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草浆造纸黑液中提取木质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啜惠民 胡永利 +1 位作者 朱兆富 杜新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从草浆黑液中提取木质素的方法,不用减压和过滤设备,于每升黑液中提取木质素84.0g,并除去约90%的COD。观察黑液所形成的凝胶,发现其具有多级三维网状结构。
关键词 草浆黑液 木质素 提取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风沙流输沙沙粒形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聪敏 何清 +3 位作者 杨兴华 艾力.买买提明 胡文峰 杜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了解风沙流输沙沙粒微观形貌特征,本文利用尼康公司SMZ1500体视显微镜和DT2000图像分析软件对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采集的梯度沙样粒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粒径大于0.3 mm的沙粒表面磨蚀作用明显,尤其是透明度差的沙粒... 为了解风沙流输沙沙粒微观形貌特征,本文利用尼康公司SMZ1500体视显微镜和DT2000图像分析软件对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采集的梯度沙样粒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粒径大于0.3 mm的沙粒表面磨蚀作用明显,尤其是透明度差的沙粒磨蚀更为显著,沙粒圆度值分布在0.8~1.0之间,沙粒圆度集中在0.8~0.9之间,磨圆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在0.15~0.3 mm之间的沙粒的表面磨蚀作用相对较弱,棱角明显增多,沙粒形状渐趋复杂;圆度值仍然分布于0.8~1.0之间,不过较多地集中在0.8~0.9之间。粒径在0.074~0.15 mm间的沙粒表面磨蚀作用更弱,棱角更多、更明显,沙粒圆度值分布在0.6~1.0之间,跨度变大,说明沙粒的形状更多样化,以50 cm高度上所取沙样最明显。沙粒圆度、磨圆度的研究及分析对本区沙尘源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风沙流 微观形貌 圆度 磨圆度
下载PDF
且末荒漠绿州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浩 霍锦 杜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根据新疆且末气象站1981—2010年气象整编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等方法,分析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0℃积温明显增加;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15、20℃初日提前,终... 根据新疆且末气象站1981—2010年气象整编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等方法,分析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0℃积温明显增加;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15、20℃初日提前,终日稳定推后,持续日数增加;无霜期延长。且末荒漠与绿洲热量资源若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还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趋势变化 农业 且末 荒漠绿州
下载PDF
谈谈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4
作者 杜新 胡永利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72-73,共2页
我们农技师院所培养的是既要有技术性又要有师范性的人材,也就是说他们既要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又要有传授知识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好学生的实践技能、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堂,所以如何上... 我们农技师院所培养的是既要有技术性又要有师范性的人材,也就是说他们既要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又要有传授知识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好学生的实践技能、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堂,所以如何上好实验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化学教学虽然重视实验教学,但是他只是验证书本上的理论,并且结论和实验结果却受着教材和教师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化学实验课 教学改革 学生主体性 实验报告设计 教案
全文增补中
嗜果聚糖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9M03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5
作者 孙大庆 齐贺 +5 位作者 邸子清 葛相麟 洪青平 杜新 姚禹西 李洪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13-122,共10页
为探究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和开发低果聚糖发酵食品,本研究对287株酸面团来源的乳酸菌进行果聚糖利用能力筛选,获得1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之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果聚糖代谢机制分析。测序结... 为探究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和开发低果聚糖发酵食品,本研究对287株酸面团来源的乳酸菌进行果聚糖利用能力筛选,获得1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之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果聚糖代谢机制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菌株19M03基因组含有1个染色体和9个质粒,基因组全长3246316 bp,GC相对含量44.53%,包含3084个编码基因、66个tRNA和16个rRNA。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分类学上菌株19M03属于植物乳植杆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同源蛋白簇、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中,19M03共编码357个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和351个碳水化合物转运相关基因,其中与果聚糖代谢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均有12个。根据这些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的代谢关系,提出19M03果聚糖代谢模型。该模型解析了果聚糖水解过程及其催化反应的细胞定位(既可胞内,又可胞外)、细胞膜中运输低聚果糖和果糖的特异转运蛋白(IIABC^(FOS)、IIABCD^(fru)、IIABC^(fru))、细胞内果糖分解代谢途径(n=4)和果糖合成代谢途径(n=1)及其所有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此外,耐药和毒力基因分析证明19M0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总之,本研究筛选获得了1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并在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19M03果聚糖代谢机制,这些结果可为阐明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为今后低果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聚糖代谢 全基因组测序 代谢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