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9
1
作者 钟文昭 +43 位作者 吴一龙 蔡开灿 储天晴 崔久嵬 丁翠敏 方勇 何勇 胡洁 胡毅 黄媚娟 蒋日成 兰海涛 李鹤成 李媛 李子明 林根 林劼 刘安文 刘慧 柳菁菁 吕镗烽 潘燚 彭忠民 盛立军 孙艺华 汤传昊 汪进良 王慧娟 王立峰 王奇峰 王志杰 谢聪颖 徐嵩 阎石 杨帆 杨林 姚煜 岳东升 张红梅 张莉 郑向鹏 周明 朱正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7-828,共12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MDT)诊疗通过对疾病多维度的讨论和分析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多益处,如可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治疗等待时间,提供更合理的诊疗路径和策略,减少医疗纠纷,增加高质量...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MDT)诊疗通过对疾病多维度的讨论和分析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多益处,如可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治疗等待时间,提供更合理的诊疗路径和策略,减少医疗纠纷,增加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机会,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等。目前,中国肺癌MDT在指南遵循度、民主决策、落地执行和反馈、会议记录、患者随访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共识结合中国肺癌MDT诊疗经验和前沿的国际肿瘤MDT诊疗经验,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肺癌MDT诊疗模式,包括MDT责任义务、组织架构、工作形式、标准流程、评估方法与激励机制等体系。共识由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旨在为中国肺癌MDT提供流程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学科团队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引起的皮肤毒性: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振东 卜丽佳 +1 位作者 吴秀伟 《癌症进展》 2007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下载PDF
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腔内应用贝伐珠单抗的价值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泰 潘跃银 +6 位作者 孙国平 笪洁 刘虎 宁洁 王荣 朱艳哲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观察胸腔或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过含Bev的方案腔内注射的患者24例,常规化疗方案... 目的观察胸腔或腹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过含Bev的方案腔内注射的患者24例,常规化疗方案腔内注射患者37例。根据无穿刺抽液间隔时间(paracentesis-free interval,PaFI)来评估疗效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汇总记录的不良反应,并对相关临床特征、血液和积液中检查指标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含Bev的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PaFI为115.0(55.3,219.0)d,较常规化疗组(53.0(32.0,147.5)d)明显延长(Z=2.340,P=0.019),以积液部位作为分层因素后的Kaplan-Meier分析亦提示含Bev的方案可延长PaFI(X^2=7.568,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除Bev治疗外,积液部位及积液中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比例亦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P<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X^2=0.008,P=0.930),且主要为导管相关并发症,药物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少。结论含Bev的方案腔内给药在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方面优于传统腔内化疗方案,且安全性较好,不同积液部位及积液中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比例变化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治疗效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替吉奥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笪洁 +3 位作者 卜丽佳 刘萍萍 潘跃银 郝吉庆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目的评价替吉奥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49例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接受过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细胞毒化疗方案2个,予替吉奥胶囊:40 mg/m^2/次,2次/d,早晚餐后30 min内口服,1-28 d,随后休息14 d,每6周为一周... 目的评价替吉奥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49例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接受过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细胞毒化疗方案2个,予替吉奥胶囊:40 mg/m^2/次,2次/d,早晚餐后30 min内口服,1-28 d,随后休息14 d,每6周为一周期,每2个周期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核磁共振(MRI)按RECIST 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每周期均按CTCAE4.0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例患者因面部严重皮疹未能完成1周期治疗出组,48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0.00%(0/48),部分缓解20.83%(10/48),疾病稳定50.00%(24/48),疾病进展29.17%(14/48),客观反应率20.83%(10/48),疾病控制率70.83%(34/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90月(95%CI:5.03-6.77个月)。骨髓抑制、腹泻是剂量限制性毒性。结论替吉奥胶囊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疾病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能够耐受,且服药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 转移性乳腺癌 治疗
原文传递
初治晚期乳腺癌紫杉醇卡铂周方案序贯卡培他滨治疗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以若 +4 位作者 笪洁 徐晓军 颜蕴文 张敬杰 潘跃银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58-1260,1265,共4页
目的大肿块乳腺癌患者往往合并有远处转移,预后差。本研究前瞻性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周方案序贯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大肿块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01-01-2018-04-30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诊Ⅳ期大肿块乳腺癌患... 目的大肿块乳腺癌患者往往合并有远处转移,预后差。本研究前瞻性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周方案序贯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大肿块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01-01-2018-04-30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诊Ⅳ期大肿块乳腺癌患者16例,乳腺原发肿块分期T3~T4,且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给予紫杉醇75mg/m2联合卡铂AUC=2方案,每7d重复,用药≤12周,客观疗效评价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患者序贯卡培他滨单药2 000mg/m2,口服,2次/d,d1~d14,21d为1个周期。近期客观疗效评价采用RECIST 1.1标准,不良反应评价采用NCI-CTCAE 4.0标准。结果可评价疗效16例患者,使用紫杉醇卡铂周方案化疗达CR 1例(6.3%),PR 13例(81.3%),稳定(stable disease,SD)2例(12.5%),CR+PR患者共14例进入卡培他滨序贯治疗,1例患者达到C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达到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尚未达到,1年生存率93.7%。Ⅲ~Ⅳ度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11例(78.6%),血小板下降2例(14.3%),恶心2例(14.3%),转氨酶升高1例(7.1%)。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周方案序贯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大肿块乳腺癌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乳腺癌 化疗 紫杉醇 卡铂 卡培他滨
原文传递
