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艺与道——道家的思考 被引量:14
1
作者 《原道》 2007年第1期245-270,5,共27页
《庄子》一书在批判语言、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又追求一种与身心修养相关的知,这可以称之为"体知"。道家的体知是一种全体性的、超越主客的知,深深地扎根于气化的连续性之整全中。在此意义上看道家的反智论,乃是反对以概念为中... 《庄子》一书在批判语言、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又追求一种与身心修养相关的知,这可以称之为"体知"。道家的体知是一种全体性的、超越主客的知,深深地扎根于气化的连续性之整全中。在此意义上看道家的反智论,乃是反对以概念为中心,而不是反对超主客的全体性之知,而道家的技艺论也就是强调融技入道,使技艺融入超主客的实践活动之中,在此活动中身心互融而使人格提升,使生命意识更为丰富、立体,生命得以世界化,世界也得以生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知 技艺 庄子
原文传递
两种气学两种儒学--中国古代气化身体观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8,共6页
近世儒学的气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类型,一种是后天类型。两者都反对朱子学理气二分的世界观,也反对佛老的"空"、"无"之世界观。但两种"气"的哲学基础不同,先天类型的"气"之概念等同于"... 近世儒学的气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类型,一种是后天类型。两者都反对朱子学理气二分的世界观,也反对佛老的"空"、"无"之世界观。但两种"气"的哲学基础不同,先天类型的"气"之概念等同于"体用论"中的"用"之概念,先天型气论学者的工夫论主张逆觉以入"动静一如"的流行之境,其目的是要求得存在源头之动能,返本以开个人与世界之新。后天型气论的思想可定位为狭义的气学,此气学的气是自然主义的用法,它反对超越性的内涵,所以其工夫主张乃落在气的特殊性,用气成性;也落在主张气在此世的交感性,透过气的共振建立意义交感的共同体。两种气学虽然对立,但对立中却有秘响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先天 后天
下载PDF
“性命”怎么和“天道”相贯通的——理学家对孟子核心概念的改造 被引量:8
3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主流理学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天道性命上面,"天道"是形而上学的语汇,"性命"则是心性论的语汇,理学思想中的形上学命题大抵是心性论的延伸,两相比较之下,心性论的问题更为根本。理学家一般都认为其心性论思想来自《孟子... 主流理学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天道性命上面,"天道"是形而上学的语汇,"性命"则是心性论的语汇,理学思想中的形上学命题大抵是心性论的延伸,两相比较之下,心性论的问题更为根本。理学家一般都认为其心性论思想来自《孟子》,这样的溯源有文献及哲学理据的双重理由。但笔者认为理学家从《孟子》处借得诠释的正当性时,事实上已作了语义的转换工作。孟子的"性善"与"良知"两个核心概念原本只是纯粹的心性论语汇,理学家将它们扩充到形而上学去,天道性命因此相贯通。理学家的解释有哲学的理由,它可释为原语词蕴义之朗现,但这种朗现也可视为跳跃,其内涵已非原始语义所能拘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理学 良知 性善 性命—天道
下载PDF
理学功夫论的反思
4
作者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整体儒学史中,宋明理学所占的时间不算短,其思想特色也颇为明显。比起之前的汉魏六朝或隋唐阶段,或之后的清代儒学,理学家显然拥有更深层的精神生活。清儒常批判“性与天道”是孔子所罕言,理学家却热衷于这一领域,因而造成了对日用伦... 在整体儒学史中,宋明理学所占的时间不算短,其思想特色也颇为明显。比起之前的汉魏六朝或隋唐阶段,或之后的清代儒学,理学家显然拥有更深层的精神生活。清儒常批判“性与天道”是孔子所罕言,理学家却热衷于这一领域,因而造成了对日用伦常的忽略,甚至引发了家国覆亡的悲剧。清儒对理学家的刻板印象显然不合事实,作为历史上存在的理学体系自然有它的限制,凡存在即是体现也是限制,理学也不例外。问题是批判理学之限制性的考据学知识是否有足够的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刻板印象 清儒 考据学 理学 儒学史 限制性
下载PDF
道家的起源与神话的类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50,共18页
