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腔:一曲挽歌,一段情深——上海《秦腔》研讨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思和 剑龙 +8 位作者 王鸿生 罗岗 朱静宇 郜元宝 栾梅建 张生 刘志荣 倪文尖 程永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秦腔》 贾平凹 上海 研讨会 发言摘要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下载PDF
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风格 被引量:18
2
作者 剑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5,共7页
新写实小说注重对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常尾随人物行踪按时间先后构成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悲哀... 新写实小说注重对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常尾随人物行踪按时间先后构成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又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自然 悲婉 审美风格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 被引量:10
3
作者 剑龙 周旭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于生态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生态批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生态文学批评尚未得到文学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中国当代 20世纪80年代初 生态报告文学 生态危机 文学批评 文学发展 生态小说 生态保护 生态问题 批评理论 兴盛 散文
下载PDF
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剑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30,共6页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朱维之的《基督教与文学》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而美国学者罗宾逊的《两刃之剑》,则是该课题的奠基之著。进入90年代,国内先后出...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朱维之的《基督教与文学》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而美国学者罗宾逊的《两刃之剑》,则是该课题的奠基之著。进入90年代,国内先后出版了《十字架下的徘徊》、《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旷野的呼声》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四部重要专著,打破了这一课题研究中的长久寂寞。这些研究或将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或从宗教文化角度观照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或以自己的研究填补现代文学史领域的某些空白,或进一步拓展该课题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在文化传布和影响下的深入探索。但更为宏观和理论化的研究、文学本体的研究和与同类现象的国别比较研究等,仍是该课题所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传布 影响
下载PDF
论鲁迅的乡土小说与文化批判 被引量:11
5
作者 剑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0-65,共6页
鲁迅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反思观照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结构,他的乡土小说揭示了故乡人卑怯凌弱、节烈等第、中庸瞒骗等病态人生和心理,对以奴性文化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形象的批判。鲁迅立足于对人的启蒙,立足于改革,... 鲁迅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反思观照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结构,他的乡土小说揭示了故乡人卑怯凌弱、节烈等第、中庸瞒骗等病态人生和心理,对以奴性文化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形象的批判。鲁迅立足于对人的启蒙,立足于改革,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对自我的解剖反省结合在一起。鲁迅受到过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文化批判先驱者的影响,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批判有着比前人更加执著的精神和更为深刻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乡土小说 文化批判
原文传递
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7
6
作者 剑龙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8-175,共8页
上海开埠以后,在商业文化的确立、外来文化的引进、文化传统的继承中,逐渐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征。在上海文化的制约下,上海文学更多了消费特色、现代手法、人性内涵,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嬗变,使... 上海开埠以后,在商业文化的确立、外来文化的引进、文化传统的继承中,逐渐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的特征。在上海文化的制约下,上海文学更多了消费特色、现代手法、人性内涵,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嬗变,使中国文学明显具有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新质素。上海文学的消费特色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市场运作形式,并建立起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传统。现代手法的运用,构成了上海文学的先锋性,也使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上海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上海文学 文化传统 现代手法 上海开埠 商业文化
原文传递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 被引量:11
7
作者 剑龙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8-103,共6页
