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加卸载响应比探查强震成核过程——以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为例
1
作者 贾东辉 余怀忠 +9 位作者 陈界宏 晏锐 刘杰 赵彬彬 泽平 马玉川 苑争一 杨文 桂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2247,共16页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基于非均匀脆性介质损伤演化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多以地震活动为响应量计算LURR,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地下流体、地壳形变、电磁、岩石地温等观测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LURR)方法研究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的孕育过程.震中300 km范围内的20个观测台站中,11个台站数据计算得到的LURR时间序列呈现明显规律性特征.震前数月-数天都出现相对异常高值,并在回落后发生地震,演化过程与使用震中200 km范围内小震活动计算的LURR时间序列一致.不同观测资料所得LURR异常阈值分别为:地下水位1.02、岩石地温1.0002、倾斜仪1.005、水温1.02、氢气1.02、地电阻率1.01、地磁1.02、小震活动1.5.从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上看,存在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即随着主震发生时间的临近,检测到异常的台站位置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小,且在震中附近呈现加速过程.LURR异常的时空演化可能与岩石介质的亚失稳有关,反映了大震前震源区介质的成核弱化和加速破裂过程.上述演化过程可以通过原始观测曲线中记录的异常数量、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观测 加卸载响应比 亚失稳 成核弱化 地震前异常
下载PDF
2021年8月26日阿克塞M_(S)5.5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桉赫 《内陆地震》 202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基于相对功率谱方法分析2021年8月26日阿克塞M_(S)5.5地震前红外亮温相对功率谱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塞M_(S)5.5地震前震中西侧出现明显亮温相对功率谱增强,增强区域沿阿尔金断裂与柴达木北缘断裂分布,持续大约1个月后消失,地震... 基于相对功率谱方法分析2021年8月26日阿克塞M_(S)5.5地震前红外亮温相对功率谱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塞M_(S)5.5地震前震中西侧出现明显亮温相对功率谱增强,增强区域沿阿尔金断裂与柴达木北缘断裂分布,持续大约1个月后消失,地震在异常消失8 d后发生。相对功率谱值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地震在功率谱值回落之后发生。根据震例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新疆地区共有15次热红外亮温异常,热红外异常出现后3个月内,在异常区周边及附近250 km范围内发生7组M_(S)≥5.0地震,且异常面积与对应地震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M_(S)5.5地震 热红外亮温 相对功率谱
下载PDF
基于时间信息熵的拜城两次5级地震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桉赫 宋春燕 《内陆地震》 2022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基于时间信息熵算法,使用MODIS月合成地表温度(LST)产品,针对2020年和2021年拜城2次5级地震,分析其发震前后地表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次地震震前6个月均出现LST时间信息熵高值变化,并呈条带状分布,地震发生于条带端部或其附近。②... 基于时间信息熵算法,使用MODIS月合成地表温度(LST)产品,针对2020年和2021年拜城2次5级地震,分析其发震前后地表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次地震震前6个月均出现LST时间信息熵高值变化,并呈条带状分布,地震发生于条带端部或其附近。②2020年拜城5.0级地震震前6个月LST时间信息熵与震中距成反比,震后6个月LST时间信息熵与震中距成正比。2021年拜城5.4级地震震前6个月LST时间信息熵在不同震中距范围内基本不变。③2次地震震前6个月,震中附近LST下降趋势不明显,而在最接近震中附近的区域LST时间序列信息熵较偏,下降趋势显著;震后半年震中附近区域LST变化趋势较为一致。LST时间信息熵对于地震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地震 地表温度 时间信息熵 时间序列信息熵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花 +1 位作者 曹昌军 闫新义 《内陆地震》 2022年第4期329-337,共9页
通过收集2010~2020年记录的新疆南天山西段235个M_(S)≥3.0地震事件,以M_(S)≥3.5为界,利用FOCMEC方法计算M_(S)3.0~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CAP方法计算M_(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全球应力图分类标准对最终反演结果归类,结果显示... 通过收集2010~2020年记录的新疆南天山西段235个M_(S)≥3.0地震事件,以M_(S)≥3.5为界,利用FOCMEC方法计算M_(S)3.0~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CAP方法计算M_(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全球应力图分类标准对最终反演结果归类,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的地震主要以逆断为主兼走滑。根据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得出南天山西段的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区域内北边最大主压应力轴为近NW向,仰角近水平,研究区域南边最大主压应力轴随经度增大发生了明显的不规则偏转,由NW向转至近NS向再转至近EW向,仰角近水平偏多。南天山西段应力形因子由北向南从小到大排列,同时中间主压应力轴由偏压缩转为偏拉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U-Net模型在大范围建筑物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桉赫 +1 位作者 张伟 贾东辉 《内陆地震》 2022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建筑物的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对灾害防御、应急救援及灾害评估有重要的意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具有丰富的建筑物信息,可进行大范围批量化提取。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建筑物信息提取,可有效提高分割精度。为大范围获取建筑物信息,本文中... 建筑物的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对灾害防御、应急救援及灾害评估有重要的意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具有丰富的建筑物信息,可进行大范围批量化提取。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建筑物信息提取,可有效提高分割精度。为大范围获取建筑物信息,本文中以新疆伊犁州新源县为研究区,使用U-Net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批量化处理后计算出建筑物占地面积共计11160259 m^(2),占整个县域比例1.47‰,人均建筑占地面积为35.25 m^(2)。研究表明建筑物提取总体精度达到97.9%,Kappa系数达到86.4%。本研究为自动化、大范围、高精度建筑物提取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U-Net 深度学习 遥感影像
下载PDF
集成U-Net方法的无人机影像胡杨树冠提取和计数 被引量:32
6
作者 郑宏伟 +3 位作者 罗格平 杨辽 王伟胜 桂东伟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49,共11页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是该荒漠区域典型的森林资源,胡杨树冠大小和株数信息对塔里木河流域森林资源监测、生态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流域乔灌草植物群落分布的复杂性,传统方法很难实现胡杨树冠的精准分割和大范围的株数提取。...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是该荒漠区域典型的森林资源,胡杨树冠大小和株数信息对塔里木河流域森林资源监测、生态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流域乔灌草植物群落分布的复杂性,传统方法很难实现胡杨树冠的精准分割和大范围的株数提取。以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为研究区,选取几块典型胡杨林区域,提出集成深度学习和分水岭分割的处理方法,对密集胡杨树冠的精准分割和单株胡杨的提取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将无人机影像(空间分辨率0.16 m)无缝拼接生成正射影像;采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对胡杨树冠覆盖区域进行精准分割;在U-Net模型分割的基础上使用标记分水岭方法对密集胡杨树冠进行自动再分割和单株计数,计算出所选研究区的胡杨株数并精准定位。结果表明U-Net卷积神经网络对胡杨的所有树冠区域提取的平均精度可达94.1%,在胡杨树冠覆盖区域识别分割的基础上,用标记分水岭分割方法对胡杨单木计算总体精度为93.3%。研究认为,结合深度学习和标记分水岭方法为自动化大范围森林资源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胡杨 深度学习 分水岭 树冠 株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