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金 王清富 +1 位作者 陈铁锋 杨韩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ELD,...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ELD,对照组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及生活质量(ODI指数)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任一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MacNab优良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板开窗 椎间孔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微创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 陈铁峰 +1 位作者 王清富 杨韩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究微创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 目的探究微创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20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2.5%;实验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2例内固定物松动, 3例髋部外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髋内翻畸形, 5例内固定物松动, 7例髋部外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复位 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晓 张建光 +3 位作者 李金 吴北太 陈铁峰 李国燕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清富 朱立新 +6 位作者 秦爱萍 陈铁峰 李金 吴北太 余晓 赖忠安 谢维雄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黏附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系(Mg-63,SaOS-2,HOS-8603)中溶血磷脂酸受体(...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黏附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系(Mg-63,SaOS-2,HOS-8603)中溶血磷脂酸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LPAR)的表达,分析LPA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之间的关系;黏附和划痕实验检测LPA处理后对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LPA对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检测结果显示Mg-63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最强,SaOS-2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最弱。细胞中LPAR检测结果显示Mg-63、SaOS-2、HOS-8603三株细胞中LPAR1、LPAR2、LPAR3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Mg-63细胞中LPAR1、LPAR2、LPAR3表达均为最高。LPA处理SaOS-2细胞后,其黏附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A处理后,SaOS-2细胞中PI3K、p-AKT、CD44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LPA可能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骨肉瘤 黏附 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OLIF和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金 王清富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9期35-37,共3页
目的:对比OLIF和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OLIF治疗,B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DI、VAS评分、影像... 目的:对比OLIF和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OLIF治疗,B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DI、VAS评分、影像学情况(LL、DH、SLA、Sli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L、DH、SLA、Sli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LL、DH、SLA、Sli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OLIF与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相同,但OLIF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对软组织损伤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 王清富 +1 位作者 杨韩英 陈铁锋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3期37-39,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105例,予传统开...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105例,予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15例,予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内固定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矢状位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治疗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治疗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压缩性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晓 张建光 +1 位作者 吴北太 李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3期598-599,共2页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7%,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以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使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其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内固定确切有效,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出血较少,能够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功能锻炼比较快,其治疗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加压钢板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部骨折 疗效 比较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清富 李金 +5 位作者 廖木贵 陈铁峰 吴北太 赖忠安 王调育 谢维雄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进行OLIF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回顾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术后椎间孔高度、椎间孔... 目的分析并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进行OLIF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回顾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术后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变化。结果置入融合器的高度为10~14 mm,平均(12.4±1.13)mm,手术时间为60~135 min,平均(95.26±9.62)min;术中出血量为25~190 mL,平均(76.38±6.25)mL;住院时间为5~13 d,平均(7.97±1.52)d;术后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等指标较手术前均得到缓解;术后不良反应率为5%(1例对侧神经根疼痛、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对侧屈髋疼痛);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6.67%。结论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早期疗效 微创外科
下载PDF
早期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9
作者 余晓 雷志雄 +2 位作者 张建光 王清富 李金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4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早期持续牵引(对照组)和间歇...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早期持续牵引(对照组)和间歇牵引(观察组)治疗,并给于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观察复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寰齿前间隙和齿状突双侧间隙差均低于对照组(P〈O.05);而2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可获得与持续牵引相似的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乙哌立松 寰枢椎 脱位
原文传递
LPA受体和胞内信号传导相关分子拮抗骨肉瘤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
10
作者 王清富 朱立新 +6 位作者 秦爱萍 陈铁峰 李金 吴北太 余晓 赖忠安 谢维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受体和胞内信号传导相关分子拮抗骨肉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方法:培养骨肉瘤细胞Mg-63,传至第3代采用表面抗原鉴定,采用Transwell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体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运用LP...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受体和胞内信号传导相关分子拮抗骨肉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方法:培养骨肉瘤细胞Mg-63,传至第3代采用表面抗原鉴定,采用Transwell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体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运用LPA受体及胞内信号传导趋化因子SDF-1α、MCP-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AMD3100、SB203580干预Mg-63,以明确骨肉瘤细胞Mg-63体外黏附和迁移的相关机制。结果:Transwell结果显示,第7天、14天,治疗组(LPA受体干预的Mg-63细胞)体外黏附和迁移能力与模型组(未经干预的细胞Mg-63)、对照组(正常成骨细胞)相比不断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58,P<0.05;F=11.765,P<0.05)。治疗后第21天,治疗组体外黏附和迁移能力与模型组相比不断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胞内信号传导趋化因子SDF-1α、MCP-1在不同时相均能促进骨肉瘤细胞Mg-63的黏附和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63,P<0.05),经LPA受体干预及特异性阻断剂AMD3100、SB203580处理不同时相后,黏附和迁移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16,P<0.05)。结论:LPA具有促细胞骨架变化进而调节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作用,拮抗骨肉瘤黏附和迁移过程中存在不同时相的Mg-63细胞体外黏附和迁移,机制可能与MCP-1/CCR2、SDF-1α/CXCR4信号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细胞 黏附 迁移 胞内信号传导 趋化因子
下载PDF
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晓 张建光 +1 位作者 吴北太 李金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05-105,共1页
目的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对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进行收集,对文献研究所用方法学和数据... 目的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对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进行收集,对文献研究所用方法学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Meta分析表明,术前外侧入路组与内外双侧组克氏针固定术后的Baumann角、提携角变化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功能恢复和Flynn等级评估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外双侧入路尺神经损伤率明显比外侧入路组高;对比两组的针道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在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和部位稳定性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外侧入路对尺神经的损伤更少,安全性比双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ME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