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9份老芒麦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5 位作者 王永琪 郝裕辉 张树振 唐凤 王茹佳 张博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7-63,71,共8页
解析老芒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老芒麦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39份老芒麦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份老芒麦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状变异系数在8.53%~41.52%之间,其中,小... 解析老芒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老芒麦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39份老芒麦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份老芒麦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状变异系数在8.53%~41.52%之间,其中,小穗宽度的遗传变异最大,为39.95%,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最大,为72.55%;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茎节数、穗长、旗叶长等与产量相关的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8.29%。聚类分析将39份老芒麦种质分为5类,其中第2类种质植株高大,叶片大、小穗数多、千粒重较大,可以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亲本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变异性
下载PDF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中学生物教学》 2016年第9X期10-11,共2页
从当前的基础教育情况来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严重缺乏问题意识,即便教师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值得... 从当前的基础教育情况来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严重缺乏问题意识,即便教师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重要课题。1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物教学
下载PDF
建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互作对老芒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婉宁 +4 位作者 陈卫国 孙群策 苏洋 张树振 张博 《草食家畜》 2022年第4期45-52,共8页
探究建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老芒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地区种植老芒麦提供生产理论基础。通过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个密度处理:低密度(25.87万株/hm^(2))、高密度(71.52万株/hm^(2)),下设5个施氮水平:0 kg/hm^(2)、30 kg/hm^(2... 探究建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老芒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地区种植老芒麦提供生产理论基础。通过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个密度处理:低密度(25.87万株/hm^(2))、高密度(71.52万株/hm^(2)),下设5个施氮水平:0 kg/hm^(2)、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并在成熟期对老芒麦株高、茎粗、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等农艺性状及种子生产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建植密度对老芒麦农艺性状和种子生产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密度处理的老芒麦株高、倒二叶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均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施氮水平对老芒麦茎粗、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穗长、千粒重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建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低密度处理下随施氮量增加老芒麦种子产量增加,120 kg/hm^(2)施氮量下可获得最高的种子产量,高密度处理下随施氮量增加,老芒麦种子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水平阈值为90 kg/hm^(2)。老芒麦建植密度为25.87万株/hm^(2),120 kg/hm^(2)施氮水平可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密度 施氮 农艺性状 种子产量
下载PDF
针织一体成形电容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
4
作者 罗天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易暴露于外界环境和穿着舒适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表面绝缘电极与介质层一体成形的针织电容传感器设计方法。进一步对传感器的力学性能、表面绝缘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探究,揭示了织物厚度与间隔丝直径对其性能的...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易暴露于外界环境和穿着舒适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表面绝缘电极与介质层一体成形的针织电容传感器设计方法。进一步对传感器的力学性能、表面绝缘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探究,揭示了织物厚度与间隔丝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织物厚度越大,间隔丝直径越小的传感器综合性能越好,其中厚度为8.0 mm、间隔丝直径为0.15 mm的传感器表现最佳,其灵敏度为0.033 kPa^(-1),并且具有较低的迟滞性和快速响应时间,对不同性质输入信号(不同压缩距离和不同压缩频率)均具有良好的分辨响应能力,且具有2 000次循环内的重复稳定性,在手部动作识别及液体称重场景展现出较好的压力传感能力。该传感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应用过程中信号稳定,在可穿戴、医疗监测及人机交互界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柔性电极 间隔织物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性能 可穿戴柔性设备 棉纱 锦纶
下载PDF
“数的认识与运算”与数感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23期75-77,共3页
作为基本数学素养之一的数感,其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者对数感内涵的分析,准确把握数感的内涵,并结合“数的认识与运算”,探索培... 作为基本数学素养之一的数感,其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者对数感内涵的分析,准确把握数感的内涵,并结合“数的认识与运算”,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手段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感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具体形象 抽象
下载PDF
针织柔性力学传感电路构建与工作原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娴 +1 位作者 丛启霞 丛洪莲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
针织柔性力学传感器可与服装材料集成形成智能服装,是智能服装的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检测、运动健身等领域,其中传感电路的构建对提高其传感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针织柔性力学传感器进行分类,并以... 针织柔性力学传感器可与服装材料集成形成智能服装,是智能服装的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检测、运动健身等领域,其中传感电路的构建对提高其传感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针织柔性力学传感器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传感电路。其次按照构建的电路形态,将传感器分为二维柔性传感器和三维柔性传感器,主要制备方法有织入法和涂覆法。织入法一般选用纬平针、罗纹等简单组织,结合弹性纱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应变感应范围。最后对针织柔性传感器与智能服装结合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结构 柔性力学传感器 传感电路 构建形态 织入法
下载PDF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学生物教学》 2017年第9X期22-23,共2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中学生十分喜爱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认知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怎样结合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求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中学生十分喜爱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认知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怎样结合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求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不断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所有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物学 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实验 策略探究
下载PDF
复合结构经编针织电容式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
8
作者 赵博宇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95,共8页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导电材料易剥落和透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具有双面效应的导电针织物作为柔性电极,不同厚度经编间隔织物作为介质层的针织复合结构电容式传感器,并进行了电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其在外力作用下的灵敏... 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导电材料易剥落和透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具有双面效应的导电针织物作为柔性电极,不同厚度经编间隔织物作为介质层的针织复合结构电容式传感器,并进行了电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其在外力作用下的灵敏度、线性度、迟滞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加,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逐渐增大,介质层厚度越大,灵敏度越好;当应变小于30%时,不同规格电容式传感器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度,介质层厚度愈小,线性度越好,但随着应变继续增大,电容式传感器线性特性变差;在应力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电容式传感器表现出较好的压缩回复性;在不同应变值的连续压缩测试中,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输出曲线形状整体相似,电容式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双面效应 柔性电极 间隔织物 传感性能
下载PDF
棉/Ti_(3)C_(2)导电纱制备及其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9
作者 赵博宇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54,共8页
为了探究类石墨烯二维结构材料(MXene)与天然纤维的结合效果,及其所得导电纱线在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中的应用情况,以一种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为导电材料、以棉纱为基体纤维,实现了导电纱线的连续化制备;然后以此导电纱线为... 为了探究类石墨烯二维结构材料(MXene)与天然纤维的结合效果,及其所得导电纱线在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中的应用情况,以一种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为导电材料、以棉纱为基体纤维,实现了导电纱线的连续化制备;然后以此导电纱线为电极、以横编间隔织物为介电层,设计了一款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究了处理时间对纱线微观形貌、结合效果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压力传感器的力学性能与电容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Ti_(3)C_(2)材料与棉纱复合得到的纱线电导率可达0.872 S/cm;制备的传感器压缩回复性好、电容特性显著,灵敏度最高达到0.028 kPa^(-1),能在150 ms内对压力快速响应,200次压缩循环中展现了良好的耐久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导电纱 横编间隔织物 电容式传感器 柔性传感器
下载PDF
蓝墨云班课在植物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罗充 晏妮 +2 位作者 冯晓英 陈亚荣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1期71-72,共2页
在“互联网+”模式的推动下,基于传统教学活动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层出不穷,而蓝墨云班课是其中推广性较强、效果较明显的一种。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3班为期一个学期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的跟踪观察可见,将蓝墨... 在“互联网+”模式的推动下,基于传统教学活动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层出不穷,而蓝墨云班课是其中推广性较强、效果较明显的一种。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3班为期一个学期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的跟踪观察可见,将蓝墨云班课应用于高校植物生物学当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墨云班课 植物生物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