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被引量:469
1
作者 刘纪远 宁佳 +10 位作者 匡文慧 徐新良 张树文 颜长珍 李仁东 吴世新 胡云锋 国明 迟文峰 潘涛 宁静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9-802,共14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等指标,从全国和分区角度揭示了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24.6×10~3km^2,耕地面积共减少4.9×10~3km^2,林草用地面积共减少16.4×10~3km^2。2010-2015年与2000-20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分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东部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变化速率有所下降;中部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增加;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加速,耕地面积增速进一步加快,林草面积减少速率增加;东北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持续缓慢,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水旱田转换突出,林草面积略有下降。从"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布局来看,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国土空间格局管控要求基本吻合;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面临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实现有效保护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卫星遥感 主体功能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91
2
作者 国明 张树文 张有全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3-390,共8页
为探测经典城市人口密度模型在微观层面上的适用性,本文通过计算基于格网的沈阳市人口景观密度,利用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性。研究发现:在10种不同采样粒度上人口密度半变异函数都符合球状模型,表征着城市人... 为探测经典城市人口密度模型在微观层面上的适用性,本文通过计算基于格网的沈阳市人口景观密度,利用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性。研究发现:在10种不同采样粒度上人口密度半变异函数都符合球状模型,表征着城市人口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性;但由于粒度不同,人口密度的空间自相关尺度不同,块金值不同,基台值不同,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差异较大,证明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具有较强的尺度依赖性;对于700m粒度而言,通过计算不同方向的半变异函数曲线可以发现,沈阳市人口密度呈现典型的带状异向性,反映出人口分布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因此,研究城市人口分布时,可以城市人口分布的自相关性和变异性分析为基础,并须充分注意适宜尺度的选择和结构特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城市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模型 空间变异性 地统计学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区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国明 刘彦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4-560,共7页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属正偏态分布,集约利用状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耕地集约利用因素——投入强度、耕作状态和利用效率亦存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差异;③引起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状况、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等;④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区、松嫩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大中型城市周边区域,并应分别采取规模经营模式、联合-服务经营模式、特色经营模式和复合经营模式,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利用 耕地 模式 分区 黑龙江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被引量:74
4
作者 杨忍 文琦 +13 位作者 王成 国明 李伯华 曲衍波 李红波 许家伟 贺艳华 马利邦 李智 乔陆印 曹智 戈大专 屠爽爽 陈秧分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0-910,共21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了深入讨论。核心观点如下:(1)乡村振兴需要遵循时空分异规律,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时空传承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建立彰显地域特色和具有可操行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的人居环境、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和治理模式等转型。(2)力求城乡融合和联动,构建城乡复合多中心网络体系,创新采用"乡村群"空间组织模式,以乡村内生力、城镇辐射力与规划约束力共同驱动乡村振兴。(3)在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农业承载着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产品等多重功能,需要构建农业"全价值链"的发展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兴旺。(4)在能源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前提下,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依托山区特色生态、人文资源打造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塑乡村旅游新品牌、构筑山水田园乡村家园;在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应与"东北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有序分类推进;在长三角地区,应在全面认知乡村工业化到乡村城镇化,再到乡村特色化,到乡村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阶段演化特征基础上,寻求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西北地区,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乡村"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在京津冀地区,需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核心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效农业体系替代以资源开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传统农区,优化耕地利用转型同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乡村地理学 中国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5
作者 匡文慧 张树文 +22 位作者 国明 颜长珍 吴世新 李仁东 陆灯盛 潘涛 宁静 郭长庆 董金玮 包玉海 迟文峰 窦银银 侯亚丽 尹哲睿 常丽萍 杨久春 谢家丽 邱娟 张汉松 张宇博 杨仕琪 萨日盖 刘纪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6-1071,共16页
持续地开展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对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丽中国”蓝图绘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GF-2等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专家知识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研发了中国土地利... 持续地开展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对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丽中国”蓝图绘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GF-2等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专家知识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研发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2015—202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CLUD 2020),建立了完整的30 a(20世纪80年代末—2020年)每隔5 a的30 m分辨率中国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基于CLUD 2020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揭示了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分异和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将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生成的3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变化和地表类型变化检测信息融入到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的效率和变化图斑辨识的准确性;精度评价表明,CLUD 2020一级类型制图的综合精度达95%。总体上,全国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进入相对稳定状态。期间全国耕地面积仍保持减少态势,空间分异特征为耕地南减北增,东北松嫩平原及其与三江平原交界区大规模的旱地向水田转移,西北新疆南部开垦和北部退耕/撂荒并存;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由以往的沿海地区和超大、大城市集聚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城镇周边蔓延为主。全国范围的林草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有所下降;受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显著增加。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与“十三五”期间国家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战略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耕地变化 城市扩展 云计算 遥感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三维管网的可视化及其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8
