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变迁中的政党中心主义 被引量:147
1
作者 杨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6,31,共7页
本文运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同于英国-美国的商人阶层主导式现代化、法国-德国-日本的官僚体系主导式现代化,俄国-中国以及很多后发国家走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政党中心主义。在理论上,政党中心主义将是... 本文运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同于英国-美国的商人阶层主导式现代化、法国-德国-日本的官僚体系主导式现代化,俄国-中国以及很多后发国家走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政党中心主义。在理论上,政党中心主义将是对长期主导国际社会科学的国家中心主义、尤其是社会中心主义的挑战。在国家治理层面,本文提出发展道路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或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家与社会关系 政党中心论
下载PDF
论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 被引量:91
2
作者 杨光 乔哲青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9,共17页
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在国际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位置远远不能匹配其实践中的重要性,需要"找回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模式本身或者最核心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不但是一种组织良好的秩序,而且其在元理论上有诸多值得重新发掘之处,比... 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在国际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位置远远不能匹配其实践中的重要性,需要"找回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模式本身或者最核心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不但是一种组织良好的秩序,而且其在元理论上有诸多值得重新发掘之处,比如民主集中制所表述的真实的政治关系、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动态的结构性均衡特征、政治属性上的民主主义、文化机理上的集体之善、政治思想上的民本主义以及运行机制上的民主形式。在实践中,作为政体的民主集中制,不但是宪法上所规定的国家机构和央地关系的组织原则,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政治经济关系、国家社会关系的事实性组织原则。更重要的是,作为权力结构的民主集中制同时还是决策过程的一般原则,做到了形式与过程的统一,这是其他现代政体所不具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民主集中制 政体
原文传递
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 被引量:82
3
作者 杨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0,共13页
在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公民参与的主体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就决定了,公民参与的主体不但有参加选举政治的公民个体,更多的是无组织的"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以及网民)以及为实现特... 在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公民参与的主体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就决定了,公民参与的主体不但有参加选举政治的公民个体,更多的是无组织的"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以及网民)以及为实现特定利益而结成的"团体"。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主体特征是由制度环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政治行为方式决定的,可以分为制度性与非制度性的公民参与,这些参与方式决定了中国的公民参与既有影响政府的活动,也有为了直接维护参与者自身权益的活动,而有的政治性活动只是为了泄愤。根据公民参与所要实现的目的,公民参与的主体可以划分为"理想型公民参与主体"、"利益型公民参与主体"和"泄愤型公民参与主体"。参与的形式有制度性参与与非制度参与。公民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策转型与制度创新,并推进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制度性参与 非制度性参与 治道变革 人民民主
下载PDF
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 被引量:73
4
作者 杨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分析中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权力 ,可用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心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的制度安排问题 ,而在中国 ,制度变迁与其说是制度安排 ,不如说是制度环境的变迁 ,制度环境的变迁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创新并... 分析中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权力 ,可用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心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的制度安排问题 ,而在中国 ,制度变迁与其说是制度安排 ,不如说是制度环境的变迁 ,制度环境的变迁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创新并产生相应的制度绩效即制度竞争力。通过对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发展和运用 ,宏观地考察二十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变迁中的一般关系及变迁困境中的制度主义原因 ,提出制度竞争力作为国家权力基础的命题 ,并基于中国经验论证产权和制度安排与制度竞争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范式 中国 政治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安排 制度绩效 制度竞争力 国家权力
原文传递
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探索世界政治(比较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85
5
作者 杨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2,共18页
