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沿海近10a赤潮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10-2216,共7页
收集整理了自2001~2010年近10 a的福建沿海161起赤潮事件,通过统计的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赤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以下特征:①时间分布上,赤潮主要发生在4~9月,高发期为5~6月,大部分赤潮的持续时间为2~4 d,且发生面积在50 ... 收集整理了自2001~2010年近10 a的福建沿海161起赤潮事件,通过统计的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赤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以下特征:①时间分布上,赤潮主要发生在4~9月,高发期为5~6月,大部分赤潮的持续时间为2~4 d,且发生面积在50 km2以下.近年来赤潮初发期的时间提早,且其持续时间较长;②引发赤潮的生物有20种,其中硅藻类10种,甲藻类9种,原生动物类1种.引发赤潮最多的生物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其次为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引发赤潮的种类具有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种类引发赤潮;③空间分布上,赤潮主要发生在宁德市沿海、福州市沿海和厦门市沿海海域.福建省平潭以北沿海海域引发赤潮的藻种主要为东海原甲藻和夜光藻,而平潭以南沿海海域引发赤潮的藻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④引发有毒赤潮的藻种主要为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主要发生在福建平潭以北沿海海域.通过对近10 a福建沿海赤潮的全面分析,为福建省赤潮的防灾减灾和赤潮预警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时空分布 特征 福建沿海 赤潮藻种 统计
原文传递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海表温度对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学敏 商少平 +3 位作者 张彩云 卢振彬 商少凌 李雪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6,共6页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围在纬向上小于0.5°;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鲐鲹鱼类资源指数的变动在年际尺度上没有关联,但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一定关联,1988年起SSTA摆动的频度和幅度在正值态大于负值态,而资源指数则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E 鲐鳢鱼类 遥感SST 长期变动 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2001-2020年福建沿海赤潮灾害分级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恩业 季轩梁 +3 位作者 李晓 李雪 王丹 杨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8-590,共13页
利用2001-2020年福建沿海赤潮事件记录资料和自然灾害风险判定方法,根据赤潮成灾面积、持续时间、危害类型、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综合计算赤潮灾害指数。基于自然断点法,对赤潮灾害指数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等4个灾害级别分等... 利用2001-2020年福建沿海赤潮事件记录资料和自然灾害风险判定方法,根据赤潮成灾面积、持续时间、危害类型、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综合计算赤潮灾害指数。基于自然断点法,对赤潮灾害指数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等4个灾害级别分等定级。系统分析了福建沿海赤潮生物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福建沿海赤潮以灾害程度较轻的Ⅰ级和Ⅱ级为主,灾害程度较重的Ⅲ级和Ⅳ级仅占总次数的8.9%,但其造成的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总损失的95.0%。(2)赤潮暴发次数和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Ⅲ级和Ⅳ级灾害频次呈现波动特征。(3)季节尺度上表现为单波峰特征,5-6月是赤潮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段,赤潮暴发次数、面积和持续时间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73.3%、84.6%和74.9%,Ⅲ级和Ⅳ级灾害占总次数的95.2%。(4)空间尺度上,福州、宁德、厦门沿海赤潮累计次数和规模较大,但Ⅲ级和Ⅳ级赤潮灾害主要分布在泉州以北的福建沿海,泉州以南的福建海域赤潮灾害级别整体较低。(5)2001-2020年福建沿海赤潮原因种逐渐增多,硅藻占比减小、甲藻占比升高,有毒赤潮主要出现在宁德、福州、泉州海域,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引发居多。(6)硅藻赤潮主要暴发在峡湾和海湾海域,而甲藻赤潮在峡湾、海湾和开阔的近岸海域均易暴发,近年来甲藻赤潮暴发位置呈现由福建北部向南部沿海扩张的趋势。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据推测与全球气候变化及福建近岸海域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有害藻华 灾害分级 自然断点法 时空分布 福建沿海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福建海域赤潮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新红 金丰军 +6 位作者 杨奇志 陈火荣 俞秀霞 李雪 郭民权 刘秋凤 罗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4-1755,共12页
赤潮往往给渔业生产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但由于赤潮的成因十分复杂,对其进行预报非常困难。本研究收集了福建海区2000年至2016年发生的219个赤潮案例有效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型建立了其与气温、降水、风速、气压... 赤潮往往给渔业生产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但由于赤潮的成因十分复杂,对其进行预报非常困难。本研究收集了福建海区2000年至2016年发生的219个赤潮案例有效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型建立了其与气温、降水、风速、气压和日照5个气象因子的非线性关系,并将这些赤潮案例数据与相应的气象指标按闽东、闽中和闽南3个海区,分别输入模型进行学习、训练与预测。结果显示:1)闽东海区53个训练样本45个预测正确,正确率达84.91%,3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2)闽中海区69个训练样本58个预测正确,正确率达84.06%,4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3)闽南海区85个训练样本的运算预测结果63个正确,正确率74.12%,5个模拟预测样本全部正确,达到预期的结果。研究表明,以气象因子为自变量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赤潮的发生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赤潮的预测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模型 赤潮 预报 福建海区
