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螺旋CT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林彬 陈溶 +2 位作者 杜明良 赵春琴 赵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调查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预后演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力,观察其MSCT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分... 目的调查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预后演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力,观察其MSCT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治愈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患者胸部MSCT演变;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93.3%、特异度80.0%、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80.0%、正确率73.3%、误诊率20.0%、漏诊率6.7%及诊断符合率90.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以双肺多发为主,上叶多见,外周带比例最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结节灶、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中,血液病患者实变占25.9%及团块影占59.3%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病变的比例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图像具有特征性,并可以评估病情演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真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 肺部 侵袭性
原文传递
肝门部神经鞘瘤1例
2
作者 徐石巧 范光明 +2 位作者 周楠 杜明良 韦莎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病例男,74岁,因“右上腹疼痛3天”入院。查体:巩膜及皮肤黄染,右上腹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莫非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9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36×10^(9)/L;谷草转氨酶109 U/L,谷丙转氨酶287 U/L,总胆红素... 病例男,74岁,因“右上腹疼痛3天”入院。查体:巩膜及皮肤黄染,右上腹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莫非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9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36×10^(9)/L;谷草转氨酶109 U/L,谷丙转氨酶287 U/L,总胆红素171.1μmol/L,直接胆红素103.3μmol/L,间接胆红素67.8μmol/L,总胆汁酸658.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棘球蚴病11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职应 刘吉刚 +4 位作者 杜明良 陈溶 田江林 林彬 王海燕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48-349,共2页
肝棘球蚴病(包虫病),为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也称包虫囊肿和泡型肝包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发达的畜牧业地区.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已有文献报告,泡型肝包虫病发病率低,约为1%~2%[1].... 肝棘球蚴病(包虫病),为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也称包虫囊肿和泡型肝包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发达的畜牧业地区.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已有文献报告,泡型肝包虫病发病率低,约为1%~2%[1].本文主要报告资料完整的包虫囊肿病11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棘球蚴病 人畜共患病 CT检查 影像学诊断 并发症 囊肿破裂
下载PDF
我院CT诊断卵巢纤维瘤一例的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杜明良 赵琦 +1 位作者 林彬 刘吉刚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6-67,共2页
卵巢纤维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肿瘤,术前常被误诊或不能确诊。回顾分析我院一例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更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卵巢 纤维瘤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影像表现1例
5
作者 董治慧 范光明 +2 位作者 周楠 韦莎莎 杜明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病例女,38岁,20 d前出现双眼视物变暗,左眼前黑影飘动,随眼球运动而变化。专科检查:双侧眼球运动正常,调节/集合功能欠佳,睑板腺开口处可见大量脂栓附着。双侧眼球的晶状体呈透明状,玻璃体呈点状浑浊。双眼的视盘颜色变红、隆起且边界不... 病例女,38岁,20 d前出现双眼视物变暗,左眼前黑影飘动,随眼球运动而变化。专科检查:双侧眼球运动正常,调节/集合功能欠佳,睑板腺开口处可见大量脂栓附着。双侧眼球的晶状体呈透明状,玻璃体呈点状浑浊。双眼的视盘颜色变红、隆起且边界不清,同时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平伏,呈橘红色,动脉变细,反光增强,静脉迂曲紫暗扩张,可视范围内未见明显出血、水肿及渗出,黄斑区色暗红,中心凹发光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高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鞍旁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6
作者 沈金丹 范光明 +3 位作者 周楠 罗弦 韦莎莎 杜明良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041-2044,共4页
目的总结鞍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中脑膜瘤36例,垂体瘤侵犯鞍旁7例,转移6例,神经鞘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表皮样... 目的总结鞍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中脑膜瘤36例,垂体瘤侵犯鞍旁7例,转移6例,神经鞘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白血病浸润各1例。脑膜瘤呈等/稍高密度,MRI上信号与灰质类似,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垂体瘤侵犯鞍旁时,表现为鞍区较大的肿块,多有囊变,包绕颈内动脉;神经鞘瘤多呈哑铃状,跨中后颅窝生长,呈囊实混合性;转移多呈等或稍低密度,常伴有颅底骨质的破坏;海绵状血管瘤呈等/稍高密度,T2WI上可见特征性的高信号,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延迟强化。结论大部分鞍旁肿瘤具有相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少数诊断较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