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
作者 陈昆松 +1 位作者 张明方 Kushad M.Mosbah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5-679,共5页
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字花科植物是硫代葡萄糖苷的主要来源。至今已分离得到120多种硫代葡萄糖苷,它们在抗癌、植物防御和风味形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就植物硫代葡萄糖苷的分布、生化特性、酶促水解产物的形成和生... 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字花科植物是硫代葡萄糖苷的主要来源。至今已分离得到120多种硫代葡萄糖苷,它们在抗癌、植物防御和风味形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就植物硫代葡萄糖苷的分布、生化特性、酶促水解产物的形成和生理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硫代葡萄糖苷 异硫氰酸酯 抗癌 综述
下载PDF
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波 陈昆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5-250,共6页
综述了LOX在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LOX与乙烯合成、果实软化、香气物质合成以及LOX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关键词 果实 成熟 脂氧合酶 基因家族 功能 综述
下载PDF
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3
作者 魏富芹 黄蓉 +6 位作者 何海艳 吴莎 陈晨 白春昀 翁稚颖 杨为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1期72-76,共5页
天麻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价值显著,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改善记忆等神经系统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也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众多的中药方剂和制剂中都有其显著而确切的疗效。文章对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和... 天麻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价值显著,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改善记忆等神经系统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也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众多的中药方剂和制剂中都有其显著而确切的疗效。文章对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应用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天麻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药理作用 天麻素 乙酰天麻素
下载PDF
采后枇杷果实的质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宋肖琴 张波 +3 位作者 徐昌杰 张九凯 陈昆松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9-384,共6页
为全面了解采后枇杷果肉组织木质化现象,应用质构仪,采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洛阳青、大红袍、夹脚和大叶杨墩4个枇杷品种果实的采后质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和0℃2个贮藏温度下,4个品种枇杷果实的硬度、黏着性、凝聚... 为全面了解采后枇杷果肉组织木质化现象,应用质构仪,采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洛阳青、大红袍、夹脚和大叶杨墩4个枇杷品种果实的采后质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和0℃2个贮藏温度下,4个品种枇杷果实的硬度、黏着性、凝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都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出汁率均明显下降;且4个品种枇杷果实在0℃冷藏40d转3d货架(20℃)后,各TPA参数增加更显著。4个品种枇杷果实各TPA参数与出汁率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而绝大多数TPA参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实TPA试验法可用于评价采后枇杷果实的质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质地多面分析(TPA) 木质化 出汁率
下载PDF
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盆腔炎患者MMP-2,ICAM-1,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杨宝芹 玲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CPI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和甲硝唑片...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CPI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和甲硝唑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加味当归芍药散水煎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MMP-2,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粒-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79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月经量多、腹部压痛、疲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ICAM-1,TNF-α,IL-1β,IL-6,GM-CSF,ηb,ηp,AI,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4,IL-10,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 70%,21. 6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 198,P <0. 05)。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CPI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大大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改善调控MMP-2,ICAM-1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加味当归芍药散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液流变学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原文传递
乙烯调控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6
作者 蒋天梅 殷学仁 +4 位作者 王平 孙崇德 徐昌杰 陈昆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1-378,共8页
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产生的乙烯远低于跃变型果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乙烯被认为在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然而,由于该类型包含许多重要经济价值的果实,如柑橘、草莓、葡萄、枇杷等,近年来乙烯参与非跃变型果... 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产生的乙烯远低于跃变型果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乙烯被认为在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然而,由于该类型包含许多重要经济价值的果实,如柑橘、草莓、葡萄、枇杷等,近年来乙烯参与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相关研究陆续有报道。大量结果明确表明,非跃变型果实诸多成熟相关过程也直接受乙烯调控,且非跃变型果实和跃变型果实品质变化的某些分子调控途径非常相似。本文中主要综述了乙烯调控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跃变型果实 成熟衰老 乙烯 生物合成 信号转导
原文传递
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望舒 郑金土 +7 位作者 汪国云 何桂娥 孙崇德 许文平 杨绍兰 蔡冲 陈昆松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以3个品种杨梅果实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为未成熟(immature)、成熟(mature)和完熟(ripe)3种不同成熟度,在20℃下48h贮藏过程中,每隔3h检测一次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并分析成熟过程相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未成熟和成熟果实的呼吸速... 以3个品种杨梅果实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为未成熟(immature)、成熟(mature)和完熟(ripe)3种不同成熟度,在20℃下48h贮藏过程中,每隔3h检测一次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并分析成熟过程相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未成熟和成熟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合成变化呈现典型的跃变型果实特征,而在完熟果实中检测不到呼吸和乙烯跃变过程。未成熟和成熟杨梅果实中PAL活性趋于提高,而完熟果实的呈下降变化,这一结果与矢车菊-3-葡萄糖苷(Cy-3-Glu)含量变化相吻合;CIRG值与杨梅果实Cy-3-Gl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结果显示杨梅果实属于跃变型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果实 呼吸速率 乙烯释放速率 品质
下载PDF
