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脏体积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剂量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巍 吕梁 +4 位作者 刘兴利 王罡 李治 汪志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肝脏体积(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并按体表面积计算对比剂用量的64例患者。测量LV、平扫肝实质密度、增强... 目的探讨基于肝脏体积(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并按体表面积计算对比剂用量的64例患者。测量LV、平扫肝实质密度、增强扫描肝实质密度、肝实质平均碘含量(AII),计算增强密度强化差值(ΔHU)、对比剂注射总碘量(IM),并计算肝实质内碘总量(T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AII与ΔHU以及IM与TII的相关性,并获取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推导出对比剂注射量预测方程后,将对比剂预测值与实际对比剂注射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II与ΔHU以及IM与TI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6、0.759,P均<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AII=0.034XΔHU+0.296、YIM=3.649XTII+16486.754。参照肝实质增强扫描强化值ΔHU=50 HU为基准,推导基于LV计算个体化对比剂注射剂量总碘量为YIM=7.225XLV+16486.754,将公式引入全部患者计算对比剂应用预测值,计算所得对比剂注射量为(64.27±4.92)ml,将对比剂预测注射量与实际注射量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9,P<0.05),且对比剂注射量预测量较当前实际注射量减低。结论基于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个体化用量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预测肝实质在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水平,并可减低碘对比剂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原文传递
典迈伦400联合“三低”成像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湘敏 吕梁 +3 位作者 宋巍 刘兴利 杜自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4-1809,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高浓度对比剂典迈伦400联合Turbo Flash扫描模式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和流率(三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CCTA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对试验组采用Turbo Flash扫描模式,以典迈... 目的探讨采用高浓度对比剂典迈伦400联合Turbo Flash扫描模式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和流率(三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接受CCTA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对试验组采用Turbo Flash扫描模式,以典迈伦400为对比剂,流率4 ml/s,总量28 ml;对照组采用Sequence扫描模式,以碘佛醇320为对比剂,流率5 ml/s,总量40 ml。比较2组图像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及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右冠状动脉图像噪声(χ^2=8.34)及左回旋支图像运动伪影(χ^2=5.0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间其余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ED[(0.47±0.13)mSv]显著低于对照组[(2.86±1.98)mSv](t=-6.58,P<0.01)。结论典迈伦400联合Turbo Flash扫描模式行"三低"C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星海 赵卫 +3 位作者 陈超 范宏杰 寸江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B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DSA确诊的BAVM患者105例,分析BAVM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B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灶位置、大小,供血动脉类型、数目,引流静脉类型、数目、形态及是否合并动静脉瘘...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B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DSA确诊的BAVM患者105例,分析BAVM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B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灶位置、大小,供血动脉类型、数目,引流静脉类型、数目、形态及是否合并动静脉瘘;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病灶位置、大小,供血动脉类型、数目,引流静脉数目及是否合并动静脉瘘是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引流静脉扩张可能是保护因素。结论病灶位于幕下或大脑深部、畸形团<3cm、单支静脉引流、单纯穿支动脉供血及多支供血动脉、合并动静脉瘘是BAVM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动静脉畸形 危险因素 出血
下载PDF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定量CT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槿 唐凯 +6 位作者 高萌 范海华 王武 刘兴利 王玲 吕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目的 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 QCT)分析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1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愿接受腰椎和髋部QC... 目的 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 QCT)分析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1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愿接受腰椎和髋部QCT扫描的昆明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并记录其身高、体重和病史。将受检者以10岁为1个年龄层,按照不同性别,各分为3组(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分别测量腰1~2椎体平均骨密度(LBMD)及全髋面积骨密度(TH a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H v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N aBMD)、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N v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 aBMD)、股骨大粗隆体积骨密度(TR v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T aBMD)、股骨粗隆间体积骨密度(IT vBMD)等参数。结果 共纳入555例受检者(男性180例,女性375例),基于腰椎、全髋及二者任一部位BMD测量获取的OP总体患病率分别为33.51%、12.79%和36.04%,其中任一部位的OP检出率与腰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和任一部位的OP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髋部(P均<0.001)。50~59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L椎体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及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L椎体BMD均小于男性(P<0.001)。