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8
1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14,共10页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提升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 被引量:151
2
作者 陈佳 张丽琼 +1 位作者 杨新军 李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9-1724,共16页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发展的民俗体验、社区主导的农家乐休闲和政府主导的遗址景区休闲。进而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旅游效应理论,系统分析旅游开发模式对农户生计变化和社区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都由传统农业生计方式向新型旅游经营主导生计转型,农户金融、物质、社会资本提升明显;其资源开发模式决定农户生计多样性与务工选择,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影响生计资本变化方向和社区旅游效应差异。其次,通过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了三种类型旅游开发模式的影响作用,并给出其影响机理的理论解释。研究指出三种模式旅游影响途径都以农户金融、物质资本提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主导,相比而言,社区集体运营、农户主导的袁家村模式以"人"为核心,促进了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总体来说,资源差异与社区基础是农户生计变化、社区影响的原动力,政府角色、社区(企业)作用与农户利益是旅游开发管理的核心,旅游开发模式中政府有效管理、农户主体地位与外界力量正确介入才能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户 旅游开发模式 社区 生计资本
原文传递
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 被引量:126
3
作者 沈可挺 李钢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2,共8页
碳关税政策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其目的是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对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造成的损失。碳关税政策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可能适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 碳关税政策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其目的是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对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造成的损失。碳关税政策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可能适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本文在分析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的可能影响。本文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每吨碳30美元或60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1.22%,使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同时使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而且以上冲击可能在5~7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生持续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被认为不属于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行业的机械制造业出口和就业可能面临较大冲击。针对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就业等各方面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冲击,本文提出了几条缓解碳关税冲击的应对策略,并提出了针对碳关税政策的反制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关税 碳密集型产品 工业品出口 CGE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被引量:129
4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2 位作者 郭晓东 常慧丽 李钢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6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指数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8094,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其指数由1985年的0.5511降至2004年的-0.1479;②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极度失调趋向初级协调,后又转向中度失调,1994年协调发展度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6379;③1994年,我国人均GDP仅有3923元(当年价),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④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不协同发展贯穿了这一时段,是两者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耦合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度 中国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保护关键技术 被引量:119
5
作者 李斌 何佳伟 +3 位作者 冯亚东 李晔 李钢 邱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12,共11页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直流故障后故障电流快速上升、无自然过零点等特点使得直流线路保护和故障处理技术成为柔性直流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难点。理论分析了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线路保护的特殊性,借鉴传统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和点对点式柔性直...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直流故障后故障电流快速上升、无自然过零点等特点使得直流线路保护和故障处理技术成为柔性直流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难点。理论分析了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线路保护的特殊性,借鉴传统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和点对点式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的研究现状,对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线路保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同时,全面分析了各类直流故障隔离方法的基本原理,从故障隔离能力、经济性、控制保护耦合影响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最后,考虑到架空线路输电的应用前景,设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点对点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低电流危害的新型故障重合闸判断方法,较现有重合闸策略而言,该方法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能够彻底避免对系统的二次过电流冲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端柔性直流电网对重合闸策略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 直流线路保护 直流故障隔离 重合闸策略
下载PDF
配电网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105
6
作者 孔涛 程浩忠 +1 位作者 李钢 谢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2-99,共8页
对配电网规划模型、规划方法、求解算法进行了总结。将配电网规划模型分为早期模型和近期模型2部分:早期模型描述了配电网规划模型的一般特点,包括变电站规划、网架规划、变电站-网架联合规划、多阶段规划模型4种;近期模型是在早期模型... 对配电网规划模型、规划方法、求解算法进行了总结。将配电网规划模型分为早期模型和近期模型2部分:早期模型描述了配电网规划模型的一般特点,包括变电站规划、网架规划、变电站-网架联合规划、多阶段规划模型4种;近期模型是在早期模型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研究规划模型的发展,包括模型的复杂化、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供电理念和现代可靠性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据配电网规划模型的特点,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方法,包括多目标、多阶段、不确定性规划方法,并论述了各种求解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最后指出了配电网规划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规划 规划模型 规划方法与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 现代可靠性管理理念 分布式供电理念
下载PDF
三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102
7
作者 韩海涛 胡文超 +2 位作者 陈学君 王乃昂 李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7-241,247,共6页
