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PICC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惜华 李惠怡 +2 位作者 赵雪婷 王丽辉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经腋静脉PICC穿刺等方法的留置效果。方法分析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资料,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PICC肘部静脉组和PICC腋静脉组,比较... 目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经腋静脉PICC穿刺等方法的留置效果。方法分析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资料,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PICC肘部静脉组和PICC腋静脉组,比较各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差异。结果腋静脉留置针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与两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腋静脉PICC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腋静脉留置针组的非计划拔管率相对较低,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时间短且并发症少,还可避免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可作为PICC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腋静脉 留置针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惜华 李惠怡 +3 位作者 王丽辉 赵雪婷 胡黛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4期2338-2339,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疼痛程度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惜华 王丽辉 +2 位作者 李惠怡 赵雪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6期2915-2916,共2页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疼痛程度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医护一...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疼痛程度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及健康行为。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健康行为,利于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护一体化护理 疼痛程度 健康行为
下载PDF
肺部超声指导下的体位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惜华 +3 位作者 梁振宇 李惠怡 许德博 孟琼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27-533,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肺部超声(LUS)十二分区法指导下的体位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胎龄>36周且纠正胎龄<44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US指导下的体位管理组(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肺部超声(LUS)十二分区法指导下的体位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胎龄>36周且纠正胎龄<44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US指导下的体位管理组(治疗组)和常规体位管理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第3日、第7日的LUS变化情况(以LUS十二分区法评分评估)以及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患儿在干预前背部和肺部LUS评分高于前胸和侧胸评分(P均<0.05)。干预后第7日,治疗组的背部LU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背部LUS评分高于前胸及侧胸,侧胸LUS评分高于前胸(P均<0.001)。治疗组干预后第7日的LU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低于干预前及干预第3日的LUS总评分(P均<0.001)。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LUS十二分区法指导下的体位管理有利于促进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体位管理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超声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MRI在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小岸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8期68-7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在我院住院,头颅MRI检查符合胆红素脑病诊断的新生儿,结合其临床表现,了解新生儿头颅MRI结果异常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行头颅MRI检查提示符合胆红素... 目的:通过分析在我院住院,头颅MRI检查符合胆红素脑病诊断的新生儿,结合其临床表现,了解新生儿头颅MRI结果异常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行头颅MRI检查提示符合胆红素脑病的患儿,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头颅MRI结果异常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33例头颅MRI检查符合胆红素脑病的患儿中,有31例表现为苍白球区T1WI高信号,10例表现为丘脑区T1WI高信号,3例表现为脑干T1WI高信号,3例分别表现为小脑蚓部T1WI异常高信号,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短T1信号。在33例患儿中,仅有6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的症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均符合胆红素脑病的诊断。结论:头颅MRI是目前诊断胆红素脑病的客观依据之一,在没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的新生儿中,胆红素脑病的诊断需慎重,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苍白球 胆红素脑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左卡尼汀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游楚明 +1 位作者 陈小岸 黄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补充生理需要量的左卡尼汀对其脂肪酸代谢和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出生后开始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除了常规治疗外不给予任何干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早产儿补充生理需要量的左卡尼汀对其脂肪酸代谢和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出生后开始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除了常规治疗外不给予任何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5、10天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体重、住院时间、游离肉碱水平;观察治疗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5天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0天,治疗组血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院体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游离肉碱水平为(34.7±8.0)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1.0±4.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应用左卡尼汀期间,未发现有恶心呕吐、抽搐、肾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早产儿补充生理需要量的左卡尼汀有利于改善脂肪酸代谢,改善肠外营养脂肪乳不耐受表现,有利于游离肉碱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但不影响体重增长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左卡尼汀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惠怡 黄惜华 《智慧健康》 2018年第34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前、后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格赛格发展量表(Gesell)。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PDI、MDL、Gese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PDI、MDL、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提升治疗水平、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NBNA评分法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神经发育评估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丹夏 +1 位作者 任选辉 邱靓 《现代医院》 2017年第6期913-915,共3页
目的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NBNA评分法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神经发育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条件的VLBWI 78例,并于纠正胎龄42 w时行BAEP及NBNA评分,并对数据作统... 目的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NBNA评分法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神经发育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条件的VLBWI 78例,并于纠正胎龄42 w时行BAEP及NBNA评分,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78例符合条件的VLBWI中,在纠正胎龄42 w时行NBNA不通过者25例,行BAEP显示不通过者28例,随访至纠正6月龄时有13例MDI<70,有10例PDI<70,即合计有神经发育损害(NDI)23例。经统计学分析,BAEP、NBNA评分监测结果均与NDI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提示VLBW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NBNA评分在评估NDI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早期可以行BAEP或NBNA的方法预测患儿神经发育情况,早期干预,以减少ND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行为测定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配合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PPHN患儿血清CRP、BNP、D-D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王文佳 +1 位作者 张晓 程羽婷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配合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配合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呼吸机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天。观察两组患儿血清CRP、BNP、D-D水平及血气指标水平。结果:治疗2天后,观察组血清CRP、BNP、D-D及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配合多巴酚丁胺可有效改善新生儿PPHN患儿血清CRP、BNP、D-D水平及血气指标水平,有效缓解患儿肺动脉高压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高频振荡通气 多巴酚丁胺 C反应蛋白 B型钠尿肽
下载PDF
床旁重症超声对NICU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的诊治价值
10
作者 张志钢 梁海健 +2 位作者 陈加民 郭文纯 《现代医院》 2022年第10期1623-1625,1632,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即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POCUS)对NICU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NICU自2019年7月1日——2021年4月1日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为POCUS评估组,同时选取30例同时期足月新... 目的探讨床旁即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POCUS)对NICU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NICU自2019年7月1日——2021年4月1日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为POCUS评估组,同时选取30例同时期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新生儿均使用床旁超声进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监测,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及脓毒性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评估床旁超声对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评估组相对对照组,心率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每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评估组患儿经适当的液体复苏等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液体复苏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早期有变化,通过使用床旁即时超声可直观、迅速、密切了监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为早期诊断脓毒性休克,及时治疗及动态评估病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新生儿 床旁即时超声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岩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导致儿童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极大地改善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预后.该文就近年来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导致儿童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极大地改善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预后.该文就近年来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利妥昔单抗等在不同类型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儿童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脂蛋白肾病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岩 欧志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F0003-F0003,共1页
患儿,女,1l岁,因发现蛋白尿4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足量激素治疗3个月无效后于2011年4月20日入住我院。患者无兄弟姐妹,父亲5年前死于尿毒症,母亲离家无法联系,家族其他成员无肾脏病史。
关键词 脂蛋白肾病 肾病综合征 激素治疗 医院诊断 蛋白尿 尿毒症
下载PDF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奥氮平中毒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岩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02-602,共1页
患儿,女,3岁,因“误服奥氮平10h”入院。患儿10h前误服奥氮平24片(5mg/片),服后随即出现晕倒,呼之不应,无呕吐及抽搐,无气促及面色青紫,急送当地医院予洗胃、补液等对症处理后患儿症状无改善,遂转入我院。
关键词 奥氮平 血液灌流救治 中毒 急性 对症处理 患儿 误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