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审美叙事与价值建构——关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115,共12页
历史画是一种与人类内在精神相关联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表达",它让人们在观察、反思或理论所不能企及的深度中揭示自身,并在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折射出作者对历史发展的评估和价值判断。长期以来,以典型情节解释历史本... 历史画是一种与人类内在精神相关联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表达",它让人们在观察、反思或理论所不能企及的深度中揭示自身,并在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折射出作者对历史发展的评估和价值判断。长期以来,以典型情节解释历史本质的历史画曾一度成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流行图谱。以当下的目光审视,以往中国历史画的宏大叙事策略显然与唯物的"人民史观"毫无关联,而当代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却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画的题材空间,使历史画创作重新回归到人性本身,在历史画家对历史的叙事、象征、重构的阐释中获得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画 图像 审美 价值建构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农民形象的历史反观与文化重构 被引量:7
2
作者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关键词 农民形象 文化重构 历史 反观 国家意识形态 乡村题材 文化角色 发展演变
原文传递
清末通草纸水彩画中的中国民俗 被引量:4
3
作者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19世纪的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孕育产生的特殊艺术品,其中凝结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容并显露出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在借鉴西方画种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民族意识和绘画技法并以丰富的民俗内容呈现出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特征。... 19世纪的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孕育产生的特殊艺术品,其中凝结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容并显露出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在借鉴西方画种的基础上融入了本民族意识和绘画技法并以丰富的民俗内容呈现出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特征。在"中国手稿"的对外输出中,不仅显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神韵和民间文化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凸显了延续千年的民族心理与文化范式,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中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草纸水彩画 消费 本土 民俗 中国手稿
原文传递
西洋油画的“东方化”衍变——从“入境问俗”到“曲意宫廷”再到贸易画兴盛 被引量:6
4
作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153,共11页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绘画品种,有着鲜明的异域文化色彩,自明清时期传入中国后,由于受地域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调适策略,并开始具有东方化的特征。对中国人而言,早期的西画东渐并非"内发"性质,油画实际上并没有...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绘画品种,有着鲜明的异域文化色彩,自明清时期传入中国后,由于受地域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调适策略,并开始具有东方化的特征。对中国人而言,早期的西画东渐并非"内发"性质,油画实际上并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和文人阶层所接受。中国人在刚接触西方油画时,除了对其"明镜涵影"般的视像表示惊叹之外,更多的是对其产生某种观念层面的排斥。社会语言学研究表明,当外来文化脱离自身文化语境在遭遇异质文化的抵抗或者在新的人文土壤中成长时,必然会发生位置变异。而这种变异,往往表现为外来文化对本土语言的主动适应,以及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主动消化、吸收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家 本土语言 西方 东方化 曲意 社会语言学研究 文化特质 调适策略 绘画观念 郎世宁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社团的兴起与“战地活动”
5
作者 申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从鲁迅引入欧洲版画开始,中国的新兴木刻版画就慢慢地发展了起来,逐渐出现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热潮。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在最早从事木刻的社团杭州“一八艺社”1931年夏天被迫解散之后,后继有春地美术研究会、野穗木刻社、野风画会... 从鲁迅引入欧洲版画开始,中国的新兴木刻版画就慢慢地发展了起来,逐渐出现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热潮。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在最早从事木刻的社团杭州“一八艺社”1931年夏天被迫解散之后,后继有春地美术研究会、野穗木刻社、野风画会、涛空画会、大地画会、铁马版画研究社、木铃木刻研究社、未名木刻社等木刻社团先后出现,不余遗力地坚持推广木刻。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明目张胆地侵略中国,年轻的木刻家们开始创作抗战主题的作品,唤醒民众抗战的热情。社团组织性与抗战性成为中国新兴木刻早期发展的两个显著特征。西安事变解决之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兴版画在延安以及更为广泛的解放区都日益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抗战时期,木刻家们通过组建社团的方式,在延安地区向边区大众推广木刻版画,以刀为笔,在延安形成了新的木刻运动中心,并贯穿了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版画 木刻社团 鲁艺木刻研究班 木刻绘画研究会 鲁艺木刻工团
