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流行病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1
作者 那立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40-45,共6页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面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和世界医学发展的...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面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和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为培养预防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融入《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从岗位能力要求、学情分析、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过程化评价方式和长期效果评价反馈等几个方面构建融合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强调学生学习效果,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期做到课程与思政融合,助力培养大健康视角下的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流行病学 OBE理念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本科生教育 应用型高校
下载PDF
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与肝癌发病风险的病例队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梦颖 冯越 +9 位作者 管鑫 付铭 王晨铭 揭佳丽 白岩森 魏巍 孟华 郭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以东风-同济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纳入的27 009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为基础, 剔除基线DNA缺失、现患恶性肿瘤、失访的人群后, 以5%的比例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取子... 目的探讨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以东风-同济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纳入的27 009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为基础, 剔除基线DNA缺失、现患恶性肿瘤、失访的人群后, 以5%的比例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取子队列人群1 173名, 同时选取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队列中发现的全部新发肝癌患者(共154例, 其中4例已入选子队列)共同组成肝癌的病例队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病例队列人群基线外周血mtDNAcn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加权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mtDNAcn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 323例。研究对象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3年。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 外周血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之间呈"U"型关联(P非线性<0.001)。将研究对象按子队列人群mtDNAcn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 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锻炼、体重指数和慢性肝炎史发现, 与Q2亚组人群相比, Q1亚组(HR=2.00, 95%CI:1.08~3.70)和Q4亚组(HR=4.11, 95%CI:2.32~7.26)人群肝癌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 未发现Q3亚组人群肝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HR=1.05, 95%CI:0.54~2.05)。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慢性肝炎史与mtDNAcn在影响肝癌的发病风险上无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基线外周血mtDNAcn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其作用通路有待更多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DNA拷贝数变异 肝癌 病例队列研究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武汉社区人群尿中23种金属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伟 何骁生 +5 位作者 余艳秋 张晓敏 袁晶 陈卫红 邬堂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9-697,共9页
目的 探讨武汉社区人群尿中23种金属浓度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1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3 053名在武汉市汉阳和汉口地区生活不少于5年且年龄介于18~80岁之间的社区居... 目的 探讨武汉社区人群尿中23种金属浓度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1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3 053名在武汉市汉阳和汉口地区生活不少于5年且年龄介于18~80岁之间的社区居民,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了外周静脉血和尿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尿中铝、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铷、锶、钼、镉、锡、锑、钡、钨、铊、铅和铀共23种金属离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MPV。将MPV介于7.0~11.0 fl的调查对象定义为正常组,将MPV〉11.0 fl的定义为异常升高组。在排除了变量缺失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调查对象后,对2 203名调查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金属与MPV的相关关系,将尿金属浓度分为四分位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不同分位调查对象MPV异常升高的风险。采用阳性错误发现率(FDR)控制由多重假设检验产生的假阳性率。结果 尿中砷(P50=2.431 μg/mmol肌酐)和钼(P50=4.035 μg/mmol肌酐)与MPV升高具有正相关关系[β(95%CI)值分别为0.119(0.043~0.196)和0.119(0.042~0.195),经FDR校正的P值均为0.018;与尿金属浓度为第一分位的调查对象相比,第四分位的OR(95%CI)值分别为1.830(1.382~2.423)和1.496(1.125~1.989),经FDR校正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14],而尿中铝(P50=2.706 μg/mmol肌酐)和铊(P50=0.046 μg/mmol肌酐)与MPV升高具有负相关关系[β(95%CI)值分别为-0.115(-0.195~-0.034)和-0.307(-0.386~-0.228),经FDR校正的P值分别为0.029和〈0.001;与尿金属浓度为第一分位的调查对象相比,第四分位的OR(95%CI)值分别为0.566(0.412~0.779)和0.302(0.219~0.416),经FDR校正的P值分别为0.008和〈0.001]。尿中铁(P50=6.716 μg/mmol肌酐)、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露 尿 金属 平均血小板体积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