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
作者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9,125,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引力,以数智为驱动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其与共同富裕所要求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极大增长、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财富的理念不谋而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有助于生产力在规模、质量以及分配上实现新的突破。其一...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引力,以数智为驱动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其与共同富裕所要求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极大增长、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财富的理念不谋而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有助于生产力在规模、质量以及分配上实现新的突破。其一,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物质积累机制;其二,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精神文明引领机制;其三,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普惠共享机制。未来需要进一步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完善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以及强化制度保障,将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生产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 精神富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应然契合、实然逻辑与具体路径——以生产力三要素与共同富裕三维内涵为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芳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62-76,共15页
作为回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政策话语与理论表达,新质生产力是对经济发展成效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引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相互关联。从生产力... 作为回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政策话语与理论表达,新质生产力是对经济发展成效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引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相互关联。从生产力三要素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质生产力促进的劳动对象质效扩能与共同富裕将物质增长作为推进基础的认知相契合;新质生产力促进的劳动者素质提升与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本质属性相契合;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资料的转型升级与共同富裕将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来源的要求相契合。沿着共同富裕的物质、精神、分配三维内涵,能够明确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然逻辑:推进“物质夯实”的逻辑在于贯穿市场各环节实现的效能跃迁;推进“精神充盈”的逻辑在于基于理念现代化而展开的价值引领;推进“分配正义”的逻辑在于依托数字化共享技术实现的机制完善。基于应然契合与实然逻辑的视角,新质生产力通过物质基础提升、精神资源支撑、分配公平升级、全视角的保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生产力三要素 精神共同富裕 分配正义 科技创新
下载PDF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全龄友好的“保定样板”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幕青 王金玲 《城市开发》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这一理念。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再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彰显了人民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这一理念。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再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彰显了人民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结果导向来看,让全体人民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切实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做好城市建设和治理工作的落脚点。在此意义上,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促进城市提质升级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理念 城市建设发展 结果导向 雄安新区 精细化治理 主体地位 人民共享 幸福感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历史贡献
4
作者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是毛泽东思考落后的旧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开启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的基本历史方位。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何要、能不能以及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是理解毛泽东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是毛泽东思考落后的旧中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开启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的基本历史方位。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何要、能不能以及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是理解毛泽东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之逻辑体系的基本线索。毛泽东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研究视野,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典范,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后国家 社会主义 过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载PDF
保定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河北企业》 2019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在全国性人才大战热潮之下,分析保定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的优劣势并提出有益的对策,对于提高保定市人才政策的有效性和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在结合当前保定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与现实困境,提出有效吸引高层次人才... 在全国性人才大战热潮之下,分析保定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的优劣势并提出有益的对策,对于提高保定市人才政策的有效性和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在结合当前保定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与现实困境,提出有效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 人才引进 优势 劣势
下载PDF
常态化治疫时期完善河北省社区防控的路径研究
6
作者 《时代人物》 2020年第33期147-148,共2页
社区防控在控制疫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区防控上,河北省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应急机制不够健全、防控方式不够灵活、防控信息化水平不够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河北省还需要在建立平战结合的社... 社区防控在控制疫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区防控上,河北省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应急机制不够健全、防控方式不够灵活、防控信息化水平不够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河北省还需要在建立平战结合的社区防控体系、促进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建设“智慧社区”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防控 新冠疫情 常态化 路径
下载PDF
深刻把握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之于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7
作者 《海外文摘》 2021年第12期45-46,59,共3页
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纳入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当中,才能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使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深刻改变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面貌,使社会... 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纳入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当中,才能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使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深刻改变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面貌,使社会主义在当代重新焕发了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效能、风险与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泽莲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9,共12页
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时代下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效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样态出新与能级革新,“质”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质态优化与质效提升,以上两点特征对于推进共... 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时代下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效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样态出新与能级革新,“质”表现为生产力要素的质态优化与质效提升,以上两点特征对于推进共同富裕而言具有积极效能。但基于“共同富裕”在“富裕”(包括精神与物质富裕)与“共同”(主要体现为富裕的普惠共享)方面的二维内涵,运用新质生产力也可能存在多重风险。就此,应当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运用新质生产力的完善方案并逐步落实,具体而言应当以市场保障人才流动的高效畅通、以创新供能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以科技驱动产业与市场体系转型、以制度强化发展中的监管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数据要素 数字壁垒
下载PDF
文明形态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缘起、特征与新道路 被引量:2
9
作者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10期35-38,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其他现代化模式,开启了新型的文明形态。文明形态视域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必须要坚持大历史观,不仅要树立起文化自觉,还要充分挖掘其普遍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解决当今人类共...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其他现代化模式,开启了新型的文明形态。文明形态视域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必须要坚持大历史观,不仅要树立起文化自觉,还要充分挖掘其普遍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解决当今人类共同问题的重要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有着明显的独特性,同时与其他现代化道路之间也存在着共性。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关键在于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其他现代化模式相比所体现的创新性与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形态 缘起 特征 新道路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及启示
10
作者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65-67,共3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党基于不同的历史和实践条件,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逐步深化。系统梳理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对于推动当前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他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党基于不同的历史和实践条件,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逐步深化。系统梳理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对于推动当前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体制改革也将提供有益启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紧紧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促进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 分配
下载PDF
勇破协同难题!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彰显保定担当
11
作者 《新浪潮》 2024年第11期0014-0014,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