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酶研究动态与展望 被引量:232
1
作者 杨万 王开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4-570,共7页
Soil enzyme system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soil biochemical proces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sulfur, etc., and energy flow in the ecosystem.... Soil enzyme system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soil biochemical proces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sulfur, etc., and energy flow in the ecosystem. Thus it is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the ecology, forestry, agronom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oil enzymology experiences a longer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process. Presently, soil enzymology mainly pays attention to investigat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ecosystem process, measur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used as the integrative bioinicators of soil quality and pollution parameter, elucidat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soil biology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Due to integrating with landscape ecology, ecosystem ecology, soil zoology, soil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oil enzymology is being in progress on molecular and landscape levels. Moreo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exploring mechanism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wing to combination with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e to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oil enzyme, discussions including soil enzyme system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in ecosystem process, linkages between soil enzyme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combination with the solutions to increasingly urg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nnovation on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integration and intercross of soil enzymology with other disciplines, etc.,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s and aspects of soil enzymology in twenty first century.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soil enzymes and key ecosystem process b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enzyme system differentiation and ecosystem process.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研究动态 生物活性指标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8
2
作者 杨万 王开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关系 ,植物 -土壤界面的土壤酶 ,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土壤酶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是当前森林土壤酶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土壤酶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 ,森林土壤酶研究可能包括 :(1 )土壤酶系统分异 ;(2 )作为森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土壤酶活性 ;(3)植被动态与土壤酶的关系 ;(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5 )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特征 ;(6 )人类活动对森林土壤酶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土壤酶系统分异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土壤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综述 ,这对于加深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酶 酶活性 植被特征 土壤微生物 生态系统退化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7
3
作者 杨万 邓仁菊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89-2895,共7页
凋落物分解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之一,受到气候、凋落物质量、土壤生物群落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综合调控.迄今,有关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树种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动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 凋落物分解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之一,受到气候、凋落物质量、土壤生物群落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综合调控.迄今,有关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树种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动态、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等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地下凋落物的分解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森林凋落物分解对以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的响应逐步受到重视,但其研究结果仍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未来凋落物生态研究的重点应是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贡献、地上/地下凋落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对各种生态因子(例如冻融、干湿交替)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凋落物特别是地下凋落物分解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被引量:137
4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 唐宵 赵安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6-975,共10页
四川省及重庆市地区森林植被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缘。在建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量,结合四川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各... 四川省及重庆市地区森林植被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缘。在建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量,结合四川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各林分类型含碳量在46.75%-54.89%之间,平均含碳量为51.09%,针叶林平均含碳量(52.82%)大于阔叶林(49.37%);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988年的383.04TgC增加到2003年的523.57TgC,增加了140.53TgC,年均增长率2.11%,比全国年均增长率高出0.22%,表明四川森林植被是CO2的一个汇。4次调查的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为38.93、38.68、39.17、41.66MgC/hm2,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不断加强;成熟林碳储量占同期的64.15%、63.89%、65.33%、60.82%,但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幼中林碳储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森林植被的碳吸存潜力大;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天然林中,占同期碳储量的90%以上,但人工林的碳储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人工林碳年均增长率(7.17%)明显大于天然林(1.83%),表明人工林将在研究区域森林植被碳汇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占同期全国碳储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可见,研究区森林植被在全国森林碳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含碳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动态
下载PDF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6
5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 张国庆 王永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7-1225,共9页
利用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与GIS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估算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394.26±514.15)TgC,平均碳密度为190.45Mg.hm-2;四川不同森林类型土... 利用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与GIS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估算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394.26±514.15)TgC,平均碳密度为190.45Mg.hm-2;四川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较大,分别介于(5.05±0.37)~(1101.74±205.40)TgC、(102.69±21.09)~(264.41±49.24)Mg.hm-2之间,其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碳储量都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水平监测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有助于提高其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空间分布 四川省
下载PDF
人工林经营与全球变化减缓 被引量:116
6
作者 冯瑞芳 杨万 张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70-3877,共8页
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森林,特别是森林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碳源、汇、库的角色,但其受到... 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森林,特别是森林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碳源、汇、库的角色,但其受到气候、森林类型和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调控。人工林的碳汇作用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化的一种可能机制和最有希望的选择而成为全球变化减缓研究的核心内容。人工林土壤的碳汇功能受到经营水平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全球变暖的反馈作用。因此,人工林土壤碳汇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基于增强土壤碳汇功能增强的人工林经营与管理技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以及人工林碳汇与碳贸易等是未来全球变化和林业生态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全球变化减缓 碳汇/源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被引量:82
