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治疗黄褐斑研究概况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静 张小卿 吴景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2期65-70,共6页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色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0%~70%。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常见病因主要有激素因素,日照、热刺激、化妆品等外界因素刺激,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精神状态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酪氨酸活性升高、黑素细胞及黑素体生成增...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色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0%~70%。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常见病因主要有激素因素,日照、热刺激、化妆品等外界因素刺激,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精神状态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酪氨酸活性升高、黑素细胞及黑素体生成增多等密切相关。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对黄褐斑的发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病机总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机失调、肾水亏虚、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瘀滞于头面发为黄褐斑。而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是导致黄褐斑发病的主要原因。对于黄褐斑的治疗,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各有所长。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谷胱甘肽、维生素、氢醌、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以及激光美白治疗等。谷胱甘肽通过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结合,从而导致酪氨酸酶失活,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体的合成。维生素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进而淡化色斑。氨甲环酸则是通过抑制纤溶酶系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体而起到治疗目的。激光治疗虽然能去除黄褐斑皮损区的黑素颗粒,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或降低黑素细胞及黑素体增多,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就存在复发的风险,在治疗后期还要联合脱色素霜局部涂抹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中医学将黄褐斑分为肝气郁结、脾虚、肾虚、气滞血瘀等四种证型,并通过辨证论治,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针灸、中药外用等治疗黄褐斑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黄褐斑的治疗,西医起效较快,但易于反复;中医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周期较长,但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因此,应中西医有效结合,各取所长,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红外线照射 激光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 针灸 辨证论治 中药外治 综述
下载PDF
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丸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静 王艳杰 +6 位作者 何涛 赵丹玉 丛培玮 冯晓帆 崔勇 郭隽馥 王德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758,共2页
目的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脾主运化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脾气虚模型组和四君子组,其中脾气虚组和四君子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的方法建立脾气... 目的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脾主运化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脾气虚模型组和四君子组,其中脾气虚组和四君子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的方法建立脾气虚模型共14天,然后通过测定体重、进食量等进行模型评价;模型建立成功后,四君子组采用四君子丸进行灌胃治疗14天,同时对照组和脾气虚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胃窦组织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测定胃组织VIP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脾气虚模型大鼠体重、进食量显著降低;和对照组比较,脾气虚模型组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脾气虚模型组比较,四君子组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降低,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VIP含量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降低,食量显著减少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血管活性肠肽 四君子丸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转氨酶在酸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连艳鲜 徐礼 李静 《现代牧业》 2021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制备酸奶时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比较研究其对凝乳时间及酸奶品质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在20~50 U/L范围内凝乳时间随TG酶浓度的升高先缩短后延长,添加40 U/L的TG酶可使凝乳时间缩短13.7 min;TG酶处理... 在制备酸奶时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比较研究其对凝乳时间及酸奶品质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在20~50 U/L范围内凝乳时间随TG酶浓度的升高先缩短后延长,添加40 U/L的TG酶可使凝乳时间缩短13.7 min;TG酶处理可显著降低酸奶酸度使其在储存过程中酸味增加缓慢;20~40 U/L的TG酶对乳清的析出量有显著影响,当添加浓度为30 U/L时乳清析出量比对照减少30.2%;TG酶对色泽及气味影响较小,但对组织结构影响较大,在较低浓度时(20~40 U/L)酸奶组织比较细腻,但TG酶浓度高于50 U/L时,有少量颗粒形成,综合感官评价,TG酶的添加浓度以30 U/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乳时间 乳清析出量 酸度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