6
作者 国明 龚健雅 +1 位作者 熊汉江 王鹏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4-537,共4页
阐明了三维管网几何建模的原理 ,介绍了基于该技术的城市三维管网的可视化过程及几种加快图形显示的方法和管网系统的功能。该三维管网建模关键技术对于解决复杂的城市三维管网可视化快速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是建立三维管网系统的前提。
关键词 三维管网 几何建模 系统功能 坐标 埋深 管径
下载PDF
三江平原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48
7
作者 陈阳 张建军 +2 位作者 国明 付梅臣 刘凌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157-6164,共8页
以三江平原北部地区2市5县为研究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1954—2009年间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期全面分析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时空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1954—2009年间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的不同... 以三江平原北部地区2市5县为研究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1954—2009年间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期全面分析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时空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1954—2009年间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显著,农田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湿地,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保证粮食增产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1954—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逐渐减少,共减少779.51亿元。长期的土地垦殖是三江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3)就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言,55年间除农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是增加外,其余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减少。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值最大,其次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除与农田相关的食物生产在增加,其余也均呈减少趋势。(4)不同地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量也不相同,湿地、林地面积比重下降幅度大、且农田面积比重上升幅度大的区域,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量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差异
下载PDF
厦门市环境空气污染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肖建能 国明 +4 位作者 施益强 温宥越 姚杰 高宇婷 林锦耀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63-3371,共9页
利用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市18个监测站点实测数据,运用GIS技术、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其污染因子的时空分析,结合厦门市土地利用分类专题图和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图进行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 利用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市18个监测站点实测数据,运用GIS技术、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其污染因子的时空分析,结合厦门市土地利用分类专题图和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图进行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天数占全年的48%,PM2.5紧随其后占到36%;厦门市空气质量较好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份是厦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月份,而厦门市秋冬两季的空气质量较差;AQI与温度相关系数达-0.813,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气压相关系数达0.835,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风速和相对湿度气象因素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PM2.5、PM10、SO2、NO2、O3污染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海沧区和集美区南部的空气污染比厦门其他地方明显更为严重;从土地利用图和主要重工业企业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建筑用地,而且这些地区还分布着许多钢铁厂和发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AQI) PM2.5 污染因子 气象因素 相关分析 厦门市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匡文慧 国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是城市化影响下的局地尺度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网格计算方法,模拟北京市2000年人口空间分布,并从宏观、微观、中观3个不同层次分...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是城市化影响下的局地尺度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网格计算方法,模拟北京市2000年人口空间分布,并从宏观、微观、中观3个不同层次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自内向外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分布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小尺度变异在全局变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整体结构特征;从中观角度分析,人口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阶段波动性递减特征,在0~8.5、8.5~13.5、13.5~33.0km范围内分别符合抛物线模型,各段内人口密度在小距离增加后表现出长距离的减少趋势。城市空间结构分布所呈现的"单中心波浪散射"布局模式,显著区别于国外经典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口密度 变异特征 北京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补划案例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红梅 廖丽君 +3 位作者 国明 李宏 史春香 张春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2-55,共4页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意义重大。该文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补划,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补划过程中被占基本农田区位的确定与综合数量和质量的测算,同时提出了...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意义重大。该文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补划,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补划过程中被占基本农田区位的确定与综合数量和质量的测算,同时提出了补划为基本农田的一般农田的选择依据,主要包括一般农田的质量等级、与交通沿线及城镇农村居民点距离以及保持补划后基本农田的集中连片程度等,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确定补划为基本农田的一般农田的区位和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土地利用 基本农田补划 国电哈尔滨平南热电厂项目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近3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国明 刘彦随 刘阁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9-524,共6页