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的皮肤不良反应与干预措施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今 梁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口服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口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出现皮肤毒性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观察分析口服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口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出现皮肤毒性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足综合征、皮肤干燥、脱屑、斑丘疹、皮肤色素改变、毛发色素减退等是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的常见皮肤不良反应,并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结论早期针对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进行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副作用 皮肤表现 分子靶向治疗 毒性作用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与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云松 +2 位作者 卜丽佳 魏志勇 顾康生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与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晚期胃癌32例,奥沙利铂100 mg· m-2,静脉滴注2 h,第1天;表阿霉素50mg· m-2,静脉滴注10~15 min,第1天;卡培他滨1250 mg· m-2,...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与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晚期胃癌32例,奥沙利铂100 mg· m-2,静脉滴注2 h,第1天;表阿霉素50mg· m-2,静脉滴注10~15 min,第1天;卡培他滨1250 mg· m-2,分2次口服,连服14 d,21 d为1个周期。化疗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例因不能耐受化疗仅接受1个周期治疗未能评价疗效,30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6例。客观缓解率为(CR+PR)36.66%,疾病控制率为(CR+PR+SD)80%。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末梢神经炎和恶心呕吐,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与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表阿霉素 卡培他滨 晚期胃癌
下载PDF
ALK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梅 张以若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2期286-290,共5页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EML4-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之一,它是通过细...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EML4-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之一,它是通过细胞外配体结合区与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结合,导致酪氨酸激酶激活并表达,从而获得致癌作用。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的3%~5%,对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克唑替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ALK重排肺癌的药物,耐受良好,与传统化疗相比受益更大,提高客观缓解率,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二三代药物包括赛瑞替尼、艾乐替尼、布格替尼和劳拉替尼也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与一代药物相比更具优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包括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目前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ALK基因的二次突变,L1196M突变和G1202R突变分别是克唑替尼和二代ALK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突变。目前针对耐药发生后,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下一代ALK抑制剂,其他还包括与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或培美曲塞的联合治疗。充分了解耐药机制将有助于耐药后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叙述了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关键临床试验,以及有关耐药诊治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ALK基因 靶向治疗 耐药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免疫微环境、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畅 庞静丹 +3 位作者 吴正升 王斌 薛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6-1321,共6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免疫微环境中PD-1、PD-L1、CD3、CD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9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微环境,分析脑转移标本实质和间质中淋巴细胞PD-1、PD-L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免疫微环境中PD-1、PD-L1、CD3、CD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9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微环境,分析脑转移标本实质和间质中淋巴细胞PD-1、PD-L1、CD3、CD8表达。应用DNA靶向捕获测序行基因检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9例NSCLC均出现不同程度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CD3+TIL(P=0.000 7)、 CD8+TIL(P=0.000 6)在肿瘤间质中浸润更为明显,PD-L1在肿瘤实质中的表达比间质显著增高(P=0.025 8)。EGFR突变队列与驱动基因全野生型队列相比,脑转移瘤实质区PD-L1表达显著增高(P=0.039);间质CD8+TIL浸润密度高的患者比浸润程度低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更长(16个月vs 6个月,P=0.032);PD-L1阳性患者(36个月)比PD-L1阴性患者(5.5个月,P=0.056)更长。NSCLC肺原发灶与脑转移灶相比,脑转移瘤中的等位基因变异频率增加,其变异频率越高,对应免疫微环境中PD-1、PD-L1、CD3、CD8的表达也越高。结论 TIL浸润在NSCLC脑转移间质中最为明显;EGFR突变可能会影响转移灶的免疫微环境;PD-L1表达、TIL浸润与总生存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微环境 脑转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口服特罗凯致皮疹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玉芹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24-25,共2页
皮疹是特罗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本文观察19例口服特罗凯的肺癌患者,其中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疹,且皮疹的严重程度、部位有较大差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患者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皮疹的相关知识,及时发... 皮疹是特罗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本文观察19例口服特罗凯的肺癌患者,其中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疹,且皮疹的严重程度、部位有较大差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患者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皮疹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皮疹,能避免和减少药物严重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疹/病因学 疹/护理 特罗凯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方案对比单药方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荟萃分析
11
作者 牛瑞琪 刘萍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24-30,共7页
