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袁平荣 孙传清 +4 位作者 周能 应继峰 S.Peng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6-762,共7页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 ,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 ,直接通径系数为 0 .7979。穗数型、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 (组合 )均能获得 15t/ hm2 的产量 ,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 15t/ hm2 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 15t以上产量就在于在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 ,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 ,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 ,1996年汕优 63获得 15.2 7t/ 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 ,每平方米穗数 4 89,每穗实粒数 10 1.4 ,千粒重 30 .7g;桂朝 2号获 15.18t/ hm2 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 4 33,每穗实粒数 12 6.2 ,千粒重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云南 穗粒结构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朱德峰 +2 位作者 周玉萍 周能 袁平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35-39,共5页
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 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比,云南稻区能同时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达到提高颖花量;而与亚热带的杭州相比,云南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同时提高穗粒数来提高颖花量。不同生态条件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云南水稻增产的主要因子是穗粒数和有效穗,其次是结实率,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水稻 产量 云南 穗粒数 品种
下载PDF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袁平荣 +5 位作者 周能 朱德峰 爱兵 郑学玉 黄庆宇 应继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 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叶片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水稻结实率和若干生理因素的品种间差异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周能 +1 位作者 袁平荣 贺庆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4-148,共5页
在云南水稻高产环境下种植6个籼稻品种(IR6559、IR59682、IR65467、IR72、汕优63、桂朝2号),在没有破坏水稻自身的源库关系的情况下,分析了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至成熟期的部分生理因素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总颖花数、... 在云南水稻高产环境下种植6个籼稻品种(IR6559、IR59682、IR65467、IR72、汕优63、桂朝2号),在没有破坏水稻自身的源库关系的情况下,分析了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至成熟期的部分生理因素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总颖花数、粒叶比、物粒比、比叶重、颖花茎鞘量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开花至成熟期间,运转量是影响结实率的唯一因素。成熟期结实率对产量、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而成熟期结实率本身又受到物粒比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率 粒叶比 物粒比 比叶重 相关分析 水稻
下载PDF
秧苗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刚华 李德安 +6 位作者 宁加朝 黄庆宇 顾伟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616,共7页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秧苗密度降低或施氮量增加,均降低出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加快秧苗的出叶,且秧苗密度的效应更显著;2)高密度或低氮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随着秧龄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在高氮或低密度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在播种后27d(7叶期)内呈增加趋势,之后进入分蘖衰减期;3)施氮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单株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植株含氮量的提高均有正效应;4)秧苗密度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单株干质量的增加均有负效应,并比氮效应明显;对植株含氮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对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秧苗密度 秧龄 杂交水稻 秧苗素质
下载PDF
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景蕻 李刚华 +4 位作者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丁艳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高海拔寒冷稻作区,通过晒水池增温进行温水灌溉和垄作栽培提高土壤温度。垄作栽培、温水灌溉在移栽后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土壤日平均温差分别比常规栽培(对照)高2.94℃和0.57℃。通过调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的分蘖发生数量和质... 在高海拔寒冷稻作区,通过晒水池增温进行温水灌溉和垄作栽培提高土壤温度。垄作栽培、温水灌溉在移栽后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土壤日平均温差分别比常规栽培(对照)高2.94℃和0.57℃。通过调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的分蘖发生数量和质量,探讨增加土壤温度对水稻分蘖发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丽粳10号垄作栽培、温水灌溉成穗率比对照分别高14.59和0.14个百分点,大白谷分别高12.08和2.09个百分点。丽粳10号垄作栽培、温水灌溉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3.79%和10.82%,大白谷分别高13.35%和11.54%。土壤增温可促进高寒生态区水稻早发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分蘖,优化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成穗率 高海拔 土壤温度 产量
下载PDF
生长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玉萍 +3 位作者 袁平荣 周能 张朝钟 陆顺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62-764,共3页
以中熟粳稻滇超 2号为材料 ,研究抽穗前期剪去茎上部功能叶和剑叶对水稻结实和千粒重的影响 ,而影响较大的是剑叶、其次是倒 2叶、再次是倒 3叶 ,同时剪去茎上部三片叶、对产量的影响约占 5 7% ,即水稻上部三片叶可控制约 75
关键词 生长期 滇超2号 剪去功能叶 粒重 水稻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景蕻 李刚华 +6 位作者 张应贵 罗启荣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丁艳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67-3077,共11页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确定量栽培 高海拔 株型 产量
下载PDF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84-1789,共6页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产量及产量结构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贵勇 宁波 +6 位作者 刘玉文 胡慧 王安东 李加华 夏琼梅 邓安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77-1981,共5页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总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和收割后2~3 d两次平均施完,留桩高度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高产群体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贵勇 谭丽明 +5 位作者 刘玉文 黄洁 陈双云 夏琼梅 龙瑞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7-583,共7页
以云南省8个大面积应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并通过改变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分析再生稻最高产品种的高产群体质量。结果表明:再生稻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生长率为头季稻抽穗到成熟期的37.87%,再生稻的产量为头季稻的36.9... 以云南省8个大面积应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并通过改变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分析再生稻最高产品种的高产群体质量。结果表明:再生稻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生长率为头季稻抽穗到成熟期的37.87%,再生稻的产量为头季稻的36.95%,再生稻产量与头季抽穗后到成熟期的群体生长率和再生稻抽穗期LAI呈显著的正相关,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其有效穗,而提高再生稻有效穗的关键是提高腋芽萌发率和存活率;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创造了再生稻不同质量群体,高产质量群体齐穗期LAI为3.6以上,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群体生长速率在8.5 g/(m2·d)以上,对应的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和收获2~3 d均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高产群体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及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邓安凤 +8 位作者 陈清华 施云 陈跃楷 李丛英 徐世林 毛桂祥 李贵勇 夏琼梅 朱海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以常规粳稻品种云粳4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和分次施用尿素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以常规粳稻品种云粳4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和分次施用尿素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下,密度相同时,分次施肥的处理比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增产,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次施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在相同氮肥条件下,直播稻产量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基本苗2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6万/667 m^2的处理产量居中,10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低。