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其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但是在观念化的世界政治中,"时代主题"可能是有违世界真相的一种虚幻,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范式只能误导思想界乃至有关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学中的研究现代化主题的结构功能主... 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其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但是在观念化的世界政治中,"时代主题"可能是有违世界真相的一种虚幻,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范式只能误导思想界乃至有关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学中的研究现代化主题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1950s—1970s)和研究民主化主题的转型学范式(1980s—2010s)均有此嫌疑,因此比较政治学迫切需要替代性的新主题和新范式。鉴于转型范式的失败即第三波民主化之后"无效民主"的普遍性,西方也提出了种种治理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只不过基调不变的社会中心主义的民主化理论——发展理论的新说法而已,它们依然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非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本文强调,即使在政治主题为"治理"的时代,治理的核心是治理能力问题,而理解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前提离不开古老的但是已经变化后的国家权力理论,国家权力的基本面向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大国兴衰,这是大历史的线索,也是"反事实法"的比较政治研究的发现。据此,国家治理能力其实是协调国家权力关系的能力,它由"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作为一种祛价值化的实践性理论,具有系统性、分层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不同于比较政治学前60年流行的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是"制造问题"的研究范式,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追求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研究世界政治,发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层面各有长短,均面临不同层面的治理危机,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总体性"解决方案"。国家治理能力理论是一种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发展而演绎出来的、并具有亚里士多德式政治学的学术而非观念至上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权力 体制吸纳力 制度整合力 政策执行力
原文传递
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 被引量:72
6
作者 杨光 郑伟铭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44,共14页
国内外政治学界对于苏联—俄罗斯转轨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关系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国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规范性的国家类型理论,而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 国内外政治学界对于苏联—俄罗斯转轨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关系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国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规范性的国家类型理论,而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任何一种国家形态都具有历时语境中的周期性或相对性,而不是国家类型学所规定的国家类型的稳定性或绝对性,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国家类型相比,"失败国家"、"依附性国家"和"自主性国家"等国家形态具有周期性震荡的特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指导下的改革导致的是一个失败型国家,叶利钦"新自由主义"下的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勾结性和掠夺性的依附性国家,普京的国家主义式的"俄罗斯思想"所形成的是一个典型的自主性国家。本着"观念—行为—绩效"分析路径,可以揭示每一种国家形态形成的因果链条性关系,以及国家形态之间转换的内在政治逻辑。苏联—俄罗斯转轨中的得失是政治学理论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俄罗斯 国家形态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以中国为方法的政治学 被引量:72
7
作者 杨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97,204-205,共21页
作为专注于共同体善业的政治学是时代性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学。在政治学说史中,总是有各种冠以“新政治学”、“新政治学科”之说,其实就是为了回答时代性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如何回应时代性问题?政治学又有观念学的特性,... 作为专注于共同体善业的政治学是时代性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学。在政治学说史中,总是有各种冠以“新政治学”、“新政治学科”之说,其实就是为了回答时代性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如何回应时代性问题?政治学又有观念学的特性,无论是政治实践者还是著书立说者,都不是“自然人”,脑海中都已经形成特定的观念,因此,时代性政治学总是免不了观念之争乃至政治理论争论。但是,时代性和观念性的政治学,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在地性”问题。这其实是政治学的“主体性”身份,这就离不开本国本地的社会条件而形成政策方案或者建构政治理论,这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政治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偏离这一传统而招致的政治灾难在世界政治史上不胜枚举。因此,政治学首先是“本国中心主义”立场的治国理政学说。这一立场意味着地方性经验不仅可以产生地方性知识,还应该产生基于地方经验的政治学方法论。这是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新政治学 观念性 时代性问题 政治史 在地性 治国理政 主体性
原文传递
合法性概念的滥用与重述 被引量:67
8
作者 杨光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125,共18页
“无选举授权就没有合法性”已经是很多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政治表达。然而,它在合法性概念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合法性理论的“立法者”韦伯意指政权的合法律性和有效性;半个世纪之后的冷战时期,为了配合熊彼特对民主概念的颠覆... “无选举授权就没有合法性”已经是很多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政治表达。然而,它在合法性概念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合法性理论的“立法者”韦伯意指政权的合法律性和有效性;半个世纪之后的冷战时期,为了配合熊彼特对民主概念的颠覆性改造,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复活并重构了合法性概念,将选举式民主纳入合法性理论,即所谓的合法性来自选举授权。但是,选举授权不仅未能避免20世纪60~70年代西方政治危机,第三世界国家更因此出现政治衰败。为此,亨廷顿响亮地提出不能进行有效治理(统治)的政府不但不具有合法性,还是不道德的。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和新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影响世界的研究西方政治合法性的著作。提倡“反思平衡”的罗尔斯不但论证了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还为非西方社会的合法性政治提出一个本文所概括的“良序合宜政体”。这是思想市场上的一个巨大反讽,当罗尔斯反复强调不能依据西方社会条件而判断非西方国家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时,中国学者依然在依据那些为西方定制的理论而评判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即使在西方知识脉络上,合法性也是一个包含了合法律性、有效性、人民性和正义性的概念体系,而且有效性是所有合法性理论流派的最大公约数。合法性概念的滥用只是中国社会科学令人难以置信的落后性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有效性 统治能力 人民性 正义性
原文传递
政治冷漠论 被引量:39
9
