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4
1
作者 胡焕焕 刘丽平 +2 位作者 瑞奇 慧玲 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0-495,501,共7页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只对生育前期总茎数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3个播种期中,10月7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10月19日的,但与10月13日播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300万、420万和540万/ha3个水平相互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180万/ha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7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a;10月7日至13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420万/ha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期 密度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量:87
2
作者 淑文 文宏达 +2 位作者 周彦珍 雁鸣 肖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92-2000,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酶活性。【结果】缺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均以H最大,M次之,L最低;叶片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结论】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和较好的植株生长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小麦品种获得高氮效率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植株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的表现规律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氮效率 氮素吸收 物质生产
下载PDF
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3
3
作者 段巍巍 慧玲 +1 位作者 肖凯 雁鸣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以廊玉6号和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随着密度增加均降低;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光合势(LAD)和作物生... 以廊玉6号和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随着密度增加均降低;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光合势(LAD)和作物生长率(CGR)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生育前期差别不明显,中后期效应显著。无论单株性状还是群体性状,廊玉6号对密度的反应均比农大108迟钝,廊玉6号的耐密性强于农大108。本试验条件下,廊玉6号和农大10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67500株/hm2和60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4
作者 刘丽平 胡焕焕 +3 位作者 瑞奇 慧玲 常春丽 雁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为试验材料,应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配置和4种密度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行距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相同密度下,15 cm等窄行种植的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 为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为试验材料,应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配置和4种密度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行距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相同密度下,15 cm等窄行种植的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基本上最高,20 cm等宽行次之,16.7 cm+16.7 cm+26.7cm三密一稀种植样式最低。4种种植密度下的群体总茎数以高密度最大,随密度降低群体总茎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以中密度的较高,过大或过小密度的较低。即密度为300万/hm2或420万/hm2基本苗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密度为180万/hm2或540万/hm2基本苗。产量水平为300万/hm2基本苗>420万/hm2基本苗>180万/hm2基本苗>540万/hm2基本苗。所以,河农822最佳的行距配置和密度为15 cm等行距×300万/hm2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配置 密度 河农822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杨晴 雁鸣 +1 位作者 肖凯 杜艳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4,共5页
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 75~ 375kg hm2 范围内 ,随施氮量的增加 ,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叶绿素 (Chl)和可溶性蛋白质 (Pro)含量都增加 ,丙二醛 (MDA)含量降低。至旗叶全展后 18... 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施纯氮 75~ 375kg hm2 范围内 ,随施氮量的增加 ,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叶绿素 (Chl)和可溶性蛋白质 (Pro)含量都增加 ,丙二醛 (MDA)含量降低。至旗叶全展后 18d ,除MDA含量迅速增加外 ,其他生理指标都开始下降。在旗叶一生中的前期 ,高氮处理 (375kg hm2 )的SOD活性、Chl和Pro含量均较高 ,后期却下降很快。而中氮处理 (2 2 5kg hm2 ) ,整个旗叶生长期内都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Chl和Pro含量和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旗叶 衰老特性 产量性状 小麦
下载PDF
施锌对小麦开花后氮、磷、钾、锌积累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66
6
作者 韩金玲 雁鸣 +1 位作者 马春英 王文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20,共8页
为明确大田条件下施锌对小麦地上部器官氮、磷、钾、锌的积累量和转移量的影响,2001~200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以专用强筋小麦(8901-11)和普通小麦(4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包括4个施锌水平(分别为施ZnSO4·7H2O 0、11.25... 为明确大田条件下施锌对小麦地上部器官氮、磷、钾、锌的积累量和转移量的影响,2001~200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以专用强筋小麦(8901-11)和普通小麦(4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包括4个施锌水平(分别为施ZnSO4·7H2O 0、11.25、22.5和33.75 kg/hm^2).结果表明,各器官中Zn的含量变化在4.14~54.18 mg/kg,刚开花时及灌浆前期的含量以子粒>穗壳>叶片>茎秆,至接近成熟时则以子粒>叶片>穗壳>茎秆.每生产100kg小麦子粒需要吸收Zn的范围在4.40~5.20g之间.小麦成熟时吸收的Zn约为N或K2O的1/800~1/700,为P2O5的1/500~1/300.施锌后小麦各器官氮、磷、钾、锌的积累量及开花后向子粒的运转量增加,但施锌过多,这些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运转反而受到抑制.4185开花前吸收氮和磷的能力较强,而8901-11开花后吸收氮和磷的能力较强;而吸收钾和锌的能力与吸收氮和磷的情况相反.8901-11氮、磷、钾、锌的积累量基本随施锌量增加而提高,以施硫酸锌22.5~33.75 kg/hm^2的积累量最高;而4185以施硫酸锌11.25 kg/hm^2的积累量最高.因此,在施用大量元素的基础上,普通小麦以施硫酸锌11.25 kg/hm^2为宜,而强筋小麦以施硫酸锌22.5~33.7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含量 积累 运转
