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演剧:论焦菊隐的导表演学派构建
1
作者 李贤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共通的生活质色,并努力探索以“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美学追求的话剧民族演剧发展道路,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遗产。其生活演剧观为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贡献了独到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生活演剧 中国话剧演剧学派 斯坦尼体系中国化
下载PDF
沉淀法白炭黑研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贤 胡振民 《浙江化工》 CAS 1991年第2期19-23,共5页
本文报导了沉淀法白炭黑试制参数,并建立年产150吨规模白炭黑生产线。试制产品经省级地方标准FDB/XZ1756-83方法检测合格。
关键词 白炭黑 沉淀法
下载PDF
行动分析法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遗产
3
作者 李贤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共14页
“行动分析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演剧探索的结晶,可谓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之大成。它出色地联系和整理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各个时期的重要发现,倡导演员以“行动”为基石,以“事件”为核心,积极主动地通过“即兴小品”的形式深... “行动分析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演剧探索的结晶,可谓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之大成。它出色地联系和整理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各个时期的重要发现,倡导演员以“行动”为基石,以“事件”为核心,积极主动地通过“即兴小品”的形式深入分析剧本和角色,最终实现“从自我出发,进入角色”的鲜活表演状态。此法和形体行动方法虽有细节差异,但在精神实质上别无二致,其分歧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不同的继承者言说所致。中国戏剧界有必要在接受此法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分析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克涅别尔 形体行动方法 导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苏联援华戏剧专家与中国话剧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4
作者 李贤 《美育学刊》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戏剧教育事业是在“以俄为师”的“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苏联戏剧教育为典范的,在演剧上推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这种苏联模式的顺利推行,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戏剧教育事业是在“以俄为师”的“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苏联戏剧教育为典范的,在演剧上推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这种苏联模式的顺利推行,中国戏剧界前后邀请了七位苏联(援华)戏剧专家来华从事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客观地说,这些苏联戏剧精英利用短短三四年时间,为中国戏剧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影响也一直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华)戏剧专家 中国话剧教育 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下载PDF
格·尼·古里叶夫在华期间讲述斯坦尼体系平议
5
作者 李贤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8-66,共9页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戏剧专家来华工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取得了演剧领域的独尊地位。同时,苏联戏剧专家作为传播“体系”的使者,享有其理论的最高阐释权。格·尼·古里叶夫作为所有专家的理论代表,曾向全国各地抽调的千...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戏剧专家来华工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取得了演剧领域的独尊地位。同时,苏联戏剧专家作为传播“体系”的使者,享有其理论的最高阐释权。格·尼·古里叶夫作为所有专家的理论代表,曾向全国各地抽调的千余名戏剧干部系统讲述了“体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讲述基于《演员自我修养》和苏联戏剧界当时对斯坦尼体系遗产的讨论成果,比较准确地传达了斯坦尼体系的原理方法,也将其重要成果——“形体动作方法”及时介绍到中国;当然,受当时苏联政治语境、意识形态导向、文艺政策及个人理论修养等因素的制约,古里叶夫对“体系”的阐释带有某些“左倾”的色彩,这给中国戏剧家正确地理解、实践“体系”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尼·古里叶夫 苏联戏剧专家 “千人讲座” 斯坦尼体系 中国话剧
原文传递
论苏联戏剧专家对中国戏曲的评价及其影响
6
作者 李贤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剧界形成了一种写实主义一统天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独尊的局面。在这样的演剧氛围中,被邀请来华指导共和国戏剧事业的苏联戏剧专家们的言论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特别是他们对传统戏曲的看法,不仅会深刻影响到...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剧界形成了一种写实主义一统天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独尊的局面。在这样的演剧氛围中,被邀请来华指导共和国戏剧事业的苏联戏剧专家们的言论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特别是他们对传统戏曲的看法,不仅会深刻影响到戏曲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话剧的发展同样意义深远。这些专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戏曲与现实脱离,应该用“体系”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演剧方法全面取代戏曲固有的演剧体系(方法);另一种意见则充分地赞扬戏曲高超的演剧水平,认为其内在原理和精神与“体系”不二。这两种意见都不同程度地深刻影响到了话剧和戏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戏剧专家 中国戏曲 话剧民族化 民族演剧体系
