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后的肺损伤及其炎症反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毛斌 周其文 +2 位作者 韦华 张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 ,测定体外循环前后呼吸生理变化、白细胞计数、白介素 (IL) 6、IL 8、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栓素、6 酮 PGFlα的变化。结果 体...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 ,测定体外循环前后呼吸生理变化、白细胞计数、白介素 (IL) 6、IL 8、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栓素、6 酮 PGFlα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后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 ,P <0 0 5。白细胞计数、IL 6、IL 8、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栓素、6 酮 PGFlα在体外循环后显著升高 ,P <0 0 1,其中IL 8与肺顺应性呈负相关 ,r =- 0 34 0 ,P <0 0 5 ;6 酮 PGF1α与肺顺应性呈正相关 ,r=0 417,P <0 0 5。结论 体外循环后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肺损伤程度与IL 8呈正相关 ,与 6 酮 PGF1α呈负相关。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 ,体外循环中使用前列环素或前列腺素E1能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体外循环 手术后 肺损伤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远期随访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盛春 周其文 +2 位作者 陈英淳 韦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术前肺血管阻力 (PVR)、肺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与术后远期效果的关系。方法  1 987年 6月到 1 999年 6月间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病例共 349例 ,30 ...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术前肺血管阻力 (PVR)、肺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与术后远期效果的关系。方法  1 987年 6月到 1 999年 6月间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病例共 349例 ,30 5例生存。对全部生存病例进行随访 ,对 2 94例有效随访结果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术前PVR、QP/QS 和术后远期生活状况、肺动脉高压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与住院未手术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术前PVR≥ 1 2 0kPa·L- 1 ·s- 1 或QP/QS<1 2 5的病例 ,术后保持优良状况的生存率曲线明显降低 (P <0 0 5) ;术后生存曲线与未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VR≥ 1 2 0kPa·L- 1 ·s- 1 或QP/QS<1 2 5者先心病术后远期疗效较差 ,表明此值为临界状态 ,高于此值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肺性高血压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方炯 +3 位作者 燕振中 高宇翔 白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1月 ,连续 32例病人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术后对各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 32...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1月 ,连续 32例病人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术后对各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 32例、右冠状动脉 2 6例、回旋支 2 8例、对角支 8例。结果 本组死亡 1例。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右心功能。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 ,导致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中心静脉压 (CVP)明显升高 ,每搏指数 (SVI)及左室每搏功指数 (LVSWI)有明显下降 ;心排指数 (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尽管已无心脏搬动 ,但MPAP、SVRI及肺循环阻力指数 (PVRI)仍较诱导后有明显升高 ,CI有明显下降。术毕及术后 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CI有明显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 ,术毕及术后 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血液动力学 非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右心粘液瘤的诊治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其文 +3 位作者 陈宝田 陈英淳 许春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右心粘液瘤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自 1984年 8月至 1999年 6月 ,16例右心粘液瘤病人接受外科治疗 ,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右房粘液瘤 11例 ,右室粘液瘤 5例 ,4例右房粘液瘤同时合并左房粘液瘤。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 ,1... 目的 探讨右心粘液瘤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自 1984年 8月至 1999年 6月 ,16例右心粘液瘤病人接受外科治疗 ,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右房粘液瘤 11例 ,右室粘液瘤 5例 ,4例右房粘液瘤同时合并左房粘液瘤。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 ,1例同时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 ,1例术后出现左心功能衰竭 ,运用左心辅助装置治疗后好转。随访 1个月到 15年 ,平均 4 8年。 1例术后13年粘液瘤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治疗 ,复发率 6 .2 5 %。结论 右心粘液瘤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 ,且效果好、安全。超声心动图对右心粘液瘤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粘液瘤 外科手术 诊断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晗 +3 位作者 李进华 戴江 宋邦荣 刘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置IABP对于重症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使用IABP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置IABP对于重症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使用IABP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620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资料,按置人IABP时间将103例重症并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IABP术前置入组(组1)38例、术中置入组(组2)31例和术后置入组(组3)34例。组1为术前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90%、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心源性休克行急诊手术及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2及组3均符合组1的置入指征并且在术中或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及心功能降低。分析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辅助时间、射血分数改善率、其他机械辅助装置使用比例、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3组术后死亡比例(组12.6%、组212.9%、组347.1%)、住院时间[组1(23.6±9.8)天、组2(21.5±9.7)天、组3(28.9±13.3)天]、ICU停留时间[组1(2.3±1.1)天、组2(3.5±1.5)天、组3(5.2±3.4)天]、气管插管时间[组1(29.5±23.0)h、组2(38.7±20.6)h、组3(84.1±48.0)h]、IABP维持时间[组1(77.0±43.7)h、组2(93.8±44.8)h、组3(121.5±71.7)h],EF改善率[(组1(7.5±7.2)、组2(8.5±7.5)、组3(2.0±6.7)]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问[组1(3.7±4.9)天、组2(6.2±4.6)天、组3(10.8±5.4)天],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内气囊泵 手术期间