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国内外常用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这三种气象干旱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各指标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各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其适用性。结果显示:降水距平百分率计算简单,所需资料易获取... 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国内外常用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这三种气象干旱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各指标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各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其适用性。结果显示:降水距平百分率计算简单,所需资料易获取,但对干旱的响应慢,不能反映干旱的内在机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西北地区有很大的局限性;标准化降水指标适用于任意时间尺度,计算稳定,对于干旱的反应较灵敏,但没有考虑水分的支出,在实际应用中可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能够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监测服务;修正的帕默尔指标考虑了前期降水、水分供给、水分需要、实际蒸散量等因素,不仅可以反映干旱程度,而且也包含了干旱的起止时刻,实际应用广泛,是目前最为成功的干旱指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干旱指标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76
8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综述 被引量:93
9
作者 朱蜀 刘开培 +3 位作者 秦亮 李钢 胡仙来 刘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948-3962,共15页
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相比,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具有其特殊性,其拓扑结构会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动作而改变、多个时间尺度的控制相互作用、非线性程度强、结构更加复杂、状态变量阶数更高,这些特点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分... 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相比,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具有其特殊性,其拓扑结构会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动作而改变、多个时间尺度的控制相互作用、非线性程度强、结构更加复杂、状态变量阶数更高,这些特点给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分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文首先基于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将其暂态稳定性分析划分为3个层次;然后通过研究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差异,结合非线性系统理论阐述其暂态稳定性的本质;接着总结将传统交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于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将直接法分解成建模、简化模型、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和估计吸引域4个步骤。该文全面梳理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探索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暂态运行及控制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直接法 吸引域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1-Wire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李钢 赵彦峰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21期77-79,共3页
以应用广泛的1 W ire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 20为例,介绍了DS18B 20的硬件结构、操作顺序、信号时序,同时结合实际应用,用该器件与AT 89C 2051构成一个测温系统,并给出了具体程序设计方法。最后说明了DS18B 20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1-WIRE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程序设计
下载PDF
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 被引量:89
11
作者 李钢 廖建辉 向奕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26,共11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研究大多认为中国第二产业比例过高,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本文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效率、三次产业供给与需要、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基本判断:...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研究大多认为中国第二产业比例过高,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本文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效率、三次产业供给与需要、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并非反映了第三产业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也绝非说明了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高级;二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最终消费中第二产业提供的商品比例并没有大幅下降;三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是以发达的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前提,因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具有全球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高的基础;四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的不断提高也是以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价格扭曲为基础,如果第二产业价格大幅上升,其占比将会大幅上升。本文利用购买力平价分行业的数据计算了我国2000—2009年的产业结构;计算结果显示目前通行的产业结构数据高估了第二产业近14百分点,本文计算的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32∶63。2009年的产业结构已经与日本等国2000年相接近;与目前中国人均GDP相同时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二产业的比例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加快发展仍旧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及产业政策的着力点。虽然经过30年快速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要素禀赋在不断发生量变,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要素禀赋的质变尚未发生,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研究表明至少在"十二五"期间这一状况不会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 竞争力
原文传递
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 被引量:90
12
作者 孟晓艳 余予 +3 位作者 张志富 李钢 王帅 杜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基于2001-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针对京津冀地区1月同期的雾霾天数、能见度、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平均雾霾天数发生了21.7 d;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高浓度的颗粒物成为强雾... 基于2001-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针对京津冀地区1月同期的雾霾天数、能见度、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平均雾霾天数发生了21.7 d;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高浓度的颗粒物成为强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PM10月均浓度为0.317 mg/m3,PM2.5为0.219 mg/m3;1月份京津冀地区气象要素表现为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高、大气层结稳定,更加促进大气污染物累积,并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致使空气质量恶化,强雾霾事件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雾霾事件 空气污染物 气象条件
下载PDF
一种能滤去衰减直流分量的改进全波傅氏算法 被引量:69
13
作者 苏文辉 李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42-44,共3页
全波傅氏算法是基于采样信号不含衰减直流分量推导出来的 ,对衰减直流分量的滤除不明显。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 ,通过增加两个采样点 ,计算并消去由直流衰减分量通过全波傅氏算法计算得到的值 ,使新算法对直流分量的滤波效果得到大大改善... 全波傅氏算法是基于采样信号不含衰减直流分量推导出来的 ,对衰减直流分量的滤除不明显。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 ,通过增加两个采样点 ,计算并消去由直流衰减分量通过全波傅氏算法计算得到的值 ,使新算法对直流分量的滤波效果得到大大改善。理论上可以消除任意衰减时间常数的直流分量对所求各次谐波分量的影响。仿真试验表明 ,该算法消除直流衰减分量的能力强 ,计算量小 ,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直流分量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微机保护 全波傅氏算法
下载PDF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4