原文传递
论王晓鹰导演艺术中的“诗化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贤 《大舞台》 2010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新时期"的"戏剧观争鸣"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旨在为中国戏剧寻求出路。内容上倡导"人学"的复苏;形式上主张"新现实主义"(或曰"诗化现实主义"),是"争鸣"的焦点。在此文... "新时期"的"戏剧观争鸣"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旨在为中国戏剧寻求出路。内容上倡导"人学"的复苏;形式上主张"新现实主义"(或曰"诗化现实主义"),是"争鸣"的焦点。在此文化背景下,新一代优秀导演迅速成长,王晓鹰就是其中的代表。对"假定性"的独特认识,使得他面对各类题材都能驾轻就熟;而向"表现美学"的拓展,又能让他通过"诗化意象"表达自己的哲理思索。本文立足王晓鹰突出的舞台作品,结合其个人专著,去理解他对"争鸣"的特殊回应,并试图对"诗化意象"做以客观的分析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鹰 表现美学 诗化意象 假定性
下载PDF
黄梅戏演剧职业化进程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贤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2-38,共7页
把艺术形态的成熟,作为衡量一个戏曲剧种形成的标志是可行的。但把它作为剧种成熟的体现,显然忽视了剧种演剧"生态"的构建。剧种作为一种演艺艺术,除了艺术形态的成熟外,还应该包含"梯队式"的职业演员,相对高级的... 把艺术形态的成熟,作为衡量一个戏曲剧种形成的标志是可行的。但把它作为剧种成熟的体现,显然忽视了剧种演剧"生态"的构建。剧种作为一种演艺艺术,除了艺术形态的成熟外,还应该包含"梯队式"的职业演员,相对高级的职业演出团体,专业的演出场所——剧场等方面的成熟。用以上诸方面来检验黄梅戏,它作为剧种的成熟期,要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演剧职业化 职业演员剧团 剧场
原文传递
王晓鹰的“主流戏剧”观
9
作者 李贤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55-58,63,共5页
长期以来,因"主流"与"主旋律"的含混胶着,使得我国主流戏剧失去了应有的品格。王晓鹰是新时期优秀的戏剧导演,他有着独特的主流戏剧观。他倡导戏剧要对"人"进行深层次的关照;主张"主流意识"、&... 长期以来,因"主流"与"主旋律"的含混胶着,使得我国主流戏剧失去了应有的品格。王晓鹰是新时期优秀的戏剧导演,他有着独特的主流戏剧观。他倡导戏剧要对"人"进行深层次的关照;主张"主流意识"、"经典示范"、"非赢利性"的主流戏剧范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极力追求诗情、哲理与美的形式相结合的"诗化"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鹰 “主流戏剧” “诗化”现实主义
下载PDF
假面在云南民族民间戏剧活动中的功用
10
作者 李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68,共3页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假面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甚至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对假面的研究也应该呈现出较为兴盛的态势,可事实却远非我们所愿。正如民族戏剧学者王胜华所言:“假面是浮出...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假面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甚至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对假面的研究也应该呈现出较为兴盛的态势,可事实却远非我们所愿。正如民族戏剧学者王胜华所言:“假面是浮出水面的冰山.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仅仅是八分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假面附着到人身上.就产生了人本能中最为强烈的行为之一——“扮演”。而扮演行为又昭示着人类自觉不自觉地创造了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戏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假面为戏剧的发生提供了绝好的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面 云南民族 人类社会发展 民间 民族戏剧 艺术样式 不自觉 创造力
下载PDF
戏剧文体与导演教学
11
作者 李贤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共和国的戏剧导演教学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十七年。此阶段中,以斯坦尼体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得以建立,并在文体上进一步强调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正统性。第二个阶段是新时期至今。此阶段中,受"第二次西潮"的影... 共和国的戏剧导演教学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十七年。此阶段中,以斯坦尼体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得以建立,并在文体上进一步强调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正统性。第二个阶段是新时期至今。此阶段中,受"第二次西潮"的影响,叙事剧文体被广泛接纳,促使导演教学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和深化,形成了新的模式。如今,中国话剧某种程度上迎来了"第三次西潮",其显著特征是后戏剧剧场艺术的涌入。这种新剧场文体的降临预示着中国话剧演剧逐渐向"后斯坦尼"时代过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剧场人才需求,高校戏剧导演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深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斯坦尼时代 戏剧文体 导演教学 后戏剧
原文传递
粘着性粉粒料在料仓内流动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12
作者 李贤 史在东 《浙江化工》 CAS 1991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研究了粘着性粉粒料轻质碳酸钙在料仓中的流动性能,并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证实了作者设计的楔形料仓具有结构简单,流动性能好等优点。