原文传递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5
6
作者 肖巍 +2 位作者 白涛 周其文 陈宝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1 984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 ,81例成人法洛四联症病人接受外科治疗 ,其中男 5 0例 ,女 31例 ;年龄 1 8~ 4 7岁 ,平均 (2 5 3± 6 6 )岁。均自幼发绀 ,有杵状指 (趾 )。术...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1 984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 ,81例成人法洛四联症病人接受外科治疗 ,其中男 5 0例 ,女 31例 ;年龄 1 8~ 4 7岁 ,平均 (2 5 3± 6 6 )岁。均自幼发绀 ,有杵状指 (趾 )。术前血红蛋白 1 4 1~ 2 4 7g/L ,平均 (1 77± 35 )g/L。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6 6例采用跨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 ,1 5例仅行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结果 死亡 8例 ,病死率 9 9%。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4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2例 ,术后灌注肺合并肺部感染1例 ,延迟性心包内出血 1例。 1 4例因术后引流量多 ,再次开胸止血 (1 7 3%)。 9例二次气管插管(1 1 1 %)。失访 6例 ,随访率 92 %。随访 2个月至 1 9年 ,平均 (7 3± 2 6 )年。 3例术后复查发现小的室间隔缺损残余漏 ,7例跨肺动脉瓣压差超过 4 0mmHg(1mmHg =0 1 33kPa)。无晚期死亡。结论 成人法洛四联症手术死亡率较高 ,二次开胸及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偏高 ,但远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右室流出道 气管插管 补片 死亡 成人 流量 压差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军惠 +4 位作者 李进华 戴江 宋邦荣 张晗 柳克晔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后疗效的对比。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病死率5%。21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IABP),其中7例在术前放置,14例在术中或术后放置。35例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均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OPCA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球囊反搏 左心室功能低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冬 +3 位作者 章良 李进华 戴江 姜文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前后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规律,探讨P-选择素与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安贞医院首次放置IABP辅助治疗患者40例。分别于其放置IABP前,放置IABP后12 h、24 h、48 h和72 h,抽取... 通过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前后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规律,探讨P-选择素与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安贞医院首次放置IABP辅助治疗患者40例。分别于其放置IABP前,放置IABP后12 h、24 h、48 h和72 h,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分析IABP放置72 h内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围手术期期间IABP放置时段的不同,将样本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放置组、术中放置组及术后放置组,分析不同时点放置IABP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IABP放置前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的浓度在IABP放置后即开始升高,并于放置后48 h达到峰值,其后开始逐步下降。术前放置IABP、术中放置IABP和术后放置IABP,组间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置入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表达升高,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强,血小板破坏消耗增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P-选择素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缘对缘”技术在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技术及术后管理的进步,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进行性发展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后负荷减低;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力... 随着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技术及术后管理的进步,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进行性发展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左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后负荷减低;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二尖瓣成形能维持心脏的几何形态,保护心室功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降低术后心内膜炎及血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尖瓣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体外循环技术 心肌保护 治疗方法 手术成功率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邦荣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属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律失常、运动耐量受损及猝死,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的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编码...