(2)在施用控释肥的处理中,密度相同时,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直播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施氮量相同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每穗颖花数刚好相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颖花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提高直播稻产量的主要途径。(3)当密度相同时,抽穗至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群体叶面积和总颖花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核心的分次施肥A1RPQ4处理的群体结构优于其他处理,群体茎蘖消长动态最为平稳,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积累量、颖花/叶比和粒质量/叶比最大,产量最高,达到875.14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施肥方式 密度 产量 群体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刚华 王绍华 +5 位作者 黄庆宇 李德安 宁加朝 凌启鸿 丁艳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56-3562,共7页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水稻 分蘖 单株成穗数
下载PDF
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德峰 +3 位作者 袁平荣 黄庆宇 郑学玉 爱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60-564,共5页
以汕优63、Ⅱ优162、Ⅱ优419、K18A/149和65002为材料,在云南省涛源乡、宾川县和杭州市富阳县进行试验,分析了水稻高产的物质生长特性,并比较了不同环境下物质生长特性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涛源和宾川产量分别比杭州高80%和66%,... 以汕优63、Ⅱ优162、Ⅱ优419、K18A/149和65002为材料,在云南省涛源乡、宾川县和杭州市富阳县进行试验,分析了水稻高产的物质生长特性,并比较了不同环境下物质生长特性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涛源和宾川产量分别比杭州高80%和66%,导致云南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较高。生物产量差异主要在幼穗分化以后,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在云南生态条件下,中后期能容纳较高的叶面积系数(LAI),群体生长速率(CGR)较高,使花后物质生产量大,且花后物质运转量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群体生长速率 运转量
下载PDF
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百亩连片亩产吨粮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贵勇 宁加朝 +5 位作者 陈书 再荣 吴志平 谭文军 李刚华 《中国稻米》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通过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008年云南省永胜县水稻百亩连片单产达1 003.28 kg/667 m2。本文分析了精确定量栽培的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介绍了关键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精确定量栽培 云南
下载PDF
播种量对机插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龙瑞平 邓安凤 +4 位作者 刘冲发 祁春 夏琼梅 李贵勇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09-110,113,共3页
以两优2186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进行播种量对机插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为50 g/盘和7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明显好于90 g/盘、110 g/盘、130 g/盘处理;在栽插时播种量为70 g/盘的缺丛率为13.67%,显... 以两优2186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进行播种量对机插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为50 g/盘和7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明显好于90 g/盘、110 g/盘、130 g/盘处理;在栽插时播种量为70 g/盘的缺丛率为13.67%,显著低于播种量50 g/盘的处理,与90 g/盘、110 g/盘、130 g/盘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基本苗数显著增加,高峰苗数也显著增加,但有效穗数增加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和实际产量来看,播种量为70 g/盘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成穗率最高,分别为23.13万穗/667 m2、30.09 g和63.5%,实际产量达到865.67 kg/667 m2,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在本试验中,杂交籼稻品种70 g/盘的处理,由于秧苗素质高、基本苗适宜、高峰苗较低,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也最高。因此,每盘70 g是机插稻适宜的播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韩国直播稻栽培技术概况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3 位作者 周玉萍 周能 汤翠凤 《云南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直播稻 水稻直播 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 简化栽培 高产 水稻品种 韩国 概况 高效益
下载PDF
作物研究过程中生态场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8-110,共3页
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现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领域研究,而在作物研究领域尚未应用。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的研究方向与特性,初步尝试如何在农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方面应用生态场理论,对现代育种研究和栽培... 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现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领域研究,而在作物研究领域尚未应用。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的研究方向与特性,初步尝试如何在农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方面应用生态场理论,对现代育种研究和栽培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研究过程 生态场理论 应用 生态势 理想株型
下载PDF
云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邓安凤 +5 位作者 罗俊 李贵勇 朱海平 夏琼梅 普亚萍 马淑琴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83-88,共6页
云南是农业大省,水稻是云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成本利润率快速下降、种稻效益低下、稻米自给率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优质多抗高产品种供给不足、水稻机械化程度较低、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 云南是农业大省,水稻是云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成本利润率快速下降、种稻效益低下、稻米自给率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优质多抗高产品种供给不足、水稻机械化程度较低、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和施肥技术欠缺”等一系列制约水稻绿色发展的瓶颈,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稻比较效益,加大绿色高效的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与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和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确保云南稻米安全,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的绿色稻米产业,促进云南水稻产业的绿色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水稻生产 绿色发展
下载PDF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太一梅 袁琼芬 +3 位作者 徐光辉 毕艳芳 金振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2,共4页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 2009年至2010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和多点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稻瘟病发病程度。结果表明,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控制作用,在发病前期、中期较明显,并可推迟10 d左右发生叶瘟,其中在水肥调控的前提下,扩行处理(26.4 cm×9.9 cm、33 cm×16.5 cm、29.7 cm×13.2 cm、19.8 cm×19.8 cm)对穗瘟的控制率在36.04%~53.15%,与其他处理控制率差异显著;而到发病后期,尤其是在稻瘟病偏重发生年份和感病品种中,差异则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该技术作为控制稻瘟病的综合措施之一,对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安全稻米、保护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精确定量技术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