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北燕山期陆内碰撞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地球化学 被引量:65
1
作者 贺转利 许德如 +3 位作者 陈广浩 夏斌 李鹏 符巩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51,共13页
文章采用微量元素 (包括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示踪方法 ,着重讨论了金大规模成矿的物质来源、含矿流体来源及含矿流体运移的能量问题。认为湘东北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具多来源 ,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能为成矿元素的活化和... 文章采用微量元素 (包括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示踪方法 ,着重讨论了金大规模成矿的物质来源、含矿流体来源及含矿流体运移的能量问题。认为湘东北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具多来源 ,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能为成矿元素的活化和成矿流体运移提供巨量能源 ;成矿物质一部分源于深部含矿热液 ,可能与富铅、富氯、中高温 (3 2 0℃左右 )、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下的气成热液有关 ,而冷家溪群及相关地层金多金属成矿物质在热液活动和动力变质作用下的活化迁移有利于金多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侏罗纪以来 ,岩石圈地球动力学转折及伴随的热液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对区内金多金属成矿起重要的作用 ,而岩浆作用、动力作用和 /或热液活动影响程度的可能差异 ,导致了金多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示踪 成矿元素 成矿流体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5
2
作者 许德如 陈广浩 +2 位作者 夏斌 李鹏 贺转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21,共15页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岩体是一套具埃达克岩性质的花岗闪长岩。该岩石具有高的SiO2(~70%)和Al2O3(~16.5%)、中等高的Na2O/K2O比值(普遍大于1.0,可达1.4)和低但可变的Mg质指数(Mg#=37~59)。相对高的Sr(均值:520×10-6)和Ba(1052...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岩体是一套具埃达克岩性质的花岗闪长岩。该岩石具有高的SiO2(~70%)和Al2O3(~16.5%)、中等高的Na2O/K2O比值(普遍大于1.0,可达1.4)和低但可变的Mg质指数(Mg#=37~59)。相对高的Sr(均值:520×10-6)和Ba(1052×10-6~1502×10-6)以及低的Y(<12×10-6)和Yb(<1×10-6)丰度,导致该岩石具有低的Rb/Sr(0.17~0.42)、高的Sr/Y(34~64)比值,以及LREE强烈富集[(La/Yb)N=27~71]而铕弱负异常(Eu/Eu*=0.76~0.91)的稀土配分模式。因此,板杉铺岩体源区岩可能为石榴角闪岩或石榴角闪岩-角闪榴辉岩过渡相。但低Nd和高Sr同位素组成[εNd(t)=-6.7^-8.4,(87Sr/86Sr)i=0.7078~0.7140]说明它们并不来源于俯冲的玄武质洋壳或亏损地幔;而高放射性成因Pb[(206Pb/204Pb)i=18.22~18.78]和高微量元素比值(如Ba/La=~15~28,Th/Ce=0.29~0.36)暗示深海沉积物及再循环的陆源沉积物可能已卷入这些岩石的成因。结合区域地质、地层和构造事件,认为早古生代可能的陆-弧-陆碰撞是导致研究区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产生的重要机制,而源于先前富集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则诱导了加厚的中酸性弧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可能经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过程最终形成了板杉铺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华南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厘定不仅揭示早古生代时期华南地区经历了地壳增生事件,对正确理解华南、特别是扬子板块东南缘Au-Sb-W-Cu等多金属成矿作用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 早古生代陆-弧-陆碰撞 湘东板杉铺地区 华南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符巩固 许德如 +1 位作者 陈广浩 李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2,共7页
作者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多年来在湘东北地区地质找矿实践,对区内典型矿床进行了解剖,全面概括和总结了该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新进展。认为区内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金成矿对地层具选择性、空间分布... 作者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多年来在湘东北地区地质找矿实践,对区内典型矿床进行了解剖,全面概括和总结了该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新进展。认为区内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金成矿对地层具选择性、空间分布具有区域分带性,构造控矿异常明显。近两年的地质找矿研究还发现区内金矿体具有等距和小角度侧伏产出规律,进而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并认为在湘东北地区寻找到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北 金成矿地质特征 找矿 新进展