7
作者 杨万 钟章成 +1 位作者 陶建平 何维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By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soil profiles which A,B,and C represent humus horizons,illuvial horizons,and parent materials horizons respectively,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which include catala... By the methods of sampling soil profiles which A,B,and C represent humus horizons,illuvial horizons,and parent materials horizons respectively,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oil enzymes (which include catalase,invertase,protease,and acid phosphatase)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ree secondary successional plant communitites of forest ecosystem in Mt.Jinyun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degree′s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 (PSDI) which included Shannon-Wiener H′ index and Hill′s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 family \%N A\%,moreover,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depended on the horizon of soils,the type of enzymes,and the life form of plants (i.e.,tree,or shrub or grass).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SDI and soilenzymic activities decreased by the orders of A→B→C.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SDI was the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and in turn,was the activity of soil invertase,On the whol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and tree layer′s PSDI was the most evident.Tree layer′s PSDI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5) or very significantly (P<0.01)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invertase of A and B horizons,and of prot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of A horizons.Grass layer′s PSDI were also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5)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invertase of A horizons.Shrub layer′s PSDI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enzy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植物多样性 相关性 森林生态系统 缙云山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高山柳和沙棘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3
8
作者 蔡海霞 吴福忠 杨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30-2436,共7页
为了解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物光合生理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交错带两种典型植物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植株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干旱胁... 为了解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物光合生理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交错带两种典型植物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植株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叶片数、叶面积、叶片生物量、比叶面积、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等与光合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叶片指标,但增大了胞间CO2浓度(Ci)和内禀水分利用效率(WUEi)。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如:Pn和gs)日变化并未完全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全天以11:00最大,"午休"现象明显。相对而言,沙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叶面积、Pn、gs和WUEi,具有相对更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而高山柳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交错带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沙棘 高山柳
下载PDF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3
9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1 位作者 杨万 唐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87-2692,共6页
利用平均木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结合四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森林碳密度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四川森林碳储量从1974年的300.02 Tg增加到2004年的469.96 Tg,年均增长率1.51%,表明其是CO2的"汇".由... 利用平均木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结合四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森林碳密度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四川森林碳储量从1974年的300.02 Tg增加到2004年的469.96 Tg,年均增长率1.51%,表明其是CO2的"汇".由于人工林面积的增加,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从49.91 Mg.hm-2减少到37.39 Mg.hm-2.四川森林碳储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表现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川西南山区>盆周低山区>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森林碳密度由东南向西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即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川西南山区<盆周低山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通过分区森林经营与管理将提高四川森林的碳吸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窗植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72
10
作者 崔宁洁 张丹桔 +6 位作者 刘洋 张健 杨万 欧江 张捷 宋小艳 殷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7-490,共14页
人工林目前存在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人类普遍关注的生态问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的主要人工林树种。研究采伐林窗对植物物种组成和更新的影响,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的改造,提升其生... 人工林目前存在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人类普遍关注的生态问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的主要人工林树种。研究采伐林窗对植物物种组成和更新的影响,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的改造,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采伐39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形成的7种不同大小的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季节林窗内的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以高位芽植物居多,其次是地面、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较少而缺少地上芽植物。在林窗形成初期,林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低于林下,大林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稍高于小林窗,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的比例低于小林窗。2)林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大林窗。不同林窗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3)夏季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秋季,春季多样性最低。1 225–1 600 m2的大林窗能够促进马尾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植被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生活型 马尾松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季节
原文传递
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68
11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1 位作者 杨万 张国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44-1650,共7页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61.16MgC.hm-2,各层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层(141.64MgC.hm-2)>乔木层(17.95MgC.hm-2)>...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61.16MgC.hm-2,各层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层(141.64MgC.hm-2)>乔木层(17.95MgC.hm-2)>枯落物层(1.06MgC.hm-2)>灌草层(0.52MgC.hm-2).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73.57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为63.88、1.836、3.764和504.09TgC,分别占总碳量的11.14%、0.32%、0.66%和87.88%.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较大,分别介于1.21~99.44TgC和75.50~251.74MgC.hm-2之间,其空间分配也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但四川省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碳密度较低,幼、中龄林分比重大,如果对现有人工林加以更好的管理,碳吸存潜力较大.从生态系统水平监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吸存估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杨万 钟章成 韩玉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②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常绿阔叶林高,转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以四川大头茶重要值高的群落高;③土壤酶活性(A层)的季节变化规律很明显,但不同的酶类,其变化规律不同,这与四川大头茶的两个落叶高峰和环境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酶活性 大头茶 缙云山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7
13