道家是秦汉后建构出来的学派,先秦时期没有"道家"一派,后世建构出来的"道家"遂不能不有较强的异质性。道家分为"黄老"与"老庄"两支,前者重外王,后者重内圣,但内圣与外王亦有连续性。黄帝、老... 道家是秦汉后建构出来的学派,先秦时期没有"道家"一派,后世建构出来的"道家"遂不能不有较强的异质性。道家分为"黄老"与"老庄"两支,前者重外王,后者重内圣,但内圣与外王亦有连续性。黄帝、老子、庄子是道家传统中最重要的三个符号,追溯道家三子的起源,可追溯到神话的源头。黄帝源于天子神话,老子源于大母神神话,庄子源于飞仙神话,神话的源头不同,三子的思想定向也就不同。三子继承远古的神话,也继承了远古时期积极礼仪的斋戒实践。在从巫教(萨满教)到道家的传承中,后者也对前者作了批判的转化,三子在战国时期分别形成各自的体系,并在秦汉后被聚合成一家,即所谓的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神话 萨满教 黄帝 老子 庄子 大母神 飞仙 斋戒
下载PDF
商周精神转变中的“经”之意识
6
作者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1960年,徐复观在《民主评论》发表了《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文,文中他提出了“忧患精神”一词,这个词语表示在殷周之际,周文王面对艰困的局势,生起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指向在艰困时期,周人兴起的一种道德奋发的动力。这种意识的... 1960年,徐复观在《民主评论》发表了《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文,文中他提出了“忧患精神”一词,这个词语表示在殷周之际,周文王面对艰困的局势,生起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指向在艰困时期,周人兴起的一种道德奋发的动力。这种意识的升起有时代的背景,但也有更久远的天人关系转变的意义,也就是天命原本高挂在彼岸,此后降在人身上,由人承担起来。徐复观此一名文影响极大,带有康德“何谓启蒙”的声调,后来收入《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他的立论背后,有着“从原始宗教到人文宗教”的演进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精神 徐复观 天人关系 人文宗教 忧患意识 中国人性论史 人文精神 周文王
原文传递
《中庸》的“参赞”工夫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6,共16页
探讨了《中庸》的形上学、体验思想与神话思维之间的对映关系,从宗教心理学和宗教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庸》生生思想的形成。《中庸》主张天道性命相贯通,其生生哲学的主要根源固然是儒家心性论的传统,但另一方面也无疑地继承了原始农业... 探讨了《中庸》的形上学、体验思想与神话思维之间的对映关系,从宗教心理学和宗教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庸》生生思想的形成。《中庸》主张天道性命相贯通,其生生哲学的主要根源固然是儒家心性论的传统,但另一方面也无疑地继承了原始农业文明天地一体的洞见,认为宇宙是个大生命。不过它将这样的洞见奠定在一种新的人格向度上,人格的确定与深化强化了宇宙生生不息、大家同是一家人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儒家 生生哲学 参赞 功夫
下载PDF
气论、体用论与牟宗三对理学系谱的再反思
8
作者 陈荣灼 +4 位作者 何乏笔 赖锡三 纪志昌 苏泓璋(整理) 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1-52,共22页
对谈缘起:2022年4月,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举办了一场“气论与中国哲学”学术座谈会。这场活动的主轴在于通过“气论”来反省牟宗三对中国哲学诠释之限制,尤其聚焦在牟宗三因低看气论、贬低气学而造成他对宋明理学系谱分判之可争议性... 对谈缘起:2022年4月,中国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举办了一场“气论与中国哲学”学术座谈会。这场活动的主轴在于通过“气论”来反省牟宗三对中国哲学诠释之限制,尤其聚焦在牟宗三因低看气论、贬低气学而造成他对宋明理学系谱分判之可争议性。我邀请了当前对气论哲学极具关键影响力的两位重量级学者,杨儒宾和陈荣灼教授,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深入对谈。两位先生都著作等身,名重一时,且长期对牟宗三的气论限制提出了创造性的观点进行挑战与诠释转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体用论 哲学诠释 气论哲学 宋明理学 学术座谈会 系谱 中国台湾
下载PDF