作为沈从文忠实弟子的汪曾祺,继承了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传统,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摹民情民俗,精心勾画美的人情人性,他虽不象沈从文执意于以原始朴野的人性来重造民族性格,但他们都从传统文化角度再现了乡土文化和民族心理,因此人们将... 作为沈从文忠实弟子的汪曾祺,继承了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传统,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摹民情民俗,精心勾画美的人情人性,他虽不象沈从文执意于以原始朴野的人性来重造民族性格,但他们都从传统文化角度再现了乡土文化和民族心理,因此人们将他们誉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小说的代表。沈从文小说更多受了楚巫文化的影响,汪曾祺作品主要浸淫着中原文化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传统文化意识 沈从文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乡土抒情小说 民族性格 中原文化 儒家思想 楚巫文化 民族心理
下载PDF
底层生存与纯文学:面对时代的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剑龙 薛毅 钱文亮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5-31,共7页
早就有人预言过“艺术的终结”,也经常能听到文学“发生危机”或“陷入低谷”的惊呼;但对“文学”是什么、“文学性”是什么的疑惑与反思,却是新世纪文坛学界的新景观。于是,有聚焦于“纯文学”、“文学自主性”的讨论与争辩,有所谓“... 早就有人预言过“艺术的终结”,也经常能听到文学“发生危机”或“陷入低谷”的惊呼;但对“文学”是什么、“文学性”是什么的疑惑与反思,却是新世纪文坛学界的新景观。于是,有聚焦于“纯文学”、“文学自主性”的讨论与争辩,有所谓“底层经验”、“底层写作”甚至“无产者写作”的提出与倡导。若从福柯的话语理论看,任何“话语”都不是先验自明、充分自足的,都与某种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话语形式都会折射出权力社会制度对话语实践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如福柯所言:“它们———只是它们而不是别种话语———在某时某地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应该说,在关于“底层生存”与“纯文学”的讨论与争辩背后,人们不难看到当下社会生活与文化思想的剧烈变化和交锋,感受到人文学者对中国社会现实包括现代历史的不同认识、不同评价。在现代中国历史的脉络中,无论“底层生存”还是“纯文学”,都不是多么新鲜的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之在当下中国骤然浮现、聚讼纷纭,却是因为它们连系着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解文学的方式,表现出进一步解放文学、更丰富地介入文学之可能。从这一点来说,对于它们的讨论与理解不应该导致观念的“倒退”或重新狭隘化,而反倒应该能帮助文学焕发内在的活力,进入深广的境界。所以,虽然“底层生存”与“纯文学”是当代文学场域两端的相反的极点,但在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更多的文学的维度,而且,在这样一种理论张力中,文学恰恰有望获得崭新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底层 中国历史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文化思想 社会生活 话语 自主性 写作
下载PDF
论王朔小说的反讽艺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剑龙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6,共5页
王朔在小说中较为纯熟地运用反讽手法 ,构成其小说中反讽的克制陈述、夸大陈述、悖论反讽、浪漫反讽等类型 ,拓展了新时间小说语言的技术 ,表达出对于社会某些不合理处的针砭和思考 ,构成其小说的独特风格 。
关键词 王朔 小说 反讽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被引量:8
10
作者 剑龙 乔以钢 +1 位作者 丁帆 张凌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6-52,共7页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诗学 基础性建设 男性文化视域
下载PDF
论鲁迅乡土小说的民俗色彩 被引量:10
11
作者 剑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52-57,共6页
论鲁迅乡土小说的民俗色彩杨剑龙关键词:乡土小说,民俗,风俗,濡染,情结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乡土小说具有十分浓郁的民俗色彩,他乡土小说中的茶馆酒店的场景、祝福祭祀的礼仪、赛神社戏的民俗、出殡祭坟的风习等... 论鲁迅乡土小说的民俗色彩杨剑龙关键词:乡土小说,民俗,风俗,濡染,情结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乡土小说具有十分浓郁的民俗色彩,他乡土小说中的茶馆酒店的场景、祝福祭祀的礼仪、赛神社戏的民俗、出殡祭坟的风习等的描绘,都使鲁迅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民俗 风俗 濡染 情结
下载PDF
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个人话语——论《傅雷家书》 被引量:9
12
作者 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7-53,共7页
“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以颂歌的基调为主,散文创作总体上缺乏真实感。傅雷的家书谈如何做人、谈爱情婚姻、谈艺术追求,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使傅雷家书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保持着个人话语空间的真诚之作,... “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以颂歌的基调为主,散文创作总体上缺乏真实感。傅雷的家书谈如何做人、谈爱情婚姻、谈艺术追求,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使傅雷家书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保持着个人话语空间的真诚之作,成为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的真诚、精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家书》 散文 历史语境 个人话语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小城文学的价值与研究方法谈 被引量:6
13
作者 剑龙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3,共3页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城文学 文学风格 农村文学 都市文学
下载PDF
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视角与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剑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五四时期,基督教文化也是新文学先驱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武器.崇尚耶 稣的伟大人格,推崇基督教文化中的人道精神.成为许多作家的虔心追求。这些与基督教文化相关 的作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清醒的基督教文化的研究者。第二类... 五四时期,基督教文化也是新文学先驱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武器.崇尚耶 稣的伟大人格,推崇基督教文化中的人道精神.成为许多作家的虔心追求。这些与基督教文化相关 的作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清醒的基督教文化的研究者。第二类为基督教的皈依者.第三类为对 教会现状不满者.第四类为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者。在理清基督教文化对具体作家、具体创作的具 体影响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种影响作整体的观照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视角与方法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词语悖反、母题悖论及其艺术张力 被引量:9
