平 静坐生活方式 重体力劳动 饮食行为 流行水平 方法应用 普查人口 快餐食品 食用蔬菜 结果调查 肉类食品 食用动物 脂类食品 地理区域 调查对象 不同性别
原文传递
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 被引量:81
13
作者 王丽萍 郭岩 +4 位作者 郭青 张春曦 戚晓鹏 马家奇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对2006年全国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应用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 目的对2006年全国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应用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体系,直接采用结构化查询语句(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对监测数据库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2006年全国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4986932张,未及时报告卡总数为855990张,未及时审核卡总数为186721张,累计重卡总数6008张,累计零缺报县区总数为1351个。全国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17.16%,未及时审核率3.74%,传染病重复报告率0.03%,县区零缺报率3.63%。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为0.69d,从报告到审核的时间间隔为43 min,且1~12月份的报告质量呈逐月上升趋势。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报告质量差距显著,东部地区报告质量要好于中西部地区。结论与2005年相比,2006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有明显提高,报告和审核的及时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对于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报告信息质量存在区域的不平衡性,西部地区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亟待加强。另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质量需要加强,而不仅仅是形式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网络直报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IT技术平台的中国疾病监测 被引量:75
14
作者 马家奇 施晓明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疾病监测 预防控制 IT技术 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
下载PDF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及控烟策略 被引量:64
15
作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9年第3期97-99,共3页
烟草工业是19世纪中叶后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烟草产量激增,一些发达国家男性吸烟率很快上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达国家的女性吸烟行为也已经十分普遍。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生产及消耗烟草的国家已... 烟草工业是19世纪中叶后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烟草产量激增,一些发达国家男性吸烟率很快上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达国家的女性吸烟行为也已经十分普遍。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生产及消耗烟草的国家已经超过120多个。中国是世界上的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健康 控烟策略 吸烟行为
下载PDF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73
16
作者 施小明 马家奇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5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医疗机构 传染病 疫情报告管理
下载PDF
中国人群自杀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特点 被引量:67
17
作者 周灵妮 +1 位作者 黄正京 陈爱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 深入和全面了解中国的自杀模式方法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回顾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自杀水平和变化趋势,并对自杀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进行验证。结果 1991~2000年中国人群自杀死亡处于... 目的 深入和全面了解中国的自杀模式方法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回顾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自杀水平和变化趋势,并对自杀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进行验证。结果 1991~2000年中国人群自杀死亡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下降,依然是中国人群,特别是农村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在农村所有地区,依然保持女性自杀死亡高于男性。在农村人群中,15~34岁有一自杀死亡高峰的独特模式,但该年龄组农村女性自杀死亡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对总自杀水平还没有形成显著影响。结论 目前在东中部农村地区,特别靠近几省交界地区,人群自杀死亡率普遍偏高,可能与传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农药作为主要的自杀手段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未来的2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独特自杀模式将会逐步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自杀水平 变化趋势 地理分布特点 死亡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 被引量:63
18
作者 王黎君 费立鹏 +3 位作者 黄正京 张艳萍 赵云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 评估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报告的准确性 ,计算更准确的自杀率。方法 选择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之一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 2 3个监测点 ,收集 1995年 8月至2 0 0 0年 8月死因为“伤害”或“精神病”的死亡案例 ,从中... 目的 评估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报告的准确性 ,计算更准确的自杀率。方法 选择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之一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 2 3个监测点 ,收集 1995年 8月至2 0 0 0年 8月死因为“伤害”或“精神病”的死亡案例 ,从中抽取 193 2例欲进行入户死因核查 ,最终 1653例进入分析。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记录的原始上报死因与详细入户调查后判断的死因进行比较 ,然后用此结果调整自杀率。结果 原始上报死因为自杀的 857例中有 16例 ( 1.87% )通过调查后判断为其他伤害死亡 ;上报为其他伤害死亡的 72 1例中有 3 9例 ( 5.41% )判断为自杀 ;上报为伤害死亡原因不明的 3 5例中有 17例 ( 4 8.57% )判断为自杀 ;上报为精神疾病的 40例中有 6例 ( 15.0 0 % )判断为自杀。经错报漏报调整后 ,将粗自杀率从 13 .65 10万调整到了 2 2 .99 10万 ( 95%CI :2 1.78 10万~2 4.2 5 10万 )。结论 经准确性评估后 ,中国的实际自杀率高于公布的报告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杀 死亡 疾病监测 世界卫生组织
原文传递
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发展 被引量:60
19
作者 段蕾蕾 吴凡 +4 位作者 邓晓 蒋炜 汪媛 吴春眉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减少伤害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已成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而非"意外",而开展伤害预防科学方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了解伤害发生的数量、原因的分布[2]。因... 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减少伤害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已成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伤害是可以预防的,而非"意外",而开展伤害预防科学方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了解伤害发生的数量、原因的分布[2]。因此,开展伤害监测,收集伤害相关信息,是伤害预防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伤害监测系统,能够了解伤害的流行状况与特征,为制定和评估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系统 伤害监测
下载PDF
中国人群2002年与伤害有关行为的分析 被引量:53
20
作者 刘娜 +1 位作者 马杰民 陈爱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与伤害有关行为,特别是与交通事故及自杀有关行为的流行水平,以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方法使用13个问题,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交通违章行为和保护性措施的执行情况,...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与伤害有关行为,特别是与交通事故及自杀有关行为的流行水平,以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方法使用13个问题,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交通违章行为和保护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家庭中农药、鼠药的保存情况。结果36.7%的人报告过去30天有在自行车道及机动车道上行走或乱穿马路的行为,其中3.67%为经常(>3次/周),11.3%为有时(1-2次/周),21.7%为偶尔(1-2次/月)。30.3%骑自行车者报告过去30天有闻红灯、占用机动车道、骑车带人等违章行为。调查人群中有4351人过去30 天有驾车经历,分别有13.2%、11.4%和16.9%的机动车驾驶员报告过去30天有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和无证驾驶的经历。驾驶员或乘车者经常佩带交通安全带的比例只有7.7%;目前驾驶和搭乘摩托车者中,经常戴头盔的比例为19.1%。男性交通违章的行为高于女性;农村人群交通违章的现象较城市严重。农村地区存放农药及鼠药的比例高于城市地区;有10%的家庭随意放置农药或鼠药。结论中国人群的交通违章现象严重,且交通安全保护性措施(佩带安全带、摩托车头盔)执行力度不够。对农药、鼠药疏于管理,人群的安全防范意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交通事故 自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