下载PDF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被引量:65
7
作者 孙亚辉 瑞奇 +3 位作者 党红凯 张馨文 慧玲 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获得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的产量构成为: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 g以上;主要群体指标为:最高LAI8左右,开花后下降较慢;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20 000 kg/hm2左右)和经济系数(0.42以上)。对植株的个体性状包括次生根数、单株茎数、穗部性状等也进行了分析,并与产量为7 500 kg/hm2高产田进行了讨论比较。超高产田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高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超高产 个体 群体 产量结构
下载PDF
春季肥水运筹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8
作者 雁鸣 张立言 振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探讨了春季灌水次数和追氮量对冬小麦冀麦24号和冀麦23号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两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冀麦23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以春季浇4水为最高,冀麦24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则... 本文探讨了春季灌水次数和追氮量对冬小麦冀麦24号和冀麦23号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两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冀麦23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以春季浇4水为最高,冀麦24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以春季浇3水最高。追氮量对3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各指标均随春季追氮量增加而提高。在春季灌3~6水范围内,每公顷追纯N240kg或180kg时3项指标达最高值,仅是浇3水时略有例外。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之间均是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籽粒 蛋白质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C6-38/Py85-1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永丽 肖凯 雁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5,共8页
在低(L ,基本苗15 0株/m2 )、中(M ,30 0株/m2 )和高(H ,4 5 0株/m2 ) 3种密度下,供试杂种小麦C6 38 Py85 1及其亲本旗叶生长期间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随旗叶生长进... 在低(L ,基本苗15 0株/m2 )、中(M ,30 0株/m2 )和高(H ,4 5 0株/m2 ) 3种密度下,供试杂种小麦C6 38 Py85 1及其亲本旗叶生长期间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随旗叶生长进程和密度增加不断降低,杂种各性状对密度变化的反应较其亲本敏感。各性状的离中优势(Hm)均随测定时期的推迟和密度降低不断增大。杂种旗叶生长期间同化的CO2 总量(LSC)及其Hm 和千粒重及其Hm 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LSC在低、中密度下的优势来自净光合速率(平均Pn)、光合面积(LA)和光合功能期(RSP和PAD)较其亲本的提高,高密度下的优势仅来自较亲本LA的增加。杂种在中密度下籽粒产量最高,但与低密度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的Hm以在低密度下最大(41. 7% ) ,中密度下次之(18. 4 % ) ,高密度下最低(3 8% )。低密度下的产量优势来自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共同提高;中、高密度下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增加。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采用发挥杂种小麦个体杂种优势的技术路线,适当降低杂种小麦的种植密度(15 0~2 2 5株/m2 )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个体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促进杂种小麦籽粒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杂种小麦 旗叶 光合特性 产量 生理机制
下载PDF
锌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55
10
作者 韩金玲 雁鸣 马春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72-75,共4页
对国内外有关锌影响作物光合生产性能、产量、作物生长发育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就锌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 作物生长 作物发育 产量 化肥 综述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夏玉米光合特性对氮素用量的反应 被引量:56
11
作者 段巍巍 赵红梅 +2 位作者 郭程瑾 肖凯 雁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54,共6页
随氮素用量增加,植株下位叶、穗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含量(Pro)、Hill反应活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和PEPCase活性均不断增大。植株不同叶位Pn和Pro随生长进程均不断下降;不同叶位Ch... 随氮素用量增加,植株下位叶、穗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含量(Pro)、Hill反应活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和PEPCase活性均不断增大。植株不同叶位Pn和Pro随生长进程均不断下降;不同叶位Chl的变化动态表现为下位叶在各测定时期之间差异较小、穗位叶和上位叶为单峰曲线。Hill反应活力、Ca2+-ATPase活性和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规律不同,随生长进程表现不断下降、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等不同形式。各叶位PEPCase活性均表现单峰曲线型变化。随氮素用量增加,叶源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不断增加。适量施氮具有全面改善玉米光合效率和内在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Ca2+-ATPase活性是影响光反应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叶片生长前中期,Pn受到PEPCase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光反应活力和暗反应效率的调控。可采用叶源量作为玉米单株生产力的参考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素用量 光合速率 光合生理参数