下载PDF
1205号台风“泰利”影响下台湾海峡风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剑桥 曾银东 李雪 《海洋预报》 2015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相对密集的海上浮标和岸基台站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1205号台风"泰利"影响期间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的风浪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台湾海峡东南海域海浪始终相对较大,过程极值出现在该区域的七股浮标;(2)台风中心位于台湾... 利用相对密集的海上浮标和岸基台站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1205号台风"泰利"影响期间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的风浪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台湾海峡东南海域海浪始终相对较大,过程极值出现在该区域的七股浮标;(2)台风中心位于台湾海峡中部和南部时,海峡中线浪高自台风中心向外递减,台风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时,海峡中线浪高自台风中心向外递增;(3)台湾海峡西南侧1号浮标风速曲线两次出现漏斗型向下波动;(4)在13个主要浮标站点中有8个浮标的风浪经验相关系数未达到高度相关。本文从台风机构、风浪成长要素、相关天气系统、台湾海峡特殊地形、边界层风场环流等方面分析了台湾海峡的台风浪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型台风浪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风场 台湾海峡 浮标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台湾海峡中部波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啸 陶爱峰 +2 位作者 李雪 郑祥靖 林伊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0,共9页
利用台湾海峡中部2号大浮标2017年全年的实测波浪资料,对海浪的基本波要素及其与风的相关性、波谱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重要特征波参数之间的回归关系和适合台湾海峡中部的海浪谱形式。研究结果显示:1)台湾海峡中部的常浪向是NE向,... 利用台湾海峡中部2号大浮标2017年全年的实测波浪资料,对海浪的基本波要素及其与风的相关性、波谱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重要特征波参数之间的回归关系和适合台湾海峡中部的海浪谱形式。研究结果显示:1)台湾海峡中部的常浪向是NE向,强浪向是NNE向,月均有效波高的变化范围为0.87~2.98m,7月波高最小,12月波高最大,波周期与波高有着相似的月际变化趋势;2)主要波浪类型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谱型上以单峰为主,波高与风速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大浪主要由台风和强劲的东北季风引起;3)波浪的平均周期与大部分特征波周期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NNE、NE方向的波浪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线性相关性较强;4)相比于Jonswap谱,规范谱一是更符合本区域的海浪谱模式,给出了基于有效波高和谱峰周期拟合的规范谱一形式。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海洋工程设计和波浪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波浪特征 海浪谱 波参数 拟合分析
下载PDF
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雪 卢振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601,共6页
根据2000-2001年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的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福建近海多年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资料,应用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模型估算渔业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2000-2001年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的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福建近海多年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资料,应用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模型估算渔业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福建近海渔业资源生产量分别为267.91×10^4和294.58×10^4t,平均为281.25×10^4t.Cadima模式估算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64.46×10^4t,而1994年以来福建近海实际年渔获量在179.81×10^4~239.39×10^4t,已连续10年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投入的捕捞力量也已连续10年超过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呈现渔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渔业资源 生产量 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福建近海
下载PDF
台湾海峡风涌浪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林伊楠 陶爱峰 +2 位作者 李雪 郑祥靖 尹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4,共10页
