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5
1
作者 刘精明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81,243,共31页
本文利用GSS2 0 0 3的数据,集中探讨了中国城镇社会中客观阶层位置在有关社会领域中的后果和影响,居住模式、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和阶层意识构成了这一分析的4个维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居住、交往和认同维度上,特别是在客观分层结构... 本文利用GSS2 0 0 3的数据,集中探讨了中国城镇社会中客观阶层位置在有关社会领域中的后果和影响,居住模式、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和阶层意识构成了这一分析的4个维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居住、交往和认同维度上,特别是在客观分层结构的两端,阶层化构成了主要的趋势;在生活方式维度上阶层化的趋势则比较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社会交往 社会阶层化 居住空间 实证研究 阶层认同 城镇 社会领域 居住模式 意识构成 分层结构 对应关系 维度 上都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 被引量:159
2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6-58,共13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 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源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1.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但形成了两种体制的长期并存;2.因此,私营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成为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3.社会文化传统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如“单位制”),是积累这种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深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私营企业家 特殊主义 社会关系网络 国家行政权力 中国社会 结构转型 专业技术人员 国有单位 社会资源
原文传递
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的变迁——阶层相对关系模式的“双重再生产” 被引量:180
3
作者 李路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本文集中讨论了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变化的关系问题 ,认为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 ,市场机制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资源分配的过程 ,但是 ,由国家主导的改良式变迁以及一系列制度性因素 ,决定了阶层间相对关系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 本文集中讨论了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变化的关系问题 ,认为在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 ,市场机制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资源分配的过程 ,但是 ,由国家主导的改良式变迁以及一系列制度性因素 ,决定了阶层间相对关系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重组 ,原有以阶层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相对关系模式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仍然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作者认为 ,社会分层模式的构成及变化 ,并非仅仅取决于经济机制或经济—技术理性的功能需求 ,而是同时在社会和政治的过程中被形塑 ,因而是特定制度环境和转型过程的结果。“市场”不仅由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所构成 ,还包含了社会、政治、文化的逻辑和权力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相对关系模式 制度转型 社会分层结构 再生产
原文传递
代际互动与家庭凝聚力——东亚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 被引量:190
4
作者 杨菊华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3,共28页
文章使用2006年东亚社会调查的家庭主题调查,构建了宏观层面的社会变迁与代际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家庭凝聚力的现状、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异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现代化的进程并没有导致家... 文章使用2006年东亚社会调查的家庭主题调查,构建了宏观层面的社会变迁与代际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家庭凝聚力的现状、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异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现代化的进程并没有导致家庭功能的衰落,代际之间在日常照料、经济支持、情感慰藉等方面依然存在密切的互动。这些互惠行为反复且经常发生,当亲子的空间距离邻近时更是如此;其次,东亚四地在家庭凝聚力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在不同维度的凝聚力方面也展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家庭凝聚力在韩国保存最强,台湾地区次之,中国大陆再次,日本最弱。这些有悖于家庭现代化理论的发现也许是尚在进行的、与现代化相抗衡的维系家庭传统的斗争,而这种斗争也许正是延续代际同住、情感联络、实际支持的强大社会压力的折射,致使在社会变革和家庭变迁面前,亲子之间的资源依赖与互补成功地延续着传统的家庭团结力量。可见,家庭凝聚力具有强大的抗逆力性和适应性,深厚的文化积淀超越了现代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家庭凝聚力 亲子同住 情感联络 代际支持
原文传递
论社会分层研究 被引量:112
5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因而成为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在社会分层理论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提供了不同的、但是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分别对社会分层的本质、决定要素、形式等做出了...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因而成为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在社会分层理论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提供了不同的、但是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分别对社会分层的本质、决定要素、形式等做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代表了两种在本质上不同的理论取向,今天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基本上还是在这两个理论框架内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分层研究,主题丰富,但深化、拓展不够。在理论层面上,缺乏“问题意识”,理论逻辑较混乱;尚待探索、构建独立的中国社会分层的理论模型。在研究和分析方法上,亟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研究 社会分层结构 国家社会主义 阶级理论 社会地位 社会结构 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理论 理论模型
原文传递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 被引量:137
6
作者 边燕杰 李路路 +1 位作者 李煜 郝大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 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弱化这些效应。体制外,职业的收入回报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开始趋向平衡,而不同职业的收入差别大大高于体制内,说明体制转型加强了职业的地位含义,也由此扩大了个人和家庭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对不平等的大众接受程度如何?地位流动是否机会平等?将是重要的社会学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壁垒 地位资源 地位获得 社会流动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 被引量:148
7
作者 李路路 朱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58,204,共19页
利用三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60余年中国社会阶层代际流动的基本状况及其变迁。研究发现,我国总体社会流动率逐步提升,社会开放性呈波浪式变化,而代际继承在各个时期都是代际流动的主导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排斥的... 利用三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60余年中国社会阶层代际流动的基本状况及其变迁。研究发现,我国总体社会流动率逐步提升,社会开放性呈波浪式变化,而代际继承在各个时期都是代际流动的主导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排斥的主要机制从"体制排斥"转向"市场排斥",导致社会机会结构的变迁,代际流动形态也发生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特定阶层的代际继承优势逐渐下降,跨阶层的循环流动越来越困难。社会排斥机制的转变能够提高社会开放性,从而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合法性;但如果社会优势阶层利用市场排斥机制实现阶层再生产,则未来中国社会仍然存在阶层固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 市场转型 市场排斥