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属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律失常、运动耐量受损及猝死,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的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根本病因,数个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即可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遗传性心肌病 分子遗传学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盛春 周其文 +2 位作者 陈英淳 宋瑞蓂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 ,在手术时放置Swan ganz导管 ,术后进行肺动脉压监测 ;2 0例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 ,术后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分...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 ,在手术时放置Swan ganz导管 ,术后进行肺动脉压监测 ;2 0例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 ,术后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流情况 ;用镇静 ,肌松 ,过度通气 ,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结果 :发现 7例持续肺动脉高压 ,死亡 2例 ;2 7例有肺动脉高压危象 ,死亡 2例 ;在严重肺动脉高压时 ,单向活瓣补片有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压下降后分流停止 ,未发现左向右分流。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把握好手术适应症 ,有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禁止手术 ;Swan ganz导管在术后肺动脉高压处理上有重要作用 ;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缺能在术后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发挥良好的右向左单向分流作用 ,肺动脉压下降后又能自动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合并症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详细定位二尖瓣脱垂部位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炯 李治安 +6 位作者 张纯 杨娅 何怡华 孟旭 许春雷 白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尝试运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及病因进行详细区分和准确判断。方法39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于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判断脱垂瓣叶的准确部位及病因,外科术中直视下诊断。结果根据外科... 目的尝试运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及病因进行详细区分和准确判断。方法39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于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判断脱垂瓣叶的准确部位及病因,外科术中直视下诊断。结果根据外科二尖瓣结构修正命名,术前二尖瓣水平短轴观及其衍生的非标准切面诊断出脱垂的局部瓣体44处,共涉及65个分区,15例患者发现断裂的腱索;术中证实分别为51处瓣体、78个分区,20例检出断裂腱索,符合率86%、83%和75%;5例患者脱垂瓣叶及腱索上发现赘生物并均在术中证实。结论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对大多数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及病因作出准确判断。二尖瓣水平短轴观及其衍生的非标准切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脱垂
原文传递
人工瓣环成形术与其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克晔 +4 位作者 刘福林 罗志 李进华 韩喆 罗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总结人工瓣环成形术与人工瓣环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的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10年5月间因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术41例,其中单纯人工瓣环成形(R组)21例,人工瓣环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E组... 目的总结人工瓣环成形术与人工瓣环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的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10年5月间因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术41例,其中单纯人工瓣环成形(R组)21例,人工瓣环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E组)20例。所有病人均经术前、术后早期(出院时)及术后中长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三尖瓣瓣叶对合情况,以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右房面积(RAA)定量测定反流程度,三尖瓣口面积、肺动脉压及心功能测定。结果出院时R组7例无或微量TR,12例轻度TR,2例中度TR,轻、中度者均有前、隔叶对合不良;E组13例无或微量TR,7例轻度TR。随访6—100个月,平均(54.8±26.7)个月,R组5例无或微量TR,11例轻度TR,4例中度TR、1例重度TR,轻至重度者均有前、隔叶对合不良,1例重度者再次实施“缘对缘”瓣膜成形术;E组无三尖瓣狭窄,10例无或微量TR,9例轻度TR,1例中度TR。人工瓣环成形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中长期TRA/RAA比值显著低于单纯人工瓣环成形术者(P〈0.01)。结论对于三尖瓣瓣缘对合不良及其瓣环扩张引起的重度TR者,人工瓣环成形联合“缘对缘”瓣膜成形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术后三尖瓣残余反流以及TR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白介素在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斌 王晓龙 +4 位作者 周啸 周其文 韦华 张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探讨白介素 6和白介素 8在先心病围术期变化规律 ,以及在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变化特点。从 1996年 9月至 1998年 1月 ,将 32例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者 ,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非肺动脉高压组。比较 2组在开放升主动脉后 1、2、4... 探讨白介素 6和白介素 8在先心病围术期变化规律 ,以及在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变化特点。从 1996年 9月至 1998年 1月 ,将 32例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者 ,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非肺动脉高压组。比较 2组在开放升主动脉后 1、2、4、6h的白介素 6和白介素 8的水平。体外循环后 ,2组的白介素 6和白介素 8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而肺动脉高压组的白介素 6和白介素 8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P <0 .0 5)。说明体外循环使白介素 6和白介素 8合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围手术期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兴海 +3 位作者 李进华 戴江 宋邦荣 张兆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2277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男737例,女1540例;年龄19~84岁,平均(50.9±10.2)岁。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54例)和...