作者 杨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9-104,共6页
当人们谈论公民政治参与的时候,总是期待积极的投入。其实,消极的阶层或政治冷漠阶层的存在未尝不是政治现代化过程所需要的。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性质社会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产生政治冷漠的种种原因,发现人们对政治的冷漠离不... 当人们谈论公民政治参与的时候,总是期待积极的投入。其实,消极的阶层或政治冷漠阶层的存在未尝不是政治现代化过程所需要的。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性质社会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产生政治冷漠的种种原因,发现人们对政治的冷漠离不开心理变量、社会文化变量及政治变量。简单地说政治冷漠积极或消极恐怕都过于盲目,正常的参予依赖于人们的“积极”与“消极”的平衡,否则,政治制度的运转就难以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冷漠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杨光 李月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72,共18页
在现实中国政治中,利益集团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显性政治力量,执政党也明确提出利益"表达权"问题。因此,利益集团是研究中国政治过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就中国利益集团的类型、政治角色、影响,如何治理利益集团进行了分析,... 在现实中国政治中,利益集团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显性政治力量,执政党也明确提出利益"表达权"问题。因此,利益集团是研究中国政治过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就中国利益集团的类型、政治角色、影响,如何治理利益集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本文发现,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利益集团在政治过程中既有积极的利益表达作用,也因为表达结构不均衡而导致非均衡性利益分配,因此需要国家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中国政治 治理 利益表达
下载PDF
西方如何建构民主话语权——自由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解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曾毅 杨光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81,共18页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证只有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才具有合法性。自由民主是高度附条件性的,那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约束权力的自由主义和均质化的政治文化。然而,理论上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与西方国家建设中的“时间性”逻辑南辕北辙,结果效法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而转型的国家基本上陷入“无效民主”的泥淖,沉迷于冷战胜利的西方国家也因自由民主的神话而丧失了制度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理论 民主自由主义 自由民主 民主话语权 竞争性选举
原文传递
什么是历史政治学?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光 《中国政治学》 2019年第2期3-21,214,共20页
中外政治学都在寻找新出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已经不能解释、不能回答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难题,当然更不能解释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历史的政治史、国家史特性意味着,历史不但是历史学研... 中外政治学都在寻找新出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已经不能解释、不能回答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难题,当然更不能解释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历史的政治史、国家史特性意味着,历史不但是历史学研究范畴,也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这种统一的研究路径就是历史政治学。不同于历史社会学,历史政治学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其本体论价值,回答的是各国政治价值、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行为是怎么来的,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政治与历史上的政治的关联性提供了清晰的解释。历史政治学连接着中国历史与政治科学、世界历史与政治科学,是政治学学科的交汇区和知识增长点。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历史社会学的发现理论、检验理论的学术功能,还有历史社会学没有的政治价值即功能主义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政治科学 中华文明基体论 历史社会学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8,共12页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国家理论的基本趋势是单一制的式微和联邦主义的扩张。但是在我国,在基本制度结构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发生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政治单一制和经济联邦主义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维护统一的市场和市场秩...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国家理论的基本趋势是单一制的式微和联邦主义的扩张。但是在我国,在基本制度结构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发生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政治单一制和经济联邦主义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维护统一的市场和市场秩序、保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问题是中央权威资源的流失、基层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和社会不公正现象。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和改革体制中的问题进行了政策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地方关系 单一制 联邦主义 二元结构 治理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杨光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共4页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这样的大国必然在相互争夺主导权的世界政治中处于守势。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正在形成引领世界的话语权。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 一个世界性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甚至不能没有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否则这样的大国必然在相互争夺主导权的世界政治中处于守势。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正在形成引领世界的话语权。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中国自己的新概念新表述。在2014年2月17日中央党校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新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 世界性大国 政治生活 中央党校 全面深化改革 自由民主 DEMOCRACY 价值观建设 地方政府职能 权力边界