原文传递
河南:“嵩县背装”出新彩,“河洛大鼓”说新年 被引量:2
6
作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
地处中原地区的郑州、开封等地今年的春节不同凡响。古都洛阳与郑州的文化庙会两地“联姻”,实行“一票制”,方便了群众,使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节目得以展演,使许多要绝迹的民间绝活重现江湖。
关键词 新彩 嵩县 河南 大鼓 中原地区 “联姻” 地方特色 一票制
原文传递
钱松喦山水艺术的精神特质 被引量:3
7
作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钱松喦 山水艺术 精神特质 画家 《牛首山》 绘画技法 笔墨语言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意出尘外 变生笔端——洛阳汉墓壁画构图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洛阳汉墓壁画是迄今发现的能够代表汉代中心地区绘画发展水平的绘画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构图简单质朴,动静有致,变幻有序,写天地之万物,构成超象虚灵的画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本土艺术特色。
关键词 洛阳汉墓壁画 构图 空间 布局 主次 均衡 虚实
下载PDF
红色经典——油画家孙滋溪访谈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立红(录音整理) 李昌菊(录音整理)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5-38,共4页
"美术家"是一个身份,但是现实当中的美术家又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身份,由此形成了代表不同形象和具有不同追求的美术家类型,众多的类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美术史中不同的内容,通过美术家的检阅,我们可以反观一个时代美术发... "美术家"是一个身份,但是现实当中的美术家又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身份,由此形成了代表不同形象和具有不同追求的美术家类型,众多的类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美术史中不同的内容,通过美术家的检阅,我们可以反观一个时代美术发展的面貌。对此,我们既可以持"观看"的方式来满足欣赏的需要,也可以在"照见"的深度中研究美术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访谈录 油画家 美术家 美术发展 美术史 欣赏
原文传递
王铎绘画浅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名家,也是颇具独特风格的文人画家。他特殊的个人经历贯穿在他的绘画当中,从简淡高远的笔迹到冲淡平和的意蕴,表现了他寄情山水、超然物外,以笔趣"卧游"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 神笔王铎 文人画 畅神 郁气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绘作风格之嬗变
11
作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6-108,共3页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是中国历史上极富变革意义的绘画作品。它以奔放飞动的线描为造型基础,色调鲜明,气韵生动,笔墨传情。它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儒、道、佛三教互融共存的观念特征,表现了真挚的世俗情感。其风格的发展和...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是中国历史上极富变革意义的绘画作品。它以奔放飞动的线描为造型基础,色调鲜明,气韵生动,笔墨传情。它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儒、道、佛三教互融共存的观念特征,表现了真挚的世俗情感。其风格的发展和变迁明显带有深层文化异向发展的趋势,已从解释性情节上升到意境的表达,并从放达粗犷的审美感受向细腻有致的审美愉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凹凸法 犍陀罗艺术 融合 气韵 风格
下载PDF
素描的表现与设计——素描非陈述性语言探索
12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 表现 创造 非陈述性语言 设计 组合
下载PDF
“祛魅”后的“建设”——中国油画中后现代因素的呈现
13
作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1-23,共3页
后现代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内产生的文化思潮,是工业社会中以人类为中心、以西方为中心发展至极致时的替代性选择,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幻象。这种时间上的分界,使得先在的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相区别,而后者的历史任务在于对先前的文... 后现代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内产生的文化思潮,是工业社会中以人类为中心、以西方为中心发展至极致时的替代性选择,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幻象。这种时间上的分界,使得先在的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相区别,而后者的历史任务在于对先前的文化进行再造。欧洲的"科学化"和"中心论"被消解之后,文化应走向何处?文化的"差异性"是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本文在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了它的力量与意义,在对西方文化的参照中以中国油画为例提出了重建文化的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后现代 呈现
下载PDF
民国初期西画家群体的结社实践——以社团公共领域活动为例
14
作者 牛冬冬 《艺术探索》 2018年第2期30-43,共14页