下载PDF
作物在渗透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2
作者 齐永青 肖凯 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4-27,共4页
脯氨酸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作物抵御渗透胁迫的相容渗透剂。脯氨酸在植物体中的合成与降解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 ,脯氨酸积累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的渗透调节、氮代谢和能量代谢调节以及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 ,... 脯氨酸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作物抵御渗透胁迫的相容渗透剂。脯氨酸在植物体中的合成与降解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 ,脯氨酸积累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的渗透调节、氮代谢和能量代谢调节以及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 ,不同农作物在渗透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脯氨酸积累与农作物抗渗透胁迫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渗透胁迫 脯氨酸 积累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13
作者 瑞奇 雁鸣 +3 位作者 何建兴 国春 郝秀钗 王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0-275,共6页
为给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2008-2009年度分别在藁城市和清苑县以冀5265和科农199为材料,研究了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灌3水,每次灌水量75mm)施氮量(0、120、180、240和300kg·hm-2,分别用N0、N120... 为给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2008-2009年度分别在藁城市和清苑县以冀5265和科农199为材料,研究了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灌3水,每次灌水量75mm)施氮量(0、120、180、240和300kg·hm-2,分别用N0、N120、N180、N240和N300表示)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小麦植株和籽粒的含氮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藁城点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清苑点在N240处理下籽粒中氮素积累量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两地试验中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藁城的氮素生产效率、回收效率及农艺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N180的氮素生产效率最高,回收效率和农艺效率则以N240最高;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但N240与N300之间差异不显著。清苑县的试验中,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回收效率和农艺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在部分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以N240的最高,千粒重则以N0的最高,再增加施氮量反而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所降低。根据本研究结果,在河北平原限量灌溉条件下,小麦生产中施氮240kg·hm-2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14
作者 赵雪飞 王丽金 +1 位作者 瑞奇 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 为了明确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高产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2007—2008年度在保定市和藁城市用当地冬小麦推广品种河农822和石新616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在保证底墒基础上全生育期灌0、1、2和3水,分别用W0、W1、W2和W3表示)和施氮量(0、112.5和225kg/ha,分别用N0、N1和N2表示)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07年度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总茎(穗)数的影响较显著。W1、W2和W3的成穗数显著高于W0,W1、W2、W3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施氮水平间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均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大部分生育时期不同灌水次数的LAI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施氮量的LAI差异显著,N2的LAI显著高于N1和N0。灌水次数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施氮量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以致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标准。4种灌水水平的产量以W3最高,W0最低;3个施氯量中N1产量最高,NO最低。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W0和W1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W2和W3条件下N1产量最高,且与N0差异显著。2007—2008年度试验中,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LAI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河北平原地区常年降水(小麦全生育期100mm左右)和中等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3次,施氮量为N112.5~225kg/ha以及丰水降雨年份和较高肥力条件下全生育期灌溉1或2次,相应地施氮225或112.5kg/ha,可以分别取得较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次数 施氮量 群体总茎数 叶面积指数(LAI)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作用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段巍巍 慧玲 +1 位作者 肖凯 雁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明确氮素营养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的可能机制,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12.5,225和337.5 kg/hm2。对穗位叶光合作用参数的系统测定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量范围内,氮肥提高了穗位叶叶片的Pn、... 为明确氮素营养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的可能机制,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12.5,225和337.5 kg/hm2。