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冈常绿阔叶林的碳素动态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铭 于明坚 +2 位作者 陈启瑺 常杰 潘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45-651,共7页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含量稍高,根系、草本层、秋冬季的含量稍低。群落的碳素现存量为66.113t/hm2,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或常绿树种内;群落的碳素存留量为5.691t/m2·a;每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至地表的量为2.296t/m2·a;死地被物中又有0.911t/hm2·a的碳素释放至大气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叶林 碳素动态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受污农田中农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73
2
作者 李铭 李侠 宋瑞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5-679,共5页
采用湿法消化法研究了浙江省不同地区农田污水灌溉后水体、土壤和多种农作物各器官的镉含量,分析了土壤污染状况及农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和受污土壤镉含量极显著相关(R^2=0.617,P〈0.01)。不同农作物对镉的... 采用湿法消化法研究了浙江省不同地区农田污水灌溉后水体、土壤和多种农作物各器官的镉含量,分析了土壤污染状况及农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和受污土壤镉含量极显著相关(R^2=0.617,P〈0.01)。不同农作物对镉的吸收程度不同,富集系数为紫云英〉水稻〉大豆〉大麦〉玉米〉小麦。未受污染农作物和受污农作物根系及地上部镉含量差异明显,但镉富集系数差异不明显。同一农作物不同器官对镉的累积规律为根系〉茎叶〉果实。不同农作物果实的富集系数为紫云英〉大麦〉大豆〉水稻〉小麦〉玉米。对几种农作物富集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比较发现,玉米和小麦根系及茎叶等营养器官富集镉的能力较强,但果实富集量却很低。6种农作物对镉的转移系数为玉米〉大麦〉紫云英〉小麦〉大豆〉水稻,且转移系数介于0.50~0.95之间,说明这几种农作物均对镉有很好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物富集 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65
3
作者 徐学 于明坚 +2 位作者 胡正华 李铭 张方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5-653,共9页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甜槠种群进行调查 ,将 2 5个样地分为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生境的森林群落两大类型。对甜槠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 ,绘制甜槠种群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 ;并用泊松方差 /均值比率等 5个聚...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甜槠种群进行调查 ,将 2 5个样地分为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生境的森林群落两大类型。对甜槠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 ,绘制甜槠种群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 ;并用泊松方差 /均值比率等 5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其种群分布格局。结果显示 :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成熟山坡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 ,马尾松林中甜槠个体极少 ,针阔叶混交林中种群结构为增长型 ;次生和成熟常绿阔叶林中其种群结构都比较稳定 ,但从群落外貌和结构仍可看出前者的次生性。不同生境的群落包括成熟沟谷常绿阔叶林、成熟山坡常绿阔叶林、黄山松林和黄山松针阔叶混交林 ,甜槠由沟谷地带的零星个体变为山坡上的稳定型种群 ,中山地带的黄山松林和黄山松针阔叶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呈增长型 ,但不会取代黄山松的优势地位。种群空间格局大都为集群分布 ,并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仅两个次生群落的甜槠种群因缺 、 、 级幼苗而呈随机分布。此外 ,对成熟常绿阔叶林中不同大小级个体分布格局动态的研究表明 :甜槠在幼苗、幼树时为集群分布 ,随着甜槠个体进一步增大 ,其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甜槠以其较强的更新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甜槠 种群结构 动态 相邻格子法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动态 被引量:49
4
作者 赵谷风 蔡延(马奔) +2 位作者 罗媛媛 李铭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286-3295,共10页
应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结果表明,在2a的分解过程中,各凋落物元素的年均释放率为C 27.91%~44.06%,N 30.77%~39.58%,P 33.33%~42.86%,K 42.31%~48.19%,Ca 18.67%~36.22%,Mg 35.71%~4... 应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结果表明,在2a的分解过程中,各凋落物元素的年均释放率为C 27.91%~44.06%,N 30.77%~39.58%,P 33.33%~42.86%,K 42.31%~48.19%,Ca 18.67%~36.22%,Mg 35.71%~47.22%,Mn 25.00%~37.50%,Cu 3.80%~16.21%,Zn -17.52%~26.60%.K和Mg流动性较大,Zn、Cu和Ca相对稳定,P、Zn、Cu、Ca、N和Mn在分解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累积.干物质残留量与N、Ca、Mn、Cu和Zn的残留率呈负相关,与C、K和Mg呈正相关.C、N主要以线性衰减方式释放,P和Mg主要以复合函数方式释放,K主要以对数方式释放,Ca、Mn、Cu和Zn残留率具有3种以上的最优模型.Cu、Zn、Ca和Mn对干物质的分解有促进作用.C:N比是预示分解速率的最理想指标.枯叶中C:N比对于N固持和矿化的分界值在20:1左右,C:P比对于P的净矿化的临界值在600: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青冈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C:N比 C:P比
下载PDF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凋落量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于明坚 陈启瑺 +4 位作者 李铭 常杰 潘晓东 陈增鸿 邵剑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的调落量及各类调落物的调落特征。6年的测定结果表明.青冈林的年均调落量为5547.6kg/(hm2·a),其中枯叶量占68.32%,枯枝、落果、其它调落物各占14.82%、15.0...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的调落量及各类调落物的调落特征。6年的测定结果表明.青冈林的年均调落量为5547.6kg/(hm2·a),其中枯叶量占68.32%,枯枝、落果、其它调落物各占14.82%、15.04%和1.82%。各类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其季节分配还具年际波动现象。各类凋落物的调落特征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植物群落一般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植物对特殊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叶林 凋落量
下载PDF