乙烯信号转导与果实成熟衰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殷学仁 张波 +1 位作者 陈昆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综述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各级别元件及其编码基因在果实成熟衰老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关基因家族成员及其表达调控、成熟衰老相关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元件的鉴别与功能分析、乙烯信号转导在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的调控机制等,并提出了乙烯... 综述了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各级别元件及其编码基因在果实成熟衰老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关基因家族成员及其表达调控、成熟衰老相关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元件的鉴别与功能分析、乙烯信号转导在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的调控机制等,并提出了乙烯信号转导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信号转导 基因家族 果实 成熟衰老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开波 +2 位作者 张璐鹏 英宵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1现代医学对IBS-D的研究现状1.1定义及流行病学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 1现代医学对IBS-D的研究现状1.1定义及流行病学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的症状[1]。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中西医 病因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吴秀霞 +3 位作者 党中勤 罗文昭 赵长普 于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882-4887,共6页
观察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及安全性。将1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9例。分别给予资生汤加减,法莫替丁和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 观察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及安全性。将1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9例。分别给予资生汤加减,法莫替丁和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胃黏膜病理积分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AS-17)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比较有效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胃黏膜病理积分,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和血清指标改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和心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中药组(2例,4.8%)<联合组(7例,15.2%)<西药组(20例,41.3%)(P<0.05)。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比较,中药组(7例,16.7%)<联合组(14例,30.4%)<西药组(24例,52.2%)(P<0.05)。结果表明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与西药法莫替丁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安全性评价优于法莫替丁;资生汤加减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胃黏膜的病理改变,疗效优于单用资生汤加减和法莫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生汤加减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法莫替丁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植物黄酮醇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曹运琳 邢梦云 +1 位作者 徐昌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92,共16页
植物黄酮醇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日益增多,逐渐成为热点。对黄酮醇生物合成关键酶(FLS、F3H、F3′H、F3′5′H、UGT)和调控因子(如MYB等转录因子)相关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对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 植物黄酮醇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其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日益增多,逐渐成为热点。对黄酮醇生物合成关键酶(FLS、F3H、F3′H、F3′5′H、UGT)和调控因子(如MYB等转录因子)相关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对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对黄酮醇积累发挥关键作用的试验证据进行归纳,探索调控黄酮醇物质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定向积累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黄酮醇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醇 生物合成 代谢调控 分子机制 基因工程
原文传递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UDP–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解林峰 任传宏 +2 位作者 张波 徐昌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55-1669,共15页
类黄酮是人类膳食和观赏园艺植物中重要的多酚类物质,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及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倍受关注。植物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glycosyltransferase,UGT)催化类黄酮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糖苷... 类黄酮是人类膳食和观赏园艺植物中重要的多酚类物质,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及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倍受关注。植物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glycosyltransferase,UGT)催化类黄酮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糖苷衍生物。近年来,大量UGT基因家族被分析,类黄酮合成相关糖基转移酶也陆续被鉴别报道。本文综述了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UGT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重点对参与不同类黄酮糖基化的UGT体外重组蛋白活性及转基因功能分析等试验证据进行归纳,并介绍了相关的微生物工程,以期为植物类黄酮代谢和其调控原理及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生物合成 UDP–糖基转移酶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山楂酚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沈燕琳 董文轩 +2 位作者 孙崇德 陈昆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91-1700,共10页
山楂(Crataegus spp.)富含酚类物质,主要包括:原花青素、碳苷黄酮、黄酮醇及其糖苷、花青苷、酚酸等,其中果实中以原花青素为主,而碳苷黄酮和黄酮醇及其糖苷多分布于叶中。山楂酚类物质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脂、... 山楂(Crataegus spp.)富含酚类物质,主要包括:原花青素、碳苷黄酮、黄酮醇及其糖苷、花青苷、酚酸等,其中果实中以原花青素为主,而碳苷黄酮和黄酮醇及其糖苷多分布于叶中。山楂酚类物质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脂、消炎、抗肿瘤等。本文围绕山楂酚类物质的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分布、检测和生物活性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酚类物质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枇杷果实采后质地的变化与调控 被引量:20
14
作者 蔡冲 龚明金 +2 位作者 吕均良 陈昆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1-736,共6页
以枇杷果实为材料,通过1-甲基环丙烯(1-MCP)和温度处理,探索其对采后枇杷果实衰老过程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果实采后在20℃贮藏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超氧自由基(O·2)积累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峰型变化,果肉组... 以枇杷果实为材料,通过1-甲基环丙烯(1-MCP)和温度处理,探索其对采后枇杷果实衰老过程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果实采后在20℃贮藏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超氧自由基(O·2)积累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峰型变化,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持续增加,果实硬度趋于增大,果肉渐趋粗糙少汁,具有组织木质化的特征。1-MCP可以显著抑制PAL和LOX活性,减缓O·2生成,延缓组织衰老进程和硬度的增加。1℃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但会导致果实出现冷害,其典型症状也表现出了组织木质化。采后枇杷果实衰老过程中的硬度增加与冷害胁迫下的果实组织木质化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但其内在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采后 质地 衰老 冷害
