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释学视野里的梁实秋 被引量:6
1
作者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7-72,共6页
梁实秋有着独立的文学思想,其思想是中西合璧的,具有多元复杂性,并非全盘西化。这主要体现在,其创作心理机制、写作的终极目的及其文学思想乃至文化思想受到了西方阐释学和中国阐释学的双重影响。梁实秋正是在效果历史的理解中,在东西... 梁实秋有着独立的文学思想,其思想是中西合璧的,具有多元复杂性,并非全盘西化。这主要体现在,其创作心理机制、写作的终极目的及其文学思想乃至文化思想受到了西方阐释学和中国阐释学的双重影响。梁实秋正是在效果历史的理解中,在东西方阐释学相遇的融合视域里不断超越自身,怀着融会着新人文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精英意识与情怀,坚持不懈地追寻着博雅人文精神的美丽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阐释学 人文精神 文化精英
下载PDF
吕赫若小说文本的文化隐喻功能 被引量:6
2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0,共6页
台湾现代作家吕赫若善于以表层上可为敌对者接受的隐喻形式掩饰内心的义愤与抗争, 陈述其社会理想。这种书写策略赋予其小说文本独特的文化隐喻功能。这种功能契合他韧性战斗、曲笔反讽的表述要求。其小说文本的命名、叙事结构、语言转... 台湾现代作家吕赫若善于以表层上可为敌对者接受的隐喻形式掩饰内心的义愤与抗争, 陈述其社会理想。这种书写策略赋予其小说文本独特的文化隐喻功能。这种功能契合他韧性战斗、曲笔反讽的表述要求。其小说文本的命名、叙事结构、语言转换、人物形象与风土背景等均具有文化隐喻内涵。探求其小说文本的深层隐喻意义, 对认识日据时期及光复初期台湾的历史场境, 对了解吕赫若及同时期其他台湾进步作家追求光明的心路历程, 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赫若 台湾文学 小说文本 文化隐喻
下载PDF
台湾日据时期的民间方言歌谣 被引量:6
3
作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2-57,共6页
台湾日据时期的民间方言歌谣,特别是闽南和客家民歌,具有中国传统民歌的含蓄、达观、凄婉等特质,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台湾南岛语系群族歌谣则在本民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情况下,发挥了传承历史记忆的功用。这些民间歌谣贴近乡... 台湾日据时期的民间方言歌谣,特别是闽南和客家民歌,具有中国传统民歌的含蓄、达观、凄婉等特质,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台湾南岛语系群族歌谣则在本民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情况下,发挥了传承历史记忆的功用。这些民间歌谣贴近乡土,反映了底层民众的真实声音,它生命力强,不易为统治当局所扭曲变形,为文人作家提供了鲜活丰富的素材和生动活泼的语汇。在此基础上,文人创作的闽南语歌谣以及闽南语流行歌开始在台湾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日据时期 民间文学 方言歌谣
下载PDF
台湾早期闽南语流行歌的历史流变及其审美意蕴 被引量:5
4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5,共7页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的歌词从日据时期的初创期开始,就从未能够脱离开汉文言与国语(白话)的影响,这些歌词大多是文言诗歌的旧体形式(如对偶、押韵、长短句)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结合体,并且大都采用文言、国语(白话)与方言语汇的交杂并用的书...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的歌词从日据时期的初创期开始,就从未能够脱离开汉文言与国语(白话)的影响,这些歌词大多是文言诗歌的旧体形式(如对偶、押韵、长短句)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结合体,并且大都采用文言、国语(白话)与方言语汇的交杂并用的书写方式。台湾早期的闽南语流行歌对此后台湾文坛的歌词创作有着持续的影响。据此可看出作为中华区域文学的台湾方言文学之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闽南语流行歌 早期流变 审美意蕴 歌词
下载PDF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11,共6页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存在偏于单向发展的问题。互补共赢,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福建省应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除引进台资与台商外,还应进入台湾市场,充分利用闽台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改变两地文化...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存在偏于单向发展的问题。互补共赢,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福建省应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除引进台资与台商外,还应进入台湾市场,充分利用闽台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改变两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偏于单向发展的格局,实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质性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福建 台湾地区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台湾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笔谈)——关于台湾文学答客问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登翰 朱双一 +3 位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蔡志诚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流 重写台湾文学史 史料发掘 学术空间 现代性 后结构 文本的语言形态
下载PDF
解读西川满——以其诗歌创作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倪金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2年第1期75-81,92,共8页
日据时期在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时 ,“皇民文学”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他描绘台湾的风土人情 ,表现对台湾生活的“憧憬”和“追忆” ,怀着域外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异于日本本... 日据时期在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时 ,“皇民文学”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他描绘台湾的风土人情 ,表现对台湾生活的“憧憬”和“追忆” ,怀着域外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异于日本本土的“异国情调”。本文试通过客观地剖析西川满的诗歌 ,初步建立对西川满正确、客观的批评系统 ,用历史事实反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和“文化台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川满 诗歌创作 文学史 日本作有 日据时期 台湾省 唯美主义
下载PDF