杭州湾和乐清湾滩涂围垦对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慎佳泓 胡仁勇 +3 位作者 李铭 丁平 于明坚 丁炳扬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8,332,共6页
在对乐清湾和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被、植物种类及围垦时间进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围垦后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建塘时间对植物种类有明显的影响,物种数随着建塘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当建塘时间超过30年,其土... 在对乐清湾和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被、植物种类及围垦时间进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围垦后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建塘时间对植物种类有明显的影响,物种数随着建塘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当建塘时间超过30年,其土壤已基本接近中性,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2)离海塘的距离对物种多样性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离海塘距离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3)土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种类有明显影响,不同的利用方式,植物种类明显不同.(4)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具有相近的生长特性和竞争力,慈溪样地这两个物种之间表现出一种消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围垦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2002-2007年间更新动态 被引量:36
7
作者 汪殷华 米湘成 +2 位作者 陈声文 李铭 于明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种群更新是森林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动态,本研究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5ha常绿阔叶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在对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2002年和2007年两次每木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主要树种的... 种群更新是森林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动态,本研究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5ha常绿阔叶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在对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2002年和2007年两次每木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主要树种的补员(recruitment)和死亡状况,分析种群大小变化趋势,研究了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的更新特点。结果表明:(1)5年间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从13,338株增长到16,812株,增幅达26.05%。新增4,758株胸径≥1cm的补员个体,同时死亡1,384株。(2)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小灌木3种生长型的补员个体数目均随径级的增大而下降,但死亡个体却表现出不同的径级分布特点。(3)43个主要树种的平均年死亡率和年补员率分别为2.26%和5.90%。其中,19种小乔木或灌木在径级I(1cm≤DBH<2.5cm)的补员率均高于死亡率,但径级II(2.5cm≤DBH<5cm)、径级III(DBH≥5cm)的补员率均和死亡率差别不大;而24种乔木各径级死亡率和补员率的关系则相对复杂。(4)43个主要树种中有31个为增长型种群,其余12个呈小幅度负增长。10个种群大小变化率在5%以上,属于快速变动的种群,其中以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45.13%)和矩形叶鼠刺(Itea oblonga)(16.35%)的增幅最大,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3.10%)和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1.86%)的降幅最大。研究发现,3种生长型中,不同物种及其各个径级的补员率和死亡率各异,种群更新动态也有所差别,我们推测与密度制约和生境波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样地 种群更新 死亡率 补员率 生长型 径级
原文传递
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于明坚 陈启常 +2 位作者 李铭 史美中 曹剑波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3-110,共8页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较低,并在深层有较高的含量;而P、Cu和Zn则以H与A层的含量为最高.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特征因元素和层次(种类)而异。各元素中以Ca的富集系数最高,N次之,Cu和Zn最低;一般而言,藤本、草本和下木层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程度比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叶林 养分元素 累积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分析环境因子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丹婷 李铭 乔宁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51-6459,共9页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通过室内模拟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3光照×3温度×3总氮浓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苦草在5320lx光照强度、1...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通过室内模拟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3光照×3温度×3总氮浓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苦草在5320lx光照强度、10℃、2—4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实验所设100%(12000lx)和50%(5320lx)光照条件下苦草均可正常生长;但对于30℃的高温胁迫耐受性较差;苦草在总氮浓度为4mg/L的水体中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2mg/L或8mg/L的总氮浓度均会抑制其生长。(2)5320lx的光照强度和10℃的温度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较为有利;而单纯总氮浓度的变化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影响不大。(3)苦草的生理活性在高于12000lx或低于1025lx的光强、高于30℃的温度以及8mg/L的总氮浓度下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苦草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光照强度和温度是主效环境因子;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温度以及这两个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为影响苦草生理活性的主效因子。苦草作为不能形成冠层的基生叶莲座型沉水植物,对光强要求不高,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好,但较不耐高营养盐浓度,因此,在得到一定修复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作为秋、冬季水生植物恢复和重建的关键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温度 总氮浓度 互作 正交试验 苦草