关键词 料仓 粘着性 粉粒料 楔形 流动性
下载PDF
论王晓鹰的戏剧空间观念
13
作者 李贤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5,共4页
基于对戏剧"假定性"的深刻认识,使得王晓鹰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世纪杰出导演系列研讨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对象。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晓鹰有着和传统完全不一样的戏剧空间观念,这主要表现在"... 基于对戏剧"假定性"的深刻认识,使得王晓鹰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世纪杰出导演系列研讨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对象。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晓鹰有着和传统完全不一样的戏剧空间观念,这主要表现在"剧场空间"的打破、"环境空间"的异化、"心理空间"的开掘三个方面,而如此空间观念的根基又是"狭义假定性"即"假定性手法"。本文试图从"假定性"入手,来探讨王晓鹰独特的戏剧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鹰 空间观念 假定性 深层情感
下载PDF
传统和现代的对撞——“话剧导演导戏曲”理论纷争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贤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2期15-16,21,共3页
"话剧导演导戏曲"是新时期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戏曲界比较突出的现象,它也是戏曲与话剧自近现代以来互动交融的进一步体现。然而,对此现象学界争论不休,其争论的核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反对... "话剧导演导戏曲"是新时期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戏曲界比较突出的现象,它也是戏曲与话剧自近现代以来互动交融的进一步体现。然而,对此现象学界争论不休,其争论的核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反对者固守戏曲的传统美学原则;而支持者则看到话剧导演为戏曲舞台带来"现代性"的气息,这两种观念此消彼长,深刻影响着戏曲当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导演导戏曲” 导演 戏曲现代化 话剧 戏曲
下载PDF
演讲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戏剧学视阈下的演讲教学改革刍议
15
作者 李贤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5期269-270,共2页
运用表演学理论考察,演讲就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行为。因此,突破传统演讲重"讲"轻"演"教学观念的窠臼,在戏剧学视阈中重新探讨演讲技能训练十分必要。演讲教学应该植入表演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加强演讲角色认同训练... 运用表演学理论考察,演讲就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行为。因此,突破传统演讲重"讲"轻"演"教学观念的窠臼,在戏剧学视阈中重新探讨演讲技能训练十分必要。演讲教学应该植入表演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加强演讲角色认同训练、演讲语言动作性训练及演讲规定情境设置,使学生通过演讲实践,逐渐拉近自我与角色的距离,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讲 戏剧 表演学 演讲教学
下载PDF
韩国新战争电影中的民族性格书写——以“朝鲜战争”题材电影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贤 《艺术探索》 201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韩国战争电影的发展得益于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与商业化的驱动。弱化国家意志、意识形态的宣讲,强调普世价值的传达,是韩国新战争电影的特点。这一特点不是对美国好莱坞类型片人文精神的简单因袭,而是充分融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与性格。对... 韩国战争电影的发展得益于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与商业化的驱动。弱化国家意志、意识形态的宣讲,强调普世价值的传达,是韩国新战争电影的特点。这一特点不是对美国好莱坞类型片人文精神的简单因袭,而是充分融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与性格。对民族性格的书写是韩国新战争电影民族化过程中最为生动的内容。但这种书写又是模式化的,可复制的,高度服膺于"商业至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新战争电影 民族性格 商业化 民族化
下载PDF
陈白尘喜剧电影文学创作风格探源
17
作者 李贤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陈白尘新中国成立前的三部电影剧作融合了幽默喜剧和讽刺喜剧两种品貌,兼顾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探赜其深层根源,我们不难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是陈白尘艺术生命的两条主脉。另外,鲁迅的创作观念... 陈白尘新中国成立前的三部电影剧作融合了幽默喜剧和讽刺喜剧两种品貌,兼顾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探赜其深层根源,我们不难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是陈白尘艺术生命的两条主脉。另外,鲁迅的创作观念对他也有深刻影响。这些因素造就了陈白尘喜剧电影创作的"奇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尘 喜剧电影 风格 “五四” “左联”
原文传递
纪录片中“作者出镜”行为的美学价值——以迈克·摩尔、摩根·斯普尔洛克作品为例
18
作者 李贤 《艺术探索》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作者出镜"是当前纪录片创作的一种特殊行为。它植根于美国"新纪录电影"运动,反抗"直接电影"的"旁观"美学,它挑战纪录片客观性原则并对其重新做出诠释。这种创作行为质疑"真实"的存... "作者出镜"是当前纪录片创作的一种特殊行为。它植根于美国"新纪录电影"运动,反抗"直接电影"的"旁观"美学,它挑战纪录片客观性原则并对其重新做出诠释。这种创作行为质疑"真实"的存在,力图通过揭穿现实的"谎言"来重建真实。同时,它通过"作者出镜"来参与或干预社会事务,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创作行为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作者出镜” “新纪录电影” 真实 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