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台湾海峡波浪较大且常与涌浪混合存在。涌浪对包括船舶在内的浮式结构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风涌浪分离是研究涌浪特性的必要前提,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困难问题。由于数据的欠缺和观测条件的限制,在风涌浪分离方法中被... 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台湾海峡波浪较大且常与涌浪混合存在。涌浪对包括船舶在内的浮式结构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风涌浪分离是研究涌浪特性的必要前提,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困难问题。由于数据的欠缺和观测条件的限制,在风涌浪分离方法中被普遍认可的二维谱方法常常难以使用,如何选择更为精准的一维谱方法往往会成为实际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利用台湾海峡内3个具有二维谱数据的测站,通过将二维谱分离结果作为参考,针对台湾海峡风浪和涌浪的特征,探讨了风涌浪分离一维谱方法在该海域的适用性问题,研究表明风速法相较其他方法精度更好,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波谱积分法与风速法相结合的一维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涌浪分离 台湾海峡 一维谱 涌浪 风浪
下载PDF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东升 许肖梅 +1 位作者 李雪 童峰 《海洋技术》 2007年第1期16-19,37,共5页
介绍一种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和计算机为硬件平台,采用高精度16位Σ-ΔA/D转换器AD7705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A/D转换,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了叶绿素浓度的计算机自动采集、实时数据显示、... 介绍一种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和计算机为硬件平台,采用高精度16位Σ-ΔA/D转换器AD7705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A/D转换,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了叶绿素浓度的计算机自动采集、实时数据显示、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功能。该实现方案还可用于温度、盐度等参数的高精度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AT89C51单片机 数据采集 叶绿素浓度
下载PDF
台湾海峡海浪数值模拟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祥靖 李雪 +2 位作者 徐啸 曾银东 陈金瑞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9,共9页
利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W3建立台湾海峡海浪数值计算模式,并以CCMP风场和台风经验模型的融合风场作为驱动,经浮标观测资料充分验证后,计算得到2014—2018年台湾海峡再分析海浪场。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受狭管效应影响显著,海浪具有明显的... 利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W3建立台湾海峡海浪数值计算模式,并以CCMP风场和台风经验模型的融合风场作为驱动,经浮标观测资料充分验证后,计算得到2014—2018年台湾海峡再分析海浪场。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受狭管效应影响显著,海浪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海浪比夏季强盛,海峡中北部整体大于南部。由于台湾岛的遮蔽作用,海峡内涌浪占比小,海峡内灾害性海浪出现频率高,年平均天数为38.4 d,波浪能资源储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WW3模式 海浪
下载PDF
福建省赤潮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雪 曾银东 +2 位作者 任在常 张春桂 郭民权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4,共8页
考虑赤潮预警的业务需求,基于GIS平台、C/S(Client/Server)架构和2D web GIS服务平台,研发了赤潮预警系统,该系统由赤潮监测数据库、赤潮藻种库、赤潮预警模型、赤潮动态、赤潮历史资料和系统管理六大模块组成。可实现生态浮标监测、常... 考虑赤潮预警的业务需求,基于GIS平台、C/S(Client/Server)架构和2D web GIS服务平台,研发了赤潮预警系统,该系统由赤潮监测数据库、赤潮藻种库、赤潮预警模型、赤潮动态、赤潮历史资料和系统管理六大模块组成。可实现生态浮标监测、常规现场监测、应急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入库、查询、显示、分析;能够开展基于天气模型的赤潮预警,赤潮漂移轨迹预报,对赤潮周边海水养殖、海水浴场休闲旅游进行示警。该系统为业务人员快速制作、发布赤潮预警,赤潮防灾减灾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预警系统 GIS
下载PDF
平潭近岸海域浮子漂移轨迹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民权 曾银东 +2 位作者 李雪 任在常 张春桂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49-454,共6页
平潭近岸海域岸线曲折,周边岛礁众多,海底地形复杂,是福建省海难事故的高发区.本研究建立了平潭近岸海域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的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风场和流场的数值模型获取海面动力环境信息,采用拉格朗日算法实现对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 平潭近岸海域岸线曲折,周边岛礁众多,海底地形复杂,是福建省海难事故的高发区.本研究建立了平潭近岸海域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的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风场和流场的数值模型获取海面动力环境信息,采用拉格朗日算法实现对海上目标物漂移轨迹的预测追踪.其中海流模型采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型构建,模型水平方向上最高分辨率为100m,垂向上分为16层,并考虑干湿边界,以体现复杂海岸线和水深地形.通过验证分析,潮位、流速和流向的模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0 m、0.12 m/s和26°.通过平潭近岸2个浮子实验,结果表明,浮子漂移过程中受潮流和局地地形的影响明显,对漂移模型在平潭近岸海域的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浮子模拟轨迹与实际漂移过程基本吻合,模拟时段内最大偏差距离为2.8km,系统可以为平潭近岸海域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ROMS模型 漂移模型 浮子漂移实验 数值模拟 平潭近岸海域