下载PDF
光强、温度、总氮浓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丹婷 乔宁宁 +1 位作者 李铭 陈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寻求沉水植物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探求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的衰亡机理并选择治理富营养化的先锋植物,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光... 为寻求沉水植物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探求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的衰亡机理并选择治理富营养化的先锋植物,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黑藻断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影响黑藻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黑藻生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黑藻的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分枝数)、光合指标(叶绿素a+b浓度、叶绿素a/b、叶绿体总色素含量)和生理活性指标(根活力、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的变化均与这两个环境因子及其互作呈显著相关;总氮浓度的变化对黑藻生长影响不大,在2—8 mg/L的总氮浓度下,黑藻均可以正常生长。根据本实验黑藻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生理活性在不同环境因子组合的变化结果可知,黑藻在5320—12000 lx光照强度、20°C—30°C、4—8 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故推测黑藻可作为春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和重建沉水植被的先锋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温度 总氮浓度 互作 黑藻
下载PDF
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铭 宋瑞生 +4 位作者 姜云飞 赵谷风 付海龙 郑英茂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7-1146,共10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使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基本上已片断化。对位于浙、闽、赣、皖交界山区的6个以甜槠和木荷为建群种的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片断化样点共有物种69-142种。其中乔木层共有24-3... 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使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基本上已片断化。对位于浙、闽、赣、皖交界山区的6个以甜槠和木荷为建群种的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片断化样点共有物种69-142种。其中乔木层共有24-39种,Simpson指数(λ)为0.7932-0.9319,Shannon-Weiner指数(H′)为2.4108-3.201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676-0.8132,Gleason指数(IG)为4.5816-8.2098;灌木层共有45-120种,λ为0.8309-0.9558,H′为2.6257-3.7902,J为0.6082-0.7903,IG为10.0216-17.2782;草本层共有6-23种,λ为0.5073-0.7639,H′为0.8783-1.8802,J为0.3822-0.5771,IG为0.9646-4.2871。(2)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在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上占有优势,此外,各片断化样点之间建群种比较类似,而林下灌木和草本种类则有明显差异。(3)人类干扰和片断化面积大小分别影响了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4)边缘效应明显,并且主要发生在林缘50m的范围内。从林缘到林内单位面积物种数根据片断化面积的大小分别呈现出上升和下降的格局,并且不同耐阴性的物种其分布密度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征。林缘0-50m的范围内,木本植物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50m以后开始下降,林缘100m附近达到稳定。此外,林缘比林内具有更为丰富的藤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片断化 植物多样性 边缘效应
下载PDF
受污农田中农作物对重金属Pb的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铭 李侠 +1 位作者 宋瑞生 李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采集浙江省不同地区受污农田中农作物样品对Pb积累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受污水灌溉时间越长,灌溉的污水浓度越高,土壤积累Pb的含量越高。各种农作物不同器官中的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其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为根系>茎叶>... 采集浙江省不同地区受污农田中农作物样品对Pb积累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受污水灌溉时间越长,灌溉的污水浓度越高,土壤积累Pb的含量越高。各种农作物不同器官中的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其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为根系>茎叶>果实,且不同的农作物对Pb的吸收程度不一样,在采集的6种作物中,玉米最高,小麦最低。紫云英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对Pb的吸收程度均很高,且各器官差异不明显。从吸收量来看,种植玉米和紫云英对受污农田系统的修复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生物富集 PB 农作物
下载PDF
杭州湾滩涂Na元素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侠 于明坚 +2 位作者 慎佳泓 胡仁勇 李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03-4611,共9页