作者 黄玉梅 张健 杨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02-2509,共8页
为深入了解巨桉人工林生物养分循环及土壤肥力变迁,客观全面地评价巨桉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对比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和青冈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方法,大型土壤动物采用野外分层手捡计数,中小型土壤动物用取土器分层... 为深入了解巨桉人工林生物养分循环及土壤肥力变迁,客观全面地评价巨桉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对比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和青冈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方法,大型土壤动物采用野外分层手捡计数,中小型土壤动物用取土器分层取土,带回室内分别用干湿漏斗分离并镜检。结果表明:(1)洪雅巨桉人工林共获1312头土壤动物,分属6门10纲21目,其优势类群分别为蜱螨目、弹尾目、线虫纲、膜翅目;(2)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低于青冈次生林,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分别为1·818和4·002,低于青冈次生林的1·963和8·091;(3)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中腐食性同功能种团比例为81·78%高于青冈次生林的64·18%;(4)巨桉人工林与青冈次生林土壤动物密度剖面分布具明显表聚性,二者经F-检验无显著差异;(5)巨桉人工林与青冈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有比较高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Gower系数,表明两类林分在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分布上有比较大的相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被引量:52
14
作者 熊浩仲 王开运 杨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在两个群落中 ,腐殖质层 (A)中 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 (C)中...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在两个群落中 ,腐殖质层 (A)中 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 (C)中的酶活性 ;(2 )白桦林A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冷杉林A层土壤 ,而C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冷杉林明显高于白桦林 ,但C层的其它 4种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3)土壤酶活性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7、8月份 (冷杉林A层土壤中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 ,白桦林A层土壤中的蛋白酶、蔗糖酶和脱氢酶 ) ,或是凋落物高峰期的 10月份 (冷杉林A层土壤中的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 ,白桦林A层土壤中的多酚氧化酶 ) .可见 ,不同土壤酶的活性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土壤酶的活性 (如多酚氧化酶 )明显受凋落物动态的影响 .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林 白桦林 土壤酶活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 被引量:65
15
作者 唐仕姗 杨万 +7 位作者 殷睿 熊莉 王海鹏 王滨 张艳 彭艳君 陈青松 徐振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k)及其相关变量,分析探讨地理因素(纬度、经度和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凋落叶质量(氮、磷、钾、木质素、木质素:氮和碳氮比)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k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氮、磷和钾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经度、海拔、碳氮比、木质素和木质素:氮的增大而减小,叶特性对k的影响不显著。气候与地理因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纬度)能解释k值变异的34.1%,凋落叶质量(氮、钾、木质素和木质素:氮)能解释k值变异的21.7%,它们能共同解释k值变异的74.4%。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在国家尺度上的格局和主控因素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素 分解速率 叶凋落物 凋落叶质量 地理因素
原文传递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56
16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 唐宵 张国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15-5121,共7页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38.04MgC·hm-2(12.15~59.51MgC·hm-2)。受青藏高原隆升和人类活动干扰及其叠加效应的影响,四川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地带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及采取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是稳定和增强四川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碳储量 森林植被碳密度 空间分异特征 森林碳库管理 四川省
下载PDF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和草本多样性 被引量:57
17
作者 崔宁洁 陈小红 +2 位作者 刘洋 张健 杨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313-4323,共11页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了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不同林龄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波动性,5a...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了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不同林龄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波动性,5a时林下物种总数最小,14a时达到最大;灌木层中梨叶悬钩子(Rubus pirifolius)在各林龄林分下都占有较大优势,中龄林(14a)林分下枹栎(Quercus serrat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占绝对优势,成熟林(37、39a)则以梨叶悬钩子和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为主。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各林龄林分下草本层中的优势种。灌木和草本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林龄增加均呈现早期波动,中期下降,后期增加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出现波动,幼龄林(3、5、8a)群落间共有种较少,到了成熟林阶段(37、39a),群落间共有种增多,林下植物的群落相似系数较大,达到62.1%,说明成熟林林下植物种类较为接近,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杨万 钟章成 陶建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7,共4页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of Mt.Jinyu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Available P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of Mt.Jinyu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Available P of soil profile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has an evident gradient,i.e.,A(humus layer)>B(deposition layer)>C(parent material layer).②Except for shrub-grassland,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orderly increases along the successional directions,i.e.,Pinus massoniana forest<P.massonia-Symplocos setchuensis mixed forest<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③Different degree’s of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soil available P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ee diversity and available P content of A and B layers is very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重庆 森林土壤 速效P 分布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高山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9
作者 刘洋 张健 杨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6,共9页
高山带是指自然气候森林边界即林线到雪线之间的无林区域。受低温限制的高山生物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高山带被视为监测气候变化的理想试验场所。气候变暖加速了高山冰雪消融,也加剧了高山生物多样性的波动,因而高山生物多... 高山带是指自然气候森林边界即林线到雪线之间的无林区域。受低温限制的高山生物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高山带被视为监测气候变化的理想试验场所。气候变暖加速了高山冰雪消融,也加剧了高山生物多样性的波动,因而高山生物多样性变化对于指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山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山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物种的分布格局和适宜生境的变化、林线交错带的位移、种间关系的变化等方面。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叠加效应为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效应相对于其他因素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高山带生物多样性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高山带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叠加效应对高山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高山带 物种分布格局 生态系统过程 人类干扰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原始云杉林内降雨分配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巩合德 王开运 +2 位作者 杨万 王乾 张远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by canopy was more relative to the rainfall, the higher the rainfall was, the more the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ere, and the less the interception was; 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oughfall (T) and total rainfall (P) could be described significantly by a linear function (T=0.744P-0.937, R 2=0.954, p<0.001), while the reationship between crown interception (I) and total rainfall by a power function (I=0.759P 0.666, R 2=0.763, p<0.001); 3) The average canopy interception accounted for 35.8% of total rainfall and the average throughfall for 64.2%, and the average stemflow for 0.01%; 4) High water_hold capacity of moss on the surface of tree trunk and low rainfall intensity we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stemflow of the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Western Sichuan was less than other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云杉 降雨 分配 配研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