保持粮食总产增加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统计资料为数据源,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1981-2011年粮食总产、单产、种植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粮食增产主要依靠三方面,即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调整... 保持粮食总产增加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统计资料为数据源,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1981-2011年粮食总产、单产、种植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粮食增产主要依靠三方面,即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单产水平提升,旨在为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有:(1)黑龙江省1981-2011年播种面积由728.2万hm2增加至1375.9万hm2,尤其是2004年之后的7年间增加64.47%;(2)水稻、玉米这两类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1981年的24.73%上升到2011年的67.97%,而大豆、小麦这两类低产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1981年的54.79%下降到2011年的28.18%;(3)全省粮食平均单产年均增长2.90%,由1981年的1716.6 kg/hm2增加至2011年的4048.7 kg/hm2,增长了135.86%;(4)整个研究期内,粮食总产增加了345.6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单产提升对总产的贡献率分别为73.32%、15.98%和10.70%,但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 种植业结构 作物单产 增产因素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东北农村贫困地域性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士君 田俊峰 +2 位作者 王彬燕 程利莎 国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9-1458,共10页
基于结构性问卷,采用入户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解析中国东北地区农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地域性特征,并对区域内部典型农村贫困区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与解构。研究认为:1东北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县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和黑、... 基于结构性问卷,采用入户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解析中国东北地区农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地域性特征,并对区域内部典型农村贫困区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与解构。研究认为:1东北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县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和黑、吉、辽三省与内蒙古东部交界地区以及中俄、中朝边境地区,形成东、西两大片区,西部片区呈带状自北向南延伸,东部片区内存在两个团块状贫困人口集聚区,整体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2)区域内部存在5个农村贫困高发区,分别为中俄北部边境贫困高发区、中俄东部边境贫困高发区、松嫩平原贫困高发区、西部贫困高发区、中朝边境贫困高发区;农村贫困发生率"北高南低,西低东高"的特征明显。(3)农村贫困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吃穿与医疗保障问题突出;罹患疾病以及耕地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是导致东北地区农村贫困的主因,发展现代农业和外出务工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4)区域内部存在西部农牧交错区、东部边境山地朝鲜族聚居区、东部平原与丘陵过渡区三大典型农村贫困区,西部农牧交错区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行、农户自身思想认识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不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东部边境山地朝鲜族聚居区农村贫困问题主要由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性外流所引发的系列效应导致;东部平原与丘陵过渡区农村贫困问题的出现主要受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导致自然灾害多发、耕地资源不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贫困 地域性特征 贫困县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空间分布模拟与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国明 张裕凤 +1 位作者 张树文 苏根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为揭示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微观分布规律,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统计学,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商业用地地价空间连续及变异特征,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模拟商业用地地价空间分布,生成地价模拟图。结果表明:商业用地样点地... 为揭示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微观分布规律,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统计学,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商业用地地价空间连续及变异特征,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模拟商业用地地价空间分布,生成地价模拟图。结果表明:商业用地样点地价兼具空间自相关性和各向异性,但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强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具有连续性,局部具有突变性;等价线分布呈现圈层结构,但地价越高的区域面积越小;交通道路对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有重要影响,城市扩展会带动扩展方向的区域商业用地地价升高;商业用地地价从市中心向外围呈指数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用地地价 模拟 空间结构 地统计学 呼和浩特市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 被引量:37
14
作者 宁佳 刘纪远 +10 位作者 匡文慧 徐新良 张树文 颜长珍 李仁东 吴世新 胡云锋 国明 迟文峰 潘涛 宁静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547-562,共16页
Land use/cover change is an important theme on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arth system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National land-use changes of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acquired by the digital in... Land use/cover change is an important theme on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arth system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National land-use changes of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acquired by the digit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e.g. the Landsat 8 OLI, GF-2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across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revealed by the indexes of dynamic degree model, annual land-use changes ratio et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uilt-up land increased by 24.6×10~3 km^2 while the cropland decreased by 4.9×10~3 km^2, and the total area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by 16.4×10~3 km^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 was concordant with that of the period 2000–2010. Speciall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emerg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2010–2015. The built-up land in eastern China expanded continually, and the total area of cropland decreased, both at decreasing rates. The rat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cropland shrinkage were accelerated in central China. The rat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cropland growth increased in western China, while the decreasing rate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ccelera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built-up land expansion slowed continually, and cropland area increased slightly accompanied by the conversions between paddy land and dry land. Besides,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rea decreas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govern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key development zone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Planning implemented during the 12 th Five-Year Plan(2011–2015). It was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land use types dominated with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and agricultural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 CHANG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REMOTE sensing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China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国明 李昀 +2 位作者 于凤荣 张树文 杨凤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5-229,共5页