下载PDF
湘东北金井地区花岗岩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暗示: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鹏 许德如 +3 位作者 陈广浩 夏斌 贺转利 符巩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1-934,共14页
出露于湘东北地区的燕山期花岗质岩岩体,呈岩基或岩株状广泛侵位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碎屑沉积岩中, 部分岩体为白垩纪红层覆盖。文章详细研究了金井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并与其围岩冷家溪群进行了对比。该岩... 出露于湘东北地区的燕山期花岗质岩岩体,呈岩基或岩株状广泛侵位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碎屑沉积岩中, 部分岩体为白垩纪红层覆盖。文章详细研究了金井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并与其围岩冷家溪群进行了对比。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71.44-74.31wt.%)、K2O(3.86-4.98wt.%)和Na2O(3.24-3.84wt.%),以及较低的 FeO+Fe2O3+MgO+TiO2(均小于3%),结合高含量的Al2O3(13.25-14.89wt.%)及高ASI值(普遍大于1.1),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P)高钾钙碱性花岗岩。金井花岗岩富硅、碱和高Sr、Ba丰度、高LILE/HSFE和LREE/HREE比值,低镁铁质及REE 含量,表明金井岩体为高度分异的花岗岩,其源区的残留物中黑云母含量高。REE配分图和原始地幔多元素标准化图谱上 Rb、Th、U、K和LREE相对富集,而Ba、Sr和高强场元素(Nb、Ta、P和Ti)相对亏损,Eu可变的负异常(δEu:0.53-0.78),表明存在角闪石、黑云母、堇青石、磷灰石和钛铁矿等分异演化的影响,类似于同碰撞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高Rb/Sr(3-6)、低 Sr/Ba(0.2-0.7)、高P2O5含量(0.09-0.15wt.%)、低Al2O3/TiO2比值(40-70<100)、Zr含量(100-150ppm)以及FeO/MgO 等特征表明该过铝质花岗岩浆可能是在高温(±800℃)高压(-8kbar)奈件下、经中下地壳变质沉积岩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 CaO/Na2O的差异(>0.4和<0.2两组)以及Nd同位素的不同(高Nd和低Nd两组),类似于围岩冷家溪群砂质和泥质沉积岩特征,以及高Sr[(87Sr/86Sr)i=0.72204-0.72540]、低Nd[εNd(145 Ma)=-10--12]等均表明花岗质岩浆主要起源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变质砂岩(高Ca)和变质泥岩(低Ca)的部分熔融或中下地壳物质的熔融,但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印支期以来华南及湘东北地区地球动力学演化史,作者认为金井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晚期,是160-140Ma 陆内俯冲(A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过铝质花岗岩 构造转换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湘东北金井地区
下载PDF
多段塞平行聚能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鹏 李兆敏 +2 位作者 赵金省 李宾飞 李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聚合物驱后还有50%左右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合物未波及到的次一级孔隙中。通过依次注入不同黏度和性质的功能段塞,在不同渗透率区域形成均匀移动的驱油段塞,增大局部驱替压力梯度,挖潜中、低渗透区的剩余油。室内实验表明:注入多个轮... 聚合物驱后还有50%左右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合物未波及到的次一级孔隙中。通过依次注入不同黏度和性质的功能段塞,在不同渗透率区域形成均匀移动的驱油段塞,增大局部驱替压力梯度,挖潜中、低渗透区的剩余油。室内实验表明:注入多个轮次的功能段塞后,再进行水驱,原油采收率达到89.15%,比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32.78%。相比于其他开采技术,多段塞平行聚能驱油的产液含水率更低;三个岩心实验的产液量比率趋向于相近,并在较大范围保持稳定,窜流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在非均质实验中,中、低渗透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别下降了35%和56%,剩余油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而高渗透层变化很小。两点压差随段塞向后推移而推移,局部压力最大值在段塞位移处,注入段塞在非均质油层近似平行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合物驱油 原油采收率 多段塞平行聚能驱油技术 剩余油驱替 室内实验
下载PDF
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 被引量:24
6
作者 许德如 马驰 +3 位作者 B.C.Nonna 李鹏 夏斌 张玉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6,共16页