15
作者 剑龙 陈卫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7,共9页
《野草》形而上地展示了鲁迅的灵魂,以其词语的悖反、母题的悖论等显示出悖论式的思想。它增加了鲁迅散文诗的艺术张力,使散文诗《野草》成为中国现代散文最具内涵的艺术精品。作为个体独特生命情境与民族特定历史进程相伴而生的艺术结... 《野草》形而上地展示了鲁迅的灵魂,以其词语的悖反、母题的悖论等显示出悖论式的思想。它增加了鲁迅散文诗的艺术张力,使散文诗《野草》成为中国现代散文最具内涵的艺术精品。作为个体独特生命情境与民族特定历史进程相伴而生的艺术结晶,《野草》将鲁迅在"五四"时期苦闷激荡的心理真实,含蓄而形象地化为外在表现形式,在悖论、反讽中,作品形成纠缠冲突而非整合、流动不居而非静态的文学张力空间。正是在这个空间中,鲁迅富有独创性地通过"悖反"营造出一种新的时代美感,它超乎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而生成,让读者在真切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灵魂的淬炼与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理 词语悖反 母题悖论 艺术张力
原文传递
男性视阈中的女性观照——读鲁迅的《伤逝》、叶圣陶的《倪焕之》 被引量:9
16
作者 剑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9,共6页
《伤逝》、《倪焕之》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阈,在爱和事业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女性与其生理、心理相关联的生活态度与作为,都被男性主人公视作变为粗俗庸俗的表现;在男性视阈中显示出一种男女的不平等,也展现出男主人公自私利己的一面... 《伤逝》、《倪焕之》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阈,在爱和事业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女性与其生理、心理相关联的生活态度与作为,都被男性主人公视作变为粗俗庸俗的表现;在男性视阈中显示出一种男女的不平等,也展现出男主人公自私利己的一面。女性形象从天使向妖妇转变的趋势,多少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苛求与歪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视阈 女性形象 子君 金佩璋
下载PDF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被引量:8
17
作者 剑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4,共4页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莫言的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以及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意义 隐忧
下载PDF
历史情境与世纪回眸——关于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剑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历史的情景中 ,在关照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 ,既不能忽略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否定当时文学的价值 ,也不能以当下的审美标准简单的批判当时文学的意义。在真实关照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细致深入地研究... 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历史的情景中 ,在关照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 ,既不能忽略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否定当时文学的价值 ,也不能以当下的审美标准简单的批判当时文学的意义。在真实关照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细致深入地研究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 ,对于全面梳理与研究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曲折 ,总结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情境 世纪回眸 20世纪中国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下载PDF
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剑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15,共13页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救国救民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国人对于基督教问题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的进程,加强了非基督徒与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交往,也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著者提出应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站在本土文化之中观照异域文化,更要超脱本土文化观照理解异域文化,观照与理解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知识分子 启蒙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条件与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魅力、国家发展的动力、社会繁荣的实力,推动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社会繁荣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须具有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魅力、国家发展的动力、社会繁荣的实力,推动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社会繁荣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须具有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各种投资。应改变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重城市文化轻乡村文化的偏差、重西方文化轻民族文化的偏颇、重大众文化轻精英文化的偏至。应认真调查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时采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对策举措,不断总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经验教训,强调文化继承与文化借鉴中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 文化繁荣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