该文以三江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2000-2009年该区域耕地变化特征,旨在为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由214.31增加至285.10万hm2,垦殖率升至67.3%,新增耕地主要为旱地;共有73... 该文以三江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2000-2009年该区域耕地变化特征,旨在为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由214.31增加至285.10万hm2,垦殖率升至67.3%,新增耕地主要为旱地;共有73.64万hm2土地被垦殖为耕地,主要来源为沼泽地、林地和草地,而同期退耕面积仅为2.84万hm2;58.67万hm2旱地转换为水田,9.06万hm2水田转换为旱地;水田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格局,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升至30.10%;位于研究区东部北部的县市耕地增加较多,而位于西部南部的县市耕地增加的较少;今后该区域在农业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主要通过土地整治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优化 三江平原北部 耕地 垦殖率
下载PDF
黑龙江省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16
作者 国明 关桐桐 +1 位作者 李冬梅 张悦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6,共8页
以黑龙江省1773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数据叠加等空间分析技术,从数量规模、空间分布模式、垂直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贫困村个数占行政村总量的19.68%,贫... 以黑龙江省1773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数据叠加等空间分析技术,从数量规模、空间分布模式、垂直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贫困村个数占行政村总量的19.68%,贫困村面积占行政区土地总面积的7.69%,地区(市)间贫困村个数及面积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贫困村在国贫县、省贫县和非贫县中个数比率分别为47.23%、35.71%和8.19%,面积比例分别为25.65%、24.56%和2.38%;贫困村在不同尺度上的集聚特征均比较明显,在国贫县、省贫县、非贫县内集聚程度依次降低;贫困村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在黑龙江省的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呈现出一个核心集聚片区和一个相对集中的条带区;64.12%的贫困村分布在高程为200m以下的平原区,其中有一半的贫困村分布在150~200m的高程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空间分布 最邻近指数 核密度 空间依赖性 精准扶贫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3
17
作者 国明 匡文慧 +2 位作者 孟凡浩 迟文峰 陆灯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2,共10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基于2005年基准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修正欧空局Global Cover 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而采用逆时相目视解译法从1980年基准年的Landsat MSS/TM遥感影...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基于2005年基准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修正欧空局Global Cover 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而采用逆时相目视解译法从1980年基准年的Landsat MSS/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1980-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分析其变化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0-2005年的25年间,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面积达79.4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33%。其中,单纯耕地像元面积增加了20.18万km2;耕地/自然植被镶嵌混合像元区面积增加了10.70万km2;林地面积减少了53.12万km2;灌丛与草地净增加21.10万km2;水体面积增加0.46万k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7573.87 km2。由此导致热带和亚热带湿润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和亚热带干旱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及亚热带草原生态地理区、草原和沼泽湿地生态地理区、沙漠和旱生植物生态地理区以及红树林生态地理区内分别呈现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近25年间,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深刻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宏观格局,而土地利用政策调控、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人口增加及空间迁移、道路修建等是导致巴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土地利用/覆盖 时空格局 热带雨林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空间优化决策 被引量:25
18
作者 国明 陈晓翔 黎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90-1298,共9页
空间优化决策是GIS应用中复杂而又常见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的组合,使用穷举法等方法难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微粒群优化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优化技术,与GIS相结合可解决空间优化决策问... 空间优化决策是GIS应用中复杂而又常见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的组合,使用穷举法等方法难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微粒群优化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优化技术,与GIS相结合可解决空间优化决策问题。首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和空间优化决策问题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基于人口密度、最短距离约束条件下,通过GIS技术,对微粒群优化算法用于空间优化决策的方法、实施过程作了详细阐述;接着,用4×4方格单元对PSO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以广州市芳村区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实例验证。通过实验,证明微粒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较高的结果精度,是解决空间优化决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群优化算法 GIS 优化决策 广州市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探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国明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2,共4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组织基础和实施前提。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必将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必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组织基础和实施前提。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必将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当明晰立法的基本思路,着力解决立法中存在的诸如管理体制、法律地位和成员资格界定等重点与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立法
原文传递
论林权纠纷化解机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国明 江华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21,共4页
林权纠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目前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以合法的途径化解林权纠纷已然成为必须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因此,应当通过对林权纠纷的现状、特征、原因、现实解决途径等的分析,寻找化解林权纠纷之路。
关键词 林权纠纷 化解机制 调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