海南岛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矿物、地球化学成分与源区岩性质和沉积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表明,所研究的岩石主要碎屑矿物由石英、绿泥石(Si:5.8~6.2a.p.f.u.、Mg/(Mg+Fe):~0.45)和白色云母(Si:6.2~6.8a.p.f.u... 海南岛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矿物、地球化学成分与源区岩性质和沉积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表明,所研究的岩石主要碎屑矿物由石英、绿泥石(Si:5.8~6.2a.p.f.u.、Mg/(Mg+Fe):~0.45)和白色云母(Si:6.2~6.8a.p.f.u.、Al:4.5~5.7a.p.f.u.)组成,含少量的长石(主要为钾长石)、黑云母(Mg/(Mg+Fe)=0.43、TiO_2=0.01%)和磷灰石等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上,这些岩石普遍具有高SiO_2含量(Al_2O_3/SiO_2=0.07~0.19)、相对高的K_2O/Na_2O比值(1.25~14.71)和高的FeO_(total)+MgO含量(普遍大于5%,最高达11.5%),但微量元素(含REE)含量普遍低于PAAS(NASC),且REE分布模式显示LREE富集((La/Yb)N=6.1~12.5)、Eu负异常或弱负异常(δEu=0.57~0.86)。高的前交代CIA(~84)和PIA(~85)指数、A-CN-K分布模式以及可变的Th/U(2.9~25)比值还说明源区已经历强烈的化学和机械风化作用。低的Ce/Pb比值(2.1~2.8)则反映海南岛早古生代地壳已经历过Pb的富集事件。结合矿物化学成分和区域地质对比,研究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源区主要由变质的岩浆弧花岗闪长岩和弧长英质火山岩组成,少量的铁镁质成分不能排除,因而暗示一个从活动大陆边缘到被动大陆边缘的过渡性沉积构造环境。同时,推测海南岛在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可能分别存在一次俯冲增生-碰撞造山事件;海南岛(可能包括华夏地块)应于晚奥陶世后才脱离东冈瓦纳大陆的澳大利亚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火山-碎屑沉积岩 矿物化学 地球化学 源区岩性质 俯冲造山作用 海南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鹏 陈广浩 +2 位作者 曾乔松 易金 胡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2-856,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结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残余灰质白云岩、藻云岩、亮边雾心白云岩、环带白云岩及少量膏云岩等结构类型。白云岩交代现象明显,δ18O普遍为中—高负值(-3.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结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残余灰质白云岩、藻云岩、亮边雾心白云岩、环带白云岩及少量膏云岩等结构类型。白云岩交代现象明显,δ18O普遍为中—高负值(-3.2‰~-8.7‰);δ13C值基本为低中负值(-3‰~-0.77‰),Z值大多集中在118~123之间,成岩温度大部分集中于36~51℃范围,属于低温白云岩。白云岩具有低Mg/Ca比值,而Fe/Mn比值变化较大;白云石成分显示高铁白云石和低铁白云石之分;Sr同位素组成(0.708 8~0.709 7)普遍与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相当,但也存在个别具有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10 1~0.710 9)。结合塔中地区奥陶系古地理演变特征,白云岩化类型可划分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海底(主要是潮间)成岩环境,主要是在潮坪环境或滩相环境中,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低,具低87Sr/86Sr比值,白云石单矿物具低Fe含量;而埋藏白云岩化存在两种模式,一种为早期浅埋藏过程中的卤水回流模式,其白云岩形成温度亦较低,具高87Sr/86Sr比值,白云石单矿物具高Fe含量;另一类发生于还原性较强晚期埋藏较深的成岩环境,在埋藏阶段白云岩化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调整,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高,白云石捕获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因 地球化学 C-O-Sr同位素 下奥陶统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沉积过程和演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鹏 赵中贤 +2 位作者 张翠梅 谢辉 陈广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7-844,共8页
礼乐盆地所经历的张裂-漂移-碰撞沉降构造历史,在沉积物沉积样式、沉降历史及断裂构造样式中均有反映,因此,分析盆地沉积过程及其与构造的耦合关系可揭示其演化过程.通过对礼乐盆地沉积充填过程、沉降方式及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礼乐盆... 礼乐盆地所经历的张裂-漂移-碰撞沉降构造历史,在沉积物沉积样式、沉降历史及断裂构造样式中均有反映,因此,分析盆地沉积过程及其与构造的耦合关系可揭示其演化过程.通过对礼乐盆地沉积充填过程、沉降方式及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礼乐盆地具双层结构模式特征,以T60(23.8Ma)不整合面为界,下部为不对称楔状半地堑.早期沉积受控于边界铲式断层,以构造沉降为主;自23.8Ma以来转变为以热沉降为主.礼乐盆地表现为3个幕式沉降特点,每个沉降幕都为由慢至快的沉降过程.其经历了3个沉积充填旋回,对应于古新世-早渐新世的张裂、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的张裂-漂移,以及晚中新世-第四纪裂后沉降这3个演化阶段,应力场相应由早期拉张环境转变为中期拉张-走滑以及晚期的挤压-走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沉积 盆地演化 礼乐盆地.