下载PDF
2012年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前后年份春季福建沿海温盐及环流结构对比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昀 黄海龙 +3 位作者 曾银东 管卫兵 李雪 郭民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近岸海域营养物质普遍充足,因此水文气象过程往往成为赤潮暴发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基于福建海洋预报台提供的模式数据,通过对比分析2011-2013年3-5月福建近岸的温度、盐度、环流和上升流结构,阐述了2012年春季福建近岸米氏凯伦藻赤潮暴... 近岸海域营养物质普遍充足,因此水文气象过程往往成为赤潮暴发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基于福建海洋预报台提供的模式数据,通过对比分析2011-2013年3-5月福建近岸的温度、盐度、环流和上升流结构,阐述了2012年春季福建近岸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的特殊水文结构特征,并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方法探讨了此次赤潮暴发的主要水文原因。结果表明:(1)与其他年份相比,2012年3月福建近岸浙闽沿岸流偏强,海温偏低,不利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2)3月下旬福建近岸温度较其他年份升高迅速,与台湾暖流强度变化有关。(3)3月底-5月18日赤潮暴发前,福建近岸海域整体偏暖,持续的东北风带来稳定的水体向岸流动,水平和垂向上各项要素变化较弱,为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提供了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4)5月18日赤潮暴发后一周内,赤潮优势种由东海原甲藻转变为米氏凯伦藻以及米氏凯伦藻赤潮整体稍向东迁移的过程,与近岸水温上升至24℃,且东北风转为西南风引起较弱的水体离岸流动有一定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岸 赤潮 米氏凯伦藻 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下载PDF
近20年福建沿海赤潮的发生特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雪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1-610,共10页
本文整理了2001-2019年近20年福建沿海231次赤潮事件,通过统计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特点,赤潮主要发生在4-7月,高发期为5-6月,位置集中在宁德、福州、平潭和厦门沿海区域;主要赤潮生物种类为... 本文整理了2001-2019年近20年福建沿海231次赤潮事件,通过统计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赤潮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特点,赤潮主要发生在4-7月,高发期为5-6月,位置集中在宁德、福州、平潭和厦门沿海区域;主要赤潮生物种类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以甲藻类赤潮为主;灾害性赤潮均为甲藻类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是米氏凯伦藻赤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福建沿海赤潮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近20年 福建沿海 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的赤潮短期预报模型及应用
15
作者 李星 文祥 +2 位作者 李雪 张彩云 陈剑桥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
利用大数据赤潮预报方法,基于福建沿岸24个生态浮标和5个大浮标历史数据及实时监测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福建沿岸赤潮的业务化预报。赤潮短期预报模型由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构成,结合福建沿岸所有赤潮事件... 利用大数据赤潮预报方法,基于福建沿岸24个生态浮标和5个大浮标历史数据及实时监测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福建沿岸赤潮的业务化预报。赤潮短期预报模型由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构成,结合福建沿岸所有赤潮事件的高频采样数据样本,每天可算出480个预报结果,最后对预报结果进行发生概率等级判断,最终实现福建沿岸10个赤潮监测区赤潮发生概率等级的业务化预报。赤潮短期预报模型成功预报出2019年5月下旬福建北部发生的多起赤潮事件,2019年和2020年24 h时效的赤潮预报结果正确率达到95%和99%,赤潮识别率达到60%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径向基神经网络 业务化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鲐鲹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雪 商少凌 卢振彬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4,共7页
从1986~2002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9组灯光围网信息船渔捞日志中提取了鲐鲹鱼类多年月平均的渔获量数据,按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1.0t/网次、1.0≤CPUE〈2.0t/网次、CPUE≥2.0t/网次3个量级,计算其出现的网格数(G... 从1986~2002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9组灯光围网信息船渔捞日志中提取了鲐鲹鱼类多年月平均的渔获量数据,按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1.0t/网次、1.0≤CPUE〈2.0t/网次、CPUE≥2.0t/网次3个量级,计算其出现的网格数(GN),同时以CPUE为权重计算渔场面积指数(AI)。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鲐鲹鱼类资源分布的逐月变化特征显著,不同量级的CPUE出现面积的逐月变化各不相同,高资源密度出现最大面积的时间为3月和8~9月;AI值逐月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8月大陆沿岸区出现最高的AI值(1.10),台湾浅滩区年平均的AI值为最高(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鲹鱼类资源 CPUE 时空分布 台湾海峡南部
下载PDF