男性髋部各部位BMD与年龄无关(P>0.05),女性则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50~59岁年龄组男女TH vBMD、FN vBMD、TR aBMD、IT v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女性TR aBMD低于男性外,其余均高于男性;60~69岁年龄组男性TH aBMD、FN aBMD、TR aBMD、TH vBMD、IT aBMD均大于女性(P<0.05);7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髋部各部位BMD均大于女性(P<0.05)。结论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测量OP总体患病率为33.51%,全髋为12.79%。60岁以上女性OP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髋部BMD较男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地区 高原 骨质疏松症 患病率 定量CT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宋巍 +2 位作者 彭闰梅 袁欣 王罡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Nestin染色鉴定NSCs;BDNF修饰NSCs,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Nestin染色鉴定NSCs;BDNF修饰NSCs,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卒中组(MCAO组)、卒中大鼠给予NSCs组(NSCs组),卒中大鼠给予BDNF-NSCs组(BDNF-NSCs组),每组10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损伤;TTC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人磷酸化磷脂肌醇3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培养的NSCs中巢蛋白和溴脱氧尿苷均呈阳性表达,提示所提取的NSCs为神经干细胞且具有增殖能力。和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BDNF组BDN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和MCAO组相比,NSCs组和BDNF-NSC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高梗死面积明显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BDNF-NSC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NSCs组,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SCs组(P<0.05)。结论BDNF修饰NSCs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可能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脑卒中 认知功能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心脏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湘敏 吕梁(审校) +4 位作者 刘兴利 宋巍 杜自宏 龙芳敏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人工智能(AI)中的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依赖于数据的训练来实现对疾病精确诊断及分类,在心脏影像诊断中各具优势。近年AI在心脏超声、CT、MRI、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中的应用以心脏分割和快速成像为核... 人工智能(AI)中的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依赖于数据的训练来实现对疾病精确诊断及分类,在心脏影像诊断中各具优势。近年AI在心脏超声、CT、MRI、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中的应用以心脏分割和快速成像为核心,不断深入对低辐射剂量扫描、精确的自动化数据测量以及准确的预后评估的研究。就AI基本原理及基于AI的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心脏成像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脏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诊断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因素分析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星海 赵卫 +3 位作者 陈超 范宏杰 李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并整理42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术中造影结果,分析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特点,制定相应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并整理42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术中造影结果,分析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特点,制定相应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复查DSA,明确病灶有无复发。结果病灶位于幕下、由深静脉引流或混合静脉引流、Spetzler-Martin分级Ⅲ~Ⅳ以及Redekop分型Ⅰ型和Ⅱa型动脉瘤患者易出血。38例介入治疗后经康复治疗后格拉斯哥结果评分>4分,1例视力受损,2例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1例死亡。随访复查37例,均无动静脉畸形复发,且动脉瘤栓塞良好。结论术前明确血管构筑特点及潜在出血风险因素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介入治疗 出血
下载PDF
基底动脉穿支动脉显微解剖与DSA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超 +3 位作者 赵卫 张祥 李斌 潘文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与DSA观察,为介入手术中基底动脉穿支动脉识别与手术风险评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方法取成人头颅标本14例,观察记录基底动脉各穿支动脉解剖特点;选取无后循环血流相关疾病脑血管DSA造影患者20例,采用精确...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与DSA观察,为介入手术中基底动脉穿支动脉识别与手术风险评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方法取成人头颅标本14例,观察记录基底动脉各穿支动脉解剖特点;选取无后循环血流相关疾病脑血管DSA造影患者20例,采用精确延迟曝光行椎动脉旋转和3DDSA基底动脉造影,并于2D、3D旋转,3D重建成像阅片中结合解剖学基础识别和统计穿支动脉。对比分析穿支动脉解剖和DSA所示结果。结果 DSA显示脑干供血动脉长旋动脉为平均0.6支/侧,解剖结果为1.6支/侧(P<0.05)。DSA显示基底动脉顶端丘脑穿动脉为平均2.2支/侧,解剖结果为2.9支/侧(P<0.05);脉络膜后内侧动脉0.6支/侧,解剖结果为0.9支/侧;长旋动脉0.4支/侧,解剖结果为1.0支/侧(P<0.05)。结论 DSA对基底动脉穿支动脉显示尚未达到解剖水平,但对穿支动脉识别有重要作用,可根据其起源和形态评价手术风险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基底动脉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脑缺血性卒中血脑屏障破坏模型建立与功能障碍的定量检测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梁 +1 位作者 宋巍 刘兴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回顾缺血性脑卒中过程总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动态病理改变与关于BBB在脑缺血性卒中过程中的破坏过程以及当前实验方法在BBB的破坏评估量化过程中的新进展。
关键词 脑缺血性卒中 动物模型 定量分析 血脑屏障
下载PDF