原文传递
论“单位”研究 被引量:124
8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32,共10页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sic literatures about the research of danwei organization and danwei system in China. Above all, it differentiates two different research objects: the danwei organization and the danwei sys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sic literatures about the research of danwei organization and danwei system in China. Above all, it differentiates two different research objects: the danwei organization and the danwei system. And then it discusses two research tropisms: the analysis of macro sight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interior mechanism and proceeding course. Moreover, it analys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danwei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nt research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assumption about the challenges and the tasks the research of danwei will be confront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研究 定义 社会结构 宏观制度结构 单位 内部机制 行动结构 单位体制 改革
原文传递
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经济条件与企业慈善捐赠 被引量:147
9
作者 高勇强 何晓斌 李路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23,共13页
目前有关企业慈善捐赠的文献对企业家特征和企业捐赠行为的关系探讨很少。而企业的慈善捐赠决策是由企业家或其代理人做出的,因而企业家或其代理人的某些个体特征可能对企业慈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我国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家的... 目前有关企业慈善捐赠的文献对企业家特征和企业捐赠行为的关系探讨很少。而企业的慈善捐赠决策是由企业家或其代理人做出的,因而企业家或其代理人的某些个体特征可能对企业慈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我国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家的社会身份和经济条件对其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企业家经济水平(收入和他在企业的权益)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捐赠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之外,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身份(行业协会/工商联成员)也对企业捐赠行为与捐赠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企业家的政党身份(共产党/民主党派党员)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和捐赠水平都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企业慈善捐赠背后的原因以及推动民营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 社会身份 经济条件 企业慈善捐赠
原文传递
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被引量:133
10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242,共19页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秩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构成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而整合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权力和权利的问题,在...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秩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构成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而整合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权力和权利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在发展阶段和转型路径的约束下,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阶层和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公开、参与、平衡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阶层化 市场化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区域差异改革中的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 被引量:121
11
作者 郝大海 李路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24,共15页
本文以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的学术争论为出发点,进一步从理论上审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特别强调“区域差异改革”和“国家垄断部门”两种策略的影响。同时,作者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GSS2003)的资料(城镇部分),通过构建收入... 本文以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的学术争论为出发点,进一步从理论上审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特别强调“区域差异改革”和“国家垄断部门”两种策略的影响。同时,作者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GSS2003)的资料(城镇部分),通过构建收入的区域差异模型,估计包括国家垄断部门在内的变量对个人收入的不同效用,全面刻画出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社会转型之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模式及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国家垄断 国家政治权威 收入分配
原文传递
“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公平感”与“冲突感” 被引量:120
12
作者 李路路 唐丽娜 秦广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90,共11页
对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不平等认知与评价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两个方面展开,既关注"公平感"与"冲突感"的总体状况及二者间关系,亦分析历时性演变趋势... 对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不平等认知与评价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两个方面展开,既关注"公平感"与"冲突感"的总体状况及二者间关系,亦分析历时性演变趋势及阶层/群体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基于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受访群体普遍反映当前的收入不平等持续拉大,收入分配欠缺公平性与合理性;一些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被认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对收入及生活机会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之间被证实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公平感越高,群体的社会冲突意识就越强。转型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其社会政治后果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公平 社会冲突意识
原文传递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 再论“单位”研究 被引量:111
13
作者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共2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单位 组织制度 基层秩序 个案调查
下载PDF
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 被引量:86
14