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2277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男737例,女1540例;年龄19~84岁,平均(50.9±10.2)岁。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54例)和无血栓组(1723例)。回顾性分析人选病例的一般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C反应蛋白、性别、二尖瓣狭窄程度、二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高压程度、房颤和心功能分级共12个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程度、房颤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年龄、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房颤是并发左心房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二尖瓣反流可以降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心房 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任长伟 黄连军 +2 位作者 阳晟 许尚栋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评估一期覆膜支架置入合并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因降主动脉病变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在我院行一期杂交手术(右腋动脉-左腋动脉转流+降主动脉支架型人工血... 目的:评估一期覆膜支架置入合并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因降主动脉病变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在我院行一期杂交手术(右腋动脉-左腋动脉转流+降主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封堵术)共有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10月,随访时间26~87个月,平均(51.0±18.1)个月。评估30d内病死率,内漏发生率,转流血管远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在杂交手术室完成,围手术期无死亡,2例因近端内漏行开胸手术,1例因远端新发破口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论: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近期效果良好,但不适合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紧邻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这类患者容易发生近端内漏,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塞子的置入有效构成了转流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有利于转流血管的通畅。远期效果还需要大样本量的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病变 复合手术 覆膜支架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立学 宋曼 +5 位作者 裴振业 刘妍 尙蔚 曹向戎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预后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PB心脏手术后ARDS患者144例平均年龄55.3岁,其中男性98例,占68.1%。CPB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27.8%(40/144)。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手术类型是大血管手术,占28.5%,其次是CABG联合瓣膜手术占18.8%,多瓣膜手术占17.3%。不同手术类型对于ARDS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BMI、术后应用ECMO和CRRT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PB心脏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高,低BMI、术后应用ECMO或CRRT的ARDS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应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结合人工瓣环成形术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被引量:8
18
作者 庞广辉 张秀辉 +3 位作者 张玉春 李勇 刘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对31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手术结合人工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并通过术前...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对31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手术结合人工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并通过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测量Tei指数及右心房变化,反映三尖瓣手术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手术死亡,患者手术后心脏超声提示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微量反流5例,无反流22例,均顺利出院。随访4~40个月,3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Ⅰ~Ⅱ级,Tei指数明显下降,右心功能改善。三尖瓣关闭不全除1例有早期的轻度关闭不全变成轻-中度关闭不全外,其余没有变化。结论: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结合人工瓣环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在短期内基本消除了残余反流/复发反流。长期随访将证明其消除残余反流/复发反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片 三尖瓣关闭不全 人工瓣环成形术 三尖瓣前叶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进华 +4 位作者 许尚栋 李景伟 赖以恒 郝兴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0.8)mm,肺动脉收缩压平均(66.0±8.3)mmHg。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1.5)个月。结果术后造影示3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2周超声心动及大血管CT示残余分流消失,肺动脉收缩压平均(40.5±7.5)mmHg。4例术后平稳,临床症状缓解。结论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支架 心脏外科手术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岳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CABG术的7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围术期给...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应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CABG术的7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围术期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14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心功能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Ⅰ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5.3±3.1)U/L比(19.6±2.8)U/L,(0.03±0.02)μg/L比(0.05±0.02)μg/L](均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应用于不停跳CABG患者,能改善其心功能和心脏指数,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Ⅰ水平,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左卡尼汀 参麦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