原文传递
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姜辉 李鹏 +1 位作者 李彦尊 童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6,共14页
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沿海国家或地区通过工程方式为实现CO_(2)减排而发展起来的解决方案与技术体系;相对于陆上CCUS技术,具有潜在封存空间广阔、封存安全等诸多优势。离岸CCUS技术指从沿海大型或近海碳排放源捕集CO_(2)... 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沿海国家或地区通过工程方式为实现CO_(2)减排而发展起来的解决方案与技术体系;相对于陆上CCUS技术,具有潜在封存空间广阔、封存安全等诸多优势。离岸CCUS技术指从沿海大型或近海碳排放源捕集CO_(2),加压并运输至离岸封存平台后注入海底地质储层中,实现CO_(2)与大气永久隔离或利用其生产价值产品的过程。本文概要回顾了全球及我国离岸CCUS技术的发展需求与产业现状,分析了发展离岸CCUS的技术性和社会性价值;梳理总结了代表性的离岸CCUS技术发展路线及其态势,如CO_(2)工厂捕集、CO_(2)管道运输、CO_(2)海底咸水层封存与驱油利用、CO_(2)化学利用以及其他技术架构。着眼不同技术创新方向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我国离岸CCUS领域未来发展建议:注重陆海统筹战略规划和布局,培养高水平研究团队,加强各发展阶段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发、成本控制、规模增扩和政策激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O_(2)捕集 CO_(2)运输 CO_(2)封存 CO_(2)利用 沿海地区 近海沉积盆地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许德如 贺转利 +3 位作者 李鹏 陈广浩 夏斌 符巩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1-332,共22页
湘东北地区发育一套晚燕山期(距今85~95Ma)的细碧质玄武岩。该岩石具碱性-拉斑质玄武岩亲和性,矿物成份以钠长石为主,呈斑状和交织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富钠低钾,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可... 湘东北地区发育一套晚燕山期(距今85~95Ma)的细碧质玄武岩。该岩石具碱性-拉斑质玄武岩亲和性,矿物成份以钠长石为主,呈斑状和交织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富钠低钾,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可变地亏损或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h、U、Ti和Hf相对富集而Y、Yb、Zr、P及Nb和Ta表现适度的亏损。Nd同位素成份(εnd(t)=-1.29~0.66)则暗示该岩石并不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结合中生代华南地区特别是江南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该细碧质玄武岩应产于板内构造环境,起源于一个不太富集的陆下岩石圈地幔低度熔融,可能与晚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导致华南大陆内部因古缝合线或古深断裂活化而诱发的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湘东北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是华南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后造山阶段于距今90Ma左右开始的岩石圈沿长沙一平江断裂伸展裂陷的产物。郯庐断裂可能向南延伸至湖南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碧质玄武岩 陆下岩石圈地幔 陆一陆碰撞 长沙一平江断裂(陷) 晚燕山期 湘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多因复成矿床理论探讨阿舍勒铜矿的成因 被引量:14
11
作者 曾乔松 陈广浩 +1 位作者 王核 李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550,共6页
新疆北部阿舍勒铜锌多金属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西伯利亚西南缘活动陆缘环境。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多阶段的俯冲、碰撞、拼合过程中,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经历了多个开合演化阶段,为该矿床... 新疆北部阿舍勒铜锌多金属矿床为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西伯利亚西南缘活动陆缘环境。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多阶段的俯冲、碰撞、拼合过程中,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经历了多个开合演化阶段,为该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先天、临产及后天条件。成矿以喷气-沉积作用为主,其后经历了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及表生氧化作用。矿床控制因素显示出“地层-岩控-构控和时控”多位一体的特点。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根据陈国达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提出的多因复成矿床概念和时空四维兼顾研究思路,讨论了阿舍勒铜矿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厘定其为一个多因复成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复成矿床 阿舍勒铜矿 大地构造阶段 晚古生代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许德如 夏斌 +4 位作者 Nonna Bakun-Czubarow 马驰 李鹏 Robert Bachlinskl 陈广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87-3006,共20页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原岩可能包括辉长岩(粗粒的斜长角闪岩)、辉长-辉绿岩(中细粒和中粗粒的斜长角闪岩)和枕状熔岩(细粒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由于受多期变质和蚀变作用的影响,组成这些岩石的多数矿物如角闪石、斜长石和绿泥石等常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代。角闪石环带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从核到边,钛、铝、(钠+钾)含量增长,反映了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的进变质演化过程;相反,角闪石环带从核部到边部钛、铝和钾+钠含量降低,则暗示温度和压力同时降低而进入另一个退变质演化阶段。