具象修辞、符号象征与消费文化——1980年以降台湾流行绘本艺术文体解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4期81-87,共7页
作为一个文学和美术结合的艺术种类,台湾绘本文体具有借助图画进行具象表达的文学修辞手段,其文本通过线条、色彩与语言结合的符号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意义象征,其中的配图文字具有超逸于说明文字的文学功能。自1980年以降,当代台湾绘... 作为一个文学和美术结合的艺术种类,台湾绘本文体具有借助图画进行具象表达的文学修辞手段,其文本通过线条、色彩与语言结合的符号系统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意义象征,其中的配图文字具有超逸于说明文字的文学功能。自1980年以降,当代台湾绘本艺术已成为一种流行娱乐文化,此种台湾绘本文化现象具有消费文化的特征,是消费社会里适合大众审美心理和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及市场运营机制的成功创意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绘本艺术 文体 具象修辞 符号象征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中的中华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其中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其中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断的反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川满 台湾 民俗文学 文化殖民 潜在证伪
下载PDF
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7-51,共5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他的侠义小说、他的爱情小说、他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论述他与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之间的渊源及对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侠义小说 爱情小说 中国 20世纪 通俗小说 小说创作 创新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助推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海峡两岸有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以人文结合经济发展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共同要求。要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民族认同感,只靠经济上的让利、合作,是不够的。在维持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的同时,还要借助文化产业等有效的文... 海峡两岸有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以人文结合经济发展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共同要求。要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民族认同感,只靠经济上的让利、合作,是不够的。在维持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的同时,还要借助文化产业等有效的文化影响手段来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应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纳入到国家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大局,纳入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家宏观布局。要重视对海峡两岸文化一体的解释力,创新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形式,建成规模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挖掘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价值链,做到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比翼齐飞,从而积累和凝聚海峡两岸民众的文化向心力,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台湾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战略规划
下载PDF
现代叙事策略下的原始与神秘——论日本殖民作家西川满的台湾题材小说创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华文文学》 2003年第2期45-50,共6页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具有作家和殖民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他受到法国和日本现代派作家的影响 ,较早的将西方现代文学带到台湾文坛。其小说创作显示了现代叙事策略 :法国、日本的自然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交融 ;原始...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具有作家和殖民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他受到法国和日本现代派作家的影响 ,较早的将西方现代文学带到台湾文坛。其小说创作显示了现代叙事策略 :法国、日本的自然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交融 ;原始宗教的神秘主义气氛 ;日本新感觉派心理分析的影子。但他始终未能摆脱异国情调笼罩下的“他者”陈述的局囿。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作家要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与批判 ,以批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日本台湾一家”的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川满 日本作家 台湾题材 叙事策略 现代性 他者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永泰庄寨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斐菲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73-78,共6页
以乡村振兴的提出为背景,以福建省永泰县庄寨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与田野考察为研究方法,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永泰庄寨在产业发展中拥有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呈现的经营意识薄弱、文化产业链不完善的劣势。在乡... 以乡村振兴的提出为背景,以福建省永泰县庄寨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与田野考察为研究方法,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永泰庄寨在产业发展中拥有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呈现的经营意识薄弱、文化产业链不完善的劣势。在乡村振兴政策、旅游内需上升、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机遇下,就如何应对市场竞争激烈、文化遗产破坏严重与文化经济发展失衡的威胁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寨 乡村振兴 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文化产业
