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倒性甜荞茎秆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丹 刘星贝 +5 位作者 汪灿 杨浩 阮仁武 袁晓辉 易泽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64-1872,共9页
【目的】测定不同抗倒伏能力甜荞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酶基因表达量,探讨甜荞茎秆木质素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及其关键酶基因,为甜荞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基因CAD、CCR、F5H、COMT和... 【目的】测定不同抗倒伏能力甜荞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酶基因表达量,探讨甜荞茎秆木质素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及其关键酶基因,为甜荞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基因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部分CDS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不同抗倒性甜荞品种在分枝期、盛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分析木质素合成途径中9个相关基因PAL、4CL、C4H、C3H、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表达,用2-△△CT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整理数据和作图,用SPSS 19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扩增得到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CDS序列可用于设计后续荧光定量引物。甜荞茎秆木质素含量从分枝期到乳熟期逐渐增加,不同抗倒性品种间,高抗倒伏品种木质素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基因PAL、4CL、C4H和CCR表达量在品种间和时期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CCOAOMT在品种间不显著,时期间显著,F5H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时期间不显著,C3H、CAD和COMT在品种和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从分枝期到乳熟期,各品种的PAL、4CL、C4H、CAD、CCOAOMT、F5H和CCR表达量均先增后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高抗倒伏品种表达量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从分枝期到盛花期COMT表达量逐渐下降,易倒伏品种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抗倒伏品种,乳熟期高抗倒伏品种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从分枝期到乳熟期C3H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木质素含量与PAL、4CL、C4H、CCOAOMT、CAD和CCR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3H呈负相关,与COMT在分枝期和盛花期呈负相关,乳熟期呈正相关,与F5H呈正相关。【结论】木质素含量与甜荞茎秆倒伏密切相关,抗倒伏能力强的甜荞品种其茎秆木质素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木质素 关键酶基因 荧光定量PCR 抗倒性
下载PDF
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1718WX’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浩 胡海 +6 位作者 汪灿 王涛 胡丹 阮仁武 袁晓辉 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探明糯小麦‘1718WX’在重庆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施肥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播期、... 为探明糯小麦‘1718WX’在重庆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施肥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株高、单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达到显著;施肥量对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影响达到显著,对株高和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品质性状方面,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A2B2C2处理组合符合糯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即以播期11月5日,施肥量300kg/hm2,种植密度1.80×106苗/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播期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艺术特点
3
作者 《黄河之声》 2022年第8期89-91,共3页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著名歌剧《江姐》中的选段,歌剧《江姐》的诞生,是我国歌剧历史迈入新的阶段的一个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歌剧迎来了它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本文以其中的第六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展开分析,...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著名歌剧《江姐》中的选段,歌剧《江姐》的诞生,是我国歌剧历史迈入新的阶段的一个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歌剧迎来了它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本文以其中的第六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展开分析,从其创作背景、审美特征、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曲式结构、演唱处理等各方面出发,来分析江姐的英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背景审美特征 曲式结构 演唱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