所获得的 Sm-Nd 全岩及角闪石的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28±12 Ma、Rb-Sr 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8±6.2 Ma和344±11Ma。根据角闪石环带、矿物共生组合、微结构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的半定量计算和同位素定年,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可能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527~450 Ma)可能记录了与洋底变质作用有关的(亚)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条件,早期的阳起石、钙质角闪石及镁铁质角闪石残余核为该阶段的产物;第二阶段(~330~240 Ma)进变质作用达到高峰的P=~0.9 GPa、T=~700℃,显示了过渡的高角闪石相-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广泛的剪切变形及韭闪质普通角闪石-韭闪石边是该阶段的产物;第三阶段(~130 Ma~90 Ma)显示一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P=~0.1~0.3 GPa、7=~300~400℃),可能与区域/热接触变质有关。因而屯昌晨星地区变基性岩体的变质作用演化显示了一个逆时针 P-T-t 轨迹,最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裂解及洋壳化和随后的年轻洋壳消亡、陆(华南大陆)-陆(印支板块)碰撞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基性岩体 海南岛屯昌晨星地区 角闪石环带 逆时针P-T-t轨迹 洋壳消亡残片
下载PDF
塔中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鹏 +2 位作者 张渊 龙利平 张利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2-808,共7页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组成以(K^++Na^+),Cl^-离子为主,大部分为 CaCl_2型水,矿化度变化介于4.8~220.2 g/L,r_(Na)+/r_(Cl^-)比值变化介于0.26~0.85之间,说明变质程度小,可能是海水发生蒸发浓缩作用之后被淡水所混合的产物。受断...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组成以(K^++Na^+),Cl^-离子为主,大部分为 CaCl_2型水,矿化度变化介于4.8~220.2 g/L,r_(Na)+/r_(Cl^-)比值变化介于0.26~0.85之间,说明变质程度小,可能是海水发生蒸发浓缩作用之后被淡水所混合的产物。受断裂作用影响,地层水矿化度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受区域不整合影响,纵向上地层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存在明显的分带性。地层水中阴离子 Cl^-和 HCO_3^-的浓度与阳离子(Na^++K^+)和 Ca^(2+)的浓度的关系表明,本区可能的成岩作用过程主要为氯化钠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而方解石的(铁)白云石化及钠长石化作用导致了 Ca^(2+)离子的富集与Mg^(2+)离子的亏损,形成了 CaCl_2型流体。区内地层水可分为常压高矿化度水和异常高压低矿化度水两种类型。前者可能与大气淡水淋滤和埋藏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有关,后者可能与其形成的封闭体系有关。油气聚集和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位于塔中Ⅰ号坡折带和Ⅱ号构造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成因与演化 地层水化学特征 奥陶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中顺西区块奥陶系礁滩复合体裂缝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鹏 +3 位作者 张渊 龙利平 张利红 任淑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4-700,共7页
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的观察及阴极发光、成像测井的解释结果表明,塔中顺西区块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发育复杂的裂缝系统,按其形态可分为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和水平裂缝。该裂缝系统在纵向上存在明显的旋回性发育,在成因上具... 对岩心、薄片、铸体薄片的观察及阴极发光、成像测井的解释结果表明,塔中顺西区块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发育复杂的裂缝系统,按其形态可分为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和水平裂缝。该裂缝系统在纵向上存在明显的旋回性发育,在成因上具有多期复合叠合的特点。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非构造成因裂缝和构造成因裂缝。根据力学属性,构造成因裂缝又可分为张性裂缝、张剪性裂缝和剪切裂缝。裂缝部分被方解石完全充填或半充填,部分未被充填而呈开启状,其中以未充填或半充填的高角度裂缝较发育,对油气储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裂缝充填特征和切割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构造成因裂缝可划分为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喜山期3个成因期次。裂缝的发育主要受岩石自身力学特性、构造应力场、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及火山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礁潍复合体 裂缝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的不确定性及参数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辉 周蒂 +4 位作者 陈广浩 李鹏 庞雄 李元平 赵美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9,共10页