从洋务运动到庚子之变至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竭尽全力地输入西洋新智及科学,其目的是谋求民族的自强与独立。因此,文化上的西化运动并未使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中国西画社团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相反,在新文艺运动发展中贯穿始终的线索是民... 从洋务运动到庚子之变至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竭尽全力地输入西洋新智及科学,其目的是谋求民族的自强与独立。因此,文化上的西化运动并未使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中国西画社团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相反,在新文艺运动发展中贯穿始终的线索是民族意识的确立与逐渐强化。社团的共同目标是群体共同价值之所在,也是凝结人心和维系情感力量的纽带。20世纪早期的西画社团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美术沙龙、画派及日本白马会、二科会的活动方式,他们不遗余力地学习西洋技法,传播西方的绘画观念。然而在社团内部,能够赋予其行为目标正当性的体系却是被称为文化价值的"信念体系"。这种"以文化变革来振奋民族精神,以美育改造社会"的共同理想,使意识形态迅速转变为社会运动,并最终把知识精英和普通大众凝结在了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画家 结社 行为模式 信念体系 公共领域
下载PDF
洛阳汉墓壁画造型分析
15
作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5-76,共2页
汉代画工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动物形象,创造出组合型的神兽形象;通过艺术夸张,生动地再现了生活中的人物情态。洛阳汉墓壁画造型真实地再现了汉代世情民风。
关键词 侧面律 超现实 写实 写意 抽象
下载PDF
中国油画学会:积极行动的当代美术民间社团
16
作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6,共5页
美术家民间社团的发展与运行状况是当前美术界颇为关注的话题,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民间社团以极其活跃的活动方式对当代视觉文化进行了有效的阐释。以高品味的学术追求为目标、以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民间社团是如何组织、运行和... 美术家民间社团的发展与运行状况是当前美术界颇为关注的话题,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民间社团以极其活跃的活动方式对当代视觉文化进行了有效的阐释。以高品味的学术追求为目标、以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民间社团是如何组织、运行和管理的?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中,民间的美术社团可以承担怎样的角色?它自我生存的机制将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3月下旬对参与有关活动的靳尚谊、王镛、张祖英、詹建俊、水天中等美术家、理论家分别进行了专访,请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当下美术家民间社团的组织和运行状况发表议论,并针对代表性团体的发起组织、活动方式、运行模式、方向规划、取得的成就或面临的困境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学会 民间社团 当代美术 美术家 视觉文化 文化色彩 学术追求 文化需求
原文传递
“中国油画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31,共2页
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中国油画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召开。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在“现代性”研究方面有所思考的理论家、油画家围绕中国油画的现代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美术家协会... 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中国油画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召开。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在“现代性”研究方面有所思考的理论家、油画家围绕中国油画的现代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等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画家共八十余人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配合2008年夏秋在秦皇岛举办的“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对油画中现代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学术层面上把中国油画进一步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油画与现代性” 学术研讨会 语言探索
原文传递
“新”画初学——20世纪初西洋油画的引进与移植(下)
18
作者 《油画艺术》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二、瞻望日本:倾向印象派风格的模仿 世纪之初,是新旧交替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文化不可逆转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日本学习西方卓有成效,因而中国人把学习日本看作是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捷径。
关键词 20世纪 “新” 移植 油画 西洋 初学 学习西方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跨进学院“门墙”的实验艺术是否具有“先锋性”?
19
作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0,共2页
实验艺术以“观念更新”的新潮姿态往上世纪末成为推动新文明建设的艺术“先锋”,并向世人昭示了与社会文化思潮紧密联系的新概念。文化实践由各种价值所激发,而且还有更多的偶变性质,
关键词 实验艺术 先锋性 学院 社会文化思潮 文明建设 观念更新 文化实践
原文传递
从文人雅集到西画社团——民初西画家群体活动的历史变迁
20
作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5,共6页
"以文会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贯的传统,文人结社研讨学问是常见的现象。20世纪初,在西学思潮的影响下,新兴知识分子的群体意识逐渐增强,出于追求个人学术理想与争取自身社会地位的策略性考虑,一些有着留学背景的西画家以合群... "以文会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贯的传统,文人结社研讨学问是常见的现象。20世纪初,在西学思潮的影响下,新兴知识分子的群体意识逐渐增强,出于追求个人学术理想与争取自身社会地位的策略性考虑,一些有着留学背景的西画家以合群方式组成西画社团,以文化启蒙为目标,致力于输入西方文明。这些社团不再是文人自娱的集会,而有着现代社团的诸多特色,其专业性特征凸显了现代职业社团与传统社团及其他民间社团之间的差异,其发生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角色变化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画家群体 文人雅集 西画社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