钠元素是滩涂湿地土壤盐分的最主要成分。利用样方法调查了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以及土壤钠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的影响,用相关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1)海塘内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海塘外,有11种植物... 钠元素是滩涂湿地土壤盐分的最主要成分。利用样方法调查了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以及土壤钠含量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的影响,用相关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1)海塘内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海塘外,有11种植物,优势植物是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且互花米草的优势度要高于芦苇;但是在海塘外的自然滩涂,则只出现3种植物,主要优势植物是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xmariqueter),芦苇则较为少见。在海塘外的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海三棱藨草的优势度要高于互花米草。(2)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指数均与土壤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分别为y(Margalef指数)=-0.05x+1.608(R2=0.732,P<0.01,n=10),y(Simpson指数)=-0.038x+1.214(R2=0.926,P<0.01,n=10)。(3)海塘内互花米草的重要值与土壤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y=0.033x-0.007(R2=0.802,P<0.01,n=10);而芦苇重要值则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y=-0.013x+0.419(R2=0.607,P<0.01,n=10)。在海塘外的混合群落中,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重要值与土壤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随着(海塘)围垦时间的延长,其物种多样性呈现增大的趋势,中生植物更为丰富,而盐生植物逐渐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植物多样性 土壤钠元素含量 优势度
下载PDF
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β多样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攀 慎佳泓 +4 位作者 胡广 沈国春 张方钢 李铭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29-2937,共9页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TWINSPAN、β多样性指数和DCA、CCA排序分析,研究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沿距离梯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WINSPAN和DCA分析显示,43个调查样方可分为6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TWINSPAN、β多样性指数和DCA、CCA排序分析,研究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沿距离梯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WINSPAN和DCA分析显示,43个调查样方可分为6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的生境条件和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的差异。(2)随着样地间距离的增大,群落间的Sorensen指数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但不一定呈规律性的减少。(3)对43个样地不同种群的生境因子(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郁闭度等)和物种优势度的C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光照和水分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海拔、郁闭度和坡位对西湖山区植物群落的分布以及种群的数量特征等具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物种扩散限制和生境条件变化是影响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名胜风景区 森林群落 Β多样性 Sorensen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下载PDF
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瑞生 于明坚 +3 位作者 李铭 陈卫新 姜云飞 闻小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54-2562,共9页
生境片断化扰乱了种子的生产和扩散机制,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华东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片断化程度较为严重,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在周边另选取5个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片断,采用样线法采集土壤样品,通过网筛分选和温室萌发相结... 生境片断化扰乱了种子的生产和扩散机制,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华东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片断化程度较为严重,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在周边另选取5个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片断,采用样线法采集土壤样品,通过网筛分选和温室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样地各土样采集点附近设立天然萌发小样方,对种子库的天然更新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片断化样点的种子库密度为(207±38)^(1332±337)ind./m2,共有29~57种植物种子。而古田山连续常绿阔叶林样点的种子库密度为(1776±344)ind./m2,分布有46种植物种子。各样点的种子库物种组成主要以乔木和灌木树种为主,草本种类非常稀少,并且不能反映地上植物的组成。(2)片断化样地土壤上层(0~5cm)与下层(5~10cm)的种子密度比平均为3.6∶1,而连续森林样地为2.5∶1,说明连续森林土壤种子垂直下移相对较深,有利于更多物种种子的储存。(3)幼苗的天然更新强度受种子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较大(P=0.005),而受种子密度的影响不明显(P=0.159)。(4)同一生境条件很难同时满足较高的种子库密度和较快的幼苗天然更新速率。生境片断化降低了种子库密度和物种丰富度,但由于林隙的大量存在和较低的乔冠层盖度,却促进了幼苗的快速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片断化 种子库 大然更新
下载PDF
东白山自然保护区木荷-马尾松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云泉 田磊 +5 位作者 仲磊 杨海炳 金航标 刘常幸 李铭 陈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6,共9页
对东白山(Dongbaishan,DBS)1hm2森林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样地的区系成分、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计木本植物48种,隶属23科36属,总计5 493株,以常绿树种为主,共25种,占总优势度的98.1... 对东白山(Dongbaishan,DBS)1hm2森林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样地的区系成分、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计木本植物48种,隶属23科36属,总计5 493株,以常绿树种为主,共25种,占总优势度的98.18%,重要值的95.22%,总个体数的96.65%;群落内有明显的优势种、偶见种和部分稀有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占显著优势;偶见种和稀有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5.42%和20.83%;群落区系类型温带成分相对较多,属级水平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52.77%,热带分布占44.44%;群落的垂直结构由林冠层(18种)、亚乔木层(27种)和灌木层(41种)组成.群落中物种相对丰富,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整体表现为:灌木层>亚乔木层>林冠层.