回剥分析(backstripping)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核心方法,应用极为广泛;但对其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关注甚少。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区为例,探讨了原始数据和选用参数(包括无钻井揭示的基底埋深和界面年龄、地层... 回剥分析(backstripping)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核心方法,应用极为广泛;但对其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关注甚少。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区为例,探讨了原始数据和选用参数(包括无钻井揭示的基底埋深和界面年龄、地层划分、孔隙度随深度变化曲线、沉积岩性、古水深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等)对回剥分析结果的影响。理论分析和灵敏度试验表明,无钻井揭示的基底埋深的误差影响回剥分析的所有结果;界面年龄的误差仅影响对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速率的估计;岩性的影响反映在选取密度和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参数之中,孔隙度在不同地区可能有较大差异;而古水深是回剥分析参数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古水深的误差不影响去压实厚度和沉积速率,但却100%成为构造沉降量的误差。由于陆坡区古水深和岩性随位置的变化较大,这两种参数对陆坡区回剥分析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需要采用随位置而变的参数,特别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估计各地层沉积时的古水深变化。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参数选取的不当有可能导致谬误的结果,因此发表回剥分析结果时应该说明主要参数的选取依据,而对于文献中发表的回剥分析结果则必须在考察其数据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后才能考虑采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剥分析 沉降史分析 不确定性 参数影响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成岩作用和深部流体作用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易金 曾乔松 +3 位作者 李鹏 朱江建 陈广浩 林舸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5-433,共9页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埋藏史和地热史,且受深部流体作用改造,成岩作用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塔中地区6口井奥陶系碳酸盐岩样品开展详细的显微镜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埋藏史和地热史,且受深部流体作用改造,成岩作用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塔中地区6口井奥陶系碳酸盐岩样品开展详细的显微镜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测定,结合塔中地区构造、地层埋藏史及热演化史等资料,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成岩作用及深部流体作用进行了探讨。塔中地区奥陶系包裹体大致可以分为4期:第1期包裹体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早成岩期的同生-准同生或表生暴露阶段,温度接近地表温度,包裹体均一温度<60℃;第2期形成于晚海西期浅埋藏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05℃;第3期包裹体形成于波动埋藏-深埋藏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为120~186℃;第4期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多分布在192~235℃之间,这期高温流体包裹体的形成应该与岩浆-火山或深部热流体作用有关。另外,包裹体的盐度随均一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这可能反映了塔中地区奥陶系在后期受深部热流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碳酸盐岩 包裹体 成岩作用 深部流体作用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美人茶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庄明珠 李代胜 +5 位作者 涂育东 李鹏 闫佳伟 陈美霞 金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6-1084,共9页
茶树品种对美人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制作美人茶的常见品种有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梅占等。为凝练福建省美人茶品质特征、调查美人茶的品种适制性,以从福建省主产区大田采集来的20份美... 茶树品种对美人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制作美人茶的常见品种有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梅占等。为凝练福建省美人茶品质特征、调查美人茶的品种适制性,以从福建省主产区大田采集来的20份美人茶样品(8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美人茶感官品质分析、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青心大冇(94.10分)、金萱(93.96分)、金观音(93.90分)、金牡丹(93.63分)感官审评的分值较高,其滋味甜醇、醇厚或醇爽,香气呈蜜香或花蜜香。生化成分测定显示,青心大冇可溶性糖(2.48%)、游离氨基酸(0.33 mg/g)、茶黄素(0.12%)、茶红素(0.72%)、茶褐素(1.24%)含量相对较高,均排在前三位。在感官审评结果的基础上,从以上样品中筛选出品质较好、不同品种加工的7个美人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共测得31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7种,酮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5种,萜烯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4种,这些香气成分共同组成美人茶独特的香气特征。其中,青心大冇美人茶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多(25种),且香气成分总含量(430.43ng/g)最高,与其他品种的美人茶相比,1-甲基-4-(1-甲基乙基)-1,3-环己二烯(4.21 ng/g)、柠檬醛(7.01 ng/g)、苯甲醛(18.24 ng/g)、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50.23 ng/g)、β-罗勒烯(5.47 ng/g)含量最高,芳樟醇(30.60 ng/g)、水杨酸甲酯(15.02 ng/g)、香叶醇(66.69 ng/g)、苯乙醇(8.52 ng/g)含量均排在前三位。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青心大冇品种制作的美人茶品质最佳。该结果对生产实践中美人茶适制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茶 品种 品质评价 生化成分 香气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三种茶坯窨制桂花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梦婷 廖献盛 +6 位作者 谷梦雅 李鹏 洪雅萍 徐梦婷 金珊 叶乃兴 张见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花红茶、桂花美人茶和桂花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窨制后3种桂花茶中共检测出726种共有香气成分,324种差异香气成分(P<0.05)。