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南地区深浅部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业 孟国杰 +2 位作者 吴伟伟 罗艳 Thant Myo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92,共19页
滇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深浅部变形特征是认识其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自主观测和收集的GNSS观测资料,通过融合给出滇西南地区最新的GNSS速度场.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 滇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深浅部变形特征是认识其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自主观测和收集的GNSS观测资料,通过融合给出滇西南地区最新的GNSS速度场.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表现出近NNE—SSW向的挤压和NNW—SSE向的拉张.近EW向断层表现为左旋走滑,近NS向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黑河断裂和无量山断裂之间的区域具有明显的面压缩与面膨胀转换,畹町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东部、南汀河断裂东部、黑河断裂、澜沧断裂和小江断裂跨过红河断裂延伸到孟连、孟兴断裂区域具有较高的剪应变率,最高达到50 nstrain/a.利用1976-2020年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张量,并解算反映主应力相对大小的R值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受到NNE—SSW向的主压应力作用,整体上处于走滑应力状态,而大盈江断裂东部腾冲火山附近的南北向断层存在正断兼斜滑的特点.滇西南地区的主应力大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汀河断裂以南是主应力最大的区域,其走滑特征也更加明显.此外,还收集了滇西南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分别对比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变率方向的夹角、主应力方向和Pm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主应力方向和XK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Pms快波方向和XKS快波偏振方向的夹角,得到地表和中上地壳、中上地壳和下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发现滇西南地区下地壳和上地幔变形机制不相同,解耦并不全部位于下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在龙陵-瑞丽断裂、南汀河断裂、孟连断裂附近下地壳和中上地壳之间存在变形差异,下地壳与上地幔变形一致,表明该区域下地壳与中上地壳发生解耦,滇西南部分区域可能存在上地幔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应变率场 应力场 多尺度球面小波法 地震各向异性
下载PDF
影响单壁碳纳米管氢气传感器的因素
2
作者 张志峰 杨业 +6 位作者 朱松林 石岩 宋江锋 任广坤 邓舜杰 田晓峰 郑哲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5-836,共12页
单壁碳纳米管用于制造氢气传感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单壁碳纳米管与氢气的相互作用很小,因此需采用了多种改性来辅助,改性物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与聚合物等。一些研究指出,当与碳纳米管上的官能团结合时,改性物可以使响应提高几个... 单壁碳纳米管用于制造氢气传感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单壁碳纳米管与氢气的相互作用很小,因此需采用了多种改性来辅助,改性物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与聚合物等。一些研究指出,当与碳纳米管上的官能团结合时,改性物可以使响应提高几个数量级。在目前的研究中,已开发了许多新的结构。此外,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和手性等结构也会影响氢气探测器的性能。本文对单壁碳纳米管的改性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制造高响应度和低检测限的探测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单壁碳纳米管 改性物 自我特性 空气监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应变与应力特征研究
3
作者 杨业 孟国杰 +1 位作者 吴伟伟 赵国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前缘,地壳变形剧烈,研究其地壳运动和变形对理解该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1991-2016年的GNSS速度场数据,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前缘,地壳变形剧烈,研究其地壳运动和变形对理解该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和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1991-2016年的GNSS速度场数据,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面应变率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部分区域具有轻微的压缩,平均压缩率小于15 nstrain/a,压缩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缘地区,其中祁连山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区域的面压缩率大于20 nstrain/a.东昆仑断裂带、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具有较高的剪应变率,最大约为40 nstrain/a.研究还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1904-2021年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区域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得到该区域的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35°N以南的区域表现为近EW向的挤压,而35°N以北的区域表现为NE向的挤压.根据最大、最小主应力的倾角把研究区划分为正断、逆冲和走滑3类区域,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的大部分区域和六盘山断裂的北部区域表现出走滑的运动特征,而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西秦岭断裂带以南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挤压逆冲特点,与面压缩率的高值区域较为重合.对比主应力轴方向和主应变率轴方向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内部区域中上地壳变形是垂直连贯的,而与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地块和华南地块相接区域主应力和主应变率方向差异较大,可能与壳内软弱带和复杂的地表局部构造有关,这些区域岩石圈复杂的变形和较强的地震活动性是青藏高原的NE向扩张变形受到较为坚硬的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南地块阻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应变率场 应力场 多尺度球面小波 区域阻尼应力反演
下载PDF
基于I/Q数据的5G控制信道盲检
4
作者 姜国凯 魏贵明 +1 位作者 李雷 杨业 《移动通信》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研究真实环境5G下行I/Q解码流程,构建"5G核心网+5G基站+测试终端+I/Q数字采集系统"的测试环境,采集基站下行空口信号I/Q数据,并基于3GPP第15版本标准,开展5G下行控制信道PDCCH盲检流程研究,包括候选PDCCH时频域位置确定... 为了研究真实环境5G下行I/Q解码流程,构建"5G核心网+5G基站+测试终端+I/Q数字采集系统"的测试环境,采集基站下行空口信号I/Q数据,并基于3GPP第15版本标准,开展5G下行控制信道PDCCH盲检流程研究,包括候选PDCCH时频域位置确定、信道估计与相关检测,PDCCH比特序列解码流程(含解扰,解速率匹配,极化码译码,循环冗余校验,信息解析等环节),展示了关键层三参数、协议流程、算法原理以及PDCCH解码星座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I/Q数据 控制信道 信号解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