目的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者联合方案治疗实体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别。方法检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PubMed、Cor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贝伐单抗)对比免疫治疗单药... 目的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者联合方案治疗实体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别。方法检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PubMed、Cor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贝伐单抗)对比免疫治疗单药治疗实体瘤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研究指标为不良反应;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风险比(HR)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置信区间表示,采用R 4.1.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研究,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比免疫单药会增加呼吸道感染、转氨酶增加、谷草转氨酶增高、碱性磷酸酶增高、背痛发生率,会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3级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免疫单药组中腹水、脱水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其中口咽痛、脱水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相比免疫单药组,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组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高血压、蛋白尿、出血、低镁血症、味觉障碍、体重下降、鼻窦炎、疼痛、腹痛、高钾血症、关节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腹泻、便秘、呕吐、恶心等明显更高。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相比单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异常和背痛的发生率,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联合化疗也减少了部分不良反应。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单药增加了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等,增加了部分贝伐单抗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蛋白尿、出血。免疫联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免疫单药不良反应,但也为治疗安全性带来了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贝伐单抗 临床试验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肺癌适应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2
作者 吴一龙 陆舜 +78 位作者 程颖 周清 张嘉涛 潘燚 汪斌超 韩宝惠 陈海泉 周清华 王绿化 陈明 王洁 周彩存 刘晓晴 马智勇 黄诚 宋启斌 莫树锦 钟文昭 朱正飞 宋勇 陈蓉蓉 陈克终 刘基巍 杨帆 胡晓桦 胡毅 杨懿 岳东升 王群 赵军 范江 陈椿 孟庆威 闫小龙 董晓荣 朱波 邢力刚 李兆澄 李子明 褚倩 陈元 林根 段建春 田攀文 范云 刘安文 刘慧 刘哲峰 杨农 汪步海 张同梅 信涛 刘思阳 王志杰 马锐 于起涛 林劼 涂海燕 姚煜 赵明芳 王慧娟 张海波 蔡尚立 张绪超 李慧 吴芳 严令华 崔久嵬 王燕 邬麟 周建娅 汪笑男 黄媚娟 冯卫能 周进 李力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循证医学》 2024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1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4年3月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肺癌适应性治疗为主题,从肺癌适应性治疗定义、早中晚期临床应用以及生物标志物...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1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4年3月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肺癌适应性治疗为主题,从肺癌适应性治疗定义、早中晚期临床应用以及生物标志物对适应性治疗的指导价值等角度展开探讨并达成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适应性治疗 共识
下载PDF
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锦 +2 位作者 笪洁 刘萍萍 熊福星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今就诊我院的2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ECOG 0~1分,既往一、二线方案化疗无效,予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今就诊我院的2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ECOG 0~1分,既往一、二线方案化疗无效,予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因第1周期治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及腹泻退出研究,未能评价疗效。21例可评价病例中无CR患者,PR 9.5%(2/21),SD 38.1%(8/21),疾病控制率CR+PR+SD47.6%,最多者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6周期,骨髓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主要毒副反应为疲劳、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伊立替康治疗难治性晚期肺鳞癌有一定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肺鳞癌 治疗
下载PDF
哮喘患者单核细胞功能学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荣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457,48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哮喘患者单核细胞(PBMCs)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的关系。方法分离受试者PBMCs培养24、48h,给予TNF-α、IL-2、DXM、IFN-α等因素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免分析检测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h...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哮喘患者单核细胞(PBMCs)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的关系。方法分离受试者PBMCs培养24、48h,给予TNF-α、IL-2、DXM、IFN-α等因素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免分析检测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hGR)亚单位和培养液中IL-6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在基础水平和单一细胞因子刺激时均较正常组生成更多IL-6;随细胞因子刺激时间延长,哮喘组生成IL-6增多;IFN-α对TNF-α介导的炎性反应有体外拮抗作用;IL-6水平与细胞的hGRα表达负相关;在该实验条件下,未发现hGRβ表达。结论多种细胞因子以其复杂的交互作用参与哮喘发病过程;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单位表达的不同直接参与和影响哮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细胞因子 受体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园园 +1 位作者 袁媛 潘跃银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A)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SVA(0、3.25、6.25、12.5、25、50和100μmol/L)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A)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SVA(0、3.25、6.25、12.5、25、50和100μmol/L)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的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观察SVA(0、2和4μmol/L)处理MCF-7细胞48 h后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SVA(0和4μmol/L)处理MCF-7细胞48 h后的细胞周期变化,免疫印迹法分析SVA(0、2、4和8μmol/L)处理MCF-7细胞72 h后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SVA处理不同时间后,MCF-7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VA能够诱导MCF-7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SVA阻滞MCF-7细胞于G0/G1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VA处理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SVA浓度的增高,Bcl-2蛋白水平逐渐降低,Bax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SV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下调Bcl-2蛋白及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乳腺癌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激素抵抗型哮喘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β亚单位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荣玉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但部分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称为糖皮质激素抵抗型哮喘。