COVID-19临床诊疗及防控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湘敏 吕梁 +5 位作者 陈建福 宋巍 刘兴利 霍善棋 龙芳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9-85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所致。由于2019-nCoV为此前未知种类,疫情早期对其知之甚少,诊疗有一定难度。随着研究的推进,目前涌现大量基于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所致。由于2019-nCoV为此前未知种类,疫情早期对其知之甚少,诊疗有一定难度。随着研究的推进,目前涌现大量基于COVID-19临床诊疗和疫情走势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对近期基于COVID-19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归纳,对2019-nCoV致病机制和COVID-19临床特征、CT表现、药物治疗进展及疫情防控的结果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常规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湘敏 吕梁 +4 位作者 刘兴利 宋巍 杜自宏 霍善棋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0-946,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常规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中英文文...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常规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MetaDisc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3篇。纳入研究患者共1 334例,病变血管2 204支。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患者水平的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8(95%CI:0.85~0.91)、0.74(95%CI:0.71~0.77)、3.43(95%CI:2.42~4.87)、0.18(95%CI:0.13~0.25)和20.72(95%CI:10.86~39.55),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 0,Q指数为0.850 0;血管水平的敏感性、特异性、+LR、-LR和DOR分别为0.81(95%CI:0.78~0.84)、0.82(95%CI:0.80~0.84)、3.93(95%CI:2.97~5.20)、0.24(95%CI:0.20~0.29)和18.91(95%CI:12.49~28.61),AUC为0.889 0,Q指数为0.819 7。Deek漏斗图显示,纳入患者及病变血管均呈对称分布,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结果所致的发表偏倚。结论: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冠脉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后循环介入术后合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卫 +1 位作者 潘文秋 胡继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介入术后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率及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4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后循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术后发生TOBS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分析后循环介入术后TOBS... 目的探讨后循环介入术后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率及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4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后循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术后发生TOBS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分析后循环介入术后TOBS发病率、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结果 43例中,6例(6/43,13.95%)发生TOBS,包括2例严重TOBS,其中1例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发生严重TOBS导致患者死亡,1例后循环动静脉畸形(AVM)介入术后发生严重TOBS,患者处于植物状态。TOBS患者术后1~7天出现急性颞叶、枕叶、顶叶、丘脑等梗死,CT平扫可见片状低密度影,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栓塞畸形血管团责任血管后,部分供血区域内的血流灌注降低。结论介入术中发生TOBS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栓塞导致弹簧圈移位致使血管闭塞、术后脑水肿导致血管痉挛闭塞引发脑梗死、栓塞穿支血管等,影像学表现为颞顶枕区、小脑、丘脑等急性缺血表现。严重TOBS可致患者植物状态甚至死亡,但多数可通过营养神经、神经功能刺激等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区动脉瘤合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介入术相关性分析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卫 黄建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1-805,共5页
随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尖区域动脉瘤已经逐渐取代外科手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作为颅内尤其是后循环动脉瘤栓塞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该文通过以往后循环介入手术相关文献综述,介入术后合并基底动脉尖综... 随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尖区域动脉瘤已经逐渐取代外科手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作为颅内尤其是后循环动脉瘤栓塞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该文通过以往后循环介入手术相关文献综述,介入术后合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相关描述,结合作者自身经验及临床所见,阐述介入术中、术后可能引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危险操作,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与之相关的解剖基础如穿支动脉闭塞等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介入相关技术的新进展,对基底动脉尖区域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预防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并发症 动脉瘤栓塞
下载PDF
优化椎动脉造影在基底动脉穿支血管显示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陈超 +2 位作者 赵卫 李星海 李彬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评价优化椎动脉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穿支血管的效果,以避免在神经介入术中损害相关后循环穿支动脉。方法:选取2017年3月-7月在我院行后循环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共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椎动脉造影)和实验组4... 目的:评价优化椎动脉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穿支血管的效果,以避免在神经介入术中损害相关后循环穿支动脉。方法:选取2017年3月-7月在我院行后循环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共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椎动脉造影)和实验组40例(优化椎动脉造影)。造影后在不同模式下观测基底动脉以及双侧大脑后动脉,确定能否辨认穿支动脉,并统计两组每段穿支数目的不同。结果:两组造影后穿支动脉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大脑后动脉P1段穿支动脉左、右侧分别为2.00±1.01和1.95±1.10支,对照组P1段左、右侧穿支动脉为1.52±0.71和1.45±0.81支;实验组P2段左、右侧穿支动脉为1.45±0.99和1.43±1.15支,对照组P2段左、右侧穿支动脉为0.78±0.65和0.55±0.55支;实验组基底动脉左、右侧脑桥穿支动脉为1.87±0.88和1.80±1.07支,对照组基底动脉左、右侧脑桥穿支动脉为0.37±0.54和0.28±0.50支;对照组观察所得各部位穿支动脉少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数字血管造影中,经优化的椎动脉造影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显示出后循环穿支动脉的数量,更好地观察穿支动脉走行,可以指导神经介入手术,防止术中损害相关穿支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穿支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