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雪 曾银东 +2 位作者 陈金瑞 郑祥靖 郭民权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研发了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西北太平洋海域,在福建沿岸海域、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远海海域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0.5 km、5 km和10 km,与传统站点预报和大面预报相比,该系统在时空上预报精细化程度更优。福建省智... 研发了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西北太平洋海域,在福建沿岸海域、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远海海域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0.5 km、5 km和10 km,与传统站点预报和大面预报相比,该系统在时空上预报精细化程度更优。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已成为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的主要业务系统,至今已业务化稳定运行1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 海洋预报 业务系统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港湾养殖区监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静 张彩云 +4 位作者 张永年 李雪 张宁 江山 商少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2-748,共7页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具有高时效、机动灵活、高分辨率的特点,探索应用UAV遥感平台对沿海养殖区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养殖发展动态,开展灾后应急监测,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UAV获取的CCD相机光谱信息,建立渔排监测指数...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具有高时效、机动灵活、高分辨率的特点,探索应用UAV遥感平台对沿海养殖区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养殖发展动态,开展灾后应急监测,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UAV获取的CCD相机光谱信息,建立渔排监测指数,提出了渔排监测指数阈值快速提取算法;并针对渔排本身混合了水体和木筏2种目标物的特性,对提取结果进行图像闭合算子运算.在福建沿海古雷和可门港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UAV获取的数据影像,利用渔排监测指数快速提取算法估算的渔排面积精度在两个区域分别达到98.9%和97.4%,与传统遥感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相比,在同一计算平台上,计算速度提高5倍,无论精度或速度都可满足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在业务上的快速响应需求.此外应用UAV,以苏迪罗台风过后的三都澳海区为例,尝试开展了台风灾害造成的渔排损毁分析,初步推算出台风造成的渔排损毁面积比例.该研究表明利用UAV遥感可以为渔业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UAV) 渔排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冷空气过程风-浪关系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德文 李雪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2,共9页
基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7个浮标的风、浪观测数据,在对该海域风、浪特征统计的基础上,针对9次冷空气过程,进行海浪对风的滞后响应分析,建立该海域的风-浪推算关系,并对多种风-浪推算方法在该海域的适用性进行比较... 基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7个浮标的风、浪观测数据,在对该海域风、浪特征统计的基础上,针对9次冷空气过程,进行海浪对风的滞后响应分析,建立该海域的风-浪推算关系,并对多种风-浪推算方法在该海域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该海域风区长度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冷空气过程中,海浪滞后风的时间从北到南、从近岸到远海,整体呈增大的趋势,滞后时间主要受风区长度的影响;(2)拟合得到该海域风-浪推算方法(台海法),H_s=0.946 1×(U_2)^(0.66),拟合结果r=0.90,RMSE=0.37 m;(3)9种风-浪推算方法中,SMB法(深水)、SMB法(任意水深)、Wilson法(深水)、Wilson法(任意水深)、规范法、海大法、台海法这7种方法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适用性较好;(4)该海域冷空气过程下的风区长度范围的大致在50~550 km,主要集中在250~35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台湾海峡
下载PDF
台湾海峡MODIS遥感SST的初步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雪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6-340,共5页
海表层温度(SST)是一个决定海气相互作用以及生物栖息条件适宜性的海洋环境关键参数,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手段获取,对检验锋面多发、水文条件复杂的近岸区域卫星遥感SST产品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型海洋环境多层监测浮标获取的... 海表层温度(SST)是一个决定海气相互作用以及生物栖息条件适宜性的海洋环境关键参数,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手段获取,对检验锋面多发、水文条件复杂的近岸区域卫星遥感SST产品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型海洋环境多层监测浮标获取的SST数据对台湾海峡MODIS遥感SST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ODIS遥感与实测SST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的均方根误差为0.51℃,平均偏差为-0.02℃,平均绝对偏差为0.42℃,相关系数为0.988;MODIS遥感与实测SST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季节性差异,均方根误差以夏季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 海表层温度(SST) MODIS遥感 大型海洋环境多层监测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