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分型分析高原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肺结核发病特点及其重症结核发病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小英 +1 位作者 周鹏园 王洪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54-59,共6页
目的: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型,探讨分析高原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肺结核的发病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7例高原地区儿童肺结核患者,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型,探讨分析高原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肺结核的发病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7例高原地区儿童肺结核患者,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行CT扫描检查,并根据CT征象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发病特点。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107例患儿分为非重症组(50例)和重症组(5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结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婴儿组患儿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占比分别为100.00%和0.00%,幼儿组为75.00%和20.83%,学龄前组为65.52%和27.59%,学龄期组为29.73%和56.76%,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226,x^2=20.129;P<0.05);而结核性胸膜炎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比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和幼儿组的原发性肺结核发病比率较学龄期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39,x^2=11.963;P<0.05);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继发性肺结核发病率较学龄期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9,x^2=7.682,x^2=5.616;P<0.05)。107例患儿中原发性肺结核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6,P<0.05);原发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发生率与继发性肺结核无统计学差异。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结核接触史、接种卡介苗情况和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9,x^2=11.876,x^2=27.505,x^2=24.464,x^2=17.210;P<0.05);年龄<3岁、有结核接触史、未接种卡介苗和PPD阴性是重症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是我国儿童肺结核发病的高危地区,受到自然环境、医疗条件、民风民俗等影响,其重症结核的比例较高。不同年龄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肺结核 儿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年龄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在儿童副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淑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副鼻窦炎采取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副鼻窦炎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副...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副鼻窦炎采取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副鼻窦炎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副鼻窦炎检出率及息肉、黏液囊肿、黏膜下囊肿检出率均较数字X线摄影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副鼻窦炎诊断期间,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更高,其可以提高疾病检出率,促进其他疾病检出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鼻窦炎 儿童 数字X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西宁地区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昕 杨小英 +4 位作者 余海宁 冶文千 林睿 马晓娟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不同等级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D)的MRI表现。方法:分析129例经头颅MRI扫描确诊为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新生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PWMD从轻到重分为3级,观察各级PWMD的MRI信号特点、形态及位置分布。结果:129例中,P...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不同等级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D)的MRI表现。方法:分析129例经头颅MRI扫描确诊为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新生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PWMD从轻到重分为3级,观察各级PWMD的MRI信号特点、形态及位置分布。结果:129例中,PWMDⅠ级44例(34.11%),Ⅱ级59例(45.74%),Ⅲ级26例(20.16%);84例(65.12%)表现为DWI和T1高信号伴T2低信号;点状病灶52例(40.31%),片状病灶15例(11.63%),簇状病灶3例(2.33%),混合型病灶59例(45.74%)。病灶单区域分布61例(47.29%),多区域分布68例(52.71%);单区域分布中,病灶位于脑后区占46例(75.41%);54例(41.86%)同时伴有胼胝体和皮质脊髓束损伤;随访53例,23例点状病灶完全吸收,12例混合型病灶发生髓鞘化延迟,13例发生脑室旁白质软化。结论:西宁地区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MRI表现为病灶形态,以点状和混合型病灶为主,单区域或多区域分布,单区域分布中,病灶位置以后部为主,白质纤维束受累多见。MRI对PWM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PWMD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MRI 西宁地区
原文传递
MR在儿童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小英 徐昕 +2 位作者 林睿 鲍呈元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MR在儿童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膝关节损伤患儿,均接受MR和CT检查。以患儿临床确诊资料为金标准评估MR和CT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不同病情患儿临床影像学资料,评估MR、CT对儿... 目的:探讨MR在儿童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膝关节损伤患儿,均接受MR和CT检查。以患儿临床确诊资料为金标准评估MR和CT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不同病情患儿临床影像学资料,评估MR、CT对儿童膝关节损伤病情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结合MR、CT对于儿童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结果,比较MR、CT的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度,MR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较高(P<0.05),而特异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伤情患儿临床影像资料也存在特殊性,MR技术下,半月板损伤诊断准确率96.67%,韧带损伤诊断准确率90.91%,损伤等级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高于CT诊断。结论:儿童膝关节损伤MR诊断准确率高,特异性和敏感度也较理想。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信号的强弱分布方面,可通过临床影像资料对损伤级别和伤情进行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膝关节损伤 MR CT 诊断
原文传递
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鹏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性别以男性(70.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性别以男性(70.73%)为主,年龄分布以0~3岁(48.78%)为主,感染类型以化脓性脑膜炎(41.46%)、结核性脑膜炎(34.15%)为主,临床表现以头晕(58.54%)、发热(48.78%)、头痛(36.59%)为主;病毒性脑炎以T1加权像(T_(1)WI)低信号、T2加权像(T_(2)WI)中、高信号为主,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增强后表现为轻度强化或者无强化;化脓性细菌感染以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为主,ADC值降低,增强后早期均匀轻度强化,脓肿形成后呈环状强化;结核杆菌感染以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为主,ADC值降低,增强扫描呈粗线样异常对比强化。结论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增强扫描能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性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小英 徐昕 +1 位作者 冶文千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手术病理确诊为睾丸内胚窦瘤的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CT检查例15例,10例行进增强检查;进行MRI检查52...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手术病理确诊为睾丸内胚窦瘤的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CT检查例15例,10例行进增强检查;进行MRI检查52例,36例进行增强检查;分析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属单发,其中左侧睾丸38例,右侧29例;肿瘤的直径范围为9.6~47.8(24.32±8.86)mm,60例患儿病灶边缘清晰,3例患儿病灶边缘模糊,其中呈圆形5例,类圆形的62例。在CT平扫下,11例患儿表现为患侧睾丸内有不同密度的包块,4例患儿表现为患侧睾丸包块密度均匀,CT值为37.96~55.0(46.31±6.38)Hu,在67例患儿中进行CT检查15例,10例进行增强检查。52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其中11例患儿T1WI病灶呈现混杂信号,41例患儿T1WI病灶呈现等或等低信号;30例患儿T2WI病灶呈现稍高的信号;20例患儿T2WI病灶呈现等或等高信号。36例患儿进行增强扫描检查病灶的实质部分,其中轻度强化12例,中度强化18例,明显强化6例,坏死囊变部分均没有出现强化。结论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CT及MRI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及血供情况,对小儿睾丸内胚窦瘤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睾丸 内胚窦瘤 小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