原文传递
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自由民主评价体系——以传播自由主义民主的几个指数为例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杨光 释启鹏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1,共10页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浪潮下进而成了各式政治指数的指南,或者说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指数传播的就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政体四"、"自由之家"指数和"经济学人民主指数"。但是,这种基于特定理论和制度标准而设定的所谓的"客观指数",往往与对象国的主观感受指数相去甚远。因此,基于这些指数而形成的各种研究,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民主 政治传播 自由之家 经济学人 政体四
原文传递
论世界政治体系——兼论建构自主性中国社会科学的起点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杨光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共13页
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性世界政治。资本主义是现代性世界政治的最核心要素。18~19世纪,西方国家在完成国内政治资本主义化的同时,开始了全球政治的资本主义化,即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进程。伴随这一过程,19世纪出现了为论证殖民统治合法性... 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性世界政治。资本主义是现代性世界政治的最核心要素。18~19世纪,西方国家在完成国内政治资本主义化的同时,开始了全球政治的资本主义化,即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进程。伴随这一过程,19世纪出现了为论证殖民统治合法性的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即白人优越论。20世纪的自由主义民主普世价值论的实质依然是以一种文明取代其他文明。其间虽然遭遇到社会主义和民族自决权的反向运动,但由资本主义和白人优越论构成的过程性结构所演绎的结果,便是不平等性、霸权性的现状性结构,即所谓的国际制度。战后西方社会科学基本上是在以学术形式论证这种现状性结构的政治合法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则把美国式学术当成了学问。中国的崛起将形成从中国出发的世界政治体系,相应地,这种从中国出发的过程性结构也正是建构自主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体系 现代性政治 过程性结构 现状性结构 自主性中国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7,共8页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不仅用国家、产权和意识形态解释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很多不能解释的方面,还在思维方式上改变了人们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因果关系的看法,诺斯的成就来自在方法论上对统一化社会科学的努力。但是,诺斯基于“本土化...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不仅用国家、产权和意识形态解释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很多不能解释的方面,还在思维方式上改变了人们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因果关系的看法,诺斯的成就来自在方法论上对统一化社会科学的努力。但是,诺斯基于“本土化”观察而产生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解释异域制度变迁时遇到困难;即使在解释“本土化”制度变迁中,由于只侧重于连续性变迁方式而忽视了制度变迁中的历史关键时刻,理论的解释力也遇到挑战。由于这种缺失,诺斯必然忽视了非制度性观念与非正式规则的不同。而在关键时刻的制度变迁中,非制度性观念甚至引导着正式制度的创新并改变着非正式规则。因此,要更好地解释制度变迁,诺斯的理论需要嵌入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非连续性变迁 历史关键时刻 观念 建构主义
下载PDF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读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71,共8页
奥尔森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日常经济生活中大型的无组织的集团行动的困难性,他的“搭便车”假设也能够解释一次性利益博弈。但是,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存在重大误区:以分析无组织的大型集团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来分析小型集团的行动;以一次... 奥尔森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日常经济生活中大型的无组织的集团行动的困难性,他的“搭便车”假设也能够解释一次性利益博弈。但是,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存在重大误区:以分析无组织的大型集团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来分析小型集团的行动;以一次性博弈结局而解释作为多次博弈均衡的国家兴衰;奥尔森对传统的集团理论、多元论和国家理论的否定违反了制度变迁的基本史实;作为霍布斯主义者的奥尔森完全无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被奥尔森当作决定性的利益集团只不过是政治体系中的次体系。在学术流派上,奥尔森最终从理性选择主义走向制度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理论 利益集团 国家兴衰 新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杨光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4,126,共14页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中华文明基因共同体的自然延续,也是新中国70年前后连续统一的政治发展过程。历史政治学堪称是为中国政治发展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研究路径,作为案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使得历史政治学更有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中华文明基体论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历史连续性
原文传递
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共识民主模式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9,共11页
在民主理论上,共识民主是多数决民主的一种替代模式。在中国,实现共识民主的制度基础是民主集中制,而协商民主则是实现共识民主的主要形式。案例研究发现,共识民主模式贯穿于中央政府决策、部门决策和地方政府决策之中;其中,中央决策属... 在民主理论上,共识民主是多数决民主的一种替代模式。在中国,实现共识民主的制度基础是民主集中制,而协商民主则是实现共识民主的主要形式。案例研究发现,共识民主模式贯穿于中央政府决策、部门决策和地方政府决策之中;其中,中央决策属于制度化协商型共识民主,主管部门的决策模式很复杂但包含着市场压力型共识,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地方政府则可能在抗争压力下达成谈判性共识。共识民主的不同类型决定了共识民主模式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只有实现共识民主模式的决策,才能使社会矛盾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科学的对主管部门的权力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民主 制度化协商共识 市场化压力型共识 谈判型共识 民主集中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