样地内木本植物物种总径级分布整体呈倒"J"形,群落总体更新良好,但马尾松幼苗储存不足,预示群落将由木荷-马尾松林向木荷林演替,发展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东白山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五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会 朱丹婷 +1 位作者 李铭 乔宁宁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采用移栽沉水植物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浮游藻类生物量。本研究在夏季藻类密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移栽5种长江中下游流域常见沉水植物,比较不同沉水植物去除营养盐和控制藻类总量的能力。研究结果:5... 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采用移栽沉水植物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浮游藻类生物量。本研究在夏季藻类密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移栽5种长江中下游流域常见沉水植物,比较不同沉水植物去除营养盐和控制藻类总量的能力。研究结果:5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含量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竹叶眼子菜>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菹草,对总磷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竹叶眼子菜>黑藻>微齿眼子菜>苦草>菹草;竹叶眼子菜控制水体中藻类总量的效果最佳,苦草、微齿眼子菜及菹草次之,黑藻对水体总磷和浮游植物的去除效果均极显著(p≤0.01),而对总氮含量的作用影响不明显(p=0.209)。综合营养盐吸收作用和藻类控制效果来看,竹叶眼子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并达到较为稳定的净化作用,是夏季治理浅型富营养化静水水体的理想物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浮游藻类 去除率
下载PDF
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对两个大型森林动态样地β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卢品 金毅 +2 位作者 陈建华 李铭 于明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β多样性度量群落物种组成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程度。为了了解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在连续空间中对β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地形复杂的我国古田山24 h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和地形平坦的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a热带森... β多样性度量群落物种组成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程度。为了了解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在连续空间中对β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地形复杂的我国古田山24 h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和地形平坦的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a热带森林样地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在不同取样粒度(grain)上分析了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对β多样性的影响。我们采用1–Chao-Jaccard指数作为β多样性的度量指标,然后用Mantel和Partial Mantel等检验来分析地理距离、地形以及5种地形因子单独对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样地中群落的β多样性均具有粒度依赖性:粒度越大,β多样性越小;同时,两样地β多样性均受到距离和地形的显著影响,且随着粒度的增大,群落β多样性与距离的相关性呈相似的单调递增趋势。另外,地形对较复杂的古田山样地各粒度上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均较大,且主要由海拔和凹凸度两个因素造成;而地形对较平坦的BCI样地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则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生态位过程和扩散过程都是形成β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森林 古田山 Barro Colorado岛 地形因子 生态位过程 扩散过程
原文传递
菹草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天印 谢佩君 +2 位作者 晏丽蓉 李铭 乔云蕾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2-1188,共7页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缸模拟试验,研究菹草的种植密度对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探索沉水植物菹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250株·m–2密度组的菹草体内Cd、Cu、Pb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分别达...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缸模拟试验,研究菹草的种植密度对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探索沉水植物菹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250株·m–2密度组的菹草体内Cd、Cu、Pb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分别达到30.02 mg·kg–1、271.2 mg·kg–1、226.48 mg·kg–1,富集效果较好;167株·m–2密度组菹草体内Zn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达到423.08 mg·kg–1,可见该密度下对Zn的富集效果最好。(2)菹草对四种重金属富集能力而言,在实验的三个密度组中对Zn的富集效果都是最好的,生物富集因子BSAF分别为7.77、9.57、8.16;Cd、Cu、Pb在250株·m–2(每缸30株)密度组下BSAF分别达到最高7.63、6.33、3.93。(3)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可知菹草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y)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x)是一种线性回归的关系。回归方程通式为y=–ax+b,决定系数R2都接近1,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沉水植物 重金属 富集 修复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磷的释放动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明坚 李铭 赵雷洪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P残留率变化的模型.P浓度在凋落物分解24个月后变化很小,期间走势较为平稳.P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密切;但P浓度及C/P比的变化与干物...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P残留率变化的模型.P浓度在凋落物分解24个月后变化很小,期间走势较为平稳.P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密切;但P浓度及C/P比的变化与干物质的消失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释放动态 凋落物 养分循环 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