大禹与九州原理 被引量:3
9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19,共19页
大禹是儒家传统中的圣王,"古史辨"时期中争议的人物。从今日经学的角度,大禹在儒家传统中具有新的诠释内涵。大禹是虚实相参的人物,他的形象与治水神话紧密相关。大禹治水神话是环太平洋地区捞泥造陆神话的一种类型,但经由前... 大禹是儒家传统中的圣王,"古史辨"时期中争议的人物。从今日经学的角度,大禹在儒家传统中具有新的诠释内涵。大禹是虚实相参的人物,他的形象与治水神话紧密相关。大禹治水神话是环太平洋地区捞泥造陆神话的一种类型,但经由前代儒者创造性的转化,具有了普世性的意义。他成了大地原理的象征,他的治水敷土则成了体国经野的九州原理,大禹本人后来更成为儒家圣王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九州原理 治水神话 大地原理 海洋文化
下载PDF
《大学》与“全体大用”之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9,共15页
《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文章,唐代以前,这篇文章并不重要。理学兴起后,《大学》的地位终于冲天而起,成为儒家经典的核心。《大学》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资源?理学家又如何改造了这些思想资源的意义,使得它可以从"记"的... 《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文章,唐代以前,这篇文章并不重要。理学兴起后,《大学》的地位终于冲天而起,成为儒家经典的核心。《大学》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资源?理学家又如何改造了这些思想资源的意义,使得它可以从"记"的地位跃升为儒家重要典籍?其中的关键在于理学家将这篇文章视为"性命之书"。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们对此篇文章的重要概念作了系统转移的工作,大体是将泛论的美德提升为本体论的语汇,这种改造经书性格的工程规模大而情节细致。透过理学家的改造,《大学》遂得脱胎换骨,由一般的学习纲要变为性命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明德 格物致知 全体大用 性命之书
下载PDF
儒家与道家的生生对话——“在世共生”的时代意义
11
作者 陈荣灼 +2 位作者 赖锡三 郑宗义 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1-37,共17页
郑宗义(香港中文大学):今天对话的题目是《儒家与道家的生生对话——"在世共生"的时代意义》。首先,感谢赖锡三老师邀请我当主持人,让我有机会在线见到荣灼、儒宾兄。刚才与赖老师沟通了程序的安排,就先请荣灼、儒宾两位老师... 郑宗义(香港中文大学):今天对话的题目是《儒家与道家的生生对话——"在世共生"的时代意义》。首先,感谢赖锡三老师邀请我当主持人,让我有机会在线见到荣灼、儒宾兄。刚才与赖老师沟通了程序的安排,就先请荣灼、儒宾两位老师每人主讲40分钟,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休息10分钟,回来后进入交流对话的环节。现在我们先请荣灼老师讲话。陈荣灼(布洛克大学):谢谢赖教授和郑教授,让我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对道家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与道家 交流对话 布洛克 香港中文大学 共生 主持人 在世
下载PDF
弁言:无言不是结局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子学刊》 2015年第1期268-271,共4页
《理学工夫论》一书处理的是理学工夫论中的核心问题与理论难题,工夫论虽然是理学体系的核心义,却是极难下手探谈的理论艰困区。理学的分派常缘于工夫论的认知不同所致,下手不同,体证不同,宗旨遂异,工夫论问题是无从逃避的。凡是工夫论... 《理学工夫论》一书处理的是理学工夫论中的核心问题与理论难题,工夫论虽然是理学体系的核心义,却是极难下手探谈的理论艰困区。理学的分派常缘于工夫论的认知不同所致,下手不同,体证不同,宗旨遂异,工夫论问题是无从逃避的。凡是工夫论,总会牵涉到身心转换'术'的知识,'术'的知识不是解析型的,而是行动型的。解析型之知与行动型之知之歧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工夫 理学 核心 体证 类同 解析
原文传递
孔子与族群政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3年第1期84-106,共23页