近年来 ,大量证据表明激素抵抗型哮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 ,尤其是受体 ...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但部分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称为糖皮质激素抵抗型哮喘。近年来 ,大量证据表明激素抵抗型哮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 ,尤其是受体 β亚单位的异常表达成为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探讨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发病机制 ,现将糖皮质激素受体 β亚单位的表达在激素抵抗型哮喘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抵抗型哮喘 糖皮质激素 受体β亚单位 表达 核磁共振
下载PDF
mTOR抑制剂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小长 陶连元 +1 位作者 时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PC)顺铂(DDP)耐药的机制,探索逆转该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DMEM(PANC-1)或RPMI-1640(BxPC-3、SW1990)于3...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通过mTOR通路介导胰腺癌(PC)顺铂(DDP)耐药的机制,探索逆转该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DMEM(PANC-1)或RPMI-1640(BxPC-3、SW1990)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实验: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检测加入0、5、10、20μmol/L的RAPA后,DDP对PANC-1、BxPC-3、SW1990耐药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0、5、10、20μmol/L的RAPA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PANC-1、BxPC-3、SW1990 3种PC细胞株均对DDP耐药,单用DDP时,3种细胞株均具有很强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其IC50较高;联用RAPA后,3种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加入不同浓度的RAPA后,3种细胞株的生存率均明显降低,其IC50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RAPA可明显下调PANC-1及BxPC-3细胞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AKT、mTOR被磷酸化,对SW1990的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较弱,但降低p-mTOR蛋白表达。结论 RAPA可降低PC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提高PC对DDP的敏感性,逆转DDP耐药性,该过程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抑制剂 胰腺癌 MTOR信号通路 耐药性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锦 胡立芬 +1 位作者 李嘉嘉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中随行质控结果数据,确定该实验室条件下FK506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FK506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 目的回顾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中随行质控结果数据,确定该实验室条件下FK506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FK506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对该实验室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学评价表明在他克莫司质控浓度为2.0μg.L-1和15.0μg.L-1时,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7.64%、3.85%,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47%、3.94%;回收率在99.7%~106.8%。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随行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控",RSD为5.84%、10.15%。结论 ELISA法监测FK506药物浓度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表明该实验室在长期的治疗药物监测中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酶联免疫法 治疗药物监测 质控分析
下载PDF
高剂量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脉冲治疗继发性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艳哲 潘跃银 +3 位作者 刘虎 马泰 沈媛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继发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高剂量相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脉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42例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继发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高剂量相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脉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42例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治疗1年后出现耐药的NSCLC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9例,一次性给予相应4倍剂量的吉非替尼(1000 mg/次),4天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13例,一次性给予相应3倍剂量的厄洛替尼(450 mg/次),3天为1个周期。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42例初始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1年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位PFS为30个月;其中,吉非替尼组为31个月,厄洛替尼组为24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剂量EGFR-TKI脉冲治疗后,全组获PR 8例、SD 11例、PD 23例,有效率(RR)为19.0%,疾病控制率(DCR)为45.2%,中位PFS为6个月。其中吉非替尼组获PR 6例、SD 9例、PD 14例,中位PFS为8个月;厄洛替尼组获PR 2例、SD 2例、PD 9例,中位PFS为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EGFR外显子突变情况分组,Exon 19突变组获PR 4例、SD 6例、PD 17例,Exon 21突变组获PR 4例、SD 5例、PD 6例;两组中位PFS分别为6个月和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均为1~2级,主要表现为皮疹、乏力、纳差和皮肤干燥等,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高剂量EGFR-TKI脉冲治疗能使部分患者再次获益,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脉冲治疗 耐药
下载PDF
EML4-ALK融合介导EGFR-TKI耐药晚期肺腺癌个案报告
20
作者 赵妍妍 张以若 +3 位作者 吕遐智 刘萍萍 笪洁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424-426,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的发现显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并使患者生存显著获益。ALK融合突变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机制之一。我们报告了1例64岁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其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的发现显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并使患者生存显著获益。ALK融合突变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机制之一。我们报告了1例64岁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其存在EGFR突变,并在EGFR-TKI耐药后发生了ALK融合,通过先后使用EGFR-TKI或ALK-TKI获得了长期生存,为ALK融合介导的EGFR-TKI耐药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I耐药 ALK融合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