下载PDF
谈苏曼殊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兼论该学科的研究范畴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文文学》 2004年第4期40-44,共5页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要成为成熟的学科 ,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一致 ,应该有适应学科命名、进入其研究场域的足够丰富的研究对象。苏曼殊研究在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场域中的缺席 ,说明该学科还有许多“学术盲点”。苏曼殊作为世界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要成为成熟的学科 ,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一致 ,应该有适应学科命名、进入其研究场域的足够丰富的研究对象。苏曼殊研究在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场域中的缺席 ,说明该学科还有许多“学术盲点”。苏曼殊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对象的可行性问题的解决 ,可以为该学科研究提供新的启发。如果按照“世界华文、华人文学”的方向对该学科范畴进行重新界定 ,可以扫除许多“学术盲点” ,促进学科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学术盲点 学科建设 世界华文、华人文学 文学研究之研究
下载PDF
歌词研究的理论体系——试论陆正兰《歌词学》的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9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陆正兰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的学术著作《歌词学》是一部具有学科开创意义的歌词研究专著,该著作在细致梳理歌词文体学和歌词文化学的学术脉络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歌词例证和歌词流播现象,借助深厚的中西文艺理论素养,以传统经典... 陆正兰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的学术著作《歌词学》是一部具有学科开创意义的歌词研究专著,该著作在细致梳理歌词文体学和歌词文化学的学术脉络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歌词例证和歌词流播现象,借助深厚的中西文艺理论素养,以传统经典的学院派理论分析研究大众流行文化现象,实现了歌词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具有歌词学学科奠基性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正 科奠 大众流行文化 理论体系 文体学 细致梳理 文艺理论 博士论文 理论分析 民族唱法
原文传递
人性的永恒探索:葛亮小说的城市书写
16
作者 田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3-110,共8页
葛亮小说主要以都市为背景,关注历史、当下和普遍的人性。他通过对城市的书写,展现了浓厚的宿命意识、智慧民间和历史选择,着力探索都市和人性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切关怀。在当代文学的城市书写中,葛亮的都市小说以现代... 葛亮小说主要以都市为背景,关注历史、当下和普遍的人性。他通过对城市的书写,展现了浓厚的宿命意识、智慧民间和历史选择,着力探索都市和人性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切关怀。在当代文学的城市书写中,葛亮的都市小说以现代思想为参照,考察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提出以友爱关系辅助血缘为主的亲亲关系,为都市题材的拓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 城市 感觉 日常 变动
下载PDF
艺术身份的聚结与文化身份的流散——“九叶诗人”杜运燮的华文书写谈隅 被引量:1
17
作者 《华文文学》 2012年第6期56-60,共5页
杜运燮以"九叶诗人"之名蜚声中国诗坛,因为艺术流派的"聚结"作用,其"九叶诗派"成员的身份几乎成了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片"。但他的马来西亚归侨作家和海外华文作家的身份及其大量的海外华... 杜运燮以"九叶诗人"之名蜚声中国诗坛,因为艺术流派的"聚结"作用,其"九叶诗派"成员的身份几乎成了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片"。但他的马来西亚归侨作家和海外华文作家的身份及其大量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回归"写作个性却长久以来被忽略或者遮蔽,由他的诗歌《秋》而得名的"朦胧诗"派更是将其遗忘。因此,还原华文诗人杜运燮的真实文化面貌,并由此及于其他类似作家的同样境遇,弥补文学史"漏洞",有其必要性并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归侨作家 杜运燮 九叶诗人 朦胧诗
下载PDF
“侨易文学”、马来西亚留中文学与西南联大的欧美风——杜运燮归侨诗歌异国因素和身份感知辨析
18
作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2年第3期14-21,共8页
杜运燮的归侨诗歌写作是一种特殊的“侨易文学”形态,有别于普通意义上海外华侨、华裔作家们在所居国家或地区的普通“侨易”写作,其写作中没有刻意追求马来西亚异域情调,而是以欧美现代诗风格结合社会写实意识和中国传统抒情特征见长... 杜运燮的归侨诗歌写作是一种特殊的“侨易文学”形态,有别于普通意义上海外华侨、华裔作家们在所居国家或地区的普通“侨易”写作,其写作中没有刻意追求马来西亚异域情调,而是以欧美现代诗风格结合社会写实意识和中国传统抒情特征见长。杜运燮有着在国族身份方面对于祖国大陆的故乡认同,不同于“马来西亚留中文学”中的在地归属意识,其诗歌创作深受西南联大的欧美风影响,得益于欧美现代诗歌,而西南联大的实用理性精神则培养了他关注社会现实的品格,造就了其中西汇通的学养。杜运燮的归侨诗歌表现了一种“双向乡愁”,并由此构成了“重层性文化记忆”,此种逆向生长的“侨易文学”应该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运燮 归侨文学 “侨易学” 马来西亚留中文学 西南联大
原文传递
台湾日据时期的岛外台湾人写作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2-15,共4页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 Residents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 Residents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日据时期 岛外台湾人写作 归岸文学
下载PDF
台湾日据时期的翻译文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10,112,共6页
日据时期的台湾翻译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部分。在此时期,台湾文学者译介外国文学、大陆文学到台湾,形式不拘一格,有欧文汉译、日文中译、中文日译等。其中大部分的翻译文学作品已经显示出了比较文学视野,并且具有睁眼看世界、巧妙... 日据时期的台湾翻译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一部分。在此时期,台湾文学者译介外国文学、大陆文学到台湾,形式不拘一格,有欧文汉译、日文中译、中文日译等。其中大部分的翻译文学作品已经显示出了比较文学视野,并且具有睁眼看世界、巧妙表达台湾民众对日本殖民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开启民智、讽喻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启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日据时期 翻译文学 反抗意识 启蒙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