壹、孔子的家世20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家雅斯培与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提出人类四大导师的论点。他们指出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四位代表人类精神与文明不同发展方向的圣哲分别出现在古文明地区,其中的释迦牟尼与耶稣是宗教人... 壹、孔子的家世20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家雅斯培与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提出人类四大导师的论点。他们指出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四位代表人类精神与文明不同发展方向的圣哲分别出现在古文明地区,其中的释迦牟尼与耶稣是宗教人物,他们的思想被视为超乎尘世且具有普遍的意义。苏格拉底是另一种类型的哲人,他发现了人的理性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丧家之狗 轴心时代 天下无道 春秋大义 防叔 子贡 周公 普世意义 百世可知
原文传递
孔门诗教:仁诗一致说的确立
14
作者 《儒学评论》 2019年第1期83-106,共24页
由孔子所开出的诗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其是儒家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孔门诗教的形成和发展,将指出诗、志、仁这几个概念在孔子身上同时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们彼此间有密切的勾连。孔子论诗最大的特色是仁、诗一致,诗既是道德实... 由孔子所开出的诗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其是儒家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孔门诗教的形成和发展,将指出诗、志、仁这几个概念在孔子身上同时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们彼此间有密切的勾连。孔子论诗最大的特色是仁、诗一致,诗既是道德实践的载体,也是人格外显化的符号,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的表现方式是诗乐一体,其主要功能仍是抒情,但孔子论诗,基本去除了诗的私人性或私密性的个人情感,而将之转为普遍性的道德情感,其诗论的情是公共意义的情。孔子站在春秋君子所接受并诠释过的诗之公共性上,更向前一步,将私人性的情感收纳于后礼仪规范的儒家价值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经 诗教
原文传递
荣格论炼丹术──个体化与九转丹成
15
作者 《中国文化》 2001年第Z1期199-218,共20页
关键词 炼丹术 个体化 “集体无意识” 内丹 象征意义 分析心理学 先天之气 阿拉伯 同时性原理 意识与无意识
下载PDF
殷周之际的纣王与文王——新天命观的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深圳社会科学》 2018年第2期39-61,157-158,共23页
殷周之际是中国史上的关键年代,纣王与周文王分别成为转型时期的象征人物:文王代表道德的典范,纣王则成为罪恶的象征。本文认为纣王的罪名都和巫教的因素有关:纣王不接受日渐腐败的巫教,相信自我的力量,但却无法整合解体的殷末社会,所... 殷周之际是中国史上的关键年代,纣王与周文王分别成为转型时期的象征人物:文王代表道德的典范,纣王则成为罪恶的象征。本文认为纣王的罪名都和巫教的因素有关:纣王不接受日渐腐败的巫教,相信自我的力量,但却无法整合解体的殷末社会,所以失败。文王面对解体的巫教社会,相信一种新的天命,也就是有德性的天命;天命和政治的命运同步,天命有德,有德的国君透过自己的修养以及民意,体认上天的旨意,获得政权。新的天命观形成了后来的道德政治以及天下观的国际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王 纣王 巫教 天命 天下
下载PDF
大禹与九州原理
17
作者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6期218-218,共1页
大禹是儒家传统中的圣王,“古史辨”时期中争议的人物。从今日经学的角度,大禹在儒家传统中具有新的诠释内涵。大禹是虚实相参的人物,他的形象与治水神话紧密相关。大禹治水神话是环太平洋地区捞泥造陆神话的一种类型,但经由前代儒者创... 大禹是儒家传统中的圣王,“古史辨”时期中争议的人物。从今日经学的角度,大禹在儒家传统中具有新的诠释内涵。大禹是虚实相参的人物,他的形象与治水神话紧密相关。大禹治水神话是环太平洋地区捞泥造陆神话的一种类型,但经由前代儒者创造性的转化,具有了普世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环太平洋地区 儒家传统 古史辨 普世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