下载PDF
白肉枇杷与红肉枇杷成熟果实可溶性糖组成差异及其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秋燕 周京一 +5 位作者 张波 傅秀敏 宋肖琴 徐昌杰 陈昆松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621,共6页
比较了甜种、荸荠种和冰糖种白肉枇杷以及宝珠、大叶杨墩和大玫瑰红袍红肉枇杷成熟果实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组成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白肉枇杷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红肉枇杷,且以蔗糖为主(占60%~70%),其次是果糖(... 比较了甜种、荸荠种和冰糖种白肉枇杷以及宝珠、大叶杨墩和大玫瑰红袍红肉枇杷成熟果实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组成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白肉枇杷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红肉枇杷,且以蔗糖为主(占60%~70%),其次是果糖(20%~30%)和葡萄糖(9%~11%),而红肉枇杷中3种可溶性糖的含量比较接近。白肉枇杷果肉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显著高于红肉枇杷,而葡萄糖则相反,但果糖占总糖的比例在2类枇杷中比较接近。白肉枇杷果实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US-synthetic)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US-cleavage)活性均低于红肉枇杷,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则比较接近。2类枇杷果肉蔗糖代谢酶的净活性均为负值,但红肉枇杷酶的净活性较低。研究认为,蔗糖代谢酶活性与2类枇杷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组成差异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枇杷 红肉枇杷 可溶性糖 转化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净活性
下载PDF
热激转录因子调控植物逆境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田尉婧 殷学仁 +1 位作者 陈昆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92,共14页
植物在遭遇逆境时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热激转录因子(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作为重要调控元件参与植物防御过程。相比动物,固着生长的植物其Hsfs家族成员在数量、结构及调控机制上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Hsfs在多种... 植物在遭遇逆境时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热激转录因子(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作为重要调控元件参与植物防御过程。相比动物,固着生长的植物其Hsfs家族成员在数量、结构及调控机制上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Hsfs在多种逆境中发挥作用,参与不同转录调节途径,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综述介绍了植物Hsfs的主要蛋白质结构、在调控植物逆境响应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转录调控机制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Hsfs调控逆境响应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转录因子 植物 逆境 调控
原文传递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降糖降脂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闫淑霞 +1 位作者 孙崇德 陈昆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560-4567,共8页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是中草药和果蔬等植物源食物中常见的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对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缓解和治疗作用。该文就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是中草药和果蔬等植物源食物中常见的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对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缓解和治疗作用。该文就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的分类与分布、降糖降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将来深入研究不同槲皮素糖苷衍生物的生物活性、量效关系、构效关系、体内生物有效性及药理学机制等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 分类分布 降糖 降脂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枳实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正选 《陕西中医》 2018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枳实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取小鼠80只,随机分成观察组(枳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按1.07g/(kg·d)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 目的:探讨枳实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取小鼠80只,随机分成观察组(枳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按1.07g/(kg·d)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两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胃残留率。结果:观察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浆VI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激素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早期应用枳实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 枳实/治疗应用 动物实验 小鼠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富含绿原酸的植物中类黄酮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春华 孙崇德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2-904,共3页
以枇杷花、枇杷叶和金银花为材料,研究绿原酸干扰类黄酮测定的结果表明,差示分析法基本上不受绿原酸的干扰,可用于富含绿原酸植物中类黄酮的测定;而NaNO_2-Al(NO_3)_3比色法和二甘醇比色法均受绿原酸的严重干扰,测得的类黄酮含量明显偏... 以枇杷花、枇杷叶和金银花为材料,研究绿原酸干扰类黄酮测定的结果表明,差示分析法基本上不受绿原酸的干扰,可用于富含绿原酸植物中类黄酮的测定;而NaNO_2-Al(NO_3)_3比色法和二甘醇比色法均受绿原酸的严重干扰,测得的类黄酮含量明显偏高,NaNO_2-Al(NO_3)_3比色法测得的结果甚至超过总酚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测定方法 绿原酸 芦丁
下载PDF
杨梅素及其苷类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畅 刘意隆 +3 位作者 高志伟 江华民 徐昌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575-3583,共9页
杨梅素及其苷类是植物中重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且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杨梅素及其苷类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对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缓解和辅助治疗... 杨梅素及其苷类是植物中重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且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杨梅素及其苷类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对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此外,杨梅素及其苷类还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炎、镇痛、护肝等药理活性。由于杨梅素比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在母环结构上含有更多羟基,杨梅素及其苷类比槲皮素、山柰酚等其他黄酮醇或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因此,杨梅素及其苷类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该文就杨梅素及其苷类的分类与分布、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杨梅素及其苷类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比较等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目前杨梅素及其苷类研究与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将来深入研究更多种类杨梅素及其苷类的药理作用、量效及构效关系、化学修饰与生物合成、应用前景等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及其苷类 分布 药理活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