作者 安景玲 齐二石 +1 位作者 李中阳 李钢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36-34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成为学术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核心能力战略兴起的背后,实际上是竞争力理论的复兴与发展。沿着竞争力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对基于资源与能力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理论综述,归纳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成为学术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核心能力战略兴起的背后,实际上是竞争力理论的复兴与发展。沿着竞争力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对基于资源与能力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理论综述,归纳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3个流派,为竞争力理论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力 资源 能力
下载PDF
新型软钢阻尼器的减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78
15
作者 李钢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72,共7页
提出了设计软钢阻尼器的新思路:利用钢板平面内受力提高初始刚度,并通过改变钢板平面几何形状增加变形耗能能力。通过对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软钢阻尼器模型进行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研究,验证了此种软钢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塑性耗能性能。数... 提出了设计软钢阻尼器的新思路:利用钢板平面内受力提高初始刚度,并通过改变钢板平面几何形状增加变形耗能能力。通过对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软钢阻尼器模型进行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研究,验证了此种软钢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塑性耗能性能。数值计算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装有新型软钢阻尼器框架体系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钢阻尼器 结构控制 减震性能 参数研究
下载PDF
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80
16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梁泳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共18页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下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投入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劳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污染治理生产率的来源表明,优先加强COD治理能更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TFP效率损失测度法 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
原文传递
农民集中居住前后福利状况变化研究--基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 被引量:75
17
作者 贾燕 李钢 +2 位作者 朱新华 王静 李妍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6,共7页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农民福利构成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省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 本文在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研究了集中居住过程中农民福利的变化,提出了农民福利构成指标,使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江苏省江都市集中居住前后农民福利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居住使农户总体福利水平稍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443上升到0.471。其中,从功能指标看,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发展空间、心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社会保障、社区生活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转换因素看,农民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农民福利变化产生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 福利 可行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4
18
作者 李钢 马岩 姚磊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1,共11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工业环境管制成本、效益与强度的现状,以及管制强度提升的路径。环境管制执法强度指数显示,1997年以后中国环境管制执法强度不断提升,1997年中国环境管制执法强度指数仅为43,到2007年已经提高到68左右。从不同污染物...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工业环境管制成本、效益与强度的现状,以及管制强度提升的路径。环境管制执法强度指数显示,1997年以后中国环境管制执法强度不断提升,1997年中国环境管制执法强度指数仅为43,到2007年已经提高到68左右。从不同污染物的类型来看,一方面中国不同污染物的管制强度1997年以来均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同污染物管制强度提高的程度有较大差异,到2007年烟尘粉尘及废水的环境管制执法强度已经很高,但二氧化硫环境管制执法强度尚不到50。本文的研究显示,中国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十分有限;目前中国工业已经完全有能力承受较高的环境标准。本文计算了中国不同污染物环境效益乘数,计算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既有社会合理性,也有经济合理性;特别是2004年以来加大各种污染物前端治理都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但计算结果也表明目前中国首先应提高废水环境管制强度,从而在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的条件下取得更大的环境保护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保护 环境管制 环境成本 竞争力
原文传递
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52
19
作者 金碚 李钢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项概念性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十分关注;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关注程度提高;公众认为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较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生产性环保支出、劳工社会保障投入和纳税额三个... 本项概念性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十分关注;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关注程度提高;公众认为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较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生产性环保支出、劳工社会保障投入和纳税额三个方面。初步调查的结果还显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较大差异;三资企业与民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较大差异;不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调查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 被引量:73
20
作者 李钢 沈可挺 郭朝先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7-46,共10页
本文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增加守法企业的用工成本;工资上涨不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结果;《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用... 本文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增加守法企业的用工成本;工资上涨不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结果;《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用工秩序;《劳动合同法》实施也没有减少劳动力市场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路径应是主动将价格优势升级为品牌与渠道优势;注重研发,提升产品档次;注重人才培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多数企业在快速增长中较少关注创新、品牌与人才;而当经济形势不好时,多数企业就会快速从繁荣到破产。但少数企业家在企业快速增长时期就比较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在繁荣时不断提升企业能力,因而在危机时不仅可以渡过难关,甚至可以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在危机中相对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危机过后迎接新一轮增长期。以下两个因素已成为制约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障碍:一是中国软实力的不足;二是高水平产业技术工人的匮乏。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发展,更需要升级。可以说,中国的产业将与劳动力素质一起升级;甚至可以说没有劳动力素质的升级,中国的产业升级将仅是"镜中花,水中月"。在可以预计的时期内,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更多将是生产过程的工艺升级及产品升级,这一过程中技术工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而对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把中国技术素质较低的产业工人升级为高级技工并不断把新增劳动力培养为高级技工,将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修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