对穗位叶光合作用参数的系统测定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量范围内,氮肥提高了穗位叶叶片的Pn、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迟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各测定时期,施用氮肥的处理,其叶片的Hill反应活力、PEPCase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施氮肥越多,各项光合参数值的增加幅度越大,表观光合速率对氮肥的反应与各项光合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基本一致。说明氮肥通过调节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合羧化酶的活性而影响表观光合速率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光合作用 光合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永丽 雁鸣 +1 位作者 肖凯 小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122 5~337 5kg/hm2,P2O590~270kg/hm2范围内,随肥料用量增加杂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Chl)含量、可溶蛋白(Pro)含量、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122 5~337 5kg/hm2,P2O590~270kg/hm2范围内,随肥料用量增加杂种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Chl)含量、可溶蛋白(Pro)含量、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升高,光合功能期延长,叶源量增加。母本(C6-38)与杂种F1表现相同趋势,而父本(Py85-1)在中肥和高肥处理下各指标的表现与杂种小麦相反。在旗叶整个老化过程中,杂种小麦与双亲本均值相比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功能期的平均优势均随氮、磷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各施肥水平下均以老化后期大于前、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 杂种小麦 旗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郭程瑾 肖凯 +1 位作者 雁鸣 齐永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机制 ,以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旗叶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期间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具有相同的特点 ,在叶片功能旺盛的前中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速...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机制 ,以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旗叶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期间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具有相同的特点 ,在叶片功能旺盛的前中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速率的限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 ,在叶片老化后期 ,光合底物 CO2 对光合作用的限制同时存在着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 ;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旗叶光合功能和碳代谢特性具有与生态型表现相关的规律。春性品种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面积大 ,功能高值期 (RSP、PAD)长 ,叶源量 (L SC)大。半冬性品种光合速率高 ,叶绿素含量较低 ,功能高值期较短 ,叶源量最小。冬性品种叶绿素含量最低 ,功能高值期最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 小麦 品种 旗叶 光合性能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杨晴 韩金玲 +2 位作者 雁鸣 肖凯 刘艳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6-821,共6页
为揭示磷肥调控光合作用的可能机制,1999-2001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了不同施磷水平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河农859,设3个磷肥水平(分别为P20575,225和375kg/hm^2)。结果表明,在施用P2O5 75~375kg/hm^2的范围内,随施... 为揭示磷肥调控光合作用的可能机制,1999-2001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了不同施磷水平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河农859,设3个磷肥水平(分别为P20575,225和375kg/hm^2)。结果表明,在施用P2O5 75~375kg/hm^2的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ro)和ATP酶活性都增加,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延长,而胞间CO2浓度(Ci)随施磷量的变化并不规律。高施磷量(P2O5 375kg/hm^2)时,旗叶的叶绿素b含量(Chlb)减少、希尔反应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受到抑制,对磷肥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但此条件下,Pn并不低,产量构成因素和子粒产量也最高。表明,尽管以上三个指标对磷肥响应敏感,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不影响碳固定能力,不致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磷量 旗叶 光合性能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6
19
作者 房琴 王红光 +3 位作者 马伯威 东晓 瑞奇 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1,共8页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群体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C6-38/Py85-1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永丽 蓝岚 +1 位作者 雁鸣 肖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以低密度处理(150株/m^2)最低。杂种小麦高密度处理(450株/m^2)的PS始终高于中密度处理(300株/m^2),LAI和PP则在挑旗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低于中密度处理;PDW在开花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小麦低密度处理的生长率(CGR)在拔节期前低于中、高密度处理,但在拔节期后,低密度与中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杂种小麦中、高密度处理各生育时期PS的离中优势(Hm)均为负值,低密度处理冬前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为11.6%、5.9%、9.8和13.5%。除开花期PDW的Hm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期LAI和PDW的Hm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小麦的籽粒产量以中密度处理最高,但与低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最低。产量的Hm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生产中采用较低的密度有利于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种植密度 群体生长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