桂花茶以杂环化合物、萜类、酯类、烃类及酮类为主,占比78.73%。桂花茶中的关键呈香成分(OAV>10)为呋喃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柠檬醛、脱氢芳樟醇、月桂醇等。其中桂花红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月桂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苯甲醇、月桂醇等;桂花美人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柠檬醛、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萜品油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等;桂花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α-紫罗兰酮、吲哚、β-紫罗兰酮、月桂醇等。研究表明,桂花窨制能明显改善不同茶坯香气,赋予茶坯较浓郁持久的桂花香,其中以桂花红茶的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茶 窨制 香气活性值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CCUS技术发展及广东离岸封存潜力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海中 吴大卫 +3 位作者 范永 李鹏 曾少雁 林海周 《南方能源建设》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目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广东沿海是我国开展二氧化碳(CO_(2))离岸封存项目的潜力区域。了解碳中和背景下CCUS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广东近海CO_(2)封存潜力,有助于为未来我国开展大规模CCUS项目特别... [目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广东沿海是我国开展二氧化碳(CO_(2))离岸封存项目的潜力区域。了解碳中和背景下CCUS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广东近海CO_(2)封存潜力,有助于为未来我国开展大规模CCUS项目特别是离岸封存工程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文章综述了CCUS各环节的技术路线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广东近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的CO_(2)地质封存潜力,总结了我国CO_(2)离岸封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在运输、封存等环节的个别关键技术水平仍在研发示范阶段。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拥有巨大的CO_(2)地质封存潜力,并且与广东沿海大型CO_(2)排放源形成良好的源汇匹配关系,适宜开展CO_(2)离岸封存项目。然而,我国离岸封存还面临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环境影响不明确、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技术研发、项目集群布局、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推进,推动CO_(2)离岸封存发展。[结论]未来我国应该加大对CCUS特别是离岸封存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碳中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CCUS 离岸封存 CO_(2) 潜力评估
下载PDF
不同烘焙次数对美人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丁凤娇 李元朝 +6 位作者 柳紫琼 李鹏 闫佳伟 袁雨薇 林进龙 李鹏 金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1-565,共15页
【目的】比较不同烘焙次数对美人茶风味品质的影响,为美人茶烘焙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2种方式制成的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对不同烘焙次数的金... 【目的】比较不同烘焙次数对美人茶风味品质的影响,为美人茶烘焙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2种方式制成的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对不同烘焙次数的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进行品质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烘焙美人茶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随着烘焙次数的增加,2种美人茶汤滋味更醇厚,口感更顺滑;茶汤香气由开始的清香转为轻蜜香,再到蜜香,逐渐形成美人茶果蜜香和花蜜香的香气特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烘焙2次后,室外萎凋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中茶多酚含量分别由24.225%和20.461%下降至22.210%和19.015%;在室内和室外萎凋的青心大冇美人茶中,随着烘焙次数的增加,茶褐素含量由2.540%和2.801%下降至2.343%和1.967%;水浸出物和茶黄素含量在第2次烘焙金萱美人茶中显著增加(P<0.05)。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烘焙次数美人茶中共鉴定出15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35种、醛类25种、酯类29种、烯烃类21种、酮类17种和其他类24种。依据OPLS-DA分析,筛选变量重要性投影大于1(VIP>1)的物质为差异挥发性物质,在第1次和第2次烘焙金萱美人茶中分别筛选出18和19种差异挥发性物质,在第1次和第2次烘焙青心大冇美人茶中分别筛选出25和36种差异挥发性物质。其中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Z)-氧化芳樟醇(呋喃类)、二氢芳樟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是不同烘焙次数美人茶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其含量的上升形成美人茶的蜜香和花果香。经2次烘焙后,金萱美人茶中的香气物质总含量增加1.3~2.5倍,青心大冇美人茶香气物质总含量增加1.2~1.8倍。【结论】烘焙有助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茶 烘焙 香气 滋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