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相白垩纪-古近纪生物地层与重大地质事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国彪 王天洋 +15 位作者 新发 牛晓路 张文苑 谢丹 姚又嘉 马雪嵩 兴鹏 修迪 韩子晨 赵胜楠 韩屹 薛嵩 任荣 贾志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164,共21页
地质历史时期曾发过许多对生命的演化进程造成过重大影响与制约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就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的解体,全球海陆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的表层和岩石圈层均发生了重大... 地质历史时期曾发过许多对生命的演化进程造成过重大影响与制约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就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的解体,全球海陆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的表层和岩石圈层均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此引发了构造运动空前活跃,发生过诸如大洋缺氧事件(OAE)、大洋富氧事件(CORBs)、白垩纪/古近纪(K/Pg)生物大灭绝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PETM)事件、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对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海洋、古地理、古环境的认识。尝试追踪和捕捉这些重大地质事件,恢复和重建古地理,其基础是建立精确的年代地层格架。西藏南部保存了中国最为完整的海相白垩纪—古近纪沉积,完整地记录了上述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通过对札达、岗巴、定日、亚东、江孜、萨嘎和吉隆等地区高分辨率浮游和底栖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研究,可直接约束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为重建新特提斯洋古海洋环境和古地理提供证据。此外,在重大地质环境突变期间生物的演化过程,也可为探明极端环境变化发生时期气候环境生物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提供证据。本文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为主的近年来对藏南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古近纪 新特提斯 重大地质事件 微体古生物 生物地层 西藏南部
下载PDF
广西龙江泥盆纪苔藓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成善 +7 位作者 国彪 徐星 马文恩 兴鹏 吕昶良 吕贝贝 张文苑 韩丹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5-756,共12页
广西泥盆纪地层发育完整、分布广泛,为研究泥盆纪地层序列及古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在广西龙江地区泥盆纪地层中首次发现苔藓虫,经鉴定计有13属21种,分别为Cystiramus sp.,Eostenopora huishuiensis,Fenestella?sp.,Fistulipo... 广西泥盆纪地层发育完整、分布广泛,为研究泥盆纪地层序列及古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在广西龙江地区泥盆纪地层中首次发现苔藓虫,经鉴定计有13属21种,分别为Cystiramus sp.,Eostenopora huishuiensis,Fenestella?sp.,Fistulipora collina,Fistuliramus parallelus,F.mishanensis,F.parallelus grandoporus,F.pusillus,F.sp.,Helopora hastifera,H.ninglangensis,Leptotrypa adhaerens,L.cf.adhaerens,L.lamellata,Meekopora wangyouensis,Orthopora sinensis,Petalotrypa tumida,P.cf.tumida,Semicoscimum cf.dushanensis,Rhombopora sp.和Streblotrypa sp.。对苔藓虫动物群生态特征及龙江地区泥盆纪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得出该区泥盆纪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1)泥盆纪早期,初期处于一种潮坪相砂坪亚相沉积环境,随后演变为潮坪相混合坪亚相(砂坪、泥坪交替组成的滨岸潮间带)沉积环境→半局限-开阔台地相台凹亚相沉积环境→低能潮下带沉积环境→高能潮下带-潮坪相带沉积环境。(2)泥盆纪中期,早期海水加深,处于一种低能潮下带沉积环境;晚期演变为一种开阔台地相台棚亚相沉积环境。(3)泥盆纪晚期,早期海水加深,总体上为一种台盆相盆地亚相沉积环境;晚期海水略为变浅,但总体上仍属于一种台盆相台棚亚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苔藓虫 古生态 沉积环境 广西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