作者 郑杭生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在从旧式现代性转向新型现代性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时 代性课题。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体制改革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而社会结构的状况又直接体现了社会 关系的状况,构成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与社会发...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在从旧式现代性转向新型现代性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时 代性课题。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体制改革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而社会结构的状况又直接体现了社会 关系的状况,构成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构 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和谐源于社会结构,特别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协调和整合;另 一方面,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二者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结构
原文传递
私营企业主的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李路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本文通过对私营企业主群体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之间相关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在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中,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双重机制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私营企业主群体 企业成功 社会地位 社会资本 传统计划经济 社会网络 个人背景 受教育水平 特殊主义 体制资本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 被引量:87
16
作者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6,共7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由于现代化和体制转型的双重过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风险是叠加的。现代社会的"时—空延伸"特征,以及中国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非集中化、流动性特征,使得重建共享价值观体系、弹...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由于现代化和体制转型的双重过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风险是叠加的。现代社会的"时—空延伸"特征,以及中国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非集中化、流动性特征,使得重建共享价值观体系、弹性社会结构、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化体系、法治及社会信息沟通体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控制体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控制体系 风险防范机制 社会结构 人生价值观
原文传递
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 被引量:98
17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60,共24页
在代际社会流动研究中,以代际之间优势的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模式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社会的数据也显现出同样的模式。作者认为,已有的工业化和制度主义的解释逻辑没有对在不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关系模式给出合理... 在代际社会流动研究中,以代际之间优势的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模式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社会的数据也显现出同样的模式。作者认为,已有的工业化和制度主义的解释逻辑没有对在不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关系模式给出合理解释。作者从“再生产”和“统治”两种机制的角度,对关系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再生产 统治 权力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解析伊斯特林悖论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97
18
作者 李路路 石磊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120,共26页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中国为例分析了伊斯特林悖论的形成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一种多元分层动态的幸福感分析范式,分析了主观幸福感形成过程中多变量以及微观幸福变量基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条件效应,进而揭示了伊斯特林...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中国为例分析了伊斯特林悖论的形成机制。本文通过构建一种多元分层动态的幸福感分析范式,分析了主观幸福感形成过程中多变量以及微观幸福变量基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条件效应,进而揭示了伊斯特林悖论的形成机制。本文发现,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居民的需求类型逐渐由物质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由个人的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幸福回报不断削弱;另一方面,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引发了强烈的相对剥夺效应,消除了由经济发展本身所带来的幸福回报,由此造成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没有随经济高速增长显著提升,而是呈现出相对停滞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特林悖论 主观幸福感 宏观经济发展 需求转型 社会不平等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的精英代际转化与阶层再生产 被引量:88
19
作者 郑辉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86,共22页
两个理论主导了国家社会主义精英的研究。魏昂德的精英分割理论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精英群体:干部精英和专业技术精英。萨列尼的精英分化理论则讨论了在转型中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干部精英内部的分化。然而这两种理论都不能完全把握和解... 两个理论主导了国家社会主义精英的研究。魏昂德的精英分割理论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精英群体:干部精英和专业技术精英。萨列尼的精英分化理论则讨论了在转型中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干部精英内部的分化。然而这两种理论都不能完全把握和解释当今中国的精英流动动态。本文作者建构了"精英代际转化与阶层再生产"这个理论模型,认为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不同类型的精英群体(行政干部精英、技术干部精英、专业技术精英)通过排斥非精英群体进入的方式在代际间实现了人员的自由交换。这些不同类型的精英群体之间互相渗透,内部也不是内固的,并已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合作的、没有分割的精英阶层,实现了精英阶层的再生产。精英代际转化与阶层再生产理论蕴含两个机制:精英排他与精英代际转化。作者的经验分析表明,精英排他通过给予精英与非精英的子女截然不同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来实现,虽然更平等地成为党员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精英排他。精英代际转化则是因为在市场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论哪一种精英都是利益获得者。精英排他与精英代际转化的双重作用共同促成了精英阶层的形成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主义 精英排他 精英代际转化 阶层再生产
原文传递
“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 被引量:87
20
作者 李路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单位制"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城镇地区最具特色的组织制度。相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公社",所谓"单位",是改革开放前在城镇地区,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资源... "单位制"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城镇地区最具特色的组织制度。相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公社",所谓"单位",是改革开放前在城镇地区,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资源分配和社会整合的组织化形式,承担着包括政治控制、专业分工和